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对联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在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是我们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历史久远,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始于春联,而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变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庆祝新春时,有在两扇门上,特别是在大门上贴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贴挂在门上的两块桃木板,上面画有驱邪的“门神”,如“神荼、郁垒”二神的画像。对于小伙伴们来说,对联最熟悉的形式就是春联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后蜀主孟昶(chAng)的桃符题词。这副对联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是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一副对联。有一年,春节就要到了,王羲之也和大家一样,想写一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口。可他的书法名气太大了,很多人都想得到他写的字,于是有人半夜偷偷把这副对联揭走了。第二天王羲之又写了一副,可到了夜里还是被揭走了。再过一天就到大年初一了,为了防止对联再被别人揭走,王羲之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贴在自己家门口。这可不是吉利的话,所以夜里就没有人来揭了。第二天一大早,王羲之把每一联的后三个字接上,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就成了很吉利的话了,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小伙伴们,上完这一课,你们是不是有一点点了解对联了呢?除了文中的两副春联,小伙伴们还看到什么春联,可以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课后作业哦。
下一堂课,我们就该说到对联的特点了。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小伙伴们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副春联,看看你们能不能总结出来。
推荐访问:对联
上一篇:陈毅对联请“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