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史前超级文明?
科学是迷人的,因为它总是能把那些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谜底揭开。如果是科学也解释不了的呢?那——那就更迷人了!越是离奇、诡异、“超自然”的事物,往往越能勾起我们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也跟许多“科普书”或者网络上神乎其神的描述不一样,许多流传甚广的“未解之谜”,其实早已真相大白,充其量只能说是“已解之谜”。现在我们将看到几个著名的“神秘事件”以及那些“科普书”里没有告诉你的另一面。

1984年,由于大旱,巴鲁西河干枯,原先沉在河底的恐龙脚印暴露出来,它们和原先发现的“巨人脚印”显然是同一串,而且由于石头含水量的变化,原来看不清的“巨人脚印”的边缘也看得清楚了,明明白白地显示出三个脚趾。神创论者的几位头面人物受邀来现场观看后,不得不在他们的杂志上发文,承认这确实是恐龙脚印。
至于三叶虫上的鞋印,当年梅斯特发现它以后就找到了地质学家WilliamLeeStokes教授,请他鉴定。Stokes告诉梅斯特,那根本不是脚印。首先,足迹化石从来不是单独一个出现的,至少应该有“一串”;其次,足迹必然产生“压力变形”,也就是中间凹陷,边缘突起。这块化石显然不符合上面任何一个条件,所以它只是自然风化的石头在被敲开时,由于受力不均偶然形成的形状。
这就像有些山里的岩石奇形怪状,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大象,但你真的会认为远古曾经有一只巨龟、一头超级大象站在这里,然后被瞬间“石化”了吗?
不可能的科技
1972年,法国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了一批铀矿石,检测人员发现,矿石中所含的核燃料铀235浓度明显不足。而在自然界中,甚至包括月球上,铀矿石中铀235的浓度都是一致的(0.72%)。只有一种可能——这批铀矿已经被使用过。果然,研究人员在加蓬发现了16处史前核反应堆,它们从20亿年前开始运行,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十万年。人类发现和利用核能都是近几十年的事,而在20亿年前,连三叶虫都还远远没有出现,那会是谁构建和启动了这些核反应堆呢?
1961年,三名矿物爱好者在美国加州Olancha附近找到一颗“晶洞”(geode)。晶洞是一种空心矿物体,内部镶嵌晶体。他们把它切开后,发现里面竟镶嵌着一个类似汽车火花塞的工业制品。而熟悉地质学的人知道,晶洞的形成至少需要50万年时间,50万年前,谁制造了这枚火花塞?无独有偶,近来网络上一则广为传播的消息说,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发现的一块化石上镶嵌着一组齿轮状的机械装置,经测定它们已有2亿年历史!
解谜: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多位美国科学家“未卜先知”地提出一种理论:地球上可能存在过天然的核裂变反应堆。他们还计算出了其发生必需的几个条件:铀矿脉要足够密集;铀235的浓度要足够大——今天的天然铀矿石中铀235的浓度是0.72%,但根据它的衰变速度不难反向计算出,在20亿年前,它的浓度可以高达3.1%,与今天核电站所用的人工浓缩的核燃料相当;要有水作为中子的“慢化剂”;不能有硼、锂等能导致核裂变反应停止的杂质。
加蓬史前核反应堆曝光以后,研究人员调查确认,20亿年前那里的真实环境跟科学家所“预言”的惊人相似。所以,史前核反应堆的建造者根本不是“谜”,早在它们被发现的20年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他”是谁——大自然。
而制造那个“晶洞”里的火花塞的,倒的确是智慧生命——具体来说,是美国冠军(Champion)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工人,制造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实际上,当年的发现者只是原本以为它是个晶洞,切开来才发现里面没有水晶,而是一个火花塞!至于外面包裹的那层东西,其硬度远远小于晶洞外层玉髓应有的硬度,它可能只是硬化的黏土,或火花塞表面的铁形成的氧化物结核——形成过程只要几十年就够了。
至于“史前齿轮”,熟悉海洋生物的朋友一看就笑了。它们明明是古海百合的茎好不好!海百合是棘皮动物,它的茎是分节的,断裂后每一节就会成为一个规整的圆形或多边形圆盘,有时候因为太规则了,常被误认为是人工加工出来的。
可问题是,古海百合的化石在全世界都相当丰富,算不得稀罕物,一般公众不熟悉可以理解,但一些媒体和打着“科学”旗号的网站却连一点简单的求证都不去做就大肆传播什么“发现史前齿轮”的假消息,这到底是啥心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所有那些时不时就要被拿出来向你证明,或对你暗示存在着某种史前超级文明以及外星人之类的“惊人事例”,除一些杜撰和伪造的,几乎全都是早就有了明确的定论,或者已经得到了合理的科学解释。
然而几十年来,总是有人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翻出来,甚至不辞辛苦地添油加醋,然后冠之以“未解之谜”的名号来吓唬人,并且“不约而同”地省略掉早已揭晓的“谜底”部分……他们到底是真的不知道呢,还是“故意忘记”了?
上一篇:美国反转基因食品提案遇挫
下一篇:人工智能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