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5篇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5篇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篇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篇2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要坚持多措并举,做到常态化开展、长效化推进。要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贴近现实,紧跟形势。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篇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全党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地利用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指明了方向。
煌煌百年,震古烁今。从开天辟地的一声惊雷,到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再到翻天覆地的艰苦奋斗,我们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不朽征程,党的光辉历史就像一壶“百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香醇厚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珍贵的智慧启迪和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
百年党史浓烈厚重,精神熠熠生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向。百年征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共同铸就了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谱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伟力,在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中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品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殚精竭虑寻未来的艰辛、断头流血从容赴的信念,发扬继承红色传统,吸收领悟党史营养,坚持学深学实百年党史这本“教科书”,深刻理解红色政权、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不断增强历史自信,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百年党史醇馥幽郁,内涵博大精深。学习党史如品鉴老酒,是一个“细嚼慢咽”、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是想一饮而尽,反而食之无味,只剩满口辛辣。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要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强化理论学习,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视学习的自主性,把功夫用在平时,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上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真正把做到“两个确立”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思想自觉,始终以史为镜,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百年党史淡雅悠远,情怀凝聚民心。“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党史,不能浮于表面,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开展面对面交流,积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既要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也要着眼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工作内容,制定“时间表”、落实“责任书”,以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党史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服务百姓工作的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篇4
通过对党史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事业来之不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从自身思想行为出发,端正态度,着眼坚定历史自信,着眼增强理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提升自我。
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汇报篇5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