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局
3 2013 年 总结及 及 4 2014 年思路
海宁县水务局 2013 年 12 月 3 日
一、3 2013 年工作回顾
今年来,围绕“五个三”(即三个安全、三项改革、三个环节、三项建设、三个工程)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水务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谱写了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1 1 、 防汛抗旱 再夺 新胜利 。防汛抗旱工作组织保障强、汛情和旱情遇见准、资金投入多、生产自救快、通力协作好,全面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干旱。一是及时调整县、镇(街)防汛抗旱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落实各级领导和部门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使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二是组织开展了 3 次防汛检查,特别是对所有防洪工程和在建涉水工程开展拉网式踏勘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三是 4 次召开抗旱会商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紧急部署,检查组 5 次深入镇(街)、村组,指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四是防汛抗旱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整合信息平台建成并通过试运行,发送预警短信 40000 余条次、预警广播 2000 余站次,极大提高了我县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五是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县防办采购了 40 万防汛物资,全县各级投入抗旱资金近 4000 万元,购置抗旱设备 1350 台套,筑坝掏洞 577 余处,疏浚输水管渠 153 千米,维修抗旱机台 900 余处;六是在全面开展防汛除涝抗旱自救的同时,狠抓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推广喷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效果好。
2 2 、 水利建设 取得新成绩 。完成了“个十百千万亿”工程目标任务:“个”即启动 1 个中型(白石洞)水库拆迁、完成 1 个街道(榔
梨)城市防洪主体工程建设;“十”即完成湘江综合枢纽库区十个堤垸提质建设、治理病险水库十四座,“百”即治理生态河流一百公里、改造灌区渠道一百公里;“千”即更新改造机埠 1500 千瓦、整修塘坝 1 千处;“万”即建成高效节水农田 2 万亩、清淤山塘 1万亩、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 5.2 万人;“亿”即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14.5 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支持 5.2 亿元。所有工程已于 10月底前开工建设,预计春节前可完成 90%工程量,明年汛前全面完工。
3 3 、 水务管理取得新突破 。9 月 4 日,县水务局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时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水利部连续 3 年每年投入 900 万元支持我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水务管理重点抓了以下八项工作:一是完成桐仁桥水库灌区支渠分水闸自动化改造;二是全面推进水务信息化建设,建成水务办公专网,实现基层水管单位办公网络全覆盖;三是加强对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发挥最佳工程效益;四是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在重要的枢纽工程、防洪险段建成视频监控和自控化系统,建立现代水务管理的新模式;五是编制了《海宁县水务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确保系统发挥最佳效益;六是加强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日常管理和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协会星级考核,进一步加强小农水工程管理。
4 4 、 水资源管理 全面加强 。一是组织了大型水法宣传活动 3 次、普法教育 15 场次,开办宣传栏目 5 期,印发宣传资料一万多份;二是严格取水申请审查,实行取水点现场核实;三是强化执法人员素质培训,规范水事案件办案程序,查处水事案件 40 余起;四是启动《海宁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前期工作,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5 5 、 党的建设 呈现新面貌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带头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决策水平;二是以理论学习和素质培训为载体,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水利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了来信来访、首问承办责任制、财经审批、办公用品管理、水电管理、食堂管理、公务车辆管理、采购和工程建设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公务行为,促进作风转变;五是开展县属工管单位正、副职职位和水建投公司部分职位公开竞职,增强干部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六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8 名水利专技人员,不断改善水利队伍人才结构;七是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要求对局属 13 个党支部开展分类定级工作,达到了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预期目的;八是扎实开展两型示范机关创建活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机关。
二、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作在今年干旱中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安全无保障将逐渐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效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水利工程总体标准偏低,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仍有 54 座小型水库未治理。
二是县城排水管网标准低,极易造成城市积水和排水渠漫溃。
三是全县 60%以上未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堤身单薄渗水、穿堤建筑物老化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四是河坝山塘等蓄水工程功能减弱。
五是灌溉设施老化。大部分灌区水利用系数只有 0.35 左右;排灌机埠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
六是田间水系不畅。
七是农村安饮水源单一,供水保证率不高。
八是水工程随意侵占,水环境随意破坏,严重威胁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特殊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重。春末夏初多雨,极易洪涝;夏秋少雨,常常干旱,降水与农业用水在
时间上不合拍。县域东北部和中部降雨较多,西部和南部降雨较少;可利用水资源分布也不平衡,以县城为界,南部有捞刀河、浏阳河和湘江流过,沿河镇(街)过境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部地区完全依赖水库和塘坝等蓄水工程提供水源,抗旱能力较弱。
(三)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滞后,工程效益 不能 充分发挥 。镇街村组管理的工程和小农水工程养护明显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管护经费及管护责任未落实,基层组织及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低,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基层单位人员不足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水利要求 。
18 个镇水管站共定编 77 人,目前实际在编在岗人员 29 人,且有的镇还将专业素质较高的编内人员抽调到其它岗位工作,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水务站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扩权强镇”要求,无法承担当前超强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更不适应现代水务工作需要。
三、4 2014 年工作 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水利改革发展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把夯实农村水利、拓展城市水利、注重生态水利作为总要求,将加强水利建设、严格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总任务,全面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
—— 确保防汛抗旱万无一失。” 防汛工作确保实现“三不目标” 。即:确保洪涝灾害“不垮一库,不溃一垸,不死一人”。
抗旱工作确保实现“三个安全”。即: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做到 “水源有保障,水质有保证”;确保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做到“工业不停产,农业不减收”;确保生态安全,做到“河流不断流,生态不恶化”。
—— 实施水务建设五大工程。重点实施生态河流、堤防加固、
农村供水、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五大工程,完成水利投资 15 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入 4.3 亿元,请县财政安排 5.4 亿元、水建投融资 5 亿元,其余为群众自筹。
—— 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坚持 象管理国土资源一样管理水资源,根据市政府下达我县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加快实行水务一体化,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体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采取严格取水许可、推进水价改革、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企业准入、推广节水器具使用、强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监管等措施,确保考核不扣分和全县用水安全。
—— 推进工程管理创新 试点 。坚持 象管理高速公路一样管理河流、象管理公园一样管理水库和湖泊、象管理市政设施一样管理水利工程设施一 样 抓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遴选 3-4 个镇作为试点单位,推行水利工程综合管理试点。将水利工程纳入农村公益性设施进行管理,建立“责任明确、管理规范、队伍专业、资金保障、考核严格、机制长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四、2013 年工作亮点及 2014 年工作思路(浓缩版)
一是防汛抗旱勇夺新胜利。防汛抗旱工作组织保障强、汛情和旱情遇见准、资金投入多、生产自救快、通力协作好,特别是全面战胜了连续 50 多天高温、史上百年不遇的干旱;二是水务工程建设投入增幅超历史。今年全县水利资金投入达 14.5 亿元,去年为 8亿元,增幅达 81%,远超历史水平;三是水务管理经验全国推介。桐仁桥水库“先费后水,节奖超罚”的农业水价改革模式在全国推介,海宁县因此纳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获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 900 万元奖励。
2014 年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水利改革发展精神,把夯实农村水利、拓展城市水利、注重生态水利作为总要求,
将加强水利建设、严格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总任务,全面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防洪安全、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
推荐访问: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