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材料质量验收工作
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管桩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管桩材料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必须对其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资料进行验证,保证其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要求一致。另外,在管材投入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材料的强度和桩尖等相关参数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存在管体弯曲程度过大或者强度达不到标准的情况,禁止应用在施工之中。另外在管桩调运和静压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桩体的质量进行保护,避免由于机械操作导致桩身出现破损的现象。
3.2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压桩时预应力管桩施工的关键步骤,首先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压力和速度,一般情况下每次下压桩体的深度应控制在1.5 m~2m之间,待管桩与地表的距离达到0.8 m~1 m时,方可进行下一节管桩的施工,直至管桩的深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其次是在接桩过程中,清理接桩面,避免存在杂物或者油污,影响焊接的牢固性。等到焊接缝充分冷却之后才能才能继续沉桩,在焊接完成之后还应该对焊缝处的质量进行检验,对于存在缺陷的部位及时采取补焊或者重新焊接的处理措施,保证接管的稳定性。此外,在沉桩施工过程中还应实时监测管桩的状态,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减少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沉桩施工结束后,检测管桩的垂直度和成桩质量,一旦发现桩体的承载能力无法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则需要上报相关负责人,并依据实际情况对桩身进行补强。
3.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开始之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掌握静压预应力管桩标准和操作规范,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其次施工过程中,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成之后都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施工完成后加强成桩质量的验收,确保单桩的承载能力与设计方案的要求保持一致,将质量控制检测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对于其建设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桩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必须要不断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噪音小、效率高等方面的优点,在静压作用下管桩能够深入地下应力层,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具体的施工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流程,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上一篇: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