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核潜艇治病的“小星星”
感受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他说:“水面舰艇的内部设备集成度是以平方米来计算,而核潜艇内的空间有限,只能以平方厘米计算,正因为太多管线设备集中于狭小的空间,因此维修与改装简直比新造一艘潜艇还难。”2011年12月29日,俄罗斯“德尔塔”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叶卡捷琳堡”号在摩尔曼斯克发生火灾。据悉,起火时这艘核潜艇正在修理厂进行维修,火灾起自潜艇周边的木质脚手架,并蔓延至潜艇外壳,过火面积达150 平方米。俄国防部官员说,火势未蔓延至潜艇内部,且在火灾发生前,潜艇内的核反应堆已经关闭,艇上配有16 枚弹道导弹和鱼雷发射装置。去年,该潜艇交付“小星星”维修,任务包括改进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安装消音瓦和声呐系统等。维修首先要移除艇艏的巡航导弹和鱼雷(艇舯部的战略核导弹之前便已取走)。这个过程很漫长,因为这些弹药得从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中小心翼翼地退出,然后送入专门的库房,改装工程完工后还得重新装填回去。不仅如此,艇内的反应堆也要进行工序复杂的停堆程序,防止辐射危害。接下来,工人要拆除艇内的几乎所有雷达电子设备,对艇艏进行改装,换装新型数字化声呐。核潜艇改装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拆除不再需要的内部线缆,并根据新安装设备的需要,对所有线缆和管道重新敷设。以“叶卡捷琳堡”号为例,新敷设线缆的长度竟然达100 多公里。当维修升级工作完成后,要先测试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然后是全艇系统、通信和导航设备等,之后到船台进行脱磁处理,最后出海试航。有意思的是,因为很多水兵抱怨苏联时代设计的核潜艇“许多地方违背人性”,比如休息舱室非常狭窄,只有一个小柜,没有桌子;吸烟室过小,造成烟雾无法及时排出,等等。“叶卡捷琳堡”号在改装过程中特意配备了比较舒适的电子抽水马桶,水兵休息室也换成了单独的床铺。艇的数量比俄军核潜艇多,技术也先进。要迅速弥补这些缺陷,俄海军除了加快新艇下水速度,仍需挖掘现有核潜艇“潜力”,保持抗衡的基本实力。俄前黑海舰队司令科罗莫洛夫认为,“小星星”的改装功能将使俄海军受益无穷。它很清楚俄式潜艇的技术脉络和改装要点,因此施工起来得心应手。比如,在研制955 型导弹核潜艇时,由于配套的潜地导弹研发屡屡受挫,已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二号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的建造陷入停顿。为了节省资金,“小星星”提议把苏联解体后遗弃的多艘“半拉子”971 型攻击核潜艇和949A 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分段“废物利用”,最终融合成今天令人生畏的“超级海底怪兽”。由此可见,核潜艇改装往往能“事半功倍”。
编辑/ 黄滢 美编/ 徐雪梅 图编/ 傅聪编审/ 吴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