聋校数学第十册教学工作总结2022
聋校第十六册数学
一、填空题。
1.三亿零三十万写作(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2.
时=(
)时(
)分
3.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18分解质因数是(
)。
5.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6.60米的
是(
);
比60米少
是(
)。
7.甲比乙多25%,甲是乙的(
)%,乙比甲少(
)% 8.2.06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底面积为9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一根钢材重量的
等于同样的4根钢材重量的(
)。
11.0.48立方米=(
)升。
12.5的
是4的
。
13.大、小两个正方体棱长之比是4 1,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二、判断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也相等。
(
) 3.a、b、c是不同的自然数,当ab=c时,a的约数至少有3个。(
) 4.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 5.如果ab=25,那么5a=2b。
(
)
三、选择题。 1.0.073是(
)。
A.纯小数
B.纯循环小数
C.混循环小数 2.在9.4的后面添上一个“%”,这个数就(
)100倍。
A.扩大
B.缩小
C.增加
D.减少 3.0.4的倒数是(
)。
4.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
)。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扩大8倍
5.某村去年种棉花,因水灾比前年减产
,去年收皮棉630千克,求前年收皮棉多少千克,列式为(
)。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01 1计算,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并写出过程。
(1)
(2)
(3)
(4) (5) (6)求未知数 (7)解方程。
(8)某数的
正好是
的40%,求这个数。
( 9)一个数的5倍比240的
多15,求这个数。
(10)已知下图中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ab=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粮站运进面粉4.5吨,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2.5吨。面粉和大米一共运进多少吨?
列式:
2.生产小组计划用25天挖5500米的水渠,实际每天比计划多挖30米。挖完这条水渠实际比计划少用多少天?
列式: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工程的
,需要几天?
列式:
4.商店降价20%出售一种计算器,每台只售84元,这种计算器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列式:
六、应用题。
1.永宁化工厂存煤14000千克,计划烧35天,如果每天节约50千克,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
2.一堆大米堆成圆锥体,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这堆大米的体积是多少?
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100个零件,需要2.5小时,已知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的是师傅的
。师徒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4.某化肥厂计划24天生产一批化肥,实际每天比元计划多生产20%,实际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
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 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 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 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 比 7课时 4.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 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 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
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 )。
是( )个 。
是4个( )。3个 是( )。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 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 加1个 是3个 ,就是 。
+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 = + = 例2 一块布长 米,用去 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 米 剩?米
布长 米
想:9个 米减去6个 米剩3个 米,就是 米。
= + =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相同。
作业:
1、课堂作业:P6 4 5
2、课外作业:P6 3 教学后记:
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课时
内容:例
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7= 想:
和 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
练习:= 比较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
1.课堂作业:P7 7 8 2.课外作业:P7 9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
(1) + = (2)1- =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 + = 1-- =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0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作业:
课堂作业:P8
17、
18、19 课外作业:P8 20 教学后记:
教学例7时,着重引导学生把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推广到几个分数连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因此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 = = 化成整数 =1 练习下面几题。
22.计算 1- = =) =1+ =1 (千克) 也可以这样写:
2 -1 =1 (千克)
答: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采了1 千克。
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练习:
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且知道了它的运算法则。
作业:
课堂作业:P12
3、
4、5 课外作业:P12
1、2
第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10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2 6 -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0 幼儿园老师从食堂取来5 张饼,拿出2 张分给第一组小朋友,剩下的分给第二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多少张饼?(小黑板) 5 -2 分数部分不够减,从被减数
=4+1 -2 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化成 =4 -2 假分数,并与被减数的分数
=2 部分何在一起,然后再减。
=2 (张)
答: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想一想:在例10中,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老师从食堂里取来5张饼”改怎样计算?(小黑板) 5-2 把整数拿出1来,化成假分数 =4 -2 然后再减。
=4 -2 =2 (张)
答: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练习:
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分数减法。
作业:
课堂作业:P13
8、
9、10 课外作业:P13
7、8 第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4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1.口算。
5+2 + 13 + 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8.6 +7 7 -4 复习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注意:分数不够要向整数部分借1个化成分数进行加减。最后的得数要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19.1-- 复习分数的连加和连减。注意:最后应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20.解下列方程。
X+ = -X= A 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解方程。
B 复习分数加减法。(小黑板)
21.一块布,做上衣用去2 米,做裤子用去2 米,还剩下7 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用方程解)(小黑板) A 读题列方程式。
B 分数计算。
22.红旗钢厂五六月份一共节煤133 吨。五月份节煤58 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节煤多少吨?(小黑板)
A 本题比较难,是两步分数计算题。先求出六月份节煤多少吨。然后在比较。
B 分数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
P15
18、
19、20、
21、22 课外作业:
P15
21、22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小黑板)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通分。
和 和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计算 + 和 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怎样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 + 也就是:
+ = + = 例2 计算= 练习
5.+ + +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比同分母分数多一步通分,容易出错,做完以后要验算。验算和整数一样。本题都是简单 的通分比较容易。(小黑板) 6.+ + + 本题比第五题要困难一点,通分要复杂一点,重点是要把通分通好。比如10和15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通分通好了其他就简单多了。(小黑板) 7.(1) 与 的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 ,差是 ,减数是多少?(小黑板) A先列式:
B再通分计算:
8.李明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全书的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A 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
9.一个桌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A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小黑板)
作业:
课堂作业:P19
6、
7、
8、9 课外作业:P18 5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连减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2/3+5/6 9/10-11/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8/9-1/12-7/18 第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方法 8/9-1/12-7/18 8/9-1/12-7/18 =32/36-3/36-7/18 =32/36-3/36-14/36 =29/36-7/18 =15/36 化简 =29/36-14/36 =5/12 =15/36 化简 =5/12 练习:P18 做一做 小结: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分步通分,分步加减;
有时为了简便,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进行加减。(小黑板) 作业:课堂作业:
P19
10、
11、
12、13 课外作业:
P19
12、13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15—1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 4/5+2/3+5/6 2/3-1/6-1/8 练习
15.计算下面各题。(小黑板)
1/2+1/3 1/3-1/4 1/2-1/5 1/3+1/7 (1) 板演。
(2) 讲解。(先通分,再加减。)
16.8/15+2/5+7/9 1-1/8-5/10-1/4 2/3-1/6-5/18 5/36+2/9+1/12+1/3 (1) 出示小黑板。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7.解下列方程。
X+2/7=3/4 X-5/12=3/8 5/6-X=1/2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8.山前湾在一座山上造林,计划用总面积的2/5种果树,1/3种竹子,其余的种松柏。种松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9.学校运来一队沙子。砌墙用去2/5吨,修运动场用去3/8吨,还剩1/10吨。这堆沙子原有多少吨?(用方程解。)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0
16、
17、
18、
19、
课外作业:P20
17、19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3=2[( )/5] 5(3/4)=4[( )/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计算5(1/3)与2(2/5)的和与差各是多少? (1) 和
5(1/3)+2(2/5)
=5(5/15)+2(6/15)先通分
=(5+2)+(5/15+6/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11/15 =7(11/15) (2) 差
5(1/3)-2(2/5)
=5(5/15)-2(6/15)通分 =4(20/15)-2(6/15) =2(14/15)
练习:P2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2
1、
3、4 课外作业:P22 2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4 +1 10 -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5计算8 -3 -2 8 -3 -2 =8 -3 -2 =6 -3 -2 =1 想: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来化成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在一起还不够减,就要拿出2来。
练习:P2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3
5、
6、8 课外作业:P23 7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9—13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7 -1 -2 5 +3 +4 练习
9.口算。(小黑板)
+ +2/9 5/7+1/3 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有快。
10.6(5/8)-4(1/2) 1(2/3)+2(2/15) 8(7/9)-6(2/3) 4(5/12)+9(3/4)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11.6(3/4)+5(1/3)+7(5/12) 7(5/12)-2(3/4)-3(1/6)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
12.从甲地到乙地,坐火车需要3(1/4)小时,坐汽车需要2(4/5)小时。坐汽车比坐火车节省了多少小时?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13.陈芳做语文作业、数学、自然作业,共用了1(3/4)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4/5小时,做数学作业用了1/2小时,做自然作业用了多少小时?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4
10、
11、
12、13 课外作业:P24
10、12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4 第14—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7(5/8)+5(2/3) 8(7/9)+5(1/3)+2(5/27) 12(5/32)-9(3/8) 25(5/7)-12(4/5)-6(9/35)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5.解下列方程。
X+2(3/4)=4(1/6) 1-X=3/5+1/10 X-6(8/9)=1(1/6) X-3(8/15)=8(7/15)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解方程时一定要写解。
16.地球绕太阳每秒旋转29(4/5)千米,比火星每秒多旋转5(7/10)千米。火星绕太阳每秒旋转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1) 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注意题目的要求。
17.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其中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6(1/2)厘米和5(3/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1) 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先求第三边,再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8.一堂课上,学生做实验用1/5小时,老师讲解用了3/10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已知每堂课是40分,学生独立做作业用了多少小时? (1)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注意要把单位化相同了再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P24
14、
15、
16、17 课外作业:24
17、18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26 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
2.指导学习。
例1 计算16(1/2)+18(3/4)-12(3/10) 16(1/2)+18(3/4)-12(3/10)
=16(10/20)+18(15/20)-12(6/20)通分 =(16+18-12)+(10/20+15/20-6/20) =22(19/20)
例2 计算6(1/3)-[2(5/6)+1(3/10)] 6(1/3)-[2(5/6)+1(3/10)] =6(1/3)-[2(25/30)+1(9/30)]通分 =6(1/3)-4(2/15)
=6(5/15)-4(2/15)通分 =2(3/15)约分 =2(1/5)
练习:P2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7
1、
2、4 课外作业:P27
3、4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把三个分数一次通分,再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8 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6(7/9)+4(2/3)-8(5/27) 12(8/15)+3(7/10)-8(1/5) 15(5/6)-8(1/12)+1(7/24)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6.3(6/7)+[5(1/2)-3(4/7)] 8(4/5)-[2(3/4)+3(1/2)] 6(3/7)-[1(2/5)+4(5/7)]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7.(1)5(5/6)减去2(1/12),所得的差加上2(7/24),和是多少?
(2)从12(4/9)里减去3(8/27)与2(1/3)的和,差是多少? A 小黑板出示题目。
B学生板演。
C老师讲解。
8.从甲地到乙地,骑自行车需要1(1/2)小时,乘公共汽车比骑自行车少用1/3小时,乘出租车比乘公共汽车少用1/2小时。乘出租车要用多少小时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7.工厂食堂第一季度用煤13吨,第二极度比第一季度少用了2(1/4)吨,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用了1(3/5)吨。第三季度用煤多少吨?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8
5、
6、
7、8 课外作业:P28
7、
8、9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7+2/5○2/5+3/7
(2/3+1/4)+3/4○2/3+(1/4+3/4)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我们做带分数加法时,实际上就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例如:
2(4/5)+1(3/5)=(2+4/5)+(1+3/5) =(2+1)+(4/5+3/5) =3+1(2/5)=4(2/5)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2.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2(2/7)+3(3/4)+4(1/7)+5(1/4) 2(2/7)+3(3/4)+4(1/7)+5(1/4)
=[2(2/7)+4(1/7)]+[3(3/4)+5(1/4)] =6(3/7)+9=15(3/7)
练习:P30 做一做 学生练习,老师讲解。
小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作业:
课堂作业:P 30
2、
3、4 课外作业:P30
3、
4、6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1 7—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7.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 1(5/12)+3(7/8)+4(7/12) 8(1/6)+2(3/5)+3(3/5)+1/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化肥厂原计划八月生产硫酸铵52吨,结果上半月生产26(4/5)吨,下半月生产29(1/4)吨。超过原计划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先读题列式,再计算。
9.一个筐里装葡萄7(3/10)千克,比另一筐装的葡萄多2(4/5)千克。这两筐装的葡萄共有多少千克?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先读题列式,再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某县去年的造林面积是41(1/2)公顷,比前年造林面积的2倍还多5(1/2)公顷。前年的造林面积是多少公顷?(用方程解)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先读题列方程,再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P31
7、
8、
9、10 课外作业:P31
7、10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P33 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以前学过,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 2.指导学习。
例1 把0.9、0.0
3、1.
21、0.425化成分数。 0.9=9/10 想:0.9是十分之九。
0.03=3/100 想:0.03是百分之三。
1.21=1(21/100) 想:1.21是一又百分之二十一。
0.425=425/1000=17/40 想:0.425是千分之四百二十五。
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练习:P33 做一做。
例2 把3/
10、67/100、2(49/1000)化成小数。
想: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这些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 3/10=0.3 67/100=0.67 2(49/1000)=2.049 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P33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
P36
3、4 课外作业:
P36
1、2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36 第5—8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8 2.05 0.069 36.08 0.125 0.375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复习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6.把下面每个小数和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0.6 0.12 0.45 3.25 0.82 3.025 41/50 3/5 3(1/40)3/25 9/20 3(1/4)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把第一行化成分数,二是把第二行化成小数。
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8/10 29/100 1(205/100) 8(75/100) 620/100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复习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8.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9/10 2.38○2(1/3) 0.05○1/10 5(3/20)○5.19 0.51○13/24 0.019○2/10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最好是化成小数比较。因为化成分数如果不是同分母不好比较。
作业:
课堂作业:P36
6、
7、8 课外作业:P36
5、6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练习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内容:P33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把3/
4、7/
25、9/40、2/
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分母不是
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分子;
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
练习:P34 做一做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作业:
课堂作业:P36
9、
10、11 课外作业;
P36 11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7 12—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0.05 0.3 □ □ 1.2 □ □
0 □
□ 1/2 3/4 1 □ 1(3/8)1(4/5)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0.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7/8 12(6/35) 1(5/6) 7(8/9) 20(5/8) 9(3/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2(3/8)○2.375 0.009○1/100 2/3○0.6 0.91○19/20 3(17/50)○3.34 0.11○1/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化成分数,二是化成小数,最好是化成小数。
12.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行里用复名数、小数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相等。
用复名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 1米20厘米 3千克50克 2.15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这题里有两个训练一是单位换算,二是分数和小数互化。
13.甲乙两个人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分加工0.9个,乙平均每分加工14/15个。谁的工作效率高些?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其实是比较大小,再一个是小数和分数互化。
作业:
课堂作业:
P37
13、
14、15 课外作业:
P37
12、16 第二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38 例
4、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判别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化成有限小数。
2/6 3/11 3/8 5/14 4/15 9/20 3/16 7/12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习指导。
例5 计算3(3/4)-0.63+1(2/5)。
(1) 小数化成分数:
(2)把分数化成小数。
3(3/4)-0.63+1(2/5) 3(3/4)-0.63+1(2/5) =3(3/4)-63/100+1(2/5) =3.75-0.63-1.4 =3(75/100)-63/100+1(40/100) =4.52 =4(13/25)
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简便些?(第二种) 例6 计算3(5/6)+4.5-1(3/4)
想:题里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3(5/6)+4.5-1(3/4)
=3(5/6)+4(1/2)-1(3/4)
=3(10/12)+4(6/12)-1(9/12) =6(7/12)
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取它 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上面例5可以这样计算。
3(5/6)+4.5-1(3/4)≈3.83+4.5-1.75=6.58 练习:
P3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 39
2、
3、4 课外作业;
P 39
1、2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40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3.5+1(3/5)-11/20 2(1/3)-(0.75+7/10) 2.375-1(3/8)+0.683 3(2/3)+7(3/20)-8.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很快算出下题的结果。(小黑板)
3(1/6) +2(1/3) -1.25 +3(1/3) -5.3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新河乡修了三条灌溉渠,第一条长4(2/25)千米,第二条长7(11/20)千米,第三条比第
一、二两条的总长度短2.3千米。第三条灌溉渠长多少千米?(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9.车站卸下一批货物,运走了58.4吨,剩下的比运走的少13(4/5)吨。这批货物原俩有多少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0
6、
7、
8、9 课外作业:
P
7、8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41 10—14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0.计算下面各题。
5/6+0.3 2.45+4(1/3) 4(7/12)-1.25-3(1/3) 0.56-3/8 5(5/12)-3.75 6(3/5)-[0.8+4(1/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1.(1)从一个数里减去5.4,再加上3(1/3),得9(5/6)。这个数是多少:(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2)甲数是2.7,比乙数多3/10。求甲乙两数的和 A 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12.张小红做语文作业用了0.5小时,做数学作业比做语文作业少用了1/6小时。她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3.红旗化肥厂第一天生产化肥12.5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1(1/3)吨。两天共生产化肥多少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4.一个运输队今年第二季度运货12.68万吨,比第一季度少3(8/25)万吨。两个季度一共运货多少万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1 11—14 课外作业:P41
10、11 第三十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42 1—3题 P43 1—4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想一想: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各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和同分母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计算下面各题。 3/11+7/11 12/13-9/13 2(4/5)+1(3/5) 2.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它们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再计算下面各题。
5/7+3/5 5/6-1/4 1(2/3)+2/9 3.想一想: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练习 1/6 +5(5/6) = 6(5/8) -9/10 = 4(4/5) = -4(5/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2.计算下面各题。
3(5/6)+2(7/12)+1(9/24) 6(1/2)-3(3/10)+2(2/5) 7(9/12)+8(7/30)-5(48/6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3.新华小学举行运动会,每人只参加一项。五年级同学参加径赛的占全年级的1/3,参加田赛的占全年级的1/6,其余的参加团体操表演。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4.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12(1/2)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1(7/10)千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3
2、
3、4 课外作业:P43
1、2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45
4、5 P445—9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4.想一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适用吗?再计算下面各题。 11(1/6)+6(3/8)+3(5/6) 8(5/7)-2(9/16)-3(7/16)
5.分数和小数之间是怎样互化的?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6.计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在什么时候把小数化成分数,在什么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
5.判别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5 5/6 11/12 10/21 7/18 1/24 9/26 3/16 13/25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6.计算下面各题。
5/6-1/6 8(1/3)+1/6 7/8+9/10 5(1/2)-1(2/5) 7(8/9)-2(1/6)+1(2/3) 2(3/8)+4.56-11/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解下列方程。
2X+4(7/8)=4.875 3X-6.75=8(1/4) X-[2(1/3)+4(3/4)]=11/1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1)从30里面减去2(5/8)与4(1/6)的和,差是多少?
(2)14.1与3(2/5)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4.2。这个数数是多少?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9.一个糖厂原计划五月份生产85吨白糖,实际五月上旬生产了28(3/4)吨,中旬生产了33.45吨,下旬再生产多少吨就可以完成计划?(用方程解)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4 6—9题。
课外作业:P44
5、6 二 分数乘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法。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使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是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内容:P45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 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1/6+2/6+3/6= 3/10+3/10+3/10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尺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计算:
2/9+2/9+2/9 =2+2+2/9 =6/9 =2/3(块) 用乘法计算:2/9×3
=2/9+2/9+2/9 =2+2+2/9 =2×3/9 =6/9 =2/3(块)
答:3人一共吃2/3块。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P46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47
3、4 课外作业:P47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步,先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再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三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48 5—11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5/6 7/12 11/18 19/24 19/20 7/10 4/5 1/2 ×6 ×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3/7×2 5/6×4 4/11×5 7/12×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4/7的3倍是多少?1/4的10倍是多少?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周长=边长×4
10.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4/25千克,100千克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注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1.(1)一堆煤,每天用去1/5吨,3天一共用去多少吨? (2)一堆煤,每天用去1/5,3天一共用去几分之几?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48 7—11题。
课外作业:
P48
5、
6、9 第三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P49 例
2、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2/15×4 5/12×8 1/7×6 3/8×6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一瓶桔汁重3/5千克。
(1) 3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3
求3个3/5,也就是求3/5的3倍是多少?
3/5×3=9/5=1(4/5)(千克) 答:3瓶重1(4/5)千克。
(2) 1/2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1/2
求3/5的一半,也就是求3/5的1/2是多少? (3) 2/3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2/3
求3/5的2/3是多少?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练习:P49 做一做
例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 1小时耕地1/2公顷。
1/2公顷
(2) 求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算式是1/2×1/2公顷的1/5
1/2公顷 1/5,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
这 样推算: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 其 中的1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结果是1/2×5×1=1×1/2×5。
1/2×1/5=1×1/2×5=1/10(公顷) (2) 求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2×3/5=1×3/2×5=3/10(公顷)
答:1/5小时耕地1/10公顷,3/5小时耕地3/10公顷。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习:P5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53
2、
3、4 课外作业:P 53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3时,要注意使学生理解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道理。在讲解时结合图形说明。
第三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3 5—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1/8×4/7 5/7×7/15 4/5×1/6 3/4×1/2 15/16×20/21 11/15×25/44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6.一块长方形钢板,长4/5米,宽3/4米糠。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一台饲料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2/3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1)4/9公顷的3/4是多少公顷?
(2)1/3吨的1/2是多少吨?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9.学校食堂买来一台绞肉机,每小时可以绞猪肉3/20吨,1/5小时可以绞肉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0.8/25×5 18×7/36 3/49×7 3×3/5 21×4/14 3/8×1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4
5、
6、
7、
8、10 课外作业:
P54
9、10 第三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整数乘以分数计算。
教学内容:P5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3/5×3 3/5×1/2 8/9×3/10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也适用分数和整数相乘。
例 5/7×
4=5/7×4/
1=5×4/7×1 =20/7 =2(6/7)
6×11/1
2=6/1×11/12
=6×11/1×12 =11/2 =5(1/2)
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约分。
练习:
P5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55
12、
13、14 课外作业:P55
11、12 第三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5 15—2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5.5/7×7/17 5/9×3 18/19×2/9 6×5/8 8/15×3/4 17/18×3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评讲。
17.1/2×1/3 1/4×3/5 6×5/8 5/12×48 4/15×5/6 10/11×5/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评讲。
18.(1)一箱货物重200千克,3/4箱重多少千克?
(2)一箱货物重1/5吨,3/4箱重多少吨? A学生练习。
B老师评讲。
19.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可以行驶110千米,4/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20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10米,高是6/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5 17—20 课外作业:
P55
15、16 第三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6 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2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4×4/7=1×1/7=1/7
(2) 7/10×6/5=7×3/5×5=10/10 A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B老师讲解。
23.(1)21的3/14是多少?3/14的21倍是多少?
(2)8是48的几分之几?48是8的几倍? (3) 40分是多少是时?5/6时是多少分? A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B老师讲解。
24.15/7×7/17 5/9×6 5/9+3 11/12-3/8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2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7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2/3小时,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从乙站到丙站行了30分,乙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6
23、
24、25 课外作业:P 56
21、22 第三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内容:P 56 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 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3(1/2) 1(5/6) 4(2/7) 5(7/8) (2) 计算下面各题。
7/4×2/5 12×8/3 5/6×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黑板的宽是1(1/5)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5)×2
=6/5×2 =12/5 =2(2/5)(米) 1(1/5)×2(2/5)
=6/5×12/5 =72/25 =2(22/25)(平方米)
答:黑板的长是2(2/5)米,面积是2(22/25)平方米。
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练习:
P 5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
P59
1、
3、
4、
课外作业:
P59
2、5 教学后记:
教学例4前,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复习中的两道题。说一说带分数是 怎样化成带分数,分数乘法的法则是怎样的。
第四十课时
教学目的:带分数连乘。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5 计算 3(1/3)×9/14×1(3/5)
=10/3×9/14×8/5 =24/7 =3(3/7) 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60
6、
8、
9、10 课外作业:P59 7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手。例如让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然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把不同的方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第四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1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1.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2.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3.(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14.在 ○里填上〈、〉或=。
(1) 学生练习:计算、比较。
(2) 老师讲解。
15.(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16.(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61
12、
13、
15、16 课外作业:P61
11、14 第四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62 17—21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8.(1)学生练习:计算、比较。
(2)老师讲解。
19.(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20.(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21.(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62 18—21 课外作业:
P61 17 第四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3 例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6 计算4/15+3/57/9 4/15+3/57/9 =4/15+7/15 =11/15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巩固练习:做一做
小结:
作业:
65页2—5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6前,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有关整数的混合运算题。通过做复习题让学生说说整数的运算顺序。然后说明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时,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第四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6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1)学生练习:
运用分数乘法 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老师讲解。
7.(1)学生练习:
注意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8.林明家计划收7(1/2)吨大白菜,每小时收3/4吨,已经收了5小时。还要收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计算)、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 老师讲解。
9.一块长方形木版长2(4/5)米,宽比长少5/6米,这一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计算)、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作业:
P66
6、
7、8 第四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加减和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4 例
7、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7 计算 3/5×1/6×1(2/3)
3/5×1/6×1(2/3)
=3/5×5/3×1/6(交换律) =1/6 例8 计算 (1/10+1/4)×
4(1/10+1/4)×4
=1/10×4+1/4×4(分配律) =4/10+1 =1(2/5) 巩固练习: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66
11、
12、13 教学后记:
教学例
7、8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能使运算简便一些。2.要运算简便需要应用什么定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7 14—1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口算。
学生进行比赛。
15.(1)学生练习:
注意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16.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么算。 (1) 学生练习:
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17.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
运用分数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老师讲解。
18.用长1/3米、宽1/4米的水泥砖铺底,600块这样的水泥砖能铺地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
(2) 老师讲解。
作业:
P68
16、
17、18 第四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69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 多少千克? 解法一: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计算。
100÷5×4=80(千克)
解法二:想:吃了4/5,是吃了100千克的4/5,所以把100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4/5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00×4/5=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巩固练习:P6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71
1、
2、
3、5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在明确题意后,出示线段图,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来解答。
第四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70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五年级有学生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1/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小林身高1(3/5)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小强 身高多少米?
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1(3/5)的7/8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也用乘法计算。
1(3/5)×7/8=7/5=1(2/5)(米)
答:小强身高1(2/5)米。
想一想: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1(2/5)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就要把小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
1(2/5)×1(1/7)=7/5×8/7=8/5=1(3/5)(米)
答:小林身高1(3/5)米。
巩固练习:P7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72 6—10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2时,在学生明确题意后,教师画出线段图并标明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要画得短些。要使学生明确,应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
第四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3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1.(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
注意:三个小题都是以美术小组为单位“1”。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此题为做分数乘法应用题而复习的。寻找单位“1”练习。
(3) 老师讲解。
14.(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本题的单位“1”是六年级的学生。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本题的单位“1”是底。面积公式是:1/2×底×高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本题的单位“1”是4/5吨。
作业:P73
12、
14、
15、16 第五十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74 17—22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去年种的花生数。
(2)老师讲评。
1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 “1”都是180千克。
(2)老师讲评。
1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排球的定价。
(2)老师讲评。
2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第一小题的单位“1”是计划耕地。
第二小题是减法。
(2)老师讲评。
21.(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小汽车的1/10。
(2)老师讲评。
2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他们的单位“1”都是小雄的9(1/5)分。
(2)老师讲解。
作业:P74 17—22题。
第五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认识倒数。
教学内容:P75 例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1) 倒数的定义:
3/8×8/3=1 7/15×15/7=1 3×1/3=1 1/80×80=1 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例 写出3/
5、7/2的倒数。
3/5分子、分母调换位置(5/3) 7/2分子、分母调换位置(2/7)
所以,3/5的倒数是5/3,7/2的倒数是2/7。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巩固练习:P76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77
1、
3、
4、5 第五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77 6—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 老师讲解。
7.(1)学生练习:
注意:找单位“1”比较难,作图帮助学生理解。
(2)老师讲评。
8.口算。
分两组比赛。
9.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1) 学生练习:
复习什么是两数互为倒数?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小红和小云两人总体重。
(2) 老师讲评。
作业:P77
6、
9、10 第五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79 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3.(1)学生练习:
注意:正确寻找单位“1”。
(2)老师讲评。
4.(1)学生练习:
注意:正确运用分数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
(2)老师讲评。
5.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分数后再计算。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评。
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作业:P79
3、
4、
5、
6、
7、8 第五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81 9—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
(1) 学生练习:
注意:看似简单,其实比较困难,认真读题。
(2) 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注意:能简便的要简便。
(3) 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注意:它们的单位“1”都是36。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是没有盖子的。
(3) 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先是以蜜蜂为单位“1”后是以蝗虫为单位“1”。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 :它们的单位“1”各不相同。
(2)老师讲评。
作业:P81
10、
12、
13、
14、
15、16
三、分数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除法。
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课时:2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P82 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1) 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1/2×5=2(1/2)(块)
(2) 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得半块。
2(1/2)÷5=1/2(块)
(3) 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5人。
2(1/2)÷1/2=5(人) 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
P8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84 1 第五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P83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1/2×/3=1/6 1/6÷/3=1/2 1/6÷/2=1/
3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想:把6/7平均分成2段,就是把6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1/7米,就是3/7米。
6/7÷2=6÷2/7=3/7(米)
还可以这样想:把6/7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可以看作是求6/7米的1/2是多少,也就是:
6/7÷2=6/7×1/2=3/7(米)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P84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85
3、
5、
6、7 教学后记: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出示例1,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得到6/7÷2。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想:根据题意,6/7米是几个1/7米?把6/7米平均分成2段,实际上是把6个1/7米平均分成几份?启发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第五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86 8—13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8.(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9.解方程。
(1)学生练习:
解分数方程和解整数方程方法一样。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作业:P86 9—13题
第五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P87 例2 教具准备:三角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想:(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是:
18÷2/5 (2)分两步进行计算
第一:求1/5小时多少千米。
因为2个1/5小时行18千米,所以要算18÷2,;
也就是18×1/2(千米)
第二: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
因为1小时是5个1/5小时,所以要算18×1/2×5,,也就是18×5/2(千米)。
根据上面的推想,可以这样计算:
18÷2/5=18×5/2=45(千米) 答;
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练习:P88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0
1、
3、4 教学后记:
教学例2时,先引导学生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然后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五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P88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3/5 24÷2/3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3 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4/15÷3/10
=14/15×10/3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可以变成“×10/3” =28/9 =3(1/9)(千米)
答:小刚1小时走了3(1/9)千米。
想一想:整数或者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分别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统一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1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练习:P8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1 6—9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3时,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根据上面例题的计算方法想,这道分数除以分数题该怎样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时,教师可以着重提问为什么除以3/10变成了乘以10/3,使学生明确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第六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92 10—1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 学生练习:
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老师讲评。
11.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
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重点分清谁做被除数,谁做除数。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重点分清谁做被除数,谁做除数。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把几道题算出来。然后再提出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除数大于1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除数小于1时,商就大于被除数。可以结合分数除法的具体含义说明理由。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先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 老师讲评。
作业:P92
11、
12、
13、15 第六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法文字题 教学内容:P89 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15÷3/5 3/8÷9/16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一个数的5/8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是X。
X×5/8=1/12
X=1/12÷5/8
X=1/12×8/5 X=2/15 练习:P90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3 16—20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4前,可以给出相应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可以引出例4。提问学生:这道文字题与上面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看到它们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可以用未知数来解。
第六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94 21—27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21.口算。
学生进行比赛练习。
22.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1) 学生练习:
进行计算方法的比较。
(2) 老师讲评。
2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都算得对。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评。
24.解下列方程。
(1) 学生练习:
注意:解方程的过程及运算方法。
(2)老师讲评。
25.(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 老师讲评。
26.(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27.(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作业:P94
24、
25、
26、27 第六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带分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P96 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5)×3(3/7) 4(1/7)×14/29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5 计算8(1/10)÷3(3/5) 8(1/10)÷3(3/5)
=81/10÷18/
5=81/10×5/18 =9/4 =2(1/4)
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除。
做一做:P96 例6 一个数的1(1/4)倍等于5/8,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是X。
X×1(1/4)=5/8 X=5/8÷1(1/4)
X=5/8×4/5 X=1/2 练习:P9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98
2、
3、4 第六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99 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1)学生练习:
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除。
(2)老师讲评。
7.(1)学生练习:
先解、设,然后列式,再计算。
(2)老师讲评。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列方程求解。
(2)老师讲评。
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列方程求解。
(2)老师讲评。
作业:P99 6—9题。
第六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带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P97 例
6、7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6/17÷1(1/8) 1(5/16)÷1(3/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7 计算2(2/3)÷5÷4/15 2(2/3)÷5÷4/15 =2(2/3)×1/5×15/
4=8/3×1/5×15/4 =2 练习:
5/7÷1(1/14)÷3
例8 计算2(1/2)÷1/4×1(2/3) 2(1/2)÷1/4×1(2/3) =5/2×4/1×5/3
=16(2/3) 练习:7/12×2/3÷7/8 小结:
作业:P
11、
12、13 第六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101 14—1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注意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不要混淆。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1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1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作业:P101
15、
16、
17、
18、19 第六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102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想:棉田公顷数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3/5,把耕地面积看作单位“1”。但是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写成下面的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
全村耕地面积×3/5=棉田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X公顷。
X3/5=45 X=453/5 X= 检验:(自己做)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练习:P103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104 2—5题
第六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056—11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11. (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使学生明确:它们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果园总面积2/5=苹果树占地面积。不同的是第二小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
作业:P105 7—11题。
第六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P103 例2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
学校有故事书320本,占图书总数的2/5。全校有图书多少本?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一条裤子1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2/3。一件上衣多少钱?
想:裤子是上衣价钱的2/3,把上衣的单价看作是单位“1”。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成关系式:
上衣的单价×2/3=裤子的单价
解:设上衣的单价是X元。
X×2/3=15 X=15÷2/3 X=22.5 答:一件上衣的价钱是22.5元。
想一想: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你能直接写出例2的除法算式吗? 练习:P104 做一做
作业:P106 12—16题。
第七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07 17—2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1)学生练习:
乘除法的混合练习注意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老师讲评。
18.(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19.(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0.(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1.(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2.(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作业:P107 18—22题
第七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P108-110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3比2记作3:2 2比3记作2:3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商,叫做比值。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0。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3:2也可以写成3/2,仍读作3比2。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知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练习:P110 做一做。
作业:P111
1、
3、4 第七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P110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把下面的比写成分数形式。
21:100 32: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1/6:2/9 (3)1.25:2 (1) 14:21=(14÷7):(21÷7)=2:3 (2) 1/6:2/9=(1/6×18):(2/9×18)=3:4 (3) 1.25:2=(1.25×4):(2×4)=5:8 练习:P111 做一做 作业:P112 5—8题
第七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13 9—12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1)学生练习:
注意:盐水=盐+水 看清要求再计算。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注意:总人数=男生+女生,看清要求。
(2)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注意:4.2:1.4比较困难一点。老师适当提醒一下。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注意:小数比化整数比要复杂一点,可以先乘整十整百等,然后再化简。
(2)老师讲评。
作业:P113
9、
10、12 第七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114 13—17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3.(1)学生练习:
求比值等于是求除数的商。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复习比的性质,根据比的性质化简各个比。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2)学生做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16.(1)学生练习:
要正确地找到单位“1”本题就很容易做了。
(2)老师讲评。
17.(1)学生练习:
先复习一下工程问题,再写出甲队和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量的比。注意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的整数比。
作业:P114 14—17题。
第七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P115 例2、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 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聋校五年级(第十册)数学期末学生学业评价
(时间:90分钟)
姓名 等级
一、口算题。(5分)
1.29-0.18= 50×60= 272-97= 1.38+0.22= 84÷6= 2.37+0.9= 0.25×4= 16×0.3= 1.5×8= 2.5×10= 0.1×0.03= 3.5+7.6= 6.2×0.3= 16÷0.16= 2.6÷0.2= 0.99+1.8= 42÷0.6= 1.23÷3= 0.75×4= 3.2÷1.6=
二、按照题目要求做题。(0.5分×22=11分)
1.0.09平方千米=( )公顷 8.01吨=( )吨( )千克 5元3角6分=( )元 4.7时=( )时( )分 0.9时=( )分
2.写出下面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83.6767……( ) 24.753753……( ) 3.把72.6÷13的商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 )位。
4.乘数小于1,乘得的积比被乘数( ),除数小于1,除得的商比被除数( )。
5.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梯形有( )组对边平行。
6. ( )度的角是平角,( )的角是直角。
7.25×○=12×○ (1.5×1.2)×○=1.2×(○×6)
(64+28)+34=28+(○+○)
三、判断题。(1分=×7=7分)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角三角形。。
( )
2、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线延长后可以相交。 ( )
3、0.5×101=0.5 ×100+1 ( )
4、钝角三角形中一定有两个锐角。 ( )
5、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6、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7、最小的自然数是0。 ( )
四、选择题。(2分×5=10分)
1.275.4×1.1○275.4圆圈中应该填(
)。
A.﹤ B.﹥ C.= 2.在800.0600中,可以省略不写的零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3.把39.62先扩大100倍,在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
)。
A.396.2 B.3.962 C.3962 D 39.62
4、每一个三角形都有( )高。
A.1 B.2 C.3 D.4 5.在(7.42+2.58)÷0.25-4×0.25一题中应该先做( A加法 B 加法 C 乘法 D除法
五、计算类题目。(2.5分×10=25分)
1、计算并验算。
5.84+3.76 100.1÷0.25
96.76-73.28 802×1.1
3、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怎样做简便?
18.75-0.43-4.57 10.1×87
312×4+188×4 0.135×500×0.2
6.3+0.84+3.7+8.16 0.25×0.03×4
。
)
六、文字题,并且写出运算顺序。(3分×5=15分)
1、3.6乘以2.5的积,加上7.2,和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6.42与78.1的和是多少?
4、18减去4.5的差,除以0.5,商是多少?
5、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七、画图。(4分×3=12分)
1、用量角器画出下列各角。
25° 120°
2、过直线外一点分别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
3、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八、应用题。(5分×3=15分)
1、一架飞机4小时飞行340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2、一个汽车队用8辆车运煤。每天运3趟,每辆车装4吨。汽车队每天运多少煤?
3、水果店卖出4箱苹果,每箱7.5千克,一共收入186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
数的整除;
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
2、
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四、总复习(5课时)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四课《我和姐姐争冠军》教案
4、我和姐姐争冠军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七个生字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本课七个生字词语。会用“踊跃”,“忙碌”造句。会用指定的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能找出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和姐姐争冠军的决赛过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讲的一些乒乓球动作的术语。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4、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新授。
1、让学生看课后的预习要求: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重点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4、学习生字词语。
xuān bù yǒng yuè yù sài qiā qiā wéi chí kòu shā 宣 布 踊 跃 预 赛 恰 恰 维 持 扣 杀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与谁争夺冠军?最后是谁夺得了冠军?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7、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特别是一些乒乓球术语。
8、指导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讲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报了名。
第二段讲预赛的情况。
第三段讲决赛前场内的情况。
第四段讲决赛进场试球。
第
五、
六、七段讲决赛情况。
9、让学生默读课文,讨论问题:课文哪几段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了什么?
在决赛第三局的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2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手势写词语。
维持 踊跃 扣杀 预赛
2、让学生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二、新授。
1、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什么。(讲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3)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4)让学生说说读了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哪些内容?
了解了我和姐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课后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小球迷。国庆节前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5)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学第二段。 (1)让学生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讲我和姐姐在预赛中都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两个人将在决赛中争夺冠军。)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教学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进场前,礼堂里是怎样的情况?我的心情怎么样? (3)边结合挂图边讨论,教师小结。
(4)让学生读这一段。
(5)让学生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讲决赛场内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决赛前场内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新授。
1、第四自然段。 (1)课文。
(2)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讲我和姐姐进场试球,我的心情非常紧张。) (3)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我的心情紧张?(学生从课文中自己找)
(4)让学生齐读课文。
2、教学第
五、
六、七自然段。 (1)读这几个自然段。
(2)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前两局的比赛情况是怎样的?第三局我是怎样发球的?姐姐是怎样打球的?我和姐姐比赛的情况怎么样? (3)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挂图边理解课文内容。
(4)提名回答以上问题。
(5)教师小结。
(6)说说这几段主要讲什么? 讲决赛中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经过。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第
五、
六、七自然段。说说:在决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全部的课文。课文重点讲了我和姐姐争夺学校乒乓球比赛冠军的经过。我们要小本课小朋友热爱体育活动,积极参加比赛的精神。
五、作业。
1、情地、流畅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让学生回答课后的问题。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2、在决赛的第三局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让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三、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四、做课后的部分习题。
1、从课文中找出描述“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再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1)让学生读题目,理解意思。
(2)让学生找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师生评议。
2、读下面的词语,想想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预赛 正手球 长球 发球
决赛 反手球 短球 挡球 扣球 (1)让学生读词语。
(2)让学生通过演示等方法说说词语的意思。
3、照样子写句子。
(我)才(试了几个球),(手心里)全是(水)。
( )才( ),( )全是( )。
( )才( ),( )全是( )。
(1)让学生读例句,弄清仿写的句式。
(2)指导学生说写句子。
(3)让学生读写好的句子。
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踊跃…… 忙碌……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两个词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造句,教师作指导。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1、让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仿照课文“主要是按一定的顺序,叙述要有条理,有重点。
2、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3、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说一说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或比赛,教师作指导。
4、让学生把所说的活动或比赛写下来。
5、教师面批。
6、教师小结。 附: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我们踊跃地报了名。
比赛那天,天气晴朗。同学们都集中在操场上。比赛分为男、女单跳和多人跳。比赛选手个个熟练地甩着绳子,脚随着节奏快速地跳着,他们的脸跳得通红,满头大汗,还是坚持跳着。旁边的同学在为他们大声喊“加油!”。
经过艰苦的比赛,我们班的沃佳乐同学夺得男子单跳第一名!他一分钟跳了170个。我们真为他高兴。
教学后记:
本课贴近学生生活,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理解内容,讲清楚一些乒乓球术语,用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
本学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本学期是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第一年,知识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学期的学习很关键。整册书包括三章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3、使学生初步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的辩证关系。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是学习整式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的关键,就是有理数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教学时间:六周。
第二章:整式加减。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2、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弄清整式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并使学生学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降幂重新排列。
3、使学生在学习了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烦项的方法,并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使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的,在整式运算中,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的运算律。通过对数与式以及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在不断反复循环中提高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合并同烦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间:四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2、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
3、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间:四周。
2009年9月10
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分×16=16分)
1、-5的相反数是_____; _____的相反数是-1.6。
2、如果a=-13,那么-a=_____。
3、-3的符号是_____,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3的绝对值是_____.
4、用“>”或“<”号填空。 ①-9_____6 ② _____
5、(-6)×(-5)=_____;
(-1)×a=_____。
6、-13的倒数是_____;
0.13的倒数是_____。
16172154____;____.
7、78
8、在a5中,指数是_____,底数是_____。
二、判断题(1.5×8=12分)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5 3、—15—15.
4、—a一定是负数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24—24
7、4²=4×2
( ) ( ) ( ) ( ) ( ) ( ) ( )
8、86 ( )
三、计算(2分×6+3.5×8=40分)
1、①
③(-)×(-
21—— 32 ②(1)+(-2)
1316563) ④ (-54)÷(-24)10
⑤(-17)+59+(-37) ⑥4.7-(-8.9)-7.5+(-6)
2、①(-100)×(-1)×(-3)×(-0.5)
②(-)×(-1)÷(-2) 341214③2.25+3-1
2 3435-8 ④-40-28-(-19)+(-24)-(-32) 812③(-2)·(-8)·(-5)÷5 ④[81-(-19)]÷(-10)·(-2)
⑤(-1)10·(-2)3+(-2)3 ⑥(-9+7)2·(-2)÷(-2)·(3-2)2
9、解答题(6分+4分×4+5分×2=32分)
1、在数轴上标出2,-3.5,0,1各数,以及它们的相反数。(6分)
2、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2分×2=4分) 7.58×107 6.03×108
1
2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000米,上升了500米,又下降了800米,这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4分)
4、一个梯形的上底比下底少2厘米,设上底是x厘米,高为y厘米,梯形的面积是多少?(4分)
5、当x=,y=-2时,求代数式x3y的值。(4分)
6、当x=-5,y=3时,求代数式x2+2xy+y2的值。(5分)
x2y
27、当x=-3,y=-4时,求代数式的值(5分)
xy112
聋校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6人,其中有2名学生是从语训班转过来的,这2名学生由于做了人工耳蜗,听力较好,所以口语比其他4位同学好,但没有手语基础,所以本期工作重点是手语口语结合练习。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份五个部分:1.看图说句;
2.看图学文;
3.课文;
4.看图学文。5.课文。每个部分后面安排一次基础训练。
看图学句工4篇,图句对应,借助图画学习句子,并逐步向看图学文过渡。看图学文共8篇,图文结合,借助图画理解语句意思,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图画的能力。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排了练习题,训练本科所学的内容,形成能力。基础训练共5篇,以本组课文内容为主,进行拼音、字、词、句的训练和读、写综合训练。
教材内容大多选用耳聋学生生活中可见的题材,易学有用。语句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有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的实际能力。
三、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巩固提高认读汉语拼音能力。提高复韵母、鼻韵母的拼读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会打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2.识字181个。会听(看)、会读、会写、理解词义,大部分会默写。能把字写得端正、结构匀称。能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积累词语。
3.能听(看)懂学过的句子。会说、写正确、完整的句子。学习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中的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
4.能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片或简单事物,说、写意思连贯、语句通顺的几句话。认识和学习使用感叹号。
教学重点:能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懂得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按顺序组成的。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提高汉语拼音能力,一要训练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直呼音节,二要利用课文中的注音,提高读拼音的技能,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2.词语训练一“组词”和“词语搭配”训练为主,特别要加强“动宾词组”和“偏正词组”的训练,并领悟组合规律,打好造句的基础。 3.句子教学要注重新句式句子的句意教学、复杂单句的主要意思教学和概括长句主要意思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读这些句子的能力,并以后的阅读教学打好基础。教师要认真做地好这类句子的教学工作。先理解每一个小句的意思,然后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再指导学生懂得小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先后顺序;
最后概括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在指导读句时要正确读出停顿。
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组词成句,领悟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等初步规律。对“照样子写句子”“把两
(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等句子训练要适当加强,发展学生的写句能力。
五、教学课时安排
看图学句„„„„„„„„„„„„„„„„„„19课
看图学文„„„„„„„„„„„„„„„„„„34课时
课文„„„„„„„„„„„„„„„„„„„„34课时
基础训练„„„„„„„„„„„„„„„„„„25课时
单元巩固练习15课时„„„„„„„„„„„„15课时
六、培优辅困措施
本班口语较好的有两位同学,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对长句子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廖志勇、陈国鑫学习有点困难,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设计课程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感。
篇一: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校一年级的聋哑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这些学生从小失去听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同时对别人的表达也听不见。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数、大小、多少等简单的数学知识一无所知,没有一点数感,全部要从0开始,对数学启蒙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新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仔细备课。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实现学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每节课我都准备很多教学模型和实物,对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课后巩固练习我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组织好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年级的聋哑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喜欢随便下座位或相互打手语“说话”,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激励表扬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对认真听课的同学发小五星或小红花,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画哭脸脸谱,每节课下课时统计谁的表扬最多,谁的批评最多。
三是上课方式灵活多样。低年级的同学主动参与意识强,胆子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提问、讲解、设疑、讨论、竞赛、练习等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让学生乐在其中。
四是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开始部分我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要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数数,要么拿出数具模型和学生一起数数,要么和学生一起分享多媒体视频动画。
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他们的语言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没有一点听力,无法说话。但这些学生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比较喜欢数学学习。我根据这些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狠抓计算教学。
一是重视口算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习节奏慢的学生熟练识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他们能够快速口算。让头脑灵活的学生采用“凑十补数法”快速心算。每天课前我都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如:口算抢答,口算接龙,做口算测试卷等等。
二是重视笔算教学。如:在教“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让学生先熟悉计算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先将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进位”和“退位”时忘记在前一位上加一点或借一点。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专题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多做同类型的练习题,让他们头脑中对“进位”和“退位”计算根深蒂固。
三是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是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是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三是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识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篇二: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抚州市临川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梦欣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不论付出多少心血,也要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
1.组织学生竞争,同班分组竞争。本学期我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开学第一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本学期的一些上课、作业常规,然后就给他们每个组100分,并告诉他们这学期会根据这个常规来给两个组打分,在100分的基础上表现不好的扣分,表现好的加分,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到时看哪个组最棒得分最多,哪位同学最棒为班上加的分最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还不错;
课堂上也适当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如在练习口算题时,我们搞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2.在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发散、创新等品质。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不少以前上课不认真、不写作业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认真对待学情检测。
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制作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
一期来,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特别在环保教育方面,通过教育以及各种手段使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大胆地去“放”,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应更多的贴进生活,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篇三: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 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
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
十、二
十、三十??九
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
3、4题。 课外作业:练习一第
2、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 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三十二数到四十六。
2、口答。 5个一是( );
10个一是( )。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
1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带领学生摆出3捆零5根小棒,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桌面上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三十五根—)。谁能说出三十五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让学生摆出与书上的左图相同数目的小棒。
提问: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二十五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第十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摸索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本人就这个学期来,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1、求新思变,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怎样教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法无疑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这一历史潮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此道理,不能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很快将会被时代淘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本学期以来,本人在完成工作之余,广阅资料、听专家讲座学习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明晰新目标。有效地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自己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2、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
1 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3、注重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探索新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每一课针对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思路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老师通过作业来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采取弥补措施。为此,在常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作业这沟通桥梁。首先,认真设计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布置有一定梯度的课堂作业,作业题目的选材以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为核心思想,以课改要求为准则,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于课堂作业进行
2 全批全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订正错误、弥补学生知识漏洞。认真开展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全班的整体数学素质。
当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学语言有待更加精炼,课堂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科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奋力前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
工作总结
班别:五(3)
科目:数学
教师:沙文强
阳东大八中心小学
2010.7.5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一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邵寨中心小学 罗科新
本学期,我按照学区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注重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并结合本班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如下,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扎实地进行了自我教案的书写和集体教案的备写工作。
在自我教案备写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重新设计了课的类型,拟定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修订,认真进行了添加批注。每一课时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制作了各种有效教具、课件,课后及时作了总结,写了教后感,并按知识要点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设计了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作业。同时与同级数学教师不定时的进行了共性问题的研讨和集体教案的备写.一学期来,自备教案90多节, 集体教案6节,听课16节次。
二、认真细致地进行作业布置和批改工作。
作业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从学生自己购买的教学辅助材料中去搜集资料,有时候上网去查典型的作业,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中上学生设置了习题精选作业本,指定专人负责检查。一学期,中上学生每人均做了900多道题。对后进生布置了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作业,作了不同的要求,坚持了面批。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设置了《作业批阅登记册》,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分类总结,进行了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了教学方法,做到了有的放矢。一学期,批阅作业110次,数练40次。
三、积极实施了分层教学法,认真做了课后辅导工作 十根手指还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了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了兴趣。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了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代替老师、家长学的,是为自己学的。在此基础上,又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了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对一帮差计划,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是他们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了。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习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书写,非常马虎,更严重的是经常少写、不写作业。于是我就经常去这些懒散、马虎的孩子家去家访,让家长协助教育孩子,一学期来帮助9个学生纠正了不良学习习惯,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仍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一学期来,又10人积极参加了数学课兴趣活动和六年级数学竞赛。单元检测考试8次,阶段性检测5次。
五、狠抓了学风教育
我班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不少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怕做不对挨批评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了学风教育,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单元检测采用了“单人独桌”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觉得没有抄袭的希望了,在学习中有难题知道主动来问老师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了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给他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了学习目标,时时督促和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进步,但是还有反复,我就不断地进行教育和疏导,要允许学生在行为上有反复,但教师平时更要抓反复。
六、认真抓了家、校联系工作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这学期我比以往每学期都更注重家访,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校和家庭共同来教育学生,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如果有时作业没有完成,就一定要在学校补好,哪怕让学生带信让家长送饭来,也一定得把作业做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的学生已经彻底得改掉了不做作业的习惯,还有些学生行为上还有反复。在这段时间我还发现其实后进生有时候不写作业也有他们的无奈,比如计算法则和计算公式他们不知道,让他们做题的确很无奈,有时候这也是让老师觉得无奈的。有些家庭把教育孩子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认为学校里老师在教,在家庭中却一味的溺爱、放纵孩子,迁就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我曾经在星期天家访了6个学生家长,只有1个孩子在家写作业,是家长要求的,另外的5个孩子都出去玩了,家长有的知道孩子出去玩了,说是让他们在家写作业孩子不肯,只好让他们去玩。还有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哪儿去玩了,让教师要多管孩子,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了,这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其实我有时候觉得家庭给予学校教育的期望值太高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七、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个人业务自修。一学期来,坚持了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习了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业务书籍,摘抄政治学习笔记2万多字,读书笔记100多页,技能培训笔记90多页,各种心得体会10多篇。
总体而言,这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进,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一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邵寨中心小学
罗科新
2008年6月26日
人教版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月考试卷
(四)
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
一、填空题。(1分×12=12分)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
2、如果a+8=b+8,那么a=______。
3、如果3,那么a______。
4、在等式6x-2=10中,______是已知数,x是______。
5、X+1=3的解(或根)是x=______。
6、含盐6%的盐水10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7、含盐8%的盐水(20+x)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5,个位上的数是4,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x,个位上的数是8,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二、判断题。(2分×8=16分)
1、从x+5=12,得到x=12-5 (
)
2、从7+x=13,得到x=13+7 (
)
3、从5x=4x+8,得到5x-4x=8 (
)
4、从6x-1=x+9,得到6x+x=9-1 (
)
5、由x+7=1,得到x=8 (
)
6、由=4,得x=1 (
) x4a
47、X的再减去5等于8,可以列出方程是x58
(
) 3
38、由-6x-5=0,得x=
三、选择题。(3分×3=9分)
1、方程3(x+1)=6的解是( )
A、x= B、x=1 C、x= D、x=2
2、方程3(x+1)-1=-1的解是( )
A、x=- B、x= C、x=-1 D、x=
3、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A、7×8=8×7 B、3y-1 C、D、3+4x+5x2=0
四、解方程(7分+18分=25分)
1、解鞋类方程,并写出检验。(3.5×2=7分) ①7x-6=-5x ②
2、解下列方程。(3分×6=18分)
①5(x+8)-5=6(2x-7) ②-5(x+1)=
③ 53x35xx1x22 ④x 2325121156(
)
1213131314xy3x9 10020(3x1)⑤3(x-7)-2[9-4(2-x)]=22 ⑥(12x)
1327
五、解答题。(5分×4+6分×3=38分)
1、在梯形的面积公S(ab)h中,已知S=30,a=6,h=4,求b(5分)
2、在公式S=2πr(r+h)中,已知S=942,π=3.14,r=10,求h(5分)
3、某数与6的和的3倍等于21,求某数。(用方程解)(5分)
4、K是什么数时,代数式
5、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四个同样
3k5的值是27?(5分) 712大小的小箱子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每个小箱子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6分)
6、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求轮船在净水中航行的速度。(6分)
7、要加工20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6分)
附加题;
(10分)
把1400元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个200元,二等奖每个50元;
求得一等奖与得二等奖的人数。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本学期沿用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开始,本学期计划完成第七册3至6章和第八册的全部内容。本学期两本教材教学重点为乘除法的运算、运用和简单几何面积的计算。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四年级共有13人,智力障碍2人,本学期新转入新生2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除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能运用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进行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乘除法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3、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一般的
三、四步式题。
4、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5、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周长的计算。
6、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十六周教学课时共计112节,机动课时21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第一周
复习
7课时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十一周
十二周
十三周
十四周
十五周
十六周
口算除法
商二三位数
常见的乘除法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
第四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加减法
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年月日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仅要备学生而且还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二、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为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必须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认真作好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考试后的试卷分析。
五、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开始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总之,本期的工作有得有失,也就有长进,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共11篇)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共14篇)
聋校语文十四册教学工作总结(共12篇)
聋校语文第八册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工作总结(共18篇)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