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服务村级集体经济思考浅析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是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保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人口大国,然而一大半的人口来自农村,由此可见,只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使农民真正的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县的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任务以及我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动爬坡上坎,跻身全省十强”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一,上档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较少,大部分农户仍然处于分散生产的状态,整体上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效应;第二,具有规模优势的生产基地较少,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第三,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以耕作传统作物为主,产品单一,缺乏深加工,增产难增收。
三是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不高。部分村的移民建镇款、土地征用款、鱼塘承包费等收入往往一分了事,没有长远考虑,影响了生产性资金投入。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上级政府对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同时上级拨款分散,造血项目不够,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我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通过近一年的农村基层工作,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地域、资源、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村级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我的了解,发现部分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原因,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办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顺利发展。
国家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做出了许多工作。从大学生中选拔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就是国家为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可想而知,身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其职责就是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其关键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换句话说,农民是农村的主载,农民得到实惠了,村子自然而然也就发展了。站在大学生村官的高度,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带领群众实现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终极目标。. r9 D7 j2 D! C* C. T9 ~
从而,我们大学生村官一定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带动身边的同志勤思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献计策。并将学习实践活动长期持续下去,做到“三个主动”,为村级经济发展“蓄电储能”,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健康和持续做出努力。
一是主动掌握信息,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生力军”。将“联村入户进万家,听情析忧解千难”基层走访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要主动“走进”农户家,进一步掌握村情信息。清楚了解影响村级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或制约因素,将急需获取的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市场信息等及时向上级反映。在各自所在村开展了村级闲置资源统计工作,对本村闲置资产和潜在资源进行了一次排查了解,为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主动交流讨论,形成村级经济发展“智囊团”。大学生村官各自专业不同,能力优势不同,要能群策群力,互帮互进,主动成立探讨小组,积极寻求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利用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主动就村级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并且,不局限于本村,分析摸索区域村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村级经济发展开创新的道路。
三是主动创新思路,当好村级经济发展“参谋员”。大学生村官要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在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配合村“两委”制定村级经济科学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确定本村创业富民的主导产业和主打项目,明确年度发展目标,绘制中长期发展图景,努力找到一条适合于本村农民增收、村集体创收的发展路子。县委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台子、压担子”,一方面各村在村级经济发展的讨论会中必须有大学生村官参与,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在村级经济发展讨论中必须发言,提出可行的意见想法,并由大学生村官撰写村级经济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村里的“参谋员”。
总之,只有切实搞好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我们大学生村官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统一思想认识,花大力气来抓,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好了,农村富裕了,才能有力的推进农村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和谐美好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