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根据现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具体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建博后新时期水产学科的发展趋势与规划,分析了如何以科研为依托进行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学术创新及实践与就业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水产养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39-02

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是我国水产养殖大省,区域内水系发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养殖水面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3.6%以上,是我国第二大水产品生产省,是广东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该校于197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第1批本科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是广东省重点学科,1988年获准设立水产养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准水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而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并且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1 抓住机遇,贯彻战略部署

目前,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务院通过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农业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三大方向,即推行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促进水产养殖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入后建博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此时与同样开设有水产养殖专业的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相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每年培养的水产高素质复合创新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在质量上与兄弟院校的毕业生也有着明显的差距[1]。因此,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探索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缩小与一流院校的发展差距,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2 立足应用,培养“三能”人才

“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广东海洋大学在华南地区海洋和水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在南海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均居国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海洋和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及“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等相关成果在南方各省的推广面积达2.2万hm2,培养对虾养殖技术人员2.4万人,实现产值116亿元,新增利税11亿元,解决了近50万人就业。在水产科技的有力支撑下,仅湛江地区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均为全国第1位。

辉煌成绩的取得,与广东海洋大学“肩负海洋使命,培养三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源[2]。水产博士点的建设和取得,更是如虎添翼,为水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创新广东海洋大学校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一个新颖的课题。

3 依托科研,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体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自从2008年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以来,水产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快速、重大的发展。近年来水产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50余项,总经费10 352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公益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等近40项,经费逾4 000万元。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或源期刊论文100余篇;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省一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4项,授权专利23项;目前建有8个省部(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仪器总值逾5 000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4 000 m2,水产学科科研条件及水平获得重大的改善和提升。实践证明,以科研为依托,致力于教学、科研及实践的创新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科研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拟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契机,依托科研,努力探索教育、科研、实践三大人才培养工程的创新模式。

3.1 依托科研,致力教育创新

广东海洋大学定位为具有鲜明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高校,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始终是该校的发展主题

3.1.1 本科教育创新。一是特色专业培育。加强水产养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以省级和国家特色(重点)专业为建设目标。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科学指导、分类培养、自主选择的培养机制,探索和构建结构合理、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有效统筹学科、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基地等人才培养要素,逐步构建适合研究型教学学院要求的多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体系[3-4]。三是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实行专业首席教师制度,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完善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助教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选派教学骨干赴境内外参加课程教学能力培训和交流;以科研项目、教改课题、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加快培育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3.1.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一是实施优质生源工程。启动校内本科生专业教育与考研课程辅导项目,提高本校本科生考研的积极性和成绩;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健全学院、系(科研团队)、导师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与兄弟院校建立研究生调剂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吸引优质生源树立良好的口碑。二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围绕3个方面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中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招生录取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选择权利;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建立和完善导师资助制度,使研究生的培养围绕导师的科研课题来进行,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三是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项目。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申请承办研究生学术论坛与暑期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实施优秀研究生论文培育计划,全面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3.2 依托科研,致力学术创新

3.2.1 实施学科项目培育计划,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广东省“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瞄准国际前沿,紧扣南海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建设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抓手,推动实施学科建设项目的培育计划。

3.2.2 加强科研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积极争取“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获教育厅滚动支持,做好“广东高校热带海产无脊椎动物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的建设工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支撑服务体系。

3.3 依托科研,致力实践和就业协同创新

3.3.1 依托科研基地,打造生产实践大平台。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为社会,为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生产实践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主题[5-6]。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占地20 hm2,基建投资近3 000万元。主要包括有海洋生物繁育车间、种苗标准池、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和专家楼等科研设施。另配有完善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玻璃钢培育系统、海水渗滤与引水系统、淡水热水深井等配套设施,可供逾300名学生同时进行科研、实践和生产实习。近年来,以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为依托,先后立项并完成了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对虾种苗种质分析实验室、病害防治实验室、环境检测与控制实验室的建设。科研生产实践大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为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也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南海区域海洋与水产科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科研基地[7-8]。

3.3.2 院企协同创新,“订单式”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广泛建立学院与企业的联合,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强化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自2007年起,广东海洋大学与国内著名的水产企业联合,陆续开设了“海大班”、“粤海班”、“恒兴班”等,2012年又开设了“通威班”。企业定期安排高级管理人员、技术总监、营销精英及技术骨干进校为班里的学员免费授课,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训经验,并提前接触相关公司的企业文化。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熏陶下,逐步增强了对水产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学生就业有针对性,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9-10]。据统计,近几年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每年到水产行业就业的高达95%以上。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水产学科90%左右的毕业生一直在水产行业就业和创业,并在本行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为水产学科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达到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强化产学研结合培养水产创新型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2(9):20-21.

[2] 张光亚.广东海洋大学三能人才培养的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08-109.

[3] 陈京华.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0-21.

[4] 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4):54-55.

[5] 黄进强,刘哲,蔡原,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与实习教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1,14(1):177-179

[6] 安振华,王平.水产养殖专业苗种繁育和养殖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5-340.

[7] 陈马康,魏华.面向21世纪的水产养殖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4):340-342.

[8] 张安国,杨凤影,侯文久,等.水产养殖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140.

[9] 张永正,施振宁,方美娟.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49-51.

[10] 解相林,黄贤刚,倪雪朋.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87-88.

推荐访问:探析 人才培养 新时期 水产养殖 模式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