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卫生院可研报告
目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论 ........................................................................................ 1 一、项目概况 .......................................................................................... 1 二、项目业主简介 ................................................................................. 3 三、报告编制依据 ................................................................................. 5 四、编制内容 .......................................................................................... 6 五、简要结论 .......................................................................................... 6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10 一、项目建设背景 ............................................................................... 10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 18 第三章
服务对象与需求分析 .............................................................. 22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 25 第五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 27 一、项目选址 ........................................................................................ 27 二、气候条件 ........................................................................................ 28 三、水文地质条件 ............................................................................... 28 四、工程地质条件 ............................................................................... 29 五、交通条件 ........................................................................................ 30 六、公用工程条件 ............................................................................... 31 七、施工条件 ........................................................................................ 31
八、结论 ................................................................................................ 31 第六章
工程方案设计 .......................................................................... 32 一、工程方案设计原则 ....................................................................... 32 二、建筑设计 ........................................................................................ 33 三、结构设计 ........................................................................................ 34 四、给排水设计.................................................................................... 36 五、强电与弱电.................................................................................... 37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39 一、设计依据 ........................................................................................ 39 二、施工期环境保护 ........................................................................... 39 三、营运环境保护 ............................................................................... 43 四、绿化 ................................................................................................ 50 第八章
消防、安全与节能 .................................................................. 52 一、消防 ................................................................................................ 52 二、节能 ................................................................................................ 53 第九章
招投标方案 .............................................................................. 55 一、招标形式 ........................................................................................ 55 二、招标单位资质要求 ....................................................................... 55 三、招标信息发布 ............................................................................... 55 四、招投标工作组织 ........................................................................... 55
第十章
组织机构设置 .......................................................................... 56 一、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 56 二、建成后的运行机制及人员配置 ................................................... 57 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安排 ...................................................................... 59 一、项目建设工期 ............................................................................... 59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59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0 一、投资估算范围 ............................................................................... 60 二、投资估算依据 ............................................................................... 62 三、投资估算说明 ............................................................................... 62 四、项目投资 ........................................................................................ 66 五、资金筹措 ........................................................................................ 69 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 ...................................................................... 71 一、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 ....................................................... 71 二、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 ........................................................... 73 三、社会风险分析 ............................................................................... 74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 75 一、结论 ................................................................................................ 75 二、建议 ................................................................................................ 76
第一章
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大楼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址:
表 1.1 **大楼建设项目建设地址 序号 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1 **建设项目 **豫丰街 81 号 2 **建设项目 **区沙坪路以北 3 **建设项目 **区南津街办事处张家新型社区 4 **建设项目 **区合阳城办事处国道 212线北环路口处(原蟠龙村 6 社) (三)项目业主 1、**社区卫生院 2、**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 3、**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 4、**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 (四)建设性质:改扩建、迁建 (五)建设工期:2009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 (六)项目建设内容 1、**社区卫生院:将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拟在原址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4617.09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2、**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将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为**区合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征地 10.0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3700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3、**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将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为**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征地 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25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4、**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将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为**区钓鱼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已取得的土地 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表 1.2 **大楼 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表 序号 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资金筹措(万元)
国家专项补助资金 业主自筹资金 1 **建设项目 1100 800 300 2 **建设项目 1000 600 400
序号 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资金筹措(万元)
国家专项补助资金 业主自筹资金 3 **建设项目 500 300 200 4 **建设项目 830 600 230 二、 项目业主简介
1、**社区卫生院 **社区卫生院,前身是重棉四厂职工医院,始建于 1940 年,2006年企业改制后,隶属**区卫生局管理,更名为**社区卫生院。东津沱社区卫生院服务人口约 4.1 万人,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卫生院由本部及一、二门诊部组成,占地面积 15 亩,其中业务用房 6000 平方米,病床 90 张,2008 年门诊接诊量 3 万多人次,住院病人 622 人次。
**社区卫生院现有职工 70 多人,其中技术骨干均来自各大中专院校,有高、中级职称 27 人、初级职称 22 人,设有普内科、全科诊室、普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内分泌科、妇产科、五官科、消化内科、口腔科等科室及内、外、妇、儿科住院部。
**社区卫生院目前拥有以下医疗设备:大型 X 光机、B 超机、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电介质分析仪、动态心电图、经颅多谱勒仪,床旁心电图、胎心监测仪、麻醉机、微量泵、理疗牵引床,
超短波、红外线治疗仪。卫生院还配备了接送病人的专用救护车。
**社区卫生院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及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学习,每年均选送医护人员到重医、西南医院、**区人民医院进修,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现能开展多种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各种癌症手术、恶性肿瘤的化疗、平生接产、剖宫产(新式美容切口)、子宫肌瘤切除术、宫外孕、卵巢肿瘤切除术、无痛人流、安环、取环、不孕症的治疗、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等,理疗科开展了腰、颈椎电脑自动牵引、各种慢性疼痛针灸、推拿、电脑中频、超短波、激光治疗等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走在了社区卫生院的前列。
2、**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 **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是**主城区服务半径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一所卫生院,医疗服务覆盖 17.7 万人口,卫生院占地 0.45 亩,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 140 人,退休职工 33 人,设有内科、普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内分泌科、妇产科、五官科、消化内科、口腔科等医疗科室及住院部,2008 年门诊人次达到 10 万人,住院人次 1000 多人。
3、**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 **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医疗服务辐射 2.5 万人,设有:内科、全科、外科、口腔科、妇产科、中医、心电图、治疗、药房、检验室、B 超、抢救、手术等医疗科室,拥有:心电图机、B 超机、心电 B 超机、生化仪、血糖等先进医疗设备。主要医治肺炎、高血压、肺心病、
前列腺增生、肺癌、胆囊炎、肾结石、急性阑尾炎、剖宫产、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病、脑血栓形成、急性胃黏膜病变、肺气肿及各种骨科外伤等约20余种疾病。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置住院床位数量 15 张,2008 年门诊量约 20000 人次,住院病人数量 350 多人次。
4、**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 **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医疗服务辐射 11 万人,设有:全科诊断室 3 个、中医科、疫防接种门诊、妇幼保健科、中西药房、收费室、治疗室、观察室、住院部、检查室、B 超心电室、理疗科、换药室等医疗科室,拥有:心电图、显微镜、雾化器、小便机、黑白 B 超机、血糖仪、20L 高压消毒锅等医疗设备。主要医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肺心病、高血压、消化道疾病等。
卫生院现有在职职工 24 人,其中全科医师 8 人,护士 4 人,助产士 2 人,药剂士 2 人,高级工 4 人,中级工 4 人。24 名在职职工中,长期从事临床工作 8 人,公共卫生工作 12 人,聘用人员 4 人。
卫生院总资产 106 万元,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748 平方米(其中租房面积 350 平方米),设置住院床位数量 25 张(其中观察床 10张)。2008 年门诊量约 7726 人次,住院病人数量 200 多人次。
三、 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3、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6〕10 号);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5、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 号);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 号; 7、重庆市人民政府《“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2008─2012 年)》(渝府发〔2008〕129 号); 8、项目业主就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9、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及政策性文件; 10、项目业主关于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合同。
四、编制内容
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 简要结论
重庆市**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位于重庆市**区主城
区,服务人口共计 35.3 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使得就诊人数逐年增多。但四所卫生院在地理位置、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无法满足服务区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也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大楼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需要,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重庆市及**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重庆市及**区医疗卫生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对医院服务对象及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了医院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标准,并通过工程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得出结论:本项目符合重庆市及**区城市总体规划及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同时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建设基地条件适宜,技术可靠,前期工作扎实,建设规模合理,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六、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3**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亩 2.94
2 建筑面积 m 2
4617.09
3 建筑密度 % 43%
4 容积率
2.35
5 绿化率 % 45.62
6 建筑层数 层 6 层
7 建筑高度 M 24
8 床位数 床 30
二 主要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100
2 单位功能投资 万元/床 36.6
表 1.4**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亩 10.05
2 建筑面积 m 2
3700
3 建筑密度 % 19.95
4 容积率
0.55
5 绿化率 % 58.85
6 建筑层数 层 3 层
7 建筑高度 M 12
8 床位数 床 140
二 主要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00
2 单位功能投资 万元/床 7.14
表 1.5**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亩 5
2 建筑面积 m 2
2500
3 建筑密度 % 17.13
4 容积率
0.75
5 绿化率 % 67.48
6 建筑层数 层 5 层
7 建筑高度 M 20
8 床位数 床 20
二 主要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0
2 单位功能投资 万元/床 25
表 1.6**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亩 5
2 建筑面积 m 2
3500
3 建筑密度 % 34.27
4 容积率
1.05
5 绿化率 % 48.1
6 建筑层数 层 3
7 建筑高度 M 12
8 床位数 床 90
二 主要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830
2 单位功能投资 万元/床 9.22
第 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 项目建设背景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在城市,资源配置、利用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卫生服务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同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转变、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不相适应,亟待改革、完善。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决策以来,不少城市积极试点探索,并已取得初步经验,显示出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加快医疗机构改革,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社区卫生发展是健康的。目前,全国 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400 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 12000 个,创建了 108 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框架,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但是在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虽已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职责、相互关系尚未全部理顺。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的大有人在;也有极少部分群众(有经济能力的)认为只要我付钱,卫生机构就应该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卫生机构的现状。
2、政策支持不落实。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使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依据。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重医疗服务“侧支循环”,从中汲取“养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
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也就是医院在业务收支中以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
3、机构发展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论是由原机构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匮乏、基础差、来源少,相关政策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地段医院(确切地说从卫生院)转制而来,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他们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仅占 1/3~2/3,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此外,全科医学职称评定体系还未真正实施,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规程上还存在着法律风险,这样水平的一支全科医师队伍必然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导向、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的原因。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二)重庆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 8.24 万平方
公里,2007 年全市共辖 19 个区,21 个县,200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16 万,其中,城镇人口 1361.35 万,乡村人口 1454.65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7.58%,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1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09 元,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812.32 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168.57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详见表 2.1,2.2 和 2.3。
表 2.1 重庆市卫生事业情况(2006-2007 年)
指 指
标 2006 2007 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7511 38739 医院床位数(张)
46563 49098 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
63.5 50.2 新生儿死亡率(‰)
6.9 6.0 急性传染病发病率(1/10 万)
337.4 333.8 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重(%)
70.3 73.2
表 2.2
2000~2007 年重庆市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 年 年 份 机构数(个)
医院、 卫生院 床位数(张)
卫生 技术人员 (人)
执业(助理)医师 注册 护士 2000 4382 2250 65666 88619 44940 20773 2001 4151 2020 64981 86430 44666 20533 2002 2725 1717 61875 79850 37873 20729 2003 2705 1682 63287 78628 37122 20629 2004 2539 1574 63899 77516 36603 20249 2005 2447 1463 64674 78780 37321 20842 2006 2478 1450 68298 79805 37511 21269 2007 2410 1447 74785 83736 38739 23972
注:1)机构数不含个体办诊所。
2)2002 年起卫生统计制度变更,其指标名称和统计口径变化,与往年不可比:2002 年起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统计范围。均不含“医学院校”、“卫生学校”和“计生站”。卫生技术人员中,2002 年前为医生和护师(士),2002 年后改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8》
表 2.3
2007 年重庆市医院、卫生院诊疗情况 机构类别 诊疗人次 次( 万人次 次) 其中 健康检查人数( 万人) 住院人数( 万人) 每百门急诊次的入院 人 数(人)
治愈率(%) 好转率(%) 病死率(%) 门诊急诊 诊 医院 2765.26
2663.39
132.70
122.18
4.60
53.9
42.1
1.2
#综合医院 1980.11
1890.59
111.65
93.50
4.96
53.3
42.4
1.3
中医医院 387.65
379.41
11.92
14.42
3.82
51.7
45.3
0.9
中西医结合医院 59.30
5.92
1.30
1.69
2.91
61.0
34.7
1.5
口腔医院 26.38
26.38
0.09
0.33
93.9
5.6
0.2
肿瘤医院 11.97
11.97
1.03
1.06
8.90
28.8
59.3
2.9
胸科医院 3.33
3.33
0.09
0.20
6.35
2.9
83.9
1.8
妇产(科)医院 46.48
46.48
2.06
1.04
2.23
90.4
9.4
儿科医院 105.75
105.73
3.89
3.69
69.0
29.9
0.3
精神病院 49.71
46.91
0.59
2.31
5.07
44.1
53.5
0.7
传染病院 4.38
4.38
0.13
2.97
31.1
60.5
2.5
卫生院 2729.22
2663.10
68.53
89.53
3.36
77.2
20.7
0.2
#乡镇卫生院 2586.47
2530.81
66.78
86.37
3.41
77.1
20.7
0.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8》
(三)**区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扼川北水陆交通咽喉,是重庆与资源丰富的川北地区相联的纽带 ,同时是 重庆的北大门,是规划中的重庆北部地区中心城市,是重庆的区域中心性城市和“1 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板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对**区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到 2010 年,**要初步建成重庆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构建以基础设施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市域城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组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架构,建成重庆北部能源中心、建材基地、
区域交通枢纽、区域商贸中心、区域卫生中心。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应该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相一致。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将为卫生事业加大投入创造物质条件。
按照重庆北部区域卫生服务中心这一新的定位,**区委区政府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现状提出了:“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的要求,并制定出如下发展步骤。第一步,到 2010 年,为基本建设阶段,重点是调整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卫生资源供给能力;第二步,到 2015 年,为功能完善阶段,重点是建立健全城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城乡卫生服务效能,基本实现城乡医疗服务均衡化;第三步,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健康**”,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成重庆北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在重庆北部地区的辐射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凸显。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和“三步走”的构想,与重庆市提出的“2020 健康重庆战略”相吻合,与**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符合人民群众对健康权益的期盼和需求。
**区委区政府同时提出了如下具体发展目标:按照 “一主体三中心三院三组团一完善两提升”的“133312”工作目标,着力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卫生项目带动、医疗惠民服务、公共卫生保障、人才队
伍培养的“五大系统工程”。
“133312”工作目标,即:一是以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把区人民医院做大做强成为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体;二是依托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疾控中心的现有资源,整合相关医疗资源,努力打造重庆市北部区域中医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等三个中心;三是围绕加快三汇、太和、钱塘三个小城市医院发展,增强其对华蓥山片区、北部片区、西部片区的辐射能力;四是积极发挥承上启下、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拓展城区外围组团的云门、大石、盐井三个中心卫生院建设,满足城市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完善改造一批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进一步巩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六是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整体技术水平。
五大系统工程,即:一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健全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城乡总体规范方案,通过 5 至 10 年时间,合理配置城乡医疗机构和卫生资源,逐步适应大城市建设的需要。二是实施卫生项目带动工程,夯实建设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和重庆市的专项资金支持,采取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实施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培养等重大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三是实施医疗惠民服务工程,努力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重点是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积极加大城市医疗资源整合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改革,切实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
高群众健康水平。四是实施公共卫生保障工程,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的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强化计划免役和重大疾病控制工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是实施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突出抓好高学历专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农村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临床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和奖励激励制度,灵活用人机制,力争到 2010 年,高级职称人员达到 150 名,中级职称人员达到 600 名。
**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努力建设重庆北部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为指导,以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坚持发展,提高质效为主题,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为主线,科技兴医,依法治卫,创新实干,使**区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卫生系统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3 所(其中区级医疗机构 3 个,妇幼保健院、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中心血站、合管中心各 1 个、中心卫生院 11 个,镇卫生院 11 个、街道(社区)卫生院 3 个,村卫生室506 个。全区卫生系统有卫生工作人员 3300 余人,病床 2301 张。全区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及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运转正常,较好地承担了全区人民医疗、预防、保健的任务,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以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问题。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有计划地分流医务人员和组织社会上的医务人员,在居民区开设卫生服务网点,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楼建设项目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二)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三)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参保职工就近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帮助参保职工合理利用大医院服务,并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增进职工健康,减少发病,既保证基本医疗,又降低成本,符合“低水平、广覆盖”原则,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
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卫生人员与广大居民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五)是改善四所卫生院医疗条件,将卫生院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在地理位置、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无法满足服务区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也不利于**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区卫生院目前使用的业务用房是 1952 年修建的木板楼,房屋陈旧,布局不合理,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有关部门鉴定为C 级危房。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发展,科室、病人在不断的增多,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建造于 1994 年,面积 1100 平方米,结构不合理,功能不配套,虽经几次修整,仍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又因地理位置限制,无法扩建。卫生院地处**区主城中心位置,距离**区人民医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不足 200 米,不利于
卫生院开展工作,也不符合**区医疗卫生整体规划发展布局。
**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目前所在位置属于**区草街电站蓄水淹没范围内,需进行迁建。
**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398 平方米,租用房屋 350 平方米, 建筑陈旧,面积不足,完全无法满足人群众卫生服务需求,距离**区人民医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太近,不利于卫生院开展工作,也不符合**区医疗卫生整体规划发展布局。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楼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将四所卫生院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要步骤,符合我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这一发展目标,对促进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促进**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服务对象 与需求 分析 **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位于重庆市**区主城区,服务人口共计 35.3 万人。
**社区卫生院服务人口约 4.1 万人,2008 年全年门诊就诊 30000余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88.06%;收治住院病人 622 人次,比 2007年增长了 36.86%;门诊每人平均费用 30.00 元,住院每人平均费用910.00 元。
**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服务人口 17.7 万人,2008 年全年门诊就诊 100000 余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34.27%;收治住院病人 1000 多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25.46%;门诊每人平均费用 36.00 元,住院每人平均费用 1090.00 元。
**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服务人口 2.5 万人,2008 年全年门诊就诊20000 余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22.86%;收治住院病人 350 多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26.78%;门诊每人平均费用 40.00 元,住院每人平均费用 930.00 元。
**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服务人口 11 万人,2008 年全年门诊就诊7726 人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17.26%;收治住院病人 200 多人次,比2007 年增长了 28.21%;门诊每人平均费用 39.00 元,住院每人平均费用 1443.00 元。
**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
**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所在区域的社区、家庭和居民为主,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医治肺炎、高血压、肺心病、肺气肿、消化道疾病及骨科外伤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四所卫生院主要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承担了以下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使得卫生院就诊人数逐年增多。从**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的服务对象、职责
及近年来就诊人数增长趋势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社区人民群众将对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的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 1000 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 3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了使**社区卫生院、**区合阳城街道卫生院、**区南津街街道卫生院、**区钓鱼城街道卫生院等四所卫生院满足服务区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四所卫生院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定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1、**建设项目 拟在原址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4617.09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2、**建设项目 拟征地 10.0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共计 3700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3、**建设项目 拟征地 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配套建
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4、**建设项目 利用已取得的土地 5 亩,建业务综合大楼,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管网、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
第五章
建设 场址 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一)选址条件 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 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2.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3.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4.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二)本项目选址 **大楼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为改扩建、迁建项目,根据上述建设选址基本原则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及**区医疗卫生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四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的选址分别位于:
表 5.1 **大楼建设项目建设地址 序号 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1 **建设项目 **豫丰街 81 号 2 **建设项目 **区沙坪路以北 3 **建设项目 **区南津街办事处张家新型社区
4 **建设项目 **区合阳城办事处国道 212线北环路口处(原蟠龙村 6 社) 项目拟用地块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无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基本符合项目选址要求,适宜于医院业务用房建设。
二、气候条件 该地属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绵绵,冬季多雾之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 12.8ºC,最高气温 43º,最低气温-2ºC,四季月平均温差较大,一月平均温度 7.4ºC,七月平均温度 28.5ºC,日温差较小,最大差 10ºC,最小差 5ºC。
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1130.7mm,七成集中在 5-9 月。
三、水文地质条件 该地河流属嘉陵江水系,支流发育密布,一般发源于山区,受地形控制,大多源近流短,流量< 10L/s,多属树枝状水系,局部属羽毛状水系,各支流从北往南流,最后汇入嘉陵江。
该地地下水主要受制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地下水的补给又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密切相关。按含水岩组可分为红层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以及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四大类,现分别叙述如下:
1、红层裂隙水:赋存于一套以红色泥岩为主,夹厚度不稳定的砂岩透镜体(上、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的内陆湖盆相碎屑沉积岩中。由于泥岩不透水,其含水层仅限于砂岩及灰岩夹层、
岩石节理、裂隙中,含水性差,富水程度较低,其水质多位 HCO3Ca型。
2、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沿线河漫滩,阶地的砂卵石层,年土层以及山间谷地的残坡积层,崩坡积层等松散堆积层中,其含水性受附近基岩控制,富水程度取决于堆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厚度大小,位置的高低等因素,一般砂卵石层含水最好,水质多位 HCO3Ca 型。
3、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须家河组(T3Xj)地层和夹粉砂岩厚度较大地层中,岩性为厚层粉砂岩夹相对隔水的页岩或煤层。含水性较好、水量大,地表泉露头多,水质以 HCO3Ca 及HCO3Ca+Na 型为主。
4、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该区岩溶发育一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