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数学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学数学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全文),供大家参考。
XXXX 中学数学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物 化体现,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 的核心竞争力。XXXX 中学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 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领航学校”引领示范 作用,继续延续学校“实验性、示范性”的办学传统,坚持 特色办学。数学学科积极探索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切实落 实 XXXX 中学课程方案,打造精品课程体系,架设多元人才 培养新桥梁,倾力打造数学博学课程、数学空间课程、数学 登攀课程三大课程群。开发、评估、开设丰富多彩的具有数 学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 1.形成学科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 落实课程标准,对接高考综合改,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打造立体式、多层次的数学课程体系,使数学校本课程逐步 走向多元化、体系化、层次化的课程建设。三大课程群和社 团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开 阔思维和眼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适应新高考模式有着 积极的意义。
2.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
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 全面发展需求,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突破和超越传 统课程模式,努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博采众长,融会贯 通,开拓眼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内驱力。为每一个学 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为多元成才提供更加广阔高远 的平台。
3.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 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真正落地是教学的 核心。数学学科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博学课 程的基础学业课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材的单元 化设计研究,立足课堂,探索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以学生为 主体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博学课程、空间课程、登攀课程三 大课程群中,通过高阶教学目标设计,开展问题引导、任务 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培养独 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文字描述等关键 能力,形成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眼界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力和学校的发 展力。开发特色课程,让老师们有所获,有所思,有所想, 有所悟,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合理超前的规划,提升教师的专
业技能和个人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充满挑战,在解决不断 出现的新问题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 不断提高。同时,克服困难的喜悦,成为教师不断进取,维 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培养教师课 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 综合提升;使教师在特色课程建设中不断获得发展,增加幸 福感。
三、课程内容 (一)博学课程 博学课程重在夯基,促进核心素养落实,即数学基础学 业课程。初、高数学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以及思维模式和 学习方法上有一定差异,我们开设高中数学引桥课程,为学 生铺设初高数学衔接台阶。具体包括《高中视角下的数学引 桥课程》,《初高中衔接远程微课课程》,以及校本选修课 程《数学素养》等。
(二)空间课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 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六大素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践行数学核心素养就是 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应当达成的 有特定意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虽然重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的内容,但 没有独立设置内容和课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 式,达不到要求。很多学校没有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 动,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没有得到落实。
XXXX 中学数学空间课程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内容包 括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数学应用、 跨学科融合课程、数学小论文创作等等。依托校本课程、社 团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 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三)登攀课程 课程目标:着眼于人才培养战略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线,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展 的必要平台,为高考突破助力,为强基计划提供基础服务, 为参加高中数学竞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夯实学生数学 基础,拓展学生数学视野,提升其数学素养,为学生后续发 展奠定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登攀课程课程包括:《中学数 学奥数》《大学先修课》、《高等数学在中学的浸入》《数 学研学与论文写作》等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博学课程
博学课程中的《高中视角下数学引桥课程》主要用于高 一新生入校后的初高中衔接,为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铺平 道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别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高 中衔接远程微课课程》主要用于高一新生入校前的预习,另 外《数学素养》以校本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高一、 高二的部分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素养。
(二)空间课程 XXXX 中学数学特色课程以立德树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的落实为宗旨,以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为依托,以课堂教学 与数学活动相结合,深入挖掘学生特色才能。坚持课内与课 外相结合、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探 究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方式与途径:
1.校本课程选修课:
数学文化校本选修(主要是高一、高二年级) 数学建模选修课(主要针对高一年级) 2.数学活动 依托科技节、数学文化节、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与 研究性学习活动、数学小论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将空间课程与数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课内外融合 课上提出问题,课下探索研究。
首先,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贯穿于课堂 教学之中,这要求课堂设计富有探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