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宣传材料
河长制宣传材料
一、“河长制” 出台背景
2016 年 10 月 1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得意见》。2016 年12 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得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河长制”就是什么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得污染治理。“河长制”就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得水污染治理制度,目得就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得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得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得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得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得当下,催生河清水绿得可行制度. 三、“ 河长制”组织形式
建立中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县级及以上河长设置相应得河长
制办公室,具体组成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四、河长制” 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得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得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得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得工作格局。
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得突出问题。
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与保护河湖得良好氛围。
五、“河长制" " 工作职责
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得管理与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得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与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
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得事项。各有关部门与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六 、“河长制" " 主要任务
一就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二就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三就是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四就是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五就是加强水生态修复,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六就是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1、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与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工业与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得河流水域纳
污容量与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湖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3、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与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与考核体系.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整治。
4、加强水环境治理 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得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与排污口。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与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
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5、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在规划得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恢复河湖水系得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得保护。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湖生态环境。
6、加强执法监管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与经费。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七、 、 “河长制" " 得意义
江河湖泊就是地球得血脉、生命得源泉、文明得摇篮,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支撑。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5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5203 条,总长度达 150、85万公里。常年水面面积 1 平方公里以上得天然湖泊 2865 个,湖泊水面总面积7、80 万平方公里。这些江河湖泊,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就是祖先留给我们得宝贵财富,也就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得珍贵资源。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第一,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绿水青山就就是金山银山”得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意见》把江河湖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明确要求。江河湖泊具有重要得资源功能、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就是生态系统与国土空间得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把河湖管理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得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得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河长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得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我国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得严峻形势,特别就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河湖水系就是水资源得重要载体,也就是新老水问题体现最为集中得区域。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与保护,取得了显着得综合效益,但河湖管理保护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些河流特别就是北方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河道干涸、湖泊萎缩,生态功能明显下降;一些地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超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水环境状况堪忧;一些地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河湖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功能发挥。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大力推行河长制,推进河湖系统保护与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得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河湖管理就是水治理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地区先行先试,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推行河长制方面普遍实行党政主导、高位推动、部门联动、责任追究,取得了
很好得效果,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得成功经验。实践证明,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保障国家水安全,需要大力推行河长制,积极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得主体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河湖生态新格局. 八、 、 “河长制” 宣传标语
1、治理污水、消除积水、抵御洪水、安全饮水、高效节水 2、污水别乱排,洪水需防范,涝水常治理,供水保安全 3、青山绿水就就是金山银山 4、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5、建立“河长制",实现湖区、河道管理全覆盖 6、全力打造“安全、清澈、美丽”河道 7、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 8、科学治水,人水与谐 9、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10、一江清水映蓝天,一潭污水照人心 11、污染水源千夫所指,保护环境万人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