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rV' r'O,%2ibp"t,,<报告相一致。
PLLA为无色透明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经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材料在人体内可完全吸收,其在体内降解过程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就是聚合物分子量明显下降,裂解成小碎块,巨噬细胞吞噬裂解的小碎片并将其转化成CO2和H2O,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还有很少一部分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12],无毒无害。在下颌骨骨折中应用PLLA固定系统术后发生感染、排斥、植入物松动等情况与应用钛板、钛钉是相同的[13]。本研究中,治疗组6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无菌性炎性反应、感染、排斥、植入物松动等现象,而对照组有1例植入物出现感染、1例出现松动、1例出现排斥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PLL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钛板、钛钉相同,甚至更好,但需要更大样本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
但PLLA应用时也存在以下缺点:(1)机械强度不足。PLLA不宜应用下颌骨承重区域严重粉碎性骨折,特别是伴有大量的骨质缺损病例[14]。髁状突颈部应力集中,骨折手术时应慎用或不用可吸收固定材料,本研究中选择的病例将髁状突骨折排除在外。对于下颌骨正中部位线性骨折,骨段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无明显咬合错乱,应用PLLA内固定材料效果较佳;下颌体骨折伴明显移位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时必须辅以颌间固定或牵引,以免术后出现可吸收内固定接骨板和螺钉断裂、骨段移位及咬合错乱等并发症[15];下颌骨多发性和粉碎性骨折,或伴骨质缺损的骨折,最好选用钛板、钛钉[16]。儿童颌面骨骨折应用PLLA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既可提供足够的内固定,又不限制骨骼发育,有条件时应首选[17]。对于上颌骨、颧骨、颧弓部位的骨折,相对于下颌骨骨折制动效果更好,故PLLA可吸收固定系统可作为最常用材料之一[18]。(2)塑形较困难。因材料本身特性,PLLA接骨板不能反复折弯,一般不超过3次,否则易折断,且用钻头制备钉道时,一定要与骨面垂直,不能形成角度,以免旋入可吸收螺钉时造成螺钉杆和帽折断,这也限制了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创口隐蔽或暴露不充分的部位使用[19]。(3)X线透射。术后复查X线PLLA固定材料不能显影,在图片上只能看到螺钉孔,不便于临床观察。(4)价格较昂贵。相比钛板、钛钉固定材料,PLLA固定系统价格高出较多,限制了临床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改善咀嚼效能,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随着材料性能的不断进步,今后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胡银徐,曹颖.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34):53-54.
[2]刘世军,李向利,王立军.犬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力遮挡效应的实验研究[J].武警医学,2012,23(5):400-402.
[3]邱勋定.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8):6155-6160.
[4]朱伟政,叶茂昌,王来平,等.可吸收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6):438-442.
[5]张德辉,刘希云.重建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感染性下颌骨骨折[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1):115-117.
[6]谢铁松,雷如军,邵义敏,等.不同固定材料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1):190-191.
[7]曾融生,杨小平,王成.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5(6):402-407.
[8]林华维,刘强,潘虹海.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面外科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5,35(11):986-989.
[9]王曉,刘玉杰,陈旭.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骨内降解[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1):3807-3810.
[10]徐泽群.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4,34(9):716-718.
[11]程由勇,蔡琛,刘媛,等.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38例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31-32.
[12]陈文君,汪湛,杨卫东,等.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934-935.
[13]陈志远,王静,刘静明,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248-249.
[14]司晨晨,丁晓梅,徐佳,等.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79-1181.
[15]张建伟,周昌龙,王永盛,等.可吸收内固定微型板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33(5):357-358.
[16]龚龙岗,刘文军,李巧玉,等.可吸收材料在小儿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7):1354-1355.
[17]杜传亮,万淑红,王淑琴,等.上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12,32(2):121-122.
[18]王勇平,刘小荣,蒋垚.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712-719.
[19]肖国岫,曾飞跃,徐斌.口内切口可吸收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11):1054-1056.
(收稿日期:2017-01-20) (本文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浅谈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