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二年级2022
二年级语文教案集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
17.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3.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u 紫zi 川chua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
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ing 行hang 泊bo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
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含”上部今不要加点。“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三千尺 [1] [2] [3] [4] 下一页
幼长臂猿躺在放有热水袋的棉被里;
黑天鹅的“卧室”放上了取暖器;
体积庞大的大象周围也烧起堆堆炭火……南宁市这两天温度骤降,预计气温会降到5°C—7°C。天冷了,人会想方设法取暖,可那些不会照顾自己的动物们如何“熬”过这个寒冬呢?记者顶着寒风,来到南宁市动物园去“看望”它们如何过冬。
据南宁市动物园动物科副科长唐启乐介绍,动物园里怕冷的动物有长臂猿、黑叶猴、松鼠猴、大象、黑天鹅、鳄鱼、蛇、犀牛等,记者一一对它们进行了“拜访”。
引人观注的鳄鱼池没有了往日的喧闹。饲养鳄鱼的师傅说,鳄鱼嘴里有一层鹅黄色的膜,它能吸收大量的热量。而此时因为水里的温度比岸上温度略高,所以它们全部潜到水里找温暖去了。动物园在鳄鱼池边建有暖气房,往年气温降到7°C以下时,工作人员就想办法把半冬眠的鳄鱼一条条拉入室内保温。今年略有些改变,只是在早上和晚上抽取暖和的井水换掉鳄鱼池中冰冷的水,这样,鳄鱼就可以在水里安全过冬了。
最可怜的要数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长臂猿了,它们最怕冷,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长臂猿被妈妈抛弃了,冷得嗷嗷直叫。动物园为了救活这两只价值数万元人民币的长臂猿,决定人工喂养,而保暖工作也是无微不至的,像哺育婴儿一样。记者在长臂猿馆里看到,它们暖和的小床上面有厚厚的棉被,还有热水袋,两只小猿已度过了危险期,在房里蹦来蹦去。
大象因为体积庞大,比较难对它保暖,动物园只能在圈大象的栏杆外烧起了炭火给它们取暖,员工们轮流昼夜值班,为大象“烧火”。美丽的黑天鹅没有攻击性,只需在房里放上取暖器就可以了,记者看到它们正在优雅地梳理着羽毛。冬眠的蛇在暖气房里乐不思蜀,一改冬眠的习性,蠕动着身子寻找食物,并作些健身运动。笨重的犀牛住在动物园的仿真草房里,全身披着铠甲似的厚皮,“床”上垫上了可以保温的木板,特别厚。
而那些不怕冷的动物在这样的气温里过得尤为惬意,海狮、狮子、虎、豹等非常活跃。准备参加春节大汇演的海豹正在碧绿的水中强化训练,它们追逐着、打闹着不肯停下。以往这些不怕冷的动物一到天寒地冻时便偷着乐,现在这种“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已不存在了,有动物园的精心照顾,所有的动物都能够把冬天当作春天过了。◆
动物园里观动物过冬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邓刃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实验:种两粒花种(其中一粒是煮熟的)。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生齐读)
读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先自己读,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语,齐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并”、“盛”是后鼻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分段练习朗读
1.第1自然段。
a.自由读第1自然段。
b.老师引读。师问:什么时候?谁要干什么?他宣布了什么?
学生以读代答。(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他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2.第2自然段。
a.自由读第2自然段。
b.教师范读。听一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盼望花开)你也来学一学。(注意指导:十分、天天、看啊、看啊)
c.指名读、分小组读。
3.第3、4自然段。
a.自由练读。
b.练习人物的对话,想一想国王问雄日的话,国王和孩子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c.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练读。
通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
讨论
1.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
a.小组讨论交流。
b.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书写
1.学生对书上田字格中的字逐一观察,想一想,提醒大家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把“分”的“八”字写成“人”字。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指名朗读,齐读。
2.“十分”可以换成什么词?(“非常”“特别”“格外”等)
3.试着用“十分”说一句话。(鼓励与众不同)
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雄日当了国王以后……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约15公里处。为火焰山西段的一个沟谷,因盛产葡萄而冠名。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宽半公里,这里水渠纵横,终日川流着天山雪水。沟的两侧山坡上虽寸草不生,但沟里却绿树成荫,葡萄架成片,潺潺流水,座座新房,一派旖旎风光。
由于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这里还是避暑胜地。步行进入葡萄沟,犹如进入一个清凉世界。只见那近百株碗口般粗的葡萄藤爬在水泥砌成的架子上,爬满走道的上空,长着茂密的
叶子和汉白玉般的串串葡萄。走在这样近百米长的绿色长廊里,串串葡萄垂挂在头顶上。伸手可及。你若是想尝鲜,只须坐下付上几元钱,就会有身着维吾尔族民族服饰的姑娘给你送上一盘正宗的葡萄沟出产的无核白葡萄。坐在葡萄架下,品尝着颗颗晶莹,粒粒肥美,又不需剥皮吐核的白葡萄,情越甚浓。据古籍记载,葡萄沟种植葡萄瓜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现今,当地附近已开办果酒厂,利用丰富的瓜果资源,生产葡萄酒、葡萄罐头等各种产品。
附近有石窟,惜已残毁。其西5里有古庙遗址二三处,出土有佛经残纸。◆
葡萄沟简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二篇)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准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味方式,激发学生观看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预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方法?它有哪些方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落、洼、乘、刺、信)
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方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1)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离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看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节。
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方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
三、学习第2~5节。
1、学习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3)“预备”是什么意思,“怎么预备”的?
(4)这里的“落落伞”是指什么?
(5)出示蒲公英实物,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附在种子头上的毛茸茸的绒毛。)
(6)“落落伞”是干什么用的?
(7)“只要……就’说明了什么?
(8)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传播种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落落伞;
一是外部条件:风吹。)
(9)读第2节。
(10)小结这一节的学法。这一节讲什么植物?植物妈妈给孩子预备了什么?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指导背诵。
2、自学第3、4节。
(1)交流自学情况。
(2)结合插图或幻灯片说说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观看实物苍耳子和干豆荚理解“带刺的铠甲”、“炸开”的意思。
(4)指导朗读第3、4节。
(5)指导背诵。
(6)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需要什么条件?
3、学习第5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植物妈妈的方法许多许多”是指哪方面的方法?
(3)“那里”是指哪里?
(4)“粗心的小朋友”是指什么样的小朋友?
(5)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你还观看到哪些关于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6)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第5节。
四、朗读全文。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背诵全文。
1、按照每节诗的意思,先一节一节地背,然后背全文。
2、同桌互背,自由背。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看、收集植物种子,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说一说。
【《我选我》】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
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板书课题)
(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
识字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齐读生字词。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升。)
朗读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2、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通读全篇。
(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看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升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1、通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2、复习生字,选择喜爱的生字说一句话。
(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增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
3、表演。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味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
品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导学生可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或看插图、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体会。)
(交流体会,拓宽思维,强化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限形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学画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王冕小时候刻苦学画的事。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
肯下苦功夫。
2.继续学习记住先后顺序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中学会并掌握按先后顺序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
1.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能知道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2.那你认为课文会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学)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2.介绍王冕:王冕是我国元朝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刻苦自学,晚年隐居
九翠山,以卖画为生。他善画没骨梅花,题画的梅花诗也很有名。他还写过不少反
映无未社会现实的诗歌。
3.学习课文第1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②“只读了三年书”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说明王冕家里很穷,条件差,上不起学。也说明他的知识少。)
③遇到王冕这样的家境,一般小孩会怎样?而王冕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在文中画
出来。
④你怎么理解“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这句话?
“找”‘这个字体现了王冕没有钱买书,但他为了读书,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书来看。
“一边…一边…”说明王冕很爱读书学习,所以在放牛的同时也不忘了找书看。
⑤再读课文,思考:这些和他以后成为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有什么关系? 4.学习第2段:
①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
乌云密布:这是雨前的景象,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一阵大雨,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说明是大雨,而且下得不长。
②读一读第3-4句,思考:这两句写的是什么?
(雨后景色和湖中美丽的荷花。)
③你从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这真是美景?
(满湖通红 更鲜艳 粉红色的花瓣 碧绿的荷叶 清水滴滴 水昧滚来滚去)
④我们看:夏日的一阵雷雨过后,晴朗的天空,通红的湖水,映衬着湖里鲜艳的荷花。
这真是一幅极为奇妙的图画。王冕面对这样的美景怎么样了?
(出神——说明他对自然的美景的喜爱。) (心想…要是…那…——觉得很美,想留下它。)
⑤齐读这段,想一想: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清楚的?
按雨前--雨后的先后顺序写的。
1-2句:先写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
3-4句:接着写湖面上的景色和美丽的荷花。
5句:然后写王冕看荷花,想把它画下来。
5.学习第3段:
①齐读课文,思考: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
②默读,标画出重点词语,体会理解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省下来的钱买了又找来开始他画不像不灰心,天天画)
这说明他学画很刻苦,肯下功夫。
③指名读最后一句,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明王冕荷花画得好极了,和湖里真的荷花没有两样。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思考: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2.在学习上,你要向王冕学习什么?
四、练习:
1.练习背诵课文第2段。
2.看着书中的插图,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图中的意思?你能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 3.填空练习:
( )的傍晚 ( )大雨 ( )的荷花 ( )的花瓣 天空( ) 水珠( )情水( ) 荷花( )
学画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会植树的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趣揭题。
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或听说过那些鸟类朋友呢?
鸟类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种有特殊本领的鸟——会植树的鸟。
揭示课题。
激发学生了解植树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解决生字。
课文内容浅显,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你喜欢植树鸟吗?为什么?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抓住第5和第7自然段描写植树鸟支书是的一系列动词,体会植树鸟的可爱。
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会植树的鸟,他们植树时那认真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小卡西,也感动了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动让我们再读课文。
重温课文内容
二、升华情感。
结合自己的体会,发自内心的对植树鸟说几句话吧!
让学生对这些鸟产生敬佩的同时,也要懂得自己也要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资料交流。
课下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鸟类的资料,现在让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资料交流,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写作提高
写爱护鸟类的宣传语。
提高爱鸟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来。
《6、谁的本领大》
作者:yl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57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涞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2、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来有感情的朗读。并很好的将不同的语气朗读出来。
2、能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谁的本领大。
2、你们知道是谁和谁在比本领吗?(风和太阳) 3、那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到底是谁大呢?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怎么比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自己的新朋友?(学生自读词语) (2)、指导朗读,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4)、指名回答,齐读。
3、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小节呢?(9)请9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2)、学生进行朗读 (3)、学生进行评价。
(4)、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学生进行朗读,建议学生进行默读,或者是小声的读课文。
(3)、交流:风和太阳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到后来发现大家都各有各的本领,分不出大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各 烈 敢 巧 (2)、认识新的偏旁:夂 (3)、注意上下结构的词语的位置,各上 长,下 短。烈:上长 下小。
(3)左右结构的词语:敢:左右基本等宽,攵。巧:
工,最后一笔是提。
(4)、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5)、生随师进行描红、临摹。
第二课时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4、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3、指导朗读出“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
(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读。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 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9、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 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
(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四、分角朗读课文。
多种形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述课文内容。
学习部分生字 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内容。
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 这篇课文讲了谁同谁比赛呢?(太阳和风) 他们一共比了几次呢?(2次)
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呢?(风能呼呼的吹,太阳能发出强烈的光。) 第一次比什么?(比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第一次比赛谁的本领大?(太阳)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风呼呼的吹,孩子觉得太冷,就将衣服裹的更紧了。而太阳强烈的光使的孩子觉得很热,所以就将衣服脱掉了。) 他们第二次比了什么?(比谁让船走的快) 结果呢?(风赢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太阳发出强烈的光使的船夫越来越热所以讲究没哟力气划船了。而风可以推动船帆,使船走的快一些。) 两次比赛结果怎样呢?(各有各的本领) 2、自由复述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 1、出示部分生字
2、说说该怎样进行记忆? 3、指导进行书写。
三、练习
1、用“觉得”说一句话。 2、组词:
各(
)敢(
)列(
) 个(
)取(
)烈(
)
《6、谁的本领大》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的:通过看图和学文,是学生懂得孔雀因为骄傲,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以此教育学生不骄不躁,学会尊重别人。
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懂得骄傲的危害,并知道应当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认读卡片上词语,重点词语让学生口头解释,教师补充。
二、教学导入:(略)
板书课题(略)
三、讲授新课: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读,思考:故事中的孔雀是怎样的一只孔雀?
因为孔雀长得很美丽,所以很骄傲,你从哪看出这只孔雀很骄傲的?
板书:只要就羽毛(指生造句)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这样和人家比美的?
板书:展开、炫耀
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孔雀美丽,也骄傲。
2、第二自然段:
看图,说出图意,指读,思考:
1)、孔雀到了什么地方?
2)、孔雀的神态又是什么样的?
3)、这时又看见了谁?
4)、花喜鹊是怎样对待孔雀的?
5)、结果怎样?
小结(略)
3、第三自然段:思考:骄傲的孔雀忽然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模一样、十分漂亮
它是怎样做的?
小结:通过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湖中的鸟和孔雀一模一样。
4、第四自然段:看图,说出图意,指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1、孔雀看到湖里的鸟,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它为什么掉到湖里了?
教师小结:骄傲使它冲昏了头脑,比不过湖中的鸟,使它再次逼近人家以炫耀自己,反而落入水中,
自食苦果。
5、第五自然段:方法同上。
思考:孔雀掉到湖里结果怎样?当它爬上岸来,怎么又高兴了?
6、第六自然段:思考:
花喜鹊为什么笑?孔雀为什么不高兴,叫花喜鹊为丑喜鹊?
四、课堂小结:
骄傲的孔雀认为自己漂亮,目中无人,到处与人家比美,炫耀自己的美丽,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通过学习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作业:
6《骄傲的孔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二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办法?它有哪些办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降、洼、乘、刺、信)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办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1)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告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节。
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办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
三、学习第2~5节。
1、学习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3)“准备”是什么意思,“怎么准备”的?
(4)这里的“降落伞”是指什么?
(5)出示蒲公英实物,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附在种子头上的毛茸茸的绒毛。)
(6)“降落伞”是干什么用的?
(7)“只要……就’说明了什么?
(8)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传播种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
一是外部条件:风吹。)
(9)读第2节。
(10)小结这一节的学法。这一节讲什么植物?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指导背诵。
2、自学第3、4节。
(1)交流自学情况。
(2)结合插图或幻灯片说说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观察实物苍耳子和干豆荚理解“带刺的铠甲”、“炸开”的意思。
(4)指导朗读第3、4节。
(5)指导背诵。
(6)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需要什么条件?
3、学习第5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是指哪方面的办法?
(3)“那里”是指哪里?
(4)“粗心的小朋友”是指什么样的小朋友?
(5)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你还观察到哪些关于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6)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第5节。
四、朗读全文。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背诵全文。
1、按照每节诗的意思,先一节一节地背,然后背全文。
2、同桌互背,自由背。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种子,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仿照课文说一说。
【《我选我》】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
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板书课题)
(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
识字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齐读生字词。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
朗读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2、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通读全篇。
(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1、通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2、复习生字,选择喜欢的生字说一句话。
(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加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
3、表演。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
品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导学生可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或看插图、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体会。)
(交流体会,拓宽思维,强化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限形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三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法;互动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
教具工具: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放映课件,让同学们看图画中的表上面有个一分钟,讨论一下这幅图有什么含义,板书课题。(让学生们习惯思考,善于思考,使同学们产生好奇心,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
3、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中后让学生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谈)我们今天学习一分中以后,对一分钟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对“一分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必然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先让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要及时勾画,读后能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个代表起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几组结束后如果有遗漏的地方由教师进行补充。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先由教师示范性读一遍,再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四)、回归重点内容。回顾重点字词,老师通过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抢答获胜者奖励小红花以鼓励学生学习。(让同学们及时温故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词的记忆)
作业设置
体会一分钟的含义,写一个观后感。
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教学细节,有可能因不注意就落掉文中的关键知识点,注意说话方式,要尽可能使学生理解,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能够兼顾不同的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赶上学习节奏,生字生词的教授要注意一笔一划,不能给学生带来误区,保证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原文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字词
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元包
句子
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记忆课文中委补室宁愣切集掌等新词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
3、让学生们都能养成有责任,敢承担责任的人。能够主动融入集体,学会以集体利益为大。
二、.教学重难点
1、文章重点字词的识记。
2、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我选我”的原由。
三、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法;互动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
四、.教具工具:
ppt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1、师:大家想想我们班前一段时间的选举,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王宁所在的班级班委的评选。对比一下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ppt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漫画人物的形式展示,(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迎合学生好奇需求,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先让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要及时勾画,读后能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个代表起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几组结束后如果有遗漏的地方由教师进行补充。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先由教师示范性读一遍,再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四)、回归重点内容。回顾重点字词,老师通过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抢答获胜者奖励小红花以鼓励学生学习。(让同学们及时温故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词的记忆)
课后作业
1,.练习写文中重点字词,特别要注意字词笔画。
2.根据王宁同学的表现写一个读后感。
.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教学细节,有可能因不注意就落掉文中的关键知识点,注意说话方式,要尽可能使学生理解,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能够兼顾不同的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赶上学习节奏,生字生词的教授要注意一笔一划,不能给学生带来误区,保证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原文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字词
委补室宁愣切集掌
句子
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的七个生词并会造句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种子传播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知道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过程,学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拟人手法,能够利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作。
【教学工具】1.蒲公英等植物实物。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法;互动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动物可以移动旅行,但你们知道吗?植物也是可以移动的,想知道植物是如何移动的吗?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来了解植物种子的移动过程。(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并让学生齐声朗读)
二、课件展示
形象直观用ppt分别展示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并让同学们自主回答对它们所了解的知识,在全班进行知识共享。
三、集体朗读
感受课文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词,并试着体会课文中的句子,了解不同植物种子如何传播。
四、详细阅读,仔细理解
分别请不同的同学来读课文,使全班的同学能够不断入耳,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特别注意勾画不懂的字词。几个同学读完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自主等方式来解决生字生词。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进行解决。接下来是解决句子问题,还是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课文中所不懂的句子,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有不懂的有老师出面解决。
五、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写出各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
蒲公英*()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豌豆*()传播种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教师将本节课新字词做成卡片,在课堂上使用,由学生对卡片上的字词进行抢答,抢答优胜者奖励小红花以鼓励学生
二、教授背诵课文的方法
本节课文比较重要,由教师教受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情景记忆法,课文意思理解法,巩固知识法。给学生一点时间试着带着方法记忆课文,然后询问记忆情况,统计学生的记忆成果,为以后教学做准备。
三、课外知识阔展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是风吹、动物带和自身弹射来传播种子的?(杨树是*风吹传播种子。凤仙花的果实只要轻轻一碰,果皮就会顿时一卷,种子被弹射出来。石榴、樱桃的种子被小鸟吞食后随鸟粪排到地上就生长出来。)
2.教师补充喷瓜、椰子传播种子的方法。喷瓜成熟后会喷出浆汁,种子能喷出五、六米远。它是*来传播种子。椰子是“航海家”。椰子成熟后掉到海里,它能飘洋过海到很远的地方,被海水冲上岸以后,就在那里安家落户。
四、课堂练习
(一)练习写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字词。
(二)默写课文
六、家庭作业
(一)熟练背诵课文。
(二)课下找植物的相关知识,收集起来,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二年级语文电子教案模板(共8篇)
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共17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精选15篇
二年级第二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
初二英语教案模板(共5篇)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案首页模板
下一篇:静夜思教案模板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