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语文教案模板6

|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1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读一读。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木工用的锯,就是他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他让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了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请假条

尊敬的_____老师:

我因_______________,需要请假_天__节 课(_月__日星期__至_月__日星期__),望批准!请假人:
辅导员意见:请假时间:

班级:

---------裁剪线-----

公假条模板:

请假条

(班级名称)班:

贵班(请假人姓名)同学是(请假人所在组织及其职务),由于在(请假时间)期间,要参加(学生会工作或活动名称)事宜,需请公假,请予批准。

(所在组织名称)()年()月()日

规范假条及对假假条的惩处

(1)规范假条,全院事假条采用统一模版(各班负责人到各系纪检

部领取假条模版)各系纪检部应落实到位。《模板见附件三》

(2)关于假条的注意事项:

1》一张假条只能写一个请假人,两个及其以上则作废。

2》全院假条统一采用打印假条,手写假条一律无效(班主任签

字的手写假条也无效)。

3》事假假条一律要班主任签字方为有效假条。

4》请假条上不能有任何涂改,如若涂改则假条无效;
5》补事假假条算作无效处理。

6》公假条一律采用全部打印的方式(包括请假事由、请假时间

以及请假人姓名)。

7》请事假7天及其以上者,需由辅导员以及系主任签字,否则

假条无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6.雪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尽(tui4) 朔方(shuo4) 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

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我们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由俭入奢易, ___________。(司马光 《训险示康》)

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

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

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

(1)错位搭配。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

(2)答非所问。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

(3)添字、漏字。如: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1977年]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写错别字。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

(5)笔画不清。如: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

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②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④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

②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

④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述而》)

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_____________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

④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5.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

①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

②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______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③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

④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之势。

6.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这句诗上。

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教案《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

⑥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

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2、《望岳》一诗中(1)富于哲理意义的句 , 。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 。

4、《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 。

5、《陌上桑》中,(1)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 。

6、《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 , 。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 , 。

(1) 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 , 。

(2) 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 。

7、《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 。

8《木兰诗》中,(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

。(2)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 , 。

(3) 《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5) 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6) 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9、《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10、《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


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3、《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 。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16、《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 。

直接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三峡》中郦道元用“

”的语句比喻夏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17、《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19、《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20、《望岳》的颈联是: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必伤别离,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

22、《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23、《论语六则》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 。

24、《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25、《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之感的诗句

26、《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诗是:

27、《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感到人事全非的两是:

28、《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与友人秉烛长谈之情景的句子是:

29、《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诗句是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3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3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33、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34、

,思而不学则怠。

35、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
, 。

36、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3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38、杜甫《望岳》的颔联是:
, 。

39、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 。

40、用你所学过的古诗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表达你们深厚的友谊。

a:
, 。

b:
, 。

41、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
, 。

42、请你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a:

b:

43、《木兰诗》中概括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44、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4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

46、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47、《淮上与友人别》中描写了一幅长江上杨柳依依,春光明媚的景致的诗句是:

, 。

4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挹轻尘”。请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a:
。b:

49、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很多,如《木兰诗》“ ,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50、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老大徒伤悲”的感叹;
岳飞有“莫等闲, ,空悲切”的抒怀。

51、《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

, 。

52、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 ”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
“海内存知己, ”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

”是苏轼对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
杜甫《望岳》抒写“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哲理;
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 ”,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时,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誓言。

5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4、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西宁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是:

, 。

5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诗句是:

, 。

57、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

”的诗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58、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

59、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Greeting(问候) warm up(热身) Review(复习) New Leon(新课) 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
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
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
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
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anda.I am Go go.This is Unit 11„„„ 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6、西湖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中多次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表情达意更确切。

学情分析: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语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幻灯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二、凭借想像,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 要求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想想客观存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秀美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示: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描红

2、完成习字册。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3、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4、(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指导造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西湖美在哪?

2、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背诵。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学生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学生讨论:把什么比作什么?

4、让学生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6、西湖犹如……仿佛……宛如…… 文献摘录:

孤山:因孤山寺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而得名。又因多梅花,也叫梅屿,是风景胜地。古人有诗云: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白堤:原名白沙堤。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长1000米。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过刺史,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称此堤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

小瀛洲:在外西湖偏南湖面上,面积7公顷,呈“田”字形,因传说中有瀛洲仙山而得名。1607年开浚西湖时取湖泥筑成。

语文作文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6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本模板下载(共6篇)

语文10分钟教案模板(共6篇)

推荐访问:语文教案 模板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