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分析
摘 要: 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关系表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美两国体育文 化在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在体育基础水平、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这些 差距的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构建战略策略体系,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6-0013-05
An Analysis of Soft Power of Spor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 erica
WANG Zhizhang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 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 e soft power shows that physic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measure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soft power. Due to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factors,ther e is a great gap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sports on the soft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amely,in the development level,the influence on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ability of conversing into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efforts of differ ent countrie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reas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find the clear 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of how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sport culture soft p ow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which provides the theor etical supporting and practical models for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ng national sport culture soft power
Key words: sport culture; soft power of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 ulture soft power
1 体育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支撑力、一种创造力、一 种推动力、一种传承力、一种审美力、一种文化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今日世界仅 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已经无法统治和影响整个世界,必须进行实力的转换(Converting P ower),改变实力的界面(The Changing Face of Power),用国家的软实力来取代那种单 靠军事和经济影响国家的战略。[1]在软实力构成要素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经纬 ,是维系 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 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逐渐僵化和萎缩。[2] 体育文化 从古希腊诞生那天,就具有了追求身体外表健美,强调个人发展,力争竞技取胜等特征,体 育也因此表现出了独特的力量。[3]这种文化力以其独特的个性特质魅力和拥有的 美学价值、传播价值、休闲消费价值等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体育文化是增强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成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公共外交 政策的重要手段,体育文化的强弱也直接攸关国家软实力和国家的形象力。通常,一个国家 的文化吸引力是其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文化形态多样化等的最高体现,它主要来自于经 济实力折射出的魅力、居民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较强的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和文化创造力、 发育成熟的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占有相当比重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出口、庞 大的文化消费受众市场等。
体育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竞技体育 的实力和美学价值、传播价值等所折射出来的。竞技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综合实力,而且还表现出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这是因为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具备的 竞技体育的思想与文化的吸引力、价值标准与政治制度的感召力以及人性修炼与精神文明的 影响力等内在的、人化的竞争能力。硬实力是构成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软实力则决定硬实 力利用发挥的效率,同时反作用于硬实力,对硬实力的加速聚积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竞技 体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其竞技水平的高低直接攸关国家文化 吸引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强弱。[4]
1.2 体育文化是国家政治价值观的有效投射
体育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的制约,同时,体育文化也反作用于社会政治发展。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5)曾经指出:“虽然我们不想回到强权争霸的 世界里,但我们确实需要充分认识权力的必要性。积聚合法的权力并运用于特定目标,这是 只有国家和国家集团才能做到的事情。”[5]如何才能积聚合法的权力,在S•奈 看来,“ 确立预期的能力往往与无形的实力资源相关,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6]众所周知,体育文化是人类关于体育 运动的物 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的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 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曾说过:“文化就是通 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体育之所以被称作文化,是因为体 育运动本身是人类创造的,后天习得的,具有非遗传性的身体活动。它不是动物本能的肢体 活动和嬉戏。它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表达和传递。体育产生的文化意义还在于其具有民族性、 时代性、社会性、差异性和继承性等特点,而体育文化是政治价值观渗入社会生活的有效投 射。
1.3 体育文化是服务公共外交政策的平台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指 “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 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 开发, 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 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 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或是“为了更好的推行……对外政策,减少一国同其他国家的 误解和猜疑,由政府开展的塑造海外交流环境的努力”。[7]通常,公共外交具有 四个基本 特征:一是行为对象是另一国的公众;二是行为主体是一国政府;三是行为方式是间接的; 四是行为目的最终是维护和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所有外交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家利 益的实现。 今天,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局部战争和不同价值观所导致的 差异、矛盾、分歧依然突出。事实证明,消解这些矛盾的手段仅靠军事、经济、科技等手段 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包括体育在内的文化手段这个公共外交政策平台。体育文化以其中性 的特质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施的小球转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正是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 对外战略的最好佐证。
1.4 体育文化是提升国家良好形象的载体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 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个部分,是国家的一张名片。[8] 体育文化 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形象的最好载体。如今,中国通过体育文化传播 这一个大平台,有利于树立我国爱好和平,从善友谊,构建“和谐世界”的大国形象,同时 也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所折射出来的行为价值,去解疑释惑, 化解误解,回击各种“威胁论”的误导和挑衅,以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大型国 际体育赛事涉及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个领域,级别高、参与面广、人员多、 传播面宽,是对国家综合国力如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的最好展示 机会,也是与世界各国开展对话、交流、传播的最佳载体和平台。因此,体育文化软实力的 好坏与国家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2 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体育文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两种不同的体育价值形态和文化体系,经历了无 数沧桑从传统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在多元共存,在同一中分异的局面,在国家和国际舞 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2.1 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差距领域较多
体育文化软实力是需要软硬条件作支撑的。由于中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机制 起点各异,致使体育文化和文化软实力也有很大差距。首先是体育事业基础水平差距。作为 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 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举国体制下,我国体育在竞技领域和发展水平上与西方存 在较大差距。其次是体育文化核心价值的世界影响力差距。美国凭借其强势的体育文化价值 观,已经树立了其体育核心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一提到篮球,人们就会想起无处不 在的美国NBA。我国传统体育虽然具有特色,但面临的更多的问题却是如何才能摆脱西方霸 权主义理论控制,在实践中逐渐彰显国家和民族精神,凝聚人心,激发爱国热情,真正发挥 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次体育文化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知 识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力是体育文化的根本生存力和核心竞争力,创造出巨大的品牌效益、名 人效益和无形资产,增强中国体育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使有形资产不断增值。对比中美两国体育文化生产力,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与 美国相比要走得路还很远。
2.2 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支撑点悬殊大
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需要强力的支撑点,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一国的体育产业、体育 经济、体育政治力和文化力的强势。首先,美国体育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化运作,体育市 场开发体系趋于成熟,与体育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体育发挥出巨大的 经济力。据相关资料,美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高达75%以上,在第三产业的2 1个行业中,体育产业的产值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因此美国是世界上 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2002年美国的体育产业创造了2 130亿美元的总收入,是汽车制造 业 总收入的两倍,美国体育产业以惊人速度,已经逐渐成为美国经济领域的龙头产业。[ 9]而 我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整体实力很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极其有限,很难与美国 相提并论。其次,作为世界上头号体育强国的美国,其竞技体育成就举世公认,到目前为止 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奥运会,是世界上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这不仅反映出美国强大的经 济实力,更是美国体育政治力为后盾的结果。同时,美国凭借自己的体育优势,积极发挥体 育作为政治工具的作用。相比之下,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体育的投入还有限,社会体 育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利于体育人才的脱颖而出,在许多领域实力不强,这无疑影响 到体育政治力的发挥。再次,我国体育文化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中源远流长 ,在长期的纵向传承与横向借鉴中,中华民族的原始体育因素凝聚成了中华体育精神,通过 中华武术文化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体育政策等树立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威望,体育 文化发挥出它独特的作用。美国体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力量,表现在其积极利用大众媒介来 传递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基础的中产阶级主流意识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使其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认同和取得支配地位。相比之下,我国许多体育文化资源不是闲置,就是浪费,致使 体育文化力不能健康成长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3 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作用形式不同
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会受到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准 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看来,中美两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隐性形式上。首先是体现在两 者体育价值观差异。正如李力研所指出,“东方体育是一种哲学体育,其实质是对宇宙的把 握”,“西方体育是一种物理体育,其实质是对生命的展现”。[10]不同国家的体 育文化, 既有人类共性,又具有民族特性。中国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的内向文化。而美国体育文化是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相适应,以宗教为核心的外向文化。 因此,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体现在既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又注重外在的形体修炼,内外兼 顾,形神统一;美国体育文化的价值观体现在推崇个人主义,注重竞技等特点。由此直接造 成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上的差别,中国体育注重体育活动中个人内心世界的感 受,活动体现出了很强的规律性,并在长时间的修炼中达到养生的效果,因此作用于国家软 实力的形式是逐渐实现平衡、缓慢渗透,反映了一种不断变化更新的能力。美国体育重在竞 技和取胜对方,他们也非常重视通过体育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但他们更重视在比赛中展现 个人实力,对于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而言,他们更注重一种积极推动和主动展 示的形式。
其次,从体育软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作用国家软实力的环境来看,中国体育发展 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大大超过美国。近几年来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带来很多契机, 但是仍然有很多瓶颈制约其快速发展,体育软硬实力相互渗透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育产业的巨大商机和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中国体育市场体 系还不完善,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大众体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求。美国为了传播其主流价值观和扩大体育的影响,做大做强体育事业,使体育硬实力很 好地作用国家软实力,常常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使体育走市场化和 商业化的道路,使体育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并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体 育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各种大众传媒的积极宣传下,体育已 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达到一种长期的、潜在的效果。
最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显性作用形式是指国家直接采取措施提升体育软实力,或是 积极通过体育外交、国际体育事务的干涉等政府行为来主动推进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 就中国体育外交而言,新中国成立积极开拓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体育外交作用与 国家软实力,并取得了丰富的成就。但在整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性因素,如经济支撑 力不强,渠道单一,积极走出去的机会有限,锻炼机会不多,心理素质较差,整体实力不高 等,这些阻碍因素限制了中国积极通过国际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途径。 美国充分意识到 体育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外交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挥体育软实力的作用,表现在 不管是在外交行为还是外交渠道的开拓上,积极通过各种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渠道主动开拓 外交新局面。
此外,中国的体育立法和体育法的科研,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体育的发展,不能很好地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美国是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表现在国家 对立法非常重视,形成了一套联邦、州、体育组织、体育团体共同确立和制定各种法规、决 议、条例和规定等较为完备的立法体系。从1972年美国波士顿法学院的罗伯特•彼雷教授第 一次开设体育法课程“职业体育产业的规则”,体育法得到正式承认开始,美国各大州及统 一的国家立法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广泛涉及各大领域,有效地保障了各大群体和各个 组织在体育领域获得相关权利,使美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等发展有一个相对良好的法制环 境。
2.4 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历史发展阶段性因素。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政治、科技 、教育、文化等因素多位组合的竞争与较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而美国等西方大 多数国家已经进入发达资本主义阶段,与所处的阶段相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 体现了不同的阶段水平和特征。
其次是体育发展战略因素。国家的干预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可以不同程度地 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这体现在国家从体制、制度入手,确定国家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走向, 制定战略措施,围绕“发展什么样的体育,怎样发展体育”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 通过严密的实施体系、开放的交流平台和有效的执行力来确保体育持续稳步地发展。这是美 国等西方大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由于受到国家体育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政策法律保障、资金投入、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体育水平 和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受制约的因素依然很多,很不利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再次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因素。体育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 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以奥林匹克 主义为主的西方体育观念“和平与友谊”、“平等地公平地竞争”、“体育为大众”、“重 要的在于参与”等逐渐为中国传统体育所吸收。而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 观、自然养生观、形神相关论、动静相关论、人天相关观等构成的整体体育观也被西方体育 不同程度地接受,但在我国体育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体育核心价值体系还没有广泛地 渗透到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责任人以及人人都是建设主体 的局面,导致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无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3 加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建议
3.1 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清晰定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略 要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事业,首先必须从创新观念入 手,从战略上把体育文化软实力纳入国家软实力的整体战略之中,充分认识体育文化软实力 的强弱直接攸关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需要体育文化软实力来做支撑 ,没有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强势,国家软实力是不完整的。其次要站在全球和中国崛起的历史 高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清晰定位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战 略方向。再次,强化体育文化建设不是单纯和简单地加强体育活动。国家体育文化的强势需 要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宏 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做好中长期规划、整体布局、培植优势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推动 社会参,为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机制环境。
3.2 加大我国体育事业立法力度,突破发展体制机制制约瓶颈
要解决我国体制、机制问题,突破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首先要加大立法力度,进一 步明确政府、群众团体、个人、体育经营管理者在体育市场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把政 府办体育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鼓励政府与社会办体育相结合,向着以国家办为主、结 合社会办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体育管理体制推进。同时,应该积极稳妥开放大众体 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教育和体育科研等领域,广纳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发展我国 体育文化事业。其次,要修改体育法,推进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健全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 机制。对体育投入、体育基础设施的利用、体育经营活动等方面的保障力度需要法律进一步 来明确,同时也是积极构建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和健全市场培育机制的需要。再次要提高执法 的力度。提高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 和实施法律的效力,构建一种体育经济活动的信任机制。
3.3 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强化体育文化核心竞争地位
要解决我国优势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强化体育文化核心竞 争地位,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机制。就是要充分利用 政府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战略高度加强 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布局,制定加大对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投入的相关政策。第二,拓展我国 竞技体育多元筹资渠道,建立现代化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训练基地,充分发挥我国加大体育 院校、国家训练基地、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重点培植精品项目和优势领域。第三,完善我 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培训机制。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是学 校体育得不到重视,造成高水平人才断层,训练成才率低。此外,在体育优势项目人才的培 养中,要不断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训练网络、完善训练的硬件基础、奖励政策基础、教练队伍 基础和社会氛围基础。
3.4 提高体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打造体育团队对内对外良好形象 体育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体育从业人员和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两大部分组成。体育从业人员 形象是我国体育形象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对内肩负着打造我国体育团队优良素质的责任,对 外承担着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重任。为此,体育工作者要具备两大 意识。首先是体育管理者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的内容、方 法和机制,使体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次要具备精品意识。我国 不仅要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人文 素养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与科研人员,还要打造出具有良好风貌和很好的思想 素质、技艺精湛、能代表我国体育运动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向世界输出品牌。
3.5 建立体育技能人才梯次结构,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技能人才的培养,体育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树立科学的培养意 识。为了突出优势,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按照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 颁布的技术等级标准,把体育技能人才分为不同的等级和梯次,并根据不同梯次的特点有针 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各个等级对各类运动员达到的技术水平、参加由国家举办的各级比赛 的经历,甚至年龄等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也应该有所不同,从实际出发 对症下药。我国体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对体育技能人才的重视。首先要完善 管理体制,成立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制订和实施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实行 专项投资,专门管理。其次要进行体教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体育尖子的培养, 要加大力度,建立动态的“体育尖子人才库”,依托专门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发挥出他们 具备冲击未来世界冠军的潜质,积极为国家省市输送专业人才,以后能在世界赛场上为国家 争光。最后,要使运动员在短暂而又有限的运动生涯中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各级管理部门 还要把做好各类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帮助他们树立高雅的职业道德观和国家荣 辱观,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使他们成为国家形象的缔造者和传 播者。
3.6 加大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社会网络
加大体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的社会网络,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 善是关键。
为此,我国体育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完善体育实施的管理,构建多元化体育设施服 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功能、运动功能的作用,使有限的体育设施最大社会化。具体来说, 首先应逐渐加大各种保龄球馆、网球馆、棒垒球馆、曲棍球馆、汽车赛车场、速滑场、高尔 夫球场、攀岩场、壁球馆等的投入,以满足越来越多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以不影响学 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的开展为前提,土坯单位封锁和闲置,积极实现体育设施 的对外开放,让社会共享体育设施资源,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满足常规锻 炼的需要,提升全社会健身的参与性;再次,在规划建设体育设施时,要配套建设一批体育 文化设施,包括体育文化宣传廊、体育书店、体育雕塑等,使体育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最求的需要;最后,为了使各种体育设施和场所 的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还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构建和完善“亲民、利民、便民” 的多元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3.7 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发挥体育公共外交积极作用
体育对外交流是公共外交政策的最好体现。首先,要扩大对外交流渠道,就必须进一步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除国家主导的体育文化交流渠道外,我国应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更 多的地方政府、企业体育组织、民间社会、私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大胆实践,充分借鉴 海遍及海外的华人社团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参加一些国际性、区域性和民间性的 节事活动和比赛,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当代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风范,增强国际 社会对我国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一些高等院校应该加速条件改善,广为宣传,广纳海外人 士到我国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帮助他们开设武馆、太极馆等,扩大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影 响力。其次,要积极构建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模式。在具体的传播策略上,我们要从对外传 播的思想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入手进行传播。再次,要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软件基础 ,还必须夯实体育传媒人才基础。要提高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基本技能。同时, 还要注意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积极维护好国家体育形象、国家形象。现代媒体的多样性、 开拓性、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高、难以监控,使其容易产生不真实和不恰当的 报道,给事件的处置增加困难,尤其是对一些负面事件加以大肆渲染,使事实脱离真实。
中华体育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演变,孕育了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多样化的民族体育文化 ,发展至今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博大的体育文化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深厚丰富的和谐思想资 源。对于成功举办2008年背景奥运会的我国来说,中国体育乃至东方体育积极主动参与到奥 林匹克运动中,使中国的传统体育思想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奥运会中体现出双向交流的互 补趋势,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体育文化硬实力是体育文化软实力 发展的有形载体和保证,而体育文化软实力则是体育硬实力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支撑,两者在 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中螺旋渐进。中国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必将为我国国家 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Joseph S. Nye Jr, Propaganda Isn’t the Way: Soft Power[J].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003(1):2-8.
[2] 张国祚.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成为文化软实力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12.
[3] 张建华,陈青.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及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50.
[4] 弗朗西斯•福山著,黄胜强,许铭原译.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和世界秩序[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15.
[5] 约瑟夫•S• 奈著,约瑟夫•S• 奈,门洪华编,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6-7.
[6] Hans N. Tuch, 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 U. S. Public Diplomacy Overse as
(Martin F. Herz Series on United States Diplomacy),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 ington D,C,1990:20.
[7] 谢帕德•B•克拉夫和西奥多•F•马伯格: 美国文化经济基础[M].三联书店,198 9.
[8] 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
[9] 王燕琦:体育产业承担推动经济发展重任[N].光明日报,2005-9-20.
[10]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