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5篇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 骆宾王 P39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5篇,供大家参考。

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5篇

篇一: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

  骆宾王

 P39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诗, 属对工整, 句法善变, 语言精炼, 音韵和美, 格调深沉而不颓丧, 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 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

 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 的无限惆怅与悲戚。

 这个“侵” 字,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 着笔, 从自 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 蝉的悲鸣。

 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 用“不堪” 和“来对” 构成流水对, 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 还是两鬓乌玄, 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 两两对照, 不禁自伤年老。

 在这十个字中, 诗人运用比兴, 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 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

 秋季露水凝重, 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 秋风频吹, 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

 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 蹉跎难进; 受谗言诽谤良多, 身陷囹圄, 辩词无以传递。

 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

 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 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

 这声哀叹, 仿佛对苍天呼吁, 又象是控诉奸佞, 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 感情充沛, 取譬明切, 用典自然, 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由物到人, 由人及物, 物与人不即不离, 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P66 北山白山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 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 以景烘情, 情景交融, 浑为一体。

  “相望” 表明了 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万山” 远望, 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诗人的心啊, 似乎也随鸿雁飞去, 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 情景交融。

 雁也看不见了, 而又近黄昏时分, 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 然而, 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 如实地写来, 既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 又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在这四句诗里, 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秋” 字, 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渭川田家

 王维

 P66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诗人一开头, 首先描写夕 阳斜照村落的景象, 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 作为总背景, 统摄全篇。

 接着, 诗人一笔就落到“归” 字上, 描绘了 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 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 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

 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 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 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 蚕儿开始吐丝作茧, 营就自己的安乐窝, 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田野上, 农夫们三三两两, 扛着锄头下地归来, 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 亲切絮语, 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

 诗人目睹这一切, 联想到自 己的处境和身 世, 十分感慨。

 在政治上王维深感失去依傍, 进退两难。

 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 看到人皆有所归, 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 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

 诗中反复咏叹:

 “式微, 式微, 胡不归? ” 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 相照映, 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 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 浑然一体, 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 主题。

 读完这最后一句, 才恍然大悟:

 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 实际上都是反衬, 以人皆有所归, 反衬自己独无所归; 以人皆归得及时、 亲切、 惬意, 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 苦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

 P80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首先, 情景交融 。

 全诗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胡地风雪之大, 寒冷袭人的自然环境, 表现出戍守胡地的将士们的生活的艰辛, 也为表现武判官归京而设置了环境。

 在诗歌中, 极力描写环境的恶劣, 同时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合其中,不但表现了对将士们的爱国精神的赞扬, 而且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可以说, 诗情内涵丰富, 形象生动, 意境鲜明独特,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 想象丰富 。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 笔力矫健,把大笔挥酒与细节描写结合起来, 如,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结合起来, 这样, 不但从大的方面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也从小的方面刻画了环境的恶劣。

 又如, 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

 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是真实的描写,而“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浪漫奇妙的想象。

 这样, 不但再现了边塞的自 然环境, 也表现出诗人乐观主义精神。

 再次, 节奏鲜明 。

 这首诗歌由于主观因素明显, 而韵脚的变化也是清楚地。也就是说, 诗人运用了换韵的方式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的方式, 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在诗中, 或二句一转韵, 或四句一转韵, 转韵时场景跟着变换。

  《出塞》

  王昌龄

 P83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 篇幅虽小, 而容量特大。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 以及把写景、 叙事、 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在四句诗里熔铸了 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 既激动人心, 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七个字, 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

 一轮明月,

 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 不作细致描绘, 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渲染出孤寂、 苍凉的气氛。

 接着, 诗人触景生情, 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 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而这一句, 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样, 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 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 体验、 思考。

 秦汉时的边关, 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 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

 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 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 不能归来。

 诗人借助阔大、 悠久的时空意象, 表现战争给秦、 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立意既高, 又看得深远, 真可谓“发兴高远”。

 诗人在三四句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 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 夺取胜利, 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两句, 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 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写得气势豪迈, 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 这两句又语带讽刺, 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有弦外之音, 使人寻味无穷。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P82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它侧面烘托、 虚实相生的笔法。

 诗歌所写的是唐军与敌人进行的一次激烈夜战。

 对战斗进行的过程及战况之惨烈, 作者全然避开, 没作一笔正面描写, 而是从三个侧面进行渲染烘托:

 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 二是以唐军半卷红旗、 戎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 三是以唐军前锋部队牛刀小试, 已生擒敌酋的赫赫战果烘托其英勇善战,强大无比。

 虚实相生而见空灵之妙。

 以此诗而言, 对唐军前锋部队“生擒吐谷浑” 的辉煌战果, 作者用“已报” 二字化实为虚, 由后续部队耳中带出, 但却令人信服,全无疑猜, 原因即在有“红旗半卷出辕门” 的实写基础。

 第二句对“红旗半卷”的细节描绘, 写出了唐军军纪之严整、 行动之迅猛、 士气之强盛。

 这样十支训练有素、 威武强大的军队所向披靡, 不足为怪。

 因而, 尽管前军生擒敌酋的捷报来得太快, 快得出入意料, 然而却合乎情理, 合乎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

  诗中的“半卷” 二字极为生动传神。

 其一, 是写出了风沙的狂暴, 唐军半卷红旗, 为的是减少风沙的阻力, 加快行军速度。

 其二, 是写出了唐军轻装疾进的

 状态, 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动感。

 其三, 半卷的红旗, 形状犹如一柄利剑, 似乎象征了 这支唐军刺破风沙, 直指敌营, 又似乎象征了这支唐军斩钉截铁,锋利无比。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P96 弃我去者, 昨日 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 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 报国无门的痛苦, 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

 全诗感情色彩浓烈, 情绪如狂涛漫卷, 笔势如天马行空。

 “长风” 两句借景抒情, 在秋高气爽之日, 目 接风送秋雁之境, 精神为之一振, 烦恼为之一扫, 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 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 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以“建安骨” 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 “览”字富有表现力。

 用了夸张的手法。

 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 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 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 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 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 即“散发弄扁舟”。

 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 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 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 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 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 精神一振, 谈古论今, 以小谢自比自己, 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 的远大抱负。

 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 苦闷的现实当中, 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

 全诗大起大落, 一波三折, 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 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登高》

  杜甫

 P130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

 《登高》 一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 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画面是惨淡的, 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 确实已将诗人的“艰难苦恨” 包含无遗, 用语之精当, 气象之宏伟, 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上句“万里悲秋常作客”,写长年飘泊之苦; 下句“百年多病独登台” 写老病孤愁。

 这一联写到了 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 不由想到自 己沦落他乡 、 年老多病的处境, 生出无限悲秋之情。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 推排不尽, 驱赶不绝, 情与景交融相洽, 更见出构思的精巧。

 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 国难家愁, 白发增多, 再加上因病断酒, 悲愁更难排遣。

 本来兴意盎然地登高望远, 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愁。

 诗人的百感交集的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

 诗前半写景, 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 形、声、 色、 态, 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 好比画家的写意, 只宜传神会意, 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

 颈联表现感情, 从纵(时间)、 横(空间)

 两方面着笔, 由异乡 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 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 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 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思想上看 , 此诗与《谏佛骨表》, 一诗一文, 可称双璧, 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 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

 其特点沉郁顿挫、 苍

 凉悲壮。

 全诗叙事、 写景、 抒情熔为一炉, 诗味浓郁, 诗意醇厚。

 首联写因“一封(书)” 而获罪被贬,“朝夕” 而已, 可知龙颜已大怒, 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 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 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

 目 的明确, 动机纯正...

篇二: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生是一坛老酒 , 说不尽的酸甜苦辣 人生是一堆颜料, 说不尽的赤橙黄绿 人生是一阵风雨, 说不尽的东西南北 人生是一部巨著, 说不尽的喜怒哀乐 人生是一轮月 亮, 说不尽的阴晴圆缺 人生是一段旅程, 诉不完的悲欢离合

 愿我们以有情之眼, 看无情人生, 看出感动, 看出觉悟,, 看出共鸣, 看出希望。

  人不可有媚骨, 但要有傲骨。

 正气浩然, 傲骨铮铮, 才能使人顶天立地, 才能受人敬重, 才能让人铭记。

 就如花园的松, 虽然修剪得雍容华贵, 但没有多少能让游人记住,而险峰悬崖上的松,挺八万里雷霆,沐千百年风霜,虽然虬枝横斜, 枝叶疏松, 却让人过目 不忘, 眷恋不已。

 第一篇中国美女

 战乱纷飞,苦海无边。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好姻缘古难全。

 沉鱼落雁西子颜, 闭月 羞花貂蝉面, 尽摧残。

 追忆当年,了续情缘。

 昭阳宫囚赵飞燕,华清宫锁杨玉环,皆可叹。

 虞姬血洒乌江岸, 黛玉魂断潇湘馆。

 杜十娘手捧宝箱沉长江, 秦淮香君雪溅桃花扇。

  自古红尘多无情, 红颜多薄命, 血泪遍九州, 催泪至千古。

  西施 16 岁的时候, 她还是乡间的浣纱女。

 忽然间完全不同了, 只因其貌美, 她被带去, 习礼三年, 后入吴。

 习礼三年, 只为教会她如何去淫娱一个男人, 最终要使他受辱, 他的臣民受辱。

  从此以后, 她的生活便完全不同, 她的经历也变得不再单纯,不再如她曾在乡间浣纱的溪水, 不再如天上的白云。

 她将动用所有天性和非天性的东西, 一荒淫的方式去伺候一个男人。

 是这个国家的君主要她那么做, 以国家的名义, 这个国家把做这样的事叫做爱国。

 历史也说她自觉地以身许国, 为国献身, 所以不仅貌美, 心灵也美。

  没有她愿不愿意的疑问, 她去了。

 被拿去, 像一件锦袍, 被主人家拿去做礼物, 与敌人做暂时的妥协。

 如祭祀的牛羊, 是“牺牲” , 如被抛入河去喂河的童男童女, 一次性的消费。

 不管她如何想, 愿或不愿, 都不用问,, 男人们的思考就是决定, 就是这个世界女人们的答案,就是她的出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得以行走的道路。

  不知道她是否有过迟疑。

 她不是才女, 甚至不知道国家政事如何为何, 她去了, 仿佛连疑问都没有, 单纯如一片白云。

 她迟

 疑过吗? 或许没有, 或许有, 有一些, 但只是一转念, 一转念而已。

 她怎么能想得明白呢? 在这之前, 她连认字的机会也没有,她不会弄明白个人以及权利这样现代的观念。

 他们告诉她, 这是她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比之于她溪边的浣纱,且是一种荣耀。她听了, 然后, 便有一种奢华包围她。

  可是以后的日 子, 每一天的日 子, 怎么过的, 她? 如昭君出塞, 去那悠远、 干旱的异域一样, 谁记载过, 谁看重过, 那每一。天的日 子? 她该是没有心灵的,那样,异邦的日 子大约会好过些。

 习礼三年而上路。

 在路上, 据说走了也是三年, 所以留下那么多痕迹。

 那么多的痕迹,在以后都变得如此隆重,景仰加称颂,一代复一代, 如此隆重的行程中, 有没有谁会想到、 看到过她的顾影自怜的一刻? 她自己会不会想到,如完不成这样的重任会如何呢? 与她同去的那个叫郑修明的女子, 后来病死在吴宫中, 当然是后话了, 但当时, 两人承担着同一份任务。

 结局, 吴终为越所灭。

 于是, 她成了越国的功臣, 吴国的祸水。人们说, 那吴国的国君, 因被她所媚惑, 才至于朝政荒废, 亡国自刎。

 于失败的历史, 男人们尤其变得没有责任。

 那么先前越灭亡的历史, 又该归之于谁呢?

  她与吴王的关系, 没有人在意过。

 吴王很宠她, 是真的爱吗?若吴王真是钟情于她, 爱她, 她岂不要内疚? 内疚起来又如何?要知道, 被爱该是一个女人最大、 最切实的幸福, 尤其是那个时代。

 她怀着那最终的目 的, 未曾有过动摇吗?

 若吴王于她, 只是欲望, 那么她便只有最终目 的。

 但是毕竟,十几年的肌肤相亲, 他一步步地到了绝境, 她竟会忍心地看下去? 她是他的宠妃呀!

 她若真是无情可言

 有情也好, 无情也罢, 都是女人的悲哀, 没有一处是值得颂扬, 应该颂扬的。

  谁对她的付出负责? 谁在乎她? 那个传说的爱人吗,国君吗,还是历史?

  越国最终得胜, 至少有她的一点关系。

 即使是这样, 越国人会有真的感激吗?

 吴亡了, 她归来, 作为不洁之物被沉潭。

 墨子说:“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是与她同时代的人。

 在男人们的理想得到实现后, 男人们是羞于承认她了。

 她是男人无能时代的历史存在啊, 怎可以一直存在? 她该想到的结局。

 她是否对得起她自己, 不知她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

 或许她会想到她对的起这个国家了, 她不会去想这个国家是否对得起她。

 男人的委屈是可以言说、 可以复仇的, 如勾践。

 为了复仇,他连对手的便溺也会去亲尝, 自己的人格也可以不要, 更何况典当一个女子? 女人的委屈无处诉说, 这恰恰是美德。

 她受到玷污, 然而, 给带上的帽子确是爱国这两个字。

 她是否觉得可笑? 她如何去言说她的委屈? 即使是戴上这样的帽子,

 她也没有得到好的归宿, 物质上的好归宿也没有。

 归与不归, 一样的痛苦。

 历史之中那么渺小, 几乎于无, 只因被运用, 像一枚棋子, 才无限被放大, 放大。

 一支无声的歌, 一首喑哑的曲。

 她的外貌让南飞的大雁忘了摆动翅膀, 跌落地下; 她毅然决然远赴匈奴的举动, 让许多男子汗颜。

 有沉鱼落雁之容, 却把青冢永远地留在了荒凉的大漠。

 朔北的风凄冷, 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 她怎么能看到家乡的影子? 只好弹起琵琶, 让它来承载所有的希望与失望, 承载所有的思念与怨恨。

 不必说时光短暂, 不必说看破红尘, 荒漠中的女人, 一直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心。

 不回头, 不流泪, 不后悔。

 朔风万里去, 琵琶声未息, 此情可问天, 千年终不悔。

 王昭君:

 与昭君无关的祭奠 墨痣

 一颗痣, 覆盖一个人的一生。

 它的颜色, 必是浓墨的黑。

 这颗痣, 在虚无中生成。

 它自画工灰暗的意念凝聚, 沿他手中的笔端滴落, 落在命运的画布上, 洇开, 便有了黑的残酷, 黑的霸道, 黑有吞噬一切的魔力。

 这颗黑痣, 将隐蔽的诅咒强加在一个女人身上。

 它模糊了一个女人的容颜, 遮覆了一个女人的风姿, 湮没了一个女人内心亮色的渴念, 和关于未来的众多可能。

 它让深宫的寂寞更加绵长,镜中的影像愈加飘忽, 让时间成为布满无数缝隙的沙网, 黑轻易

 渗入, 充填, 膨胀, 凝固, 与时间化为一体, 成为推不开躲不掉的宿命。

 隔着两千年的时光, 遥望汉宫深苑的那个女人。

 目 光跃过一道道宫墙, 在迷阵般铺排的楼阁亭榭间搜寻。

 满目 裙裾飘飞, 满耳环佩叮铛,谁是那个不肯迁就画工内心阴暗的女人? 唯一线索-她, 名嫱。

 时光神奇, 曾经模糊的慢慢清晰, 曾经清晰的渐渐模糊。

 名嫱的女人站在一扇窗前。

 她的面容似水中的倒影, 波漾不明, 我却看清, 一根根青葱的藤蔓正在她心间生长, 缓慢缠绕。那是一种我无法理解的爱恋, 由无数汉宫女人出发, 指向唯一的君王, 皇座上的那个男人。

 嫱不知, 几年后, 她的心会被这没有路径抵达的爱恋, 裹覆成一枚茧, 无法通畅地呼吸 另一处宫殿, 正在阳光下抖落壮硕的暗影。

 君王的案几上摆着一幅画 。

 一颗硕大的黑痣端卧画中女人的面颊, 突兀、 诡秘、阴险。

 画工的阴谋, 将经由君王的一个手势, 得逞。

 轻轻一拂,名嫱的女人就被送上命定之途, 再无悬念。

 没有人知道, 汉宫深苑中, 有多少女人的心成茧, 她们最终沉溺于时光的深渊处, 无迹觅。

 而嫱, 浮于历史册页, 她找到了突围深宫的方式-嫁。

 剥掉心上层层裹覆的藤蔓, 在君王的御座前, 嫁给异域的王。

 让初相见成为永相诀。

 那是她独特而决绝的爱恋方式。

 这爱恋混沌不明。

 从头至尾, 一颗墨色的痣将之无情覆盖.

 琵琶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里, 找到一棵树的魂魄。

 琵琶如茎, 精血充沛, 刚健有力, 有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

 纤指急弦, 狂风骤雨, 仍稳伫如故, 不输金石。

 公元前 33 年, 琵琶抱在嫱的怀中, 嫱斜骑在马上。

 绵延的马队离开长安, 出潼关, 渡黄河, 过雁门, 一路向北。马后桃花马前雪。

 嫁给异域的王,便是嫁给大漠风沙、 荒原孤寂。那是比汉宫深苑辽阔数百倍的寂寞, 同样难以跨越。

 琵琶是唯一跟随的解语之物。

 草莽的族群, 陌生的语言, 粗粝的生活方式, 如风沙扑面,磨砺出隐约的疼痛。

 嫱, 这个女人, 在震动帐篷的呼呼声中, 可曾后悔过当初的决绝之举,可曾落下点点滴滴的思乡的泪? 落下了, 也将迅疾风干在沙中、 土中、 风中。

 与辽阔荒漠相配的乐器, 有胡笳、 羌笛, 细悠如诉, 似风游曳。

 那年冬天, 塞外, 琵琶的铿锵之音加盟进来。

 它从嫱的指尖汩汩流出, 在茂密的草叶尖流淌。

 那是诉说, 也是倾听。

 天地之大, 唯有琵琶听得懂嫱内心的声音, 唯有嫱听得真琵琶的每一声悸动入骨的。

 闭深宫数年, 嫱沉淀入骨的怨龙, 在琵琶声中泄露。

 御座前毅然请嫁的一刻, 嫱内心翻涌的潮汐, 在琵琶声中回响。

 远望长安不见, 嫱无处诉说的乡愁, 在琵琶声中喧腾。

 “光明汉宫”不过一瞬的华灿,换得的是漠漠无边的寂痛。嫱,成为林立干戈间一袭灿红的丝带, 两个民族间抽象的和解符号。因了她, 数十年间, 边地战事偃息, 干戈之声不闻。

 即便如此, 荣华加身的嫱也难弹出欢悦之音吧!

 她请归的声音, 一再被回绝。

 最终, 一缕香魂归于大漠。

 塞外琵琶音绝。

 桃花鱼 鱼, 悠游在名为香溪的河中, 河躺在名为秭归的土地上。

 明明是鱼, 却借来了桃花的名字与身形。

 桃花鱼, 是游动的点点桃花, 在每年三月 如期而至, 赋予香溪七彩的妩媚与俏皮的灵动。

 在我的想象中, 这是一种忠贞的鱼。

 与来自香溪岸边的嫱,有着同样美丽的姿容、 纯真的心地和执拗的性情。

 传说, 嫱远赴北漠前, 被君王恩准回乡省亲。

 她乘坐龙船泛舟香溪, 琵琶声声如泣, 惊落片片桃花瓣。

 泪遇其上, 化作尾尾灵动的鱼儿。

 船工随手摸起一条小鱼, 嫱深情唤之—桃花鱼。

 源于民间的传说, 是温度适中的心愿。

 即使逾越常理, 也温暖动人, 浪漫可心。

 16 岁的嫱坐在雕花龙凤官船, 顺香溪入长江, 逆汉水, 越秦岭, 被送进汉宫深苑时, 桃花鱼一路隐秘相随。

 它在长安相对干燥的空气里用力呼吸, 在嫱辗转不安的睡梦中游弋。

 它浑身散

 发出来的家乡的气息, 渐渐让嫱安静下来进入酣眠。

 3 年后, 桃花鱼再次经由神秘的通道, 陪伴嫱来到塞外。它在嫱的琵琶吟诉中游动, 在嫱滴落沙土的眼泪中游动, 在嫱举头眺望的目 光中游动。

 在不为人知的神秘通道, 桃花鱼畅游无阻, 来去自如。

 它在梦中带给嫱长安的讯息, 家乡的讯息, 也带回嫱无处落定的思念。

 青冢 匈奴, 一个关于纵马奔腾的民族。

 当一个汉族女人敏感纤柔的神经, 与之触碰, 能否激发出风荡草原般壮阔的爱恋?

 那是成为一个符号的代价。

 史载, 有汉一朝, 充当两个民族间和解符号的女子, 十又有三,多为公主。

 她们在人地两生的异域忍受了多少屈辱、 悲辛,又享受过多少欢畅、 荣宠一, 无人明了。

 年复一年, 风沙憔悴着她们的容颜, 羊膻改变着她们的气息, 严寒冷却着她们的指温,住穹庐被裘的生活改写着她们的习性,而她们内心的牵念与曾经的爱恋, 在寒天漠地间暴晒。

 那是陪伴在异域王身边的她们, 无力呵护的。

 时隔两千年, 纷繁朝代更迭而逝, 嫱的名字, 在史册上存留下来, 在民间记忆中延续下来, 在无数诗文中烙印下来。

 有人感叹, 有人歌颂, 有人悲怜。

 两千年前的一天, 一个名叫嫱的女子躺进一处坟冢, 正解一并被埋入。

 两千年间的众说纷纭,不过是向着那方青冢的遥祭。

 你是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孤身远赴塞外蛮荒的苦寒之地,那勇气岂是一般女子可比的?

 家乡, 温暖如春 塞外, 黄沙漫天 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那辘辘的车声是你剪不断的思念吗?

 一路上, 小雨霏霏, 如你思乡的泪滴, 鸿雁南飞, 如你思乡的心绪。

 一切都随风飘去, 唯有信念与勇气潜沉在心底。

 那是谁, 在月 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 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游子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 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

 貂蝉-时代的眼泪 她本身就是一滴眼泪, 被时代遗留在红尘之中, 慢慢地蒸发。

 这是一个以美貌被人们记住的人, 在任何地方都以舞蹈的肢体出场,丝竹声声里轻移的莲步、 水袖外若隐若现洁白的手臂、回首时摄人心脾的笑容、 巧舌吞吐间令人甘之如饴的歌喉、 飘逸如飞霞的云鬓。。。

 这个以悲惨被人们怜惜的人, 在任何地方都以忧伤的叹息

 现身, 悲悲戚戚中滑落的泪滴, 夜幕下如歌如泣的感伤, 仰望时漫无目 的黯淡的目 光, 妙手挥舞后丁丁冬冬回荡在空际的琴音,在风中微微颤抖的长裙。。。。。

 三国里, 是一个又一个男人的天地, 腥风血雨、 古栈道挥剑杀敌的万里豪情; 钩心斗角、 新机谋水淹七军的无敌智慧。

 天苍苍, 水茫茫, 千军万马从远山下蜂拥而出, 喊杀声里,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倒下的万古流名, 站着的百世流芳。

 真的, 这个世界, 是汗水与血液交会, 在熔炉中沸腾的地方。

 貂蝉, 这一滴被遗弃的眼泪, 本身在这个世界就是毫无立锥之地的尤物。

 或许, 她真的是一个被人收养的义女, 有锦衣玉食的生活,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有例为证:

 是夜允听良久, 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 ”这句话,是貂蝉出场后那个时代的人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代表着什么? 答案也许没有必要给出来, 倒是王允这个人值得商榷, 辛辛苦苦养了一个贱人, 这是为何?原来她的命运很早以前就被注定, 不是上苍, 不是厚土, 也不是父母长辈, 那么就更不是自己了。

 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 能决定一个人的将来。

 只是如果说后来貂蝉的路不是她自己选择的, 又有些不能服众。

 毕竟她自己也说:“妾蒙大人恩养, 训习歌舞,

 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 莫报万一。。。。。

 时空轮换, 夏秋更替, 日 日 夜夜封沙弥慢...

篇三: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宋词研究选修参考教材:

 谭德晶著《唐诗宋词的艺术》

 唐诗宋词研究 第一章 唐诗的境界 第二章 唐诗与写景抒情 第三章 唐诗的组合艺术 第四章 唐诗的字句锤炼于句式调整 第五章 宋词的情韵 第六章 宋词的设色艺术 第七章 宋词的女性形象刻画 第八章 宋词的写景抒情与意境

 第一章 唐诗的境界 第一节 境界为唐诗之本 第二节 境界解析 第三节 唐诗境界的审美功能及特点

 第一节 境界为唐诗之本 唐诗之所以为唐诗, 它最集中、 最普遍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如《诗经》 之天真稚拙, 楚辞职怨诽及香草美人手法, 汉赋之铺张扬厉等。

 ) 前人对此多有论述: 宋严羽:

 “本朝人尚理, 唐人尚意兴。

 ” 又说:

 “盛唐诸公, 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像,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清沈德潜:“唐诗蕴蓄, 宋诗发露, 蕴蓄则流韵言外, 发露则意尽言中。

 ”今人钱钟书:“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境界近代王国维:“然沧浪所谓兴趣, 阮亭所谓神韵, 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 为探其本也。

 ”

 一、 境界在唐诗中的普遍性举例: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返回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返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明一孤舟。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返回

 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错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返回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返回返回

 春女怨薛维能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名句现象:杜审言: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楼。王维: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贾岛:

 鸟宿池边数, 僧敲月下门。杜甫:

 五更山吐月, 残夜水明楼。

 二、 境界在唐诗中的突出地位 1 、 有无境界往往可以成为判断一首诗优劣的标准。 2、 局部诗句创造了好的意境, 可以挽救全诗。 3、 即使在一首完美的诗中, 那些呈现了境界的句子, 也往往是全诗最精彩的句子。

 秋寄从兄贾岛无可暗虫喧暮色, 默坐思西林。听雨寒更彻, 开门落叶深。昔因京邑病, 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 迟回直到今。返回

 三、 唐诗的许多重要艺术现象和艺术技巧, 都要从境界的角度才能获得较圆满的解释。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言有尽而意无穷 写景抒情 语言锤炼

 第二节 境界解析 境界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 呈现性 二、 空间性 三、 情绪性 产生来源: 1 、 诗中意象; 2、 诗中与意象相配的其他的抒情性语言和旋律。 《辛夷坞》 《春怨》 《嫦娥》 《子夜吴歌》《后出塞五首》 其二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返回

 第三节 唐诗境界的审美功能及特点 1 、 审美功能: 在诗的线性的、 时间性的艺术中, 注入了空间性的审美因素。 两重的空间审美特征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春怨》 意象、 场景、 情景——情绪空间

  2、 唐诗境界的特点: 空间呈现的恢宏阔大性 “返虚入浑”的效果 含蓄 情感的实体化、 客观化; 意象、 景物、 场景的虚化、 幻化和情绪化 3、 唐诗的审美理想(标准)

 (审美类型) 圆融——中国古典美的理想 情感和情感表现的中和

 “返虚入浑”:

 就是人感觉到进入到了一片巨大的虚幻空间, 而且沉浸、 自由翱翔在其中。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雄浑:大用外腓, 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长风。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荒荒油云, 寥寥返回

 艺术表现手法的圆融:1、 情感以一种高度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2、 要求这种表现方式本身的完美。

 意象的方式、 写景抒情的方式、 用典、 对偶的方式。3、 字词锤炼达到无比高超的地步。4、 含蓄而不晦涩, 有情感的力度而不外露。

 呈现性语言和非呈现性语言的完美统一。返回

 第二章 唐诗与写景抒情 第一节 写景抒情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唐诗写景抒情的作用及特点 第三节 唐诗写景抒情的组合

 第一节 写景抒情的历史发展 第一个阶段:《诗经》 第二个阶段:

 两汉 古诗十九首兴 楚辞 第三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

 什么是兴?汉代郑众:

 “比者比方于物也, 兴者托事于物也。

 ”刘勰:

 “比者附也, 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 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起情, 故兴体以立; 附理, 故比体以生。

 ”明代朱熹: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其实, 所谓的“兴”, 就是一种朴素的或者说雏形的写景抒情手法。

 《诗经》 中使用了 “兴”的有112首, 共有兴象389个(取材于自然界的349, 人事的40个)《诗经》 中的“兴”位置比较固定, 运用手法不太熟练, 景与情不能“妙合无痕”。《蒹葭》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关雎》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楚辞:屈原的“香草美人”更多是一种象征, 间或有些精彩的写景抒情。《湘夫人》 :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九辨》 :

 悲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但总体上看, 楚辞的写景抒情的手法是零散的、 偶然的。

 古诗十九首:情景较为契合开始运用繁复的手法《明月皎夜光》 :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写景抒情的位置有了变化。

 随机性 情景交错

 杂诗十首(其一)张 协秋夜凉风气, 清气荡暄浊。蜻蛚吟阶下, 飞蛾拂明烛。君子从远役, 佳人守茕独。离居几何时, 钻燧忽改木。房栊无行迹, 庭草凄已绿。青苔依空墙, 蜘蛛网四屋。感物多所怀, 沈忧结心曲。

 玉阶怨谢 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第二节 唐诗写景抒情的作用及特点 一、 写景抒情的一般性作用: 1 、 使诗的情感避免了直接叙述和过多的直接抒情, 而使诗的情感、 情绪、 意念获得了形象、 具体生动而直观的表现。 2、 表情作用。

 意象 契合性 异质同构性 3、 对情感的渲染作用。点染

 二、 唐诗写景抒情的特点:( 新变和发展)1、 繁复的手法:

 运用具有同一情调的多种自然景物来表现、 渲染一种感情。“意象的和弦”2、 更高度的契合性表现:情与景的契合表现得更为纯粹。写景抒情领域的广泛开拓。3、 “变幻性”4、 唐诗的写景在讲究与情的契合性时, 还注意写景自身的精美。

 永城使风卢 象长风起秋色, 细雨含落晖。夕鸟向林去, 晚帆相逐飞。虫声出乱草, 水气薄行衣。一别故乡 道, 悠悠今始归。

 宿 府杜 甫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一人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暝暝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归惘川作王 维谷口疏钟动, 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 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 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暮, 惆怅掩柴扉。

 第三节 唐诗写景抒情的组合形式 一、 前半写景抒情, 后半直接抒情。《旅夜书怀》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杜甫二、 直接抒情在前, 写景抒情在后。《别韦五》杜甫《归雁》高适 三、 写景抒情置于篇中位置。《天边行》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杜甫 四、 “点染式” 赵嘏《长安秋望》《枫桥夜泊》刘禹锡《石头城》李颀《送刘昱》王维《鸟鸣涧》张继 五、 “点景式”《喜见外弟又言别》常建《哭王将军墓》李益

 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返回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返回

 别韦五高适徒然酌杯酒, 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 欲归翻旅游。夏云满郊甸, 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 东看漳水流。返回

 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返回

 天边行杜甫天边老人归未得, 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 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 前飞秃鸢后鸿鸪。九度附书向洛阳, 十年骨肉无消息。返回

 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独过长沙去, 谁堪此路悲。秋风散千骑, 寒雨泊孤舟。贾谊辞明主, 萧何识故侯。汉庭当自召, 湘水但空流。返回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返回

 送刘昱李颀八月寒苇花, 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 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 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返回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返回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返回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返回

 哭王将军墓常建嫖姚北伐时, 深入强千里。战余落日黄, 军败鼓声死。尝闻汉飞将, 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 残兵哭辽水。返回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里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返回

 第三章 唐诗的组合艺术 第一节 唐诗的意象组合 第二节 唐诗的画面摄取和组合 第三节 唐诗的生活场景的选取与组合

 第一节 唐诗的意象组合 意象并置(句内并置、 句间并置) 句内并置:

 在一句诗中, 诗人依靠其意象间的内在联系, 将几个意象直接组合起来, 而省却了 一切连接、 修饰、 交代等语言, 使诗达到高度的凝练、含蓄、 和高度的呈现性。

 温庭筠《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返回

 并置的内在依据:1、 处于诗人观察感受的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2、 同一的表现性(情调)

 。并置的作用:1、 省却了一切连接、 交代和修饰, 而直接地将几个意象如蒙太奇一样的组合起来, 这就在相当程度上, 阻断了语言艺术线性的叙述, 而大大增强了诗的意象、 空间呈现的功能。2、 将具有同样表现性的事物并置在一起, 在情感的表现与渲染上, 就具有一种强大的聚合效应, 即“意象的和弦”。3、 并置还能将诗人真实地感觉直接地传达给读者。

 意象派理论4、 使诗的语言更为凝练、 更为健满有力。

 明谢榛云

 意象派理论:诗的语言应为视觉的具体的语言, ……一种直觉的语言, 把事物可感可触地交给读者。

 ……譬如某诗人为某些意象所打动, 这些意象并置时, 会暗示及唤起其感受之状态。明谢榛云: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 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非纯意象并置: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句间并置:1、 强化并置:

 诗人连续用几个句子呈现出多个意象来强化表达一种情感, 句与句之间也依其共同的表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而组合, 也形成一种更加广阔的境界, 形成一种更加强烈的综合效应。

 许浑《金陵怀古》2、 喻式并置:

 一两句为一组合单位, 一句写景, 一句述人, 写景句与述人句构成一种暗喻关系。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访宿》3、 跳跃并置:

 诗人把本不是同一时空的场景、 意象组合在一起, 使诗的时间跨度、 空间跨度大大增加, 同时诗的容量也就更大, 而且在本不相关的意象、 场景之间产生诸如映衬、 对比或相互阐发的关系。

 沈诠期《杂诗》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官。石燕拂云晴带雨, 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 唯有青山似洛中。返回

 喜外弟卢纶访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似我独沉久, 愧君相访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返回

 杂诗沈诠期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 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 一为取龙城。返回

 第二节 唐诗的画面摄取及组和 从取景或者摄影的角度看, 取景有远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空中取景, 有整体、 有局部, 有从远到近、 有从近到远, 有镜头的摇动等等。

 总之, 取景及其组合为了美及表现的需要, 有很多手段。

 杜牧《过华清宫》(一)

 、 (三)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薄》储光羲《钓鱼湾》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篇四: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 万金赋 欲知五行生死诀,轻易岂与凡人说, 星中但以限为凭,子平只以运为诀. 运行先布十二宫,看来何格堕时节, 财官印绶与食神,当知轻重审分明. 官星怕行七煞运,七煞犹畏官星临. 官煞混杂当寿夭,去官留煞仔细寻. 留官去煞莫逢煞,留煞去官官莫逢. 官煞受伤人必夭,更宜财格定前程. 时时偏正问何财?生怕干头带煞来. 劫若重逢人寿夭,孰知偏正甚为灾. 有财官运须荣发,财旺官乡是福胎. 只怕日干元自弱,财多生煞刑身衰. 财多身弱行财运,此处方知下九台. 官不逢财财不劫,寿山高耸岂能摧. 第一限行印绶乡,运生身旺必荣昌. 官乡会合迁官职,死绝当头是祸殃. 若是逢财来害印,堕崖落水恶中亡. 为官在任他乡死,作客逢之死路旁. 印不逢财人不死,如前逐一细推详.

 财官印绶分明说,莫道食神非为诀. 食神有气胜财官,只怕枭神前外截. 却分轻重细推详,大忌财官为死绝. 伤官命运莫逢官,斩蛟徒流生祸端. 日德日贵逢克战,此命危亡立马看. 飞天拱禄忌填实,最怕绊神来犯干. 子运行年来甲子,壬寅之地见丙申. 巳丙一同推祸福,卯宫乙木怕相逢. 巳宫戊庚丙辛会,午宜迁运而搜寻. 官星同运如逢禄,禄逢刑祸来相侵, 外逢仍还逢内敌,其余官分外方寻. 外逢内敌为灾重,内逢外敌祸为轻. 戊己土皆分四季,杂气之中难又易. 逐一依次数中推,受制受刑随运气. 只定其凶此运中,何年月日灾刑重. 此是金石玉匣诀,只此泄漏与君知.

  ?????????????????????????????????滴天命理新论 自序 命理是研究人的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

 若从鬼谷子时代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经数代术数高手专家大师们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今天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命理体系。漫长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人类始终对自我命运的密切关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屈子《天问》天

 不语天机不泄虽然是苍天赋于了不同的人生、命数人类亦只能反观自我不断地归纳、总结、抽象、探测以期找到命运规律并索求未来命运的轨迹和走向。

 研究命运规律其方法具有多样性星相、六壬、奇门、太乙、河洛、紫微诸类。唯五代时人徐子平创造的八字术最具有代表性、普通性和实用性。它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组成的天干、地支为基本材料用阴阳五行的变化评定人生的吉凶祸福、寿夭贵贱人称子平术。宋人徐升整理为《渊海子平》 进一步确立了子平术的地位被崇奉为算命术的大宗之法。亦自此始八字算命术日趋流行久盛不衰。算命已不仅仅是专业术数人员的事一些名家大儒大都精通命理甚至穷经皓首不懈地追求。中国文学史亦表明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大多与术数结缘。有些政治风云人物亦是命理高手且有命理著作问世。在诸多命理卷帙中其影响为大的有托名宋人京图的《滴天髓》 明人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和张神峰的《神峰通考》 清人沈孝瞻的《子平真诠》等其中最为命理师们所仰视的是《滴天髓》 。民初著名命理学家方重审认为"《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两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评价并非过誉就命理研究来说实为自天而滴下来的最最精髓玄秘的真理名言。但《滴天髓》一书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审视似存在一些缺憾。

 其一玄奥幽深而令人费解。古人作书多求骈丽、对偶、押韵合律致使本来已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命理更加深不可测。幸明人刘基、清

 人任铁樵、民国徐乐吾等先贤注疏解说今人才能知其大意但仍嫌艰涩不能尽其实质。

 其二至精至微而明理不透。

 《滴天髓》的精微阐发是勿须置疑的但在解说原理方面仍欠透彻。清末素庵老人亦说"其论次亦颇参差且间有不达意者。"如原著云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徐乐吾认为是"不管白云与明月"。

 徐氏的订正应是对的。

 若仅读原文就会不知所云。

 刘基作注说 "日主乘用神而驰骤 无私意牵制也……足以成其大志是无情而有情也。"此注亦未讲清私意牵制与驰骤之间的因果关系。任铁樵作了进一步解释此乃逢冲得用之意也。冲则动动则驰也。日主与他神有所贪恋者得用神喜神冲而去之则日主无私情牵制乘喜神之势而驰骤矣。"此注释是明了多了但"贪恋"之天机仍未曾点透只有结合具体命例才能深切领悟。若今人著书就应直言其理日主与闲神合就叫私意牵制。合住日主人有牵绊不能奋发有为。克去合日主之闲神就能大志有为策马前行而成为国家栋梁这就是驰骤。如此解说不是就清楚明白了吗?当然用今天的观点是有点苛求于古人。

 其三概其大要而缺乏铁口之断。

 《滴天髓》引用的所有命例都是概其命运的大体情况而很少有铁口神断的具体事件。这种行文模式易于后学从宏观上把握。但硬件即具体事件的断法就无从寻觅了。如书中所举癸亥、乙卯、己未、丁卯一造其分析推断共 43 个字人生贵贱仅言"科甲出身仕至观察"至于晋科甲、升观察的具体时间及命理就没有具体分析 而后学最最期盼得到的真谛当是此类具体事

 件的推断。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曾立志为《滴天髓》作今注后又试图浅释总觉得有囿拘之限才拖成了历史。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给了笔者以能量--不断积累命例不断获取新知。一个新的构思--《滴天命理新论》就基本形成了。

 新的结构布局。本书突破传统命理著作的组材方式不是平泛介绍而是定位于宏观把握微观说透。所谓宏观把握就是把命理分成几个理论版块以期从大方向上让人把握命理基本。所谓微观说透就是在具体断事上明析"为什么"。

 笔者认为 只要大的方向上形成"真知"微观推断必有"灼见"既便有些小的失误也是西瓜与芝麻之比。故本书结构以命理基本理论为发端(注基础理论请参看拙著《八字揭秘》或《生命信息学》)层层深入逐级推进。且命理与实例相互映衬、印证卷与卷之间有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既使独立的版块也采用了独特的结构方式如相对论(卷二)命理内容既对应又联结 其异同点必然会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气象论(卷三)中的独象、偶象、全象以八字中五行数量的多寡定称谓外在形式与内涵本质属性和谐统一 其结构方式清新自然 独具特色 后学或一读而得之。

  新的理论探索。笔者对传统命理的学习和研究倾注了半生精力。坦率地说继承吸收多建树创新少更没有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不过在长期实践中也发现前人未曾论述过或论述不透彻的新东西 并作了些理论探索。如对幼时住宅环境的推断等很多精微幽玄之处是命理典籍很少涉猎过的捧给读者以期指正亦将积累总结出来的所谓"

 绝招"、"秘术"毫无保留地掺陈于行文中间以期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聪慧的读者若能融会贯通 举一返三其愿足矣。

 新时代新命例。本书命例都是作者的断命实录真人真事其涵盖相当宽泛。有高级干部也有一介百姓有亿万富豪也有打工仔、打工妹有三婚四嫁、三妻四妾者亦有鳏寡孤独有福禄千钟也有凶祸连连的苦命人有智者又有傻子有寿星又有短命鬼等。细心的读者慢慢品味、琢磨会有些收获。

 还要说明 《滴天命理新论》并未拘于《滴天髓》的内容而是借"滴天"之名继承传统命理精髓发掘命理新内涵注入新的活力以丰富命理科学宝库。

 当然由于作者学识水平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原因难于达到读者要求甚至会存在某些不足或错误敬请同仁易友赐正荣幸至甚。

 张绍金于光亨小屋 癸未年中秋

 张绍金主要著作 《生命信息学》1995 年由国内新闻出版局出版。《八字揭秘》1999 年由香港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出版。1999 年上中国哲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国内版 。

 《滴天随笔》2002 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国内版 。

 2003 年由香港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滴天命理新论》2003 年由香港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滴天风水》(阳宅讲义)2003 年由香港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陆续出版 《滴天语丝》(命理散论) 《滴天随笔(续集)》(命理散文) 《易经漫谈》 易经通俗读本

  目录 自序 卷一十神论 --十神的意和象 一、正官 二、七杀 三、正印 四、偏印 五、食神 六、伤官 七、正财 八、偏财 九、比肩 十、劫财 卷二相对论

 --八字分析纲要 一、旺与衰 二、众与寡 三、寒与暖 四、燥与湿 五、透与藏 六、虚与实 七、真与假 八、清与浊 九、顺与逆 十、墓与库

 卷三气象论--大象直观法则 一、独象 二、偶象 三、全象 四、君臣之象 五、母子之象 六、从象 七、化象 卷四格局论 --选取用神法则

 一、正官格 二、七杀格 三、财格 四、印绶格 五、伤官格 六、食神格 七、变格 八、杂格 卷五变化论 --五行量变分析法则 一、相生 二、相克 三、合化 四、刑冲 卷六六亲论 --家庭结构分析法则 一、夫妻 由男命看妻子 由女命看丈夫 关于淫贱 关于再婚再嫁 关于结婚时间

 二、子女 多子 无子 花生 三、父母 关于与父母的关系 关于父母自身情况 关于父母的寿元 关于父母的变异 四、兄弟姐妹 关于与同胞的关系 关于兄弟同胞人数的多少 关于兄弟同胞的兴废旺衰 关于兄弟排行 卷七铁口神断 --抓主要矛盾法则 一、多母 二、丧父 三、再婚 四、再嫁 五、外遇 六、淫贱

 七独身 八、考学 九、升官 十、贬职 十一、发财 十二、破财 十三、疾病 十四残疾 十五、灾祸 十六、牢狱 十七、凶死 十八、住宅 后记

 卷一 十神论--十神的意和象 十神是八字干支所代表的阴阳五行之间生克比合关系的一种表现形 式是古代八字算命术的特有概念。八字算命就是借助这些概念以推断人的贵贱寿夭吉凶福祸的。

 既然十神是表示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的特有概念其本身就没有吉凶的特别含意如伤官并不一定表示不能为官正官亦不一定就走仕途道路。所以不因伤官而恶之亦不因食神而好之不因七煞而惧之亦不因正官而美之仅是一种名称

 而已。

 但十神一旦融入具体的八字中 其吉凶意义便会立刻显示出来。比如伤官它是克制官星的也是伤官的本来意义。若八字中比劫多有财星就最喜伤官泄比生财岁运遇伤官则主吉祥。当一个人处于求学阶段时"鲤鱼跳龙门"考学必中。当在政府部门工作时必被提拔中用官升一级。遇到伤官反为官伤官不为害反为美。假若日主好官星多无印化之再遇伤官伤官的劣性就暴露出来了。经商者必破材为官者受官害常人亦受病疼之苦。

 十神的含义具有宽泛性即它代表了诸多层面的意义。比如正印生我者为印代表母亲是基本意义。此外还代表权力、 职务、 管辖范围、名誉地位、印把子、学业、学历、文件、书信、著作、科技成果、福寿等。

 当然不同的八字中其吉凶意义绝不相同。若八字中官杀重重有印星 这个印就表示了吉祥意义 岁运逢之 求学者必中为官者飞黄经商者拓展事业疾病者不药而愈。反过来一个日旺比重印绶多的八字必为孤寒刑克之命。再逢印绶生我之物反化为戡害毒枭为祸甚劣。

 除了十神的"意"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象。所谓"象"就是由"意"而引神入化出来的图象、形象、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等。命理师的高低之别全在于对十神意和象的领悟和把握。从意到象仅靠逻辑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类比思维、 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即拓展思维空间如根据正印的善恶旺衰五行性质等可以勾画出幼年住宅之象即房屋的间数、新旧、庭院树木等论理六亲之象即家庭人口的大体状

 况甚至于母亲的形象和乳汁的多少等。从意到象是预则师的质的飞跃和升华"要与人间开聋聩从意到象须理会"。对意与象的理解愈深其功力则愈高。

 一、 正官 官者管也。八字中正官一般表示吉祥之意。官虽为克我之物但这种克制是阴阳关系克之有情。命书认为官有"约身引善之能"。一棵树没有约束地疯长必不成器。一个人受到善意的克伐培养方可成才。反过来官或许成为害我之物。

 官有多种层面的寓义。它代表官位、职务、职称、选举、地位、考试、学位、名誉、声望夫妇之间它代表丈夫还代表正直、光明正大、认真负责、奉公守法等性情。由官的寓义结合八字可以构画出多种官方面的图象使八字算命更具有形象性、可感性、灵通性。

 乾造甲午 大运9 戊寅 流年1980 庚申 丁丑 19 己卯 1983 癸亥 庚午 29 庚辰 1988 戊辰 丁亥 39 辛巳 1998 戊寅 是个做官的人但官职不大难达七品(县级)。祖上父母并不高贵全靠自我奋斗努力进取才功成名就。

 命理八字四火又有甲木生火幸有月令丑土晦火生身时支亥水制火护身。丑为用神年为祖上偏财父星为忌且衰弱不可能得到祖上父母之庇阴即不是靠关系上来的全靠自己拼搏而成名。

 1980 年 27 岁虽年龄不大但已官星闪烁五彩呈祥。1983 年调整职务官升一级但并不是正职。1988 年扶正管辖范围扩大任某乡党委书记全乡计为 5 万人。

 命理八字官星可用这叫命中有官到了时机就会官星浮动。1980年庚申比肩助身官星开始显露。1983 年进入庚辰大运庚为喜神辰为用神喜用...

篇五: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1 -目

 录

 摘

  要.....................................................................................................IA BSTRACT ....................................................................................................III引

  言.......................................................................................................1第 1 章

 “画境”与“词心”:山水画与词之关系概说........................51.1 抒情性:词与画关联的基础和前提 .......................................................51.2 艺术本质层面的词与画之对照 ..............................................................61.3 从《诗余画谱》看词与画的融通 ........................................................101.4 “词含画境,画寓词心”概说 ............................................................11第 2 章

 审美风格:宋代山水画与词的豪放美与婉约美....................152.1 豪放美和婉约美及其相关的意义 ........................................................162.2 宋代山水画所体现的豪放美与婉约美 ..................................................192.3 宋词所体现的豪放美与婉约美 ............................................................232.4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豪放美与婉约美之比较 ...........................................24第 3 章

 主体情怀:宋代山水画与词中的山水与人物精神................273.1 宋代山水画中的“山水”之精神 ........................................................273.2 宋词所描绘的“山水”之精神 ............................................................293.3 宋代山水画中的“人物”之精神 ........................................................323.4 宋词所描写的“人物”之精神 ............................................................35第 4 章

 文化意蕴:宋代山水画与词的“寄托”情结........................374.1 宋代山水画的“寄托”情结 ...............................................................374.2 宋词的“寄托”情结 .........................................................................394.3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寄托”情结之比较 ..............................................40第 5 章

 通古变今:宋代山水画与词之画境词心的演变与现实意义

 ..........................................................................................................435.1

 承传演变 ..........................................................................................43

  - 2 -5.2 现实意义 ..........................................................................................45结

  语.....................................................................................................49参考文献................................................................................................51致

  谢.....................................................................................................53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55

 引

 言

 - 1 - 引

 言

 一、选题的意义

 比较美学研究作为现代新兴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基本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这些研究对于中国艺术和当下社会生活而言尤为必要。应该说比较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研究空间,特别是中国艺术内在的深邃精神,更需要比较的探究。一方面,这种比较可加深对中国艺术之间差异性和关联性的深层次理解;另一方面,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可形成一定的体系,有利于对中国艺术的学习和发展。本文以宋代山水画与词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课题,以中国艺术发展史为背景,将同时成熟于宋代的词与山水画作全面比较,在相互对照中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之所在。各类艺术的互补和依赖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性。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此有所关注,在比较研究中,探求着其间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众多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顾及词与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造成人们对词与画关系认识上的逐渐边缘化,这是相关学术研究上的一大缺失。形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研究词学的人不一定关注或去全面了解中国画,反之亦然;其二,认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有所认识而涉及不深。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词与画的发展历程、美学风格、审美追求、艺术意蕴、创作手法、寄托情结中找到许多实质性的关联。例如设色、点染、白描、勾勒等时常就是词与画通用的创作手法;再如审美追求上意韵、气象、意趣、含蓄等概念的同构性;还如艺术意蕴上境象、情感、笔墨、时空的关联性等等。而二者都基于中国艺术内在的抒情精神,展现着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艺术本质。自宋以后,对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如图文并貌的戏曲小说读本、版画、明清绘画以及清词和园林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而透过时代大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行程里,军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甚至民生的转型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宋人心态”巨大的变化,即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始终未能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是战争上的接连失败;其二是对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而随之产生的许多新现象非常的迷茫。这促使文化领域高扬道德情操和文人雅趣并藉以消解内心的迷惘与压力,其一表现是理学的建立;其二表现是文人画的产生。由此,宋人的心态集中反映在缠绵悱恻的词和隐喻深沉的山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水画里了。① 宋人的这种心态在影响着艺术生成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五代、两宋前前后后产生的画院、文房、书院、瓦子勾栏等等,集生活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这些场所的建立,深刻影响了后世士人的生存理想和心态的变化,作用于艺术、影响于艺术、表达于艺术。山水画和词在这样的文化思潮中也不例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对于宋代山水画和山水画论,从单个作品、单篇(部)文论的解读到画家、画作再到意象、意境、笔墨的研究都已比较完善,对于宋词和词评的研究同样也详尽备至。而不管是词还是山水画的研究,也不管是词、画与其它门类艺术的比较研究,截止目前还未发现将词与画的比较作为专门研究课题的,更多地看到的是单一的研究或别的艺术类型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诗与画的比较研究。

 李希凡等人编著的《中华艺术通史·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卷》(下编)在总体论述五代、两宋时期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有一小节提到了词与画。书中写到:“词者,诗之余,作为五代两宋艺术的代表,实际上晚唐绘画与晚唐词之间,已有不少相互关联的踪迹,至于西蜀、南唐时期乃至宋代,词曲与绘画之间,如花间词和西蜀画、南唐词与南唐画、宋词与宋画之间,尤有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关联。”②但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并未作出详尽细致的分析。由张宏宇整理,晚明宛陵汪氏辑印的《诗余画谱》又名《草堂诗画意》,“是一部配以版画插图的唐宋词选本。词多请名家书翰,画则多摹刻历代名家作品,或苍茫寥廓,或婉丽工致,版刻亦精妙流动,略无板滞。”③ 从书中可以看到,的确是以一词一画的形式编排的,每一幅画配有一词,词大多数是唐宋名家的作品,画多是宋元名家的山水画。但它仅仅作为读本而出现,没有任何相关理论上的研究。现代张法的《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一书中就《林泉高致》进行论述时,虽然涉及到宋词和宋画的相关内容,但只是站在“宋人心态”的角度,以历史大背景为基础,宏观上解读

 ① 参考张法(著).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2~233.“中国的文化创造,从远古到宋,都是由士人承当的。在宋代,士人阶层作为社会整合力量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达到了极至。士,从魏晋六朝的门阀主导,到唐代的科举功名,不断地走向才能的公平化,也不断地扩大着社会的广泛性,到宋代这一趋向达到了一个质的关节点… …然而宋代士大夫始终未能解决时代的两个重大问题,一是面对北面强悍的西夏、辽和金,一败再败,一直未能摆脱困境;二是面对强大的商品经济和市民俗气,全不晓其中包含的历史天命。这两方面的迷惘使之重新高扬道德主体,内心情操;大肆提倡士人的雅趣,文人的韵味。前者表现为理学的建立,后者表现为文人画的产生。但这二者仍然摆脱不掉客观压力,于是最能准确地反映宋人心态的,就是缠绵悱恻的词了。” ② 李希凡(总主编).中华艺术通史·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卷·下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③ 汪氏(原编),张宏宇(整理).诗余画谱[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2.

 引

 言

 - 3 -了它们各自的生成根源和变革因素,也没有单纯地就词与画作出比较。原因在于论说只涉及到宋代山水美学,并只以《林泉高致》为研究对象,这是其体系性著作研究的需要,本身和词与画的比较没有太多关系。

 因此,本文在写作时,一方面,把《诗余画谱》作为最基础的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在画境与词心的对照中,将宋代山水画与词在审美风格、精神内蕴、寄托情结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以艺术发展史和宋代社会状况,还有宋人心态等因素为前提,对词与画的承传演变和现实意义作出了探讨。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1、面对词与画的对比研究相当薄弱的情况,借助本研究即宋代山水画与词之比较在一定意义上学术研究的不足;2、通过对宋代山水画与词差异性和关联性的阐释,深入理解它们艺术内涵的同时也为它们彼此借鉴对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提出了现实可行性的分析;3、在论述过程中涉及艺术史论对某些概念、现象认识上的偏差,并提出了有一定新意的见解;4、分析了对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在审美追求中融入词学元素的必要性,即以词境入画可提高和纯净艺术的精神内蕴。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首先,以宋代山水画和词为基本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把作品作为重点,进行有效的对照和比较。其次,把与宋代山水画和词相关的古籍、文献结合起来,如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画论、画评、词论、词评相结合。尊重山水画与词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演变规律,在印证对比中探寻并解决问题,在纵向比较的同时也进行横向研究。再次,尽可能利用权威专著、读本,必要时尽量找原作、图片、影像胶片或原作复制品,把宋代的山水画和词作出重点整理,再结合资料在比较中发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尽可能准确、清楚地把握写作脉络。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第 1 章“画境”与“词心”:山水画与词之关系概说

  - 5 - 第 1 章“画境”与“词心”:山水画与词之关系概说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画和词都在宋代成熟,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类艺术的互补和依赖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性,这又集中表现在哲学基础、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在相于对书画、诗画的比较研究较多较全面的情况下,对于词与画的比较研究却非常的少见。本文试图以宋代山水画和词作为研究对象,在“画境”与“词心”的相互对照中,找寻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对这两种艺术做一定的比较研究。而要想弄清楚词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山水画与词的关系问题,首先必须触及中国艺术领域里一个最核心的理论观点,即抒情说。

 1.1 抒情性:词与画关联的基础和前提 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中国的艺术是“抒情”的艺术。以文学(诗歌)为主流的古代中国艺术一直在推动这一审美倾向的向前发展,同样,以“抒情”为核心和主线又孕育和培植着艺术的百花齐放。众所周知,诗歌最早的功能为“诗言志”,如果放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志”的概念上看,它有一个从“言情”到“言志”的过程,“志”是在说“情”之后以或隐或显的形式存在的。早在《毛诗序》里就已经论及了这个过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①

 也就是说“情动”是关键的第一步。但是它还必须伴随一定的物质载体,即“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② 由此,才会“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③ 这里的“气、情、物”互融而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抒情”世界。

 进而言之,中国艺术的抒情是将“自然人化”的“抒情”。生命意识或者生命情调以“人”为支点,触及到宇宙的各个角落,在诸多朴素的辨证观当中,试

 ① 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 ② 周振甫(注释).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93. ③ 陈延杰(注).诗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图沟通天地人神之间的合一,这...

推荐访问:静以流年多情归的意思 流年 多情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