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病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环境污染、不合理的高密度养殖、品种老化及大量使用抗菌类抗生素等化学药品,造成有害病菌产生抗药性,同时化学药品的使用严重污染池底,而产生有害物所致。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来防治疾病,不易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也不会污染水环境。而且,中草药对水产动物具有调节机体平衡与生理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消化吸收、增强体质、促进生长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抗菌、抑制病毒等方面的作用。
根据中草药学研究成果,单方中草药按其功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大类:一是抗菌类的中草药:大黄,大青叶,鱼腥草,百部等。二是抗病毒类中草药:板蓝根,虎杖,射干,野菊花,苦地丁。三是驱虫中草药:仙鹤草,草果,常山等,四是促进生长中草药:大蒜等;金樱子、龙胆等。
中草药使用方法
1.投喂法。将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切碎,与饲料拌合后投喂。干的中草药切碎后煮汁,用药汁或连同药渣与饲料拌合喂。
2.泼洒法。将中草药捣碎,用水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如果是干草药,必须切碎后,煮一段时间再使用。
3.糖化法。把中草药和豆饼、玉米粉、稻草粉或麸皮混合在一起,经过发酵糖化后喂鱼,可改善中草药的适口性。
4.浸泡法。将中草药捆扎成束,放在进水口或食场附近浸泡,利用泡出的药汁扩散到全池,来防治病害。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配方
烂鳃痛
1.每50kg鱼,用150克黄连+100克百部+100克鱼腥草+100克大青叶,切碎后或煎汁拌饵投喂。
2.大黄(干品)1kg,用0.3%氨水20kg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用药浓度为2.5-3.7克/米3。
肠炎病
1.每50kg鱼,用100克地锦草(或鲜草1kg)+100克干辣蓼(或鲜草2kg)切碎加水煮沸30分钟,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4天。
2.每50kg鱼,用鲜菖蒲30kg+马齿苋2.5kg+大蒜头1.5kg切碎捣汁,加食盐50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赤皮病
1.每667米3水体,第1天先用生石灰30kg兑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第2天用苦楝果5kg磨碎后煮沸30分钟,兑水全池泼洒,发病严重时连用2次。
2.每50kg鱼,用500克鲜地锦草4500克乌桕+500克青蓄+1000克辣蓼+1500克菖薄,切碎后煎汁拌饵投喂。
草鱼出血病
1.每50kg鱼,用150-250克马鞭草+250克水花生混合投喂。
2.用667米3水体,用1000克大青叶+5000克贯众,加水煮沸10-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
白头白嘴病
1.用五倍子全池泼洒,浓度为4克/米3每天一次,连用2次。
2.每667米3水体,和苦楝枝叶80kg切碎煎时,加生石灰40kg,兑水全池泼洒。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有效性已被生产实践所认定,但是,中草药大都不是以成分含量的测定而被人们认可,而主要是依据多年积累的实用有效性。有效不是一个直观的量化概念,如能量化并订入质量标准中才不难被人们所接受。如果对每种中药进行不同方法提取和全方位评价,然后按药理作用将有效成分归类,则有利于创制出疗效确实的鱼用中药新制剂。此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受地域、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其疗效作用不迅及,对烈性传染性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尤其在中草药的剂型研究中,往往满足于动物试验或临床总结的结果如何,对复杂的中药成分哪些起作用?在哪些环节起作用?药物在鱼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等,则研究不多。
但是,对于鱼用中草药的开发与应用,首先是进一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中草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三是加速中药的新药研究。唯此,才能充分挖掘中医学宝库中这一独具的优势,服务于现代渔业的生产与发展,将会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成为绿色产业,也为我国的水产品能引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