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常识竞赛答案(联校竞赛)
开平一中新会一中高三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A A D A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A A B D A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C B A D D B D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D C B B C C D A D
1.×解析: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2.√ 3.×解析:“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4.×解析: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另一种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5.×解析: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6.√ 7.×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8.×解析:男子二十岁成年只取字,不取号 9.×解析: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10.×解析:士的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曰死。
11. 答案:D D 解析:花甲,即 60,花甲重逢就是 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 141;古稀,即 70,古稀双庆就是 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 141。
12. 答案:A A 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3. 答案:B 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童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14. 答案:B B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
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15. 答案:A A 解析: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16. 答案:A A 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称之为“七绝圣手”。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7. 答案:D D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 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8 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5 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7 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4 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8. 答案:A A 解析:“干支纪法”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19. 答案:D D 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0. 答案:A A 解析:及笄 jī之年指女子满了 15 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 12 岁;豆蔻之年:女子 13——14 岁; 及笄之年:女子 15 岁;碧玉年华:女子 16 岁; 桃李年华:女子 20 岁;花信年华:女子 24 岁; 舞勺之年 :男子 13——15 岁(学文舞); 舞象 之年:男子 15——20 岁 (学武舞); 弱冠之年:男子 20 岁;而立之年:男子 30 岁;不惑之年:男子 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 50 岁;花甲之年:男子 60 岁;古稀之年:男子 70 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80、90 岁(耄:八九十岁年纪;耋:七八十岁年纪); 期颐之年:男子 100 岁。
喜寿:77 岁;米寿:88 岁;白寿:99 岁;茶寿:108 岁。
按照中国人习俗,向高龄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
把“喜”“米”“白”“茶”四字作为高龄老人的寿年,是有讲究的。
“喜寿”是指七十七岁。这是因为“喜”字写成草体很像七十七。“米寿”指八十八岁。这是因为“米”字上部一点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个“八”,中间一横一竖像“十”,加起来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这是因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横,百减去一,不是九十九吗?“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这是因为“茶”的草头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来就不是一百零八。
21. 答案 :B B 解析: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22. 答案:A A 解析:奴隶制五刑:
(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割鼻)、剕(fèi,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 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 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
(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
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封建五刑之外还有磔(zhé 俗称凌迟)、髡(kūn 即剃发)、髌(bìn 也作膑,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èr 割耳朵) 23. 答案:D D 解析: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
24. 答案:A A 解析:《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记载了 1362 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 19 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共计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共约 52 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 21 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 12 本纪、8 表、10 志、70 列传组成,计 100 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纪事本末体: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25. 答案:A A 解析: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夜半 时分(夜晚 23 时至凌晨 01 时),计第一个时辰。
鸡鸣,又名荒鸡:鸡叫时候(凌晨 01 时至 03 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 03 时至 05 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清晨 05 时至 07 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早饭时间,(早晨 07 时至 09 时)。
隅中,又名日禺 yú等:临近中午。(上午 09 时至 11 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时候(上午 11 时至下午 13 时)。
日昳 dié,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下午 13 时至 15 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晚饭时间(下午 15 食至 17 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下午 17 是至 19 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天地昏黄。(晚上 19 时至 21 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安歇睡眠。(晚上 21 时至 23 时)。
26. 答案:B B 解析: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 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春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重阳节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7. 答案:D D 解析: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 305 篇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楚辞》是一部收录战国后期楚地诗歌的诗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部诗歌作品集,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后变成诗体的名称,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近体诗,有绝句、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 8 句(超过 8 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 4 句。近体诗,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又称为长短句、曲子词等,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
28. 答案:A A 解析:金屋藏娇: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现今多作为男人在婚外包养情人的代名词。
琴心相挑: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以琴心相挑,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掷果盈车:西晋文学家潘岳,别名潘安。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元郑光祖据以改编为《迷青琐倩女离魂》,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主要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而后母亲悔婚,倩女离魂赴京相伴,等王文举状元及第回乡,倩女再魂体合一,终成眷属。
29. 答案 :C C
解析:西戎——是游牧民族,善于骑马,主要分布在今中国西部的陕西、甘肃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西部,因此被称为“西戎”。
东夷——是农耕和渔猎民族,善于射箭,主要分布在今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东部,因此被称为“东夷”。
南蛮——是农耕和牧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南部,因此被称为“南蛮”。
北狄——是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北部的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以及这些地方更北的地区,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北部,因此被称为“北狄”。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终被犬戎(西戎)攻破城池,周幽王也死于战乱,西周灭亡。
30. 答案:A A 解析:“桑梓:家乡”;“社稷:国家”;“烽烟:战争”;“桑麻:农事”;“汗青:史册”。
31. 答案:C C 解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望洞庭》)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望岳》)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绝诗歌,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吟咏滕王阁的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可谓上乘之作。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 yī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32. 答案:B B 解析: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自】唐·李白《 长干行》。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 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蔺相如列传》。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出处】:《后汉书·祢衡传》。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出 处】:《庄子·大宗师》。
患难之交――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出 处】: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出自】
《后汉书·宋弘传》。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金兰: 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出处】:《汉书·韩信传》。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出 处】:《后汉书·祢衡传》。
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出处】:明·杨循吉《吴中语·魏守改郡治》。
33.C 解析: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34.答案:B 解析: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①按字数长短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以内)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②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③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④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体,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35.答案:A 解析: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授予官职。
C、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任命,授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太傅(老师、家政)的属官。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京官外调。
36.答案:D 解析:“京师”两个字分开,“师”没有“国都”的意思 37.答案:D 解析:“近侍”的官职未必就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38.B“是提拔官员的唯一凭借”表述不当,只是主要凭借之一 39. D“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40.C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C 项,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故选 C。
41 C 践祚,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42【D】【解析】“师”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京师,指国都。类似的称呼有:都门、毂下、京都、京城、国都、都城、首都。
43 C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尹”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44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45B “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
“考”通“拷”,“拷问”之意。
46C 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君主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官职未必就是高的,并且对皇帝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47C “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
“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48D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错。
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49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xì)牲牢事务。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50 D
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上一篇:粮食定购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