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大学美育论文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美育论文6篇大学美育论文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美育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美育论文6篇

篇一:大学美育论文

opy;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2009 年 2 月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Feb. 2009第 29 卷第 1 期 Jo 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 29 No. 1YYSZXB 139浅谈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关于大学美育的几点认识秦凌燕 , 黄嘉清( 梧州学院  中文系 , 广西  梧州   543002)   [ 摘  要 ] 作为公共课、选修课的美学的子学科和文学艺术欣赏类的各门课程是实施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 , 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审美实践主要是艺术教育。这些课程的目的不是传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 而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在具体艺术教育中 , 美育与德育有联系 , 但不能片面的将美育放在从属于德育的地位 ; 美育中的审美实践不能简单理解成“鉴赏” , 而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   [ 关键词 ] 大学美育 ; 艺术教育 ; 关系   [ 中图分类号 ] G40 - 01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 6072(2009)01 — 0139 — 04大学美育 , 简而言之 , 就是大学中的审美教育 , 属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大学美育教学任务的课程 , 除专门叫《大学美育》的课程以外 , 中文系 、艺术系等开设的二级专业课程《美学原理》 与大学美育的任务有交叉 , 各系开设的文学艺术欣赏类 、大学生素质教育类的公共课 、选修课 , 也承担有大学美育的任务 。其他的课程教学 、课外教育活动也有美育的问题 。很多高校都规定各系的学生都要选修一门承担有大学美育任务的课程 , 如《大学美育》 、 《美学修养》 、《文学欣赏》 、 《艺术欣赏》 等等 , 这些课程是实施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 。《大学美育》 、 《美学修养》 等美学的子学科是人类运用审美原理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实践及其概括和总结 , 属于应用理论范畴 。如果从学科的性质来看 , 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 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 一般是将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结合起来 。而所谓的审美实践其实主要是艺术 ( 包括文学 ) 审美实践活动 。文学艺术欣赏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顾名思义就是艺术审美实践活动 。所以本文将视域控制在作为公共课 、选修课的 《大学美育》 、《美学修养》 等美学的子学科和文学艺术欣赏类课程的艺术教育范围内 , 来谈关于大学美育的几点认识 。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说 , 美育是一个包含了艺术但又不等同于艺术的概念 。一方面 , 美育的范围比艺术教育要宽 , 美育不仅仅包括了艺术教育 , 还包括了景观美育 、生活美育 、社会美育 、科技美育等方面 , 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最主要的形态 。另一方面 , 美育也不能完全涵盖艺术教育 。审美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属性 , 艺术所承载的 , 往往包括了政治的 、伦理的 、宗教的 、民族的等观念 , 在审美中 , 认知的 、道德的 、政治的等社会文化因素是隐含的 , 有很多艺术作品 , 思想内涵所占据的地位比审美更突出 , 有一些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 , 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审美价值 , 有的甚至主要不是因为其审美价值 , 而主要是在思想 、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1]不管如何 , 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艺术教育 。它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艺术家 ,而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 ,服从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句话 , 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是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 , 而是大学生文化素33 33 3 3[ 收稿日期 ]2008 - 12 - 06[ 基金项目 ]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辐射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 项目主持人黄嘉清 , 项目编号 :200704LX150 。[ 作者简介 ] 秦凌燕 (1963 - ) , 女 , 广西苍梧人 , 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 , 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YYSZXB 140质的教育 。另一方面 , 现实中 , 现实的实用心态占主导地位 , 人一般不要求也没有必要成为审美主体 , 同时 , 社会物和自然物既不主动要求 , 也基本上没有被作为审美对象 。现实活动中人要进入审美状态是很困难的 。社会物和自然物主要不是为审美而存在 , 社会物和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是偶然的 。但是 , 主体在艺术中很容易进入审美状态 ,尽管有的艺术所承载的内容很复杂 , 但是都具有审美因素 , 艺术是天然的审美对象 。所以 , 审美教育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所以 , 这里所说的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 , 它主要功能依然是美育 , 这点 , 我们往往重视不够 。作为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 , 我们要明确三点 : 第一 ,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对学生传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 不是培养他们的谋生手段和工作技能 , 它的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 。第二 , 艺术本身是 “高情感”的载体 , 我们要充分挖掘艺术的情感性 , 满足学生个性的情感生活需求 ,并使之得到丰富和提高 , 从而更具有生命活力 。第三 , 艺术教育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长 ,具有其他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二、艺术教育中美育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任何一门课程都涉及知识传授的问题 , 以艺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各门美育性质的课程同样涉及艺术范围内的各种知识 。目前高校对这类课程的知识的传授是比较重视的 , “大学美育教育的内涵还包括对艺术的学习和对美的创造能力的训练 。所谓对艺术的学习就是指掌握和理解艺术这门学科范围内的各种知识 , 因为艺术是专门研究美 , 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科学 。”[2]知识教学的过程 , 属于通常我们所说的 “智育”的范畴 , 而不属于美育的范畴 。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 发展通常意义上讲的 “智力”。美育则主要是一个培养审美能力 , 使学生的个性情感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 。在美育过程中 , 直接与需要 、愿望 、冲动 、快乐 、幸福 、悲痛等个体生命状态相联系 , 艺术的呈现状态是承载情感的形式 。培养和发展艺术形式感是美育的一项内容 。艺术通过内心情感的形式呈现 , 而使之成为我们理解的对象 , 任何审美形式都是感性生命的创造性表现 , 通过对审美形式的体验 , 可以直接领悟到其中的感性生命 。审美也需要知识的帮助 ,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我们的教师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 因为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而常常将艺术作品由具体表象引向抽象逻辑的发展方向 , 而不是越来越深入到具体的感性形象中去 。如欣赏一首古诗 , 教师对字词句的含义进行理性的分析 , 对段落大意进行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 , 然后“奔向”作品的主题 。这样做就让作品的内涵与形式发生了分离 , 违背了美育的原则 。在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中 , 所有的知识讲授都应该紧紧扣住艺术形式来进行 , 对作品内涵的揭示应该与形式感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直接融合 。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是指结构 、艺术语言 、手法 、体裁等 , 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很美地画”或者“很美的写” , 就是指形式的问题 , 不仅是指采用美的外在形式 , 更是指采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家要想表现的内容 , 塑造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与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内容 , 是以艺术形象呈现的内容 。当艺术形象生成了深刻的意义时 , 也就具有了审美价值 。而艺术形象的生成 , 就是给内容以形式的过程 。因此 , 凡是能充分地 、恰当地表现出内容的形式 , 塑造了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形式 , 都会使艺术作品产生深邃的意义 , 从而具有审美价值 。《诗经》的《蒹葭》就是“很美的写” 这样的作品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 , 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 ,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 , 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 , 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虽然这些诗篇中所咏叹 、感喟 、哀伤的具体事件或内容已很难知晓 , 但它们所传导出来的那种或喜悦或沉痛的真挚感情和塑造出来的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 , 那种一唱三叹反复回环的语言形式和委婉悠长的深厚意味 , 不是至今仍然感人的么 ? ”[3P61] 这里所说的 “仍然感人” 的东西就是形式上的东西 。至于如何讲授 “形式”则不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了 。总之 , 对于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来说 , 各方面的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 , 它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环节 , 但是把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当成 “智育”课程来上是不合适的 。这些课程的开设本来就是发展学生的感性能力 , 尤其是发展理科学生的感性能力 , 让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能协调发展 。如果又将这些艺术教育引导到科学逻辑思维发展的方向上去 , 是严重违背这一些课程开设的初秦凌燕 , 黄嘉清 : 浅谈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YYSZXB 141衷的 。  三、艺术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目前 , 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 , 思想品德的教育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提高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 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和教师们都做了很多思考 。“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和即将面对的人生和事业的问题 ,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 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故事 , 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 “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 开展丰富多彩 、积极向上的学术 、科技 、体育 、艺术和娱乐活动 , 把德育与智育 、体育 、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 寓教育于文化之中”[4] 的形式得到了颇为有效的运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 如艺术形式等 ,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成了德育的有效手段 。艺术教育可以是德育的一种形式 , 也可以是美育的一种形式 。那么德育和美育是否具有“同一性”呢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差异呢 ? 我们以孟浩然的 《春晓》为例做一个浅显的说明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从德育的角度讲 , 这首诗的作用是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 , 以形象化的图景和抒情的艺术感染力 , 使我们懂得春天的可贵和短暂 , 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对这首诗歌的感知和体验是手段 , 通过形象并在情感共鸣中接受 “珍惜时间” 这种道德观念才是德育的目的 。但是 , 从美育的角度讲 , 对这首诗艺术形式的理解 , 对诗歌中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知 , 对诗歌的情感内涵的创造性体验 , 由对诗歌的体验而产生的想象和共鸣 , 才是美育的目的 。而由此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 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 , 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 正是美育的具体任务 。提倡将德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的 , 但是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是 , 通常将美育当作德育的一种手段 。如果有教学质量检查组来听课程 , 如果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课能在艺术作品的背后自然而然的挖掘出道德教育的因素 , 往往会赢得好评 。其实这样的 “好评”是没有根据的 。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就其意义来说 , 是在于对艺术作品的创造性的体验过程 , 美育的功能就蕴涵在这个过程当中 。在艺术作品背后挖掘出德育教育因素当然是对的 , 但如果我们把这看作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课的重要目的 , 把美育的着眼点放在“结果”上 , 那就有失偏颇了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只看到德育和美育的某一些联系 , 强调德育对审美或艺术手段的借用 , 片面的将美育放在从属于德育的地位 , 忽略了美育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教育观念上的 “泛德育观” 所形成的美育从属于德育的认识 , 正是高校当前审美教育的一大误区 , 必须予以纠正 , 而还原美育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本质作用 。意识先行 , 意识对了才会有正确的教学行为 。  四、艺术教育中美育与实践技能训练的关系从开设的课程名称看 , 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 ,美育性质的艺术教育课程存在严重的忽略艺术实践技能训练的问题 。这一些课程的名称多冠以“鉴赏”、 “欣赏”的名称 , 如《文学欣赏》 、 《影视欣赏》、 《美术欣赏》 、 《音乐鉴赏》 等等 , “鉴赏”与“欣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 , 就直接等同于 “分析”和“演示” , 几乎没有什么技能训练 。当然 , 必须承认的是 , “演示” , 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视听也是一种实践 , 它体现理论和审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 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 ,只有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活动建立起来的美感 , 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长 , 从而实现美育功能 。同时 , 这种审美活动也是技能训练的基础 。但是 , 我们不能把美育课程的审美实践简单理解为 “鉴赏” , 更不能把这种 “鉴赏”等同于技能训练 。必须充分认识到 , 艺术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还是青少年时期 , 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

篇二:大学美育论文

 文 课程名称学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专业:

 会计学 学学号:

 201105270131 姓姓名:

 蔡克志

 称:

 大学美育概论

 歌剧美育自我鉴赏

 摘要 谈到美育, 即就是用美感教化人的性情。

 美感就是审美观, 本论文主要选取音乐艺术中歌剧的角度来阐述在人类发展史上存在的美感。

 学习与吸收音乐艺术中歌剧的精华, 对于净化大学生生这种浮躁的心灵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还可以拓展视野。

 在众多的音乐表现形式中, 歌剧是最有感染力的。

 那么歌剧就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 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欣赏教育, 对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了 解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掌握歌剧的要素, 来浅谈大学生怎样欣赏歌剧, 从而来提高大学生歌剧欣赏的水平, 通过欣赏歌剧, 来启迪和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态度。

 目录 一、 概述∙∙∙∙∙∙∙∙∙∙∙∙∙∙∙∙∙∙∙∙∙∙∙∙∙∙∙∙∙∙∙∙∙∙∙∙∙∙∙∙∙∙∙∙∙∙∙∙∙∙∙∙∙∙∙∙∙∙∙∙∙∙∙∙∙∙∙∙∙∙∙∙∙∙∙∙∙∙∙∙∙∙∙∙∙∙∙∙∙∙∙∙∙∙∙∙∙∙∙∙∙∙∙∙∙∙∙∙∙∙∙∙∙∙∙∙∙∙∙∙∙∙3(一)

 歌剧与美育∙∙∙∙∙∙∙∙∙∙∙∙∙∙∙∙∙∙∙∙∙∙∙∙∙∙∙∙∙∙∙∙∙∙∙∙∙∙∙∙∙∙∙∙∙∙∙∙∙∙∙∙∙∙∙∙∙∙∙∙∙∙∙∙∙∙∙∙∙∙∙∙∙∙∙∙∙∙∙∙∙∙∙∙∙∙∙∙∙∙∙∙∙∙∙∙∙∙∙∙∙∙∙∙3(二)

 歌剧的含义与艺术特征∙∙∙∙∙∙∙∙∙∙∙∙∙∙∙∙∙∙∙∙∙∙∙∙∙∙∙∙∙∙∙∙∙∙∙∙∙∙∙∙∙∙∙∙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

 歌剧的要素∙∙∙∙∙∙∙∙∙∙∙∙∙∙∙∙∙∙∙∙∙∙∙∙∙∙∙∙∙∙∙∙∙∙∙∙∙∙∙∙∙∙∙∙∙∙∙∙∙∙∙∙∙∙∙∙∙∙∙∙∙∙∙∙∙∙∙∙∙∙∙∙∙∙∙∙∙∙∙∙∙∙∙∙∙∙∙∙∙∙∙∙∙∙∙∙∙∙∙∙∙∙∙∙4二、 浅谈鉴赏歌剧∙∙∙∙∙∙∙∙∙∙∙∙∙∙∙∙∙∙∙∙∙∙∙∙∙∙∙∙∙∙∙∙∙∙∙∙∙∙∙∙∙∙∙∙∙∙∙∙∙∙∙∙∙∙∙∙∙∙∙∙∙∙∙∙∙∙∙∙∙∙∙∙∙∙∙∙∙∙∙∙∙∙∙∙∙∙∙∙∙∙∙∙∙∙∙∙∙∙∙∙∙∙∙∙∙∙∙∙∙∙∙∙5(一)

 鉴赏歌剧的方法∙∙∙∙∙∙∙∙∙∙∙∙∙∙∙∙∙∙∙∙∙∙∙∙∙∙∙∙∙∙∙∙∙∙∙∙∙∙∙∙∙∙∙∙∙∙∙∙∙∙∙∙∙∙∙∙∙∙∙∙∙∙∙∙∙∙∙∙∙∙∙∙∙∙∙∙∙∙∙∙∙∙∙∙∙∙∙∙∙∙∙∙∙∙5(二)

 歌剧鉴赏的意义∙∙∙∙∙∙∙∙∙∙∙∙∙∙∙∙∙∙∙∙∙∙∙∙∙∙∙∙∙∙∙∙∙∙∙∙∙∙∙∙∙∙∙∙∙∙∙∙∙∙∙∙∙∙∙∙∙∙∙∙∙∙∙∙∙∙∙∙∙∙∙∙∙∙∙∙∙∙∙∙∙∙∙∙∙∙∙∙∙∙∙∙∙∙8(三)

 经典作品鉴赏∙∙∙∙∙∙∙∙∙∙∙∙∙∙∙∙∙∙∙∙∙∙∙∙∙∙∙∙∙∙∙∙∙∙∙∙∙∙∙∙∙∙∙∙∙∙∙∙∙∙∙∙∙∙∙∙∙∙∙∙∙∙∙∙∙∙∙∙∙∙∙∙∙∙∙∙∙∙∙∙∙∙∙∙∙∙∙∙∙∙∙∙∙∙∙∙∙∙∙8三、 总结与参考文献∙∙∙∙∙∙∙∙∙∙∙∙∙∙∙∙∙∙∙∙∙∙∙∙∙∙∙∙∙∙∙∙∙∙∙∙∙∙∙∙∙∙∙∙∙∙∙∙∙∙∙∙∙∙∙∙∙∙∙∙∙∙∙∙∙∙∙∙∙∙∙∙∙∙∙∙∙∙∙∙∙∙∙∙∙∙∙∙∙∙∙∙∙∙∙∙∙∙∙∙∙∙∙∙∙∙∙9

 一、

 概述 本部分主要谈到美育与音乐表现形式中的歌剧之间的联系,然后重点说明歌剧的基本组成与内涵, 产生对歌剧的基本认识。

 (一)

 歌剧与美育美育也称审美教育, 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它以特定时代、 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 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通过美育, 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 美的情操、 美的品格、 美的素养, 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

 “美育者,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①可见, 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 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 而美感是内在的、 超功利的, 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

 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 是不同时代, 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而在审美教育中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展现, 每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都含有审美观念, 特别是歌剧的这种音乐形式。

 因为歌剧艺术作为高雅文化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 对大众审美的美育创新培养有着独特功能。

 总之, 歌剧与美育相辅相成、 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关系。

 美育通过歌剧来充分展示, 而歌剧是通过人们从中体会到的美育来衡量歌剧的价值与水准。

 (二)

 歌剧的含义与艺术特征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歌剧, 其含义与特征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完善① 摘自《蔡元培美学文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174 页

 的, 在各个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这里主要谈到西方中世纪到近代的歌剧。

 歌剧是将音乐、 文学、 舞蹈、 舞台、 戏剧等融汇在一起综合性的艺术。

 其内容丰富多样, 其社会历史也源远流长。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 就有合唱队的伴唱, 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 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 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 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 的近代西洋歌剧, 却是 16 世纪末、 17世纪初,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歌剧基本上都是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

 随后的歌剧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歌剧有“音乐的戏剧、 戏剧的音乐” 之说。

 这是指在舞台表演, 并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 以角色歌唱为主导, 以独立的、 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为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

 它如同诗歌、 戏剧、 音乐那样在实践中开展; 又如同绘画、 雕塑、 建筑、 舞蹈以及戏剧那样在空间构建; 它即像戏剧、 舞蹈那样,以语言或人体形态作为传递信息媒介, 而且更以抽象音符的运动作为表现思绪心态的手段。

 简单地说, 歌剧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演的戏剧, 通常配有连续不断地音乐。

 歌剧是最激动人心、 最投入的, 通常也是最壮观的艺术形式。

 它把歌曲、 戏剧、 舞蹈、 舞美设计等所有了不起的技艺融为一体。

 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艺术门类截然不同。

 电影、 戏剧、 芭蕾和音乐会都不能与之相比。

 (三)

 歌剧的要素 歌剧中有声乐部分包括:

 独唱、 重唱与合唱; 器乐部分包括:

 序曲和前奏曲。

 当然还包括导演、 指挥、 乐队等。

 歌剧中歌唱演员是歌剧里的明星, 他们除了要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外, 还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②

  ② 参考钱苑 林华著《歌剧概论》 [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年 4 月. 第 2 页.

  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 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 为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可替代。

 从审美意义上来说, 合唱的音响组合、 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

 一曲曲恢宏的、 深沉的、 优美的合唱歌曲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 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 激荡着听众的美感。③

  舞台导演。

 导演负责一台演出的各项舞台要素: 制定演出的总体风格, 排演舞台动作, 和与歌手讨论性格的塑造, 与指挥和舞台设计穷尽剧本的戏剧内涵。

 在二十世纪的歌剧舞台上, 导演以头等重要的身份出现。

 指挥和乐队。

 指挥算是歌剧院中最重要的人物, 因为演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指挥的优劣。

 指挥的最基本任务一目了 然: 使音乐配合剧情, 确保演奏和歌唱同步进行, 保持乐队和歌唱之间的平衡(如同乐器之间的平衡一样) 。

 歌剧指挥不仅需要音乐技巧, 还要有对舞台的直觉。

 除了要具备音乐和戏剧两方面都切实可行的知识, 还要有一种把握戏剧时机的悟性。

 二、

 浅谈鉴赏歌剧 前面已经对歌剧有比较抽象的了解, 下面本部分就是将这种抽象通过优秀的作品来形象化、 具体化阐述用怎样的方法和角度去看待歌剧、 欣赏歌剧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当然它同样对我们生活具有很大的存在意义。

 (一)

 鉴赏歌剧的方法 作为一名大学生, 特别是学过这门 《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我们,在学习和认识歌剧的基本特征和掌握歌剧的基本要素后, 应如何欣赏歌剧了 解它的具体内涵呢?通过我的自我鉴赏, 应该只要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

 ③ [英]亚历山大沃著 曹利群,王玉桓译《歌剧 一种新的聆听方法》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月.第 3 页.

 第一, 从歌剧的整体构成部分去欣赏 一般歌剧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大多数歌剧以一段序曲开始, 即一段短小的管弦乐作品, 用来使听众安静下来, 进入聆听歌剧的氛围。有时, 序曲中包含后来出现在剧中主要部分的音乐主题。

 比如比才的《卡门》 的序曲就烘托了剧中为自由二战的悲剧主题。

 再如莫扎特的《唐璜》 序曲就合并使用了剧中最后一场戏剧性结局的音乐。

 在一些歌剧中, 序曲的独立性不太强, 主要是烘托气氛。

 因此, 序曲也常称之为前奏曲。

 和话剧一样, 多数歌剧都是分幕的。

 五幕最常见, 法国和俄罗斯的大歌剧尤其如此; 喜歌剧更多的是有一两幕组成; 悲剧的幕数则不确定。

 第二, 从戏剧的情节中把握 歌剧《卡门》 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故事发生在 1800 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 霍赛, 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人情网, 成了走私贩。

 过了些时候, 卡门对唐· 霍赛冷淡起来, 她爱上了 斗牛土埃斯卡米罗· 霍 赛的妒忌, 使卡门烦恼。

 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 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 于是与他绝交了。

 后来, 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 霍赛刺杀了卡门。

 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 酷爱自由的性格。

 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

 歌剧《卡门》 是在创作艺术上登峰造极的作品, 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本剧以女工、 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 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 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 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 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再如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的故事情节, 了解整个作品的情节, 对理解作品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罗西尼通过他的音乐作品, 带给我们一种健康的、 生动活泼的、 开阔爽朗的

 感官感受, 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 从歌剧的经典的唱段部分去欣赏 比如在《卡门》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 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

 孩子们在轻快的 2/4 拍子, d 小调上, 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

 在这一幕中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 奔放、 富于魅力的形象。

 然后主人公卡门的着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出现, 这是一段深入人心的旋律, 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 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 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 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 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多情的卡门、 性感的卡门。

 还是这一幕中, 卡门在引诱唐· 豪塞时, 又唱出另一个着名的咏叹调《在塞维利亚老城墙边上》, 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 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 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 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 我们看到了比才作为一位音乐戏剧作曲 家确实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对动作中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 他都能运用恰如其分的音乐加以表达。

 再如还有一部经典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中费加罗的小咏叹调“大忙人的广板” (“快给大忙人让道” ) 是这部歌剧最有名的唱段, 也是罗西尼喜剧手法的完美典范。

 大学生在欣赏中可以通过这些优美的唱段, 来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使心灵沐浴在温暖、 芬芳、抚爱的旋律之流的幸福中, 从而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从视觉、 听觉和心灵感悟角度去鉴赏 每一部优秀的歌剧, 都有自己的舞台背景和人物画面, 通过这些对是觉得冲击与再现, 能够增强歌剧暗含的美感, 及把握歌剧的主题。歌剧中的每一幕, 用心灵去感悟就会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及节奏。

 ...

篇三:大学美育论文

  从启蒙向独立创作

  从启蒙向独立创作的过渡阶段。

 孩子可以广泛的尝试到各种各样材料和手法的美术表现形式。

 致力于培养儿童视觉感受能力、 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提高美的感受力。

 用开发儿童手脑潜能的方法开阔儿童眼界, 陶冶情操,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愉悦, 感受成长和生活的快乐!

 儿童创意绘画, 如同写作文一样, 也会给同学们带来困难。

 针对创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 东方童画选择的教程系统地展示了过程、 方法以及提高创作能力的途径。

 东方童画专业老师采用有代表性的艺术教育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 并给予创作提示; 每课配有作品赏析, 通过欣赏成功、 分析失误, 让同学们学会创作。

 另外, 东方童画专业老师还选编了一些中外学画成材的故事, 以激发少儿的创作兴趣。

 为构造艺术作品所必须的各种实践。

 引导儿童观察、 触摸、 制作并完成:

 各种形状、 物体和材料的视觉探索。

 各种色彩的视觉探索。

 完成“个人的美术馆” 。

 手写、 复写、 印制、 绘制、 着色和拼贴, 各种实践、 塑造, 在容器中显现一种颜料。

 分离、 颠倒和提取各种元素的能力。

 各种知识的获得和发展:

 四种元素(空气、 土地、 水、 火)、 树木、 房屋等概念。

 各种造型元素的知识, 如线条、 形状、 色彩、 肌理、 空间等。

 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观察各种物体的外表, 如色彩、 各种材料等。

 评论自己的作品。

 小学阶段

  引导学生使用几种工具、 材料, 并鼓励学生用各种元素结合起来, 产生各种联想, 作进一步的感受、 探究和创造。

 实践体验:

 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认识; 创建“教室美术馆” ; 丰富“个人的美术馆” 。

 种工具。

 在各种材料上, 如纸、 卡纸、 粗帆布、 石膏模型上, 练习使用各种方法, 如铅笔、 炭铅笔、 粉笔、 色粉笔进行绘画练习。

 利用绘画、 雕塑、 拼贴、 塑造、 组合进行艺术实践。

 书法练习。

 利用各种材料, 人物的图象, 经想象按顺序创作一组有故事情节的作品。

 展示证明他自己的各种探索和创造。

 进行各种比较、 区别与联想。

 与艺术修养有关的活动:

 丰富想象中的世界。

 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比较。

 逐渐熟悉和了解世界上的著名艺术作品。

 参观各种博物馆和美术馆。

 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利用他自己创作的图象和作品进行介绍和展示。

 分析和评论他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的作品。

 中学阶段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创造和制作艺术品。

 艺术品的制作:

 平面的作品, 包括建筑图(平面图、 正视图) 、 摄影、 风景画等。

 立体的作品, 包括立体构成、 装置艺术等。

 图象的组合:

 利用印刷品的绘画作品、 广告、 报纸的图象、 摄影, 甚至录像进行图像的组合。

 加深对艺术的认识:

 艺术作品的具体特征, 如各种材料的特性 (吸收、 反射、 厚度、 透明性等) ; 色彩的各种特性和配色原理;

 对作品的评价方法等。

 语言:

 使用艺术上的专门用语, 如色彩、 材料、 形状等,

 去评价同学的作品, 并能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教学初探

  小学班绘画活动教学初探 “玩” 出来的绘画 --小班绘画活动教学初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 兴趣, 幼儿才会主动思考, 并自学采取行动。

 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 并在儿童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 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心。

 低端儿童年龄小、 发展不够完善、 知识经验缺乏想象力弱。

 在绘画活动中一般不愿时间长, 有的甚至有思想负担叫人头痛。

 通过实践教学我体会到:

 组织儿童绘画活动的关键 是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 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让他们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感受到绘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那么, 如何组织儿童的绘画活动, 才能使孩子们喜欢绘画活动呢? 一.拟人化的常规培养, 以往在家较自由、 散漫,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常规习惯的意识较弱,而建立良好的 常规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以往少儿拿到作画工具后, 总是急于把工具打开, 结果总会出现一些 令人头疼的事:蜡笔撒了 一地了 , 盒子弄破了 , 蜡笔的包装纸被撕掉了等等, 令教师手忙脚乱。

 因此建立 良好的作画常规显得尤为迫切 。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形 象的教会儿童如何正确取放工具。

 画好后,

 二、 从儿童的喜好角度选择题材 低段的儿童生活经验较少,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 兴趣。

 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当儿童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 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

 其结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 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 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 教育目标,

 但实际上儿童并没有真正学懂。

 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少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比 如低段儿童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 、 “熊猫吹泡泡” 、“给小鸭洗澡” 等绘画内容。

 还 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 玩具或食物为题材, 如“我帮妈妈绕绒线” 、 “画气球” 、 “做汤圆” 等等。

 同时选择 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低段儿童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 戏中学习,如在涂色游戏中可运用等, 所以教师在选择低段儿童的 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是儿童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

 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从视觉角度培养儿童绘画兴趣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当教师为儿童提供了 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儿童会为材料而 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低段儿童发展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 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儿童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儿童既能对美术活动 产生兴趣, 又能让儿童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丰富有 趣的活动材料让儿童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 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四、 在游戏中学习 “玩” 绘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特别是低段儿童, 更离不开游戏。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 是非常重要的。

 凡是新奇的事物, 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儿童产生好奇心。

 儿童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 活动来学习、 成长。

 1、 通过游戏的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低段儿童好动、 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

 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儿童的兴趣入手, 赋予儿童适 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 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利用儿童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把儿童 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 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 良好的情绪基础。

 2、 在游戏环境中发展儿童的美术技能。

 虽然美术技能 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

 在有趣的游戏 中, 儿童不但愉快地掌握了 剪、 贴、 捏、 画、 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

 3、 在游戏过程中评价儿童的作品。

 少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

 要理解童心, 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 不追求完 美, 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 图形、 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 赞赏儿童的点点滴滴的创造,

 并提供机会让儿童进行分享、 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

 所谓“教学要有法, 教时无定法, 贵在能

 得法。

 ”

 美术活动是儿童喜爱的活动, 他们乐于参与并在活动中创造快乐。

 因此, 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有利的条件,

 激发他们表现美、 创造美的情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天才出自勤奋

  如何培养儿童绘画能力 “天才出自勤奋” 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是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为后盾, 学 古往今来,

 , 习就是被动而枯燥的, 造就不了什么人才。

 那些小画迷、 小球迷、 小棋迷, 对他们所爱入了“迷” 就露出了 人才的萌芽, 我看孩子的画是不是有发展前途, 不看现在画得好坏, 只注意观察他入迷的程度。

 有了 浓厚的兴趣, 他的学习才是积极的、 主动的、 轻松愉快的, 有如饥似渴的吸收消化能力, 表现出超人的才智和坚强的毅力。

 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 只凭家长的主观愿望, 牛不喝水强按头, 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兴趣既然是如此的重要, 那么就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 扶植它。

 漫不经心是父母的失职, 过度热心又会把苗儿烧焦。

 有些家长既要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都剥夺了。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玩得多么高兴, 拉回家来, 自己伴在一边, 强迫孩子画画, 这也不对, 那也不好, 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 把孩子本来很有兴趣的事, 弄得索然无味,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天赋就会顿时黯然无光。

 对孩子兴趣的转移要正确对待。

 儿童兴趣广泛, 有好奇心, 什么都想摸一摸, 试一试, 这是健康儿童正常现象。

 尽量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是明智的, 如果他本来喜欢画画, 忽然不喜欢了 , 一定要分析原因,可能是成人指导不当, 打击了他的兴趣, 这可以补救, 也可能遇到更有吸引力的事情, 转移了也不是坏事。

 如果孩子上了 中学, 忽然迷上了画画, 也为时不晚, 总之强加给孩子的, 效果都不会好。

 兴趣只是人才的契机, 想象力和创造性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目标。

 评选作品时, 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 是不是表现了 不同年龄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否表现了 他们自己起初的生活体验, 其次才是一定的绘画技巧。

 有些孩子画的中国画俨然地老画家风范, 一般都是程式化的模仿之作, 题材狭窄,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他们画其他题材既没有能力, 也缺乏自信。

 另一种画, 一眼就看出是临摹的简笔画或简笔画的组合,同样缺乏独创性。

 这些作品一般很难入选。

 我们推崇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 想象, 大胆泼辣地表现出儿童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以天真幻想更具特色。

 天真, 是儿童画美的价值所在。

 儿童画画很少有计划性, 只顾想象, 表现自己意志, 只求情绪的表达, 不计后果。

 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 自己有没有能力画, 也从不考虑。

 他们敢编故事, 画热闹场面, 没有人教过, 就凭自己的想象画, 当然谈不上大小比例、 透视构图了。

 在涂鸦初期, 画得一团乱麻, 其中也不管他们美丽的想象。

 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 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 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可惜这种良好素质不被成人所理解, 有时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击, 给孩子的心灵很大的伤害。

 绘画能力因儿童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

 例如女孩一般手的准头强于男孩, 造型能力往往领先于男孩, 而男孩想象力往往超越女孩。

 有的孩子手的功能比别的孩子笨拙, 但与智商无关, 以后仍可能变为巧手。

 家长老师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方面落后, 就说孩子笨。

 有的家 “看人家画得多好, 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强, 就发急, 总喜欢当孩子的面说: 肯好好用功画。

 ” 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 去揭自已孩子的短处, 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

 这不是望子成龙, 而是训子成虫。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一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使孩子认识事物, 开阔眼界,增加知识, 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 接触社会, 多欣赏美的东西。

 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对绘画对象的理解、 想象, 然后用手去画、 去创造, 这个全过程都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 是发挥聪明才智、 表现审美意识的过程。

 只要他们自信、 敢画, 保持 , 就

 不用担心, 画得差的会变好, 画得好的经一段过程会飞跃, 手越练越泼浓厚的兴趣, 入了“迷” 辣、 果断、 正确、 自由, 只要给画的在循环往复, 就会心灵手巧、 波浪前进。

 儿童的美术教育, 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启蒙教育, 不是专业教育, 正如儿童学语文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一样。

 它补充了书本的不足, 扩大了儿童的视野, 丰富了儿童的文化生活对开发儿童智力、 陶冶儿童情操有特殊作用, 对儿童全面发展有推动作用。在普及美术教育的基础上, 出现一些天才, 会成为我国未来的美术家。

 但这只能是极少数。

 不过, 在儿童时期受过一定的美术教育, 对孩子未来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都会有良好的影响。

 有的家长把儿童美术教育看成早期的专业定向教育, 急功近利, 指导不当, 反而成为孩子学习的精神负担, 致使我们的小苗畸形成长, 将来结不出果实, 甚至倒伏, 那就完全违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了 。

 少儿绘画教研论文

  放手让少儿自由画画――少儿绘画教研论文 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 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

 绘画是运用一定 的物质材料(例如绘画时要用颜料、 笔、 纸; 雕塑时要用的泥、 木等) , 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线 条、 形体、色彩等) 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 以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门造型艺 术。

 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 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 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幼 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 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 把绘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这一 ‘游戏活动’ 中, 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 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

篇四: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概论论文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摘要】正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杰作,也是人类几千年舞蹈文化的最高峰。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场次最多、版本最多、观众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部芭蕾舞剧。它的音乐荡气回肠、舞蹈编排辉煌宏大、舞蹈动作技艺高超,深受中外芭蕾观众的赞叹。

 【关键词】天鹅湖柴可夫斯基芭蕾舞蹈芭蕾音乐 芭蕾出现于 15-16 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 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的舞蹈是"修长舒展的动作线条"。每位芭蕾舞者都是以肢体线条的修长和舒展为美。因为芭蕾本是线条的艺术贵族的艺术所以只有修

 长而舒展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地展示线条的流动充分地占有舞台空间完美地体现出贵族的气派。"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让芭蕾的本质是诗是画长于传达某种朦胧的诗情某种淡雅的画意。

 尤其《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同时《天鹅湖》的音乐也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

 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 A-B-A-C-D-A 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

 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邪恶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

 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参考文献】 1.李丹娜《现代芭蕾方兴未艾》《舞蹈》2009.11第 66 页。

 2.王媛《芭蕾舞剧天鹅湖欣赏》《儿童音乐》2008.11。

 3.赵晶玉《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剧作家2008.3。

 4.王彬《天鹅湖》《研究》北京2004。5.布季亚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的交响音乐》列宁格勒1935 年第 159 页。

篇五: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导论:美与美育 1 重点资料

 一、美是什么 2 重点资料

 1 1 、词源学的说明

 kalos(古希腊语)

 belus (拉丁文)

 saundarya (印度语 )

  3 重点资料

 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羊大为美。

 4 重点资料

 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

 羊人为美。

   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中,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起源。这表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5 重点资料

 2、日常语言中的用法

 第一,表示感官愉悦和感性满足的强度。

  第二,表示一种价值评论和伦理判断。

  6 重点资料

 3、 美学理论中的指称对象

 第一,“美”指称审美对象。

 第二,“美”指称美感或审美感受

 第三,“美”指称审美关系,即人与客观现实的交互作用关系。

 第四,“美”指称特殊的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

 7 重点资料

 4 、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

 (一)客观论

 (二)主观论

 (三)主客观统一论

 (四)社会论

  (五)语言论

 8 重点资料

 • 美究竟是什么呢?

 ①美是愉快的体验。

 ②美是无功利性的愉快体验。

 ③美是具体可感的。

 9 重点资料

 二、美育是什么 10 重点资料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11 重点资料

 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

 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805年)德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席勒塑像 12 重点资料

  席勒给丹麦亲王写了27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1795年陆续发表在他主编的《季节女神》上,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向客观唯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

  13 重点资料

 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使用过的德文词组 Ästhetische Erziehung 翻译过来的。

 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王国维像 14 重点资料

 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 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一代宗师 —— 蔡元培( 1868 年 — 1940 年)

 15 重点资料

  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 教育思想体系蔡元培提出的 急务 美感教育 中心 终极目的 桥梁 军国民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16 重点资料

 北京大学 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 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

  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气象一新,成为

  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

  的基地,并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

 17 重点资料

 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 美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

  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张“ 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18 重点资料

 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  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鲍姆嘉通 19 重点资料

 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

  1930年和1932年蔡元培先生又分别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篇文章

 第1卷第1号 青年杂志 第1卷第1号 《新青年》 20 重点资料

  审美意识不具有宗教根源,宗教意识却具有审美根源。为了更有效地对人发生影响,宗教利用了人的审美需要。

  宗教和艺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可以相互交织,但是它们有根本区别。宗教通过审美价值肯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即神的存在。而美育则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宗教和美育的比较  在功能上,宗教和艺术也有相同的地方—— 补偿作用。

  宗教的补偿作用是“要人对于一切不满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不舒服能统统去掉”。宗教补偿是以非现实的、死后的回报来安抚人。

  艺术也有补偿作用。不过,艺术补偿是弥补人的有限生活中的不足,从精神上补充、充实现实世界。

 21 重点资料

 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

  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必须以美育代替宗教。

  蔡元培先生认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 因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以美育代宗教”是以自由反对强制、以进步反对保守、以普及反对局限的一种文化变革。

 22 重点资料

  什么是美育?

 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23 重点资料

 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24 重点资料

 美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值取向。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美育,使个人接收某个社会关于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的概念,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包括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完善人的审美趣味,培养人在艺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对化。

  25 重点资料

 美育是感性教育。

 感性:⑴官能感觉; ⑵本能欲望; ⑶情感。

 ⑴词源上的考察 26 重点资料

 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鲍姆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Asthetica )构成的,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美学”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

 27 重点资料

  ⑵内容上的考察

 28 重点资料

篇六:大学美育论文

大 学 学 美 美 育 育 论 论 文 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311009030127 班级:信管一班 姓名:张世界

  美的本质

 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意义。美育是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德育、智育、体育有特殊的辅助作用,因而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是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这学期开了这门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相信这些对于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会起到巨大作用。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要认识美的本质首先要认识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本质呢? 一、人的本质

  所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规定性,人与其他物类相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区别来说明人的本质的,指出了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在于“自由”、“自觉”。

  所谓“自由”,是指人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人的活动合规律性。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是消极的、被动的,只能应、顺从外界。如蜜蜂只能按照蜜蜂所属的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蜂房,

  而不能像蜘蛛那样编织蛛网。“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所谓“自觉”,是指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即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受本能支配的,无论蜜蜂建造蜂房还是蜘蛛编织蛛网,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人却“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产。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和进行的。所谓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中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伦理关系、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扣上社会的烙印。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人群,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质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发挥。

 综上所述: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造成的,而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又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的。所以,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理解,应当是指由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造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或者说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创造活动。

 二、美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的本质并不等于人的本质,而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

  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实践对象上,在人类产品上,体现了人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那么,人的本质也就被“物化”了,“对象化”了,得到了肯定和确证。

  从主体来看,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客体来看,这是实践对象、自然,被加工、被改造,被打上人的印记,从原始的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

 人们对美的欣赏,实质上是对复现于对象上的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观照,美感也就是人在对象上看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人格而引起的喜悦。因此,美的本质可以认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的复现,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三、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也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的本质,即美的内在品格,是美的内容。但美还要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才能让人感受到美。美的形式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离开了美的形式,美的内容无从显现,美也就不可能存在。正因为美具有宜人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所蕴涵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征才能显现出来,美才是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的,充满魅力的。

 美是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体。美的内容是以宜

  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的形式是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肯定和确证的宜人的感性形式。在具体事物中,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统一。至于内容丑陋、形式精美的事物,就不能被认为是美的事物了。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美的形象性和感染性都是从这种统一中体现出来的。美的事物如果没有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便不成其为美,也无所谓形象性和感染性了。

 最后在这里要向我们敬爱的黎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感谢您的辛勤教导。”

推荐访问: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 论文 大学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