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情并茂,让音乐课堂更美
体会作品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各种特点,它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丰富多彩,而且可以呈现出很大的教学规律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设备简单,往往教师讲的十分激动,学生却听的十分乏味,教学目的很难完成。对于这一点我曾经深有体会,有时候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也准备了一些挂图(板书)、幻灯和VCD等等设施。但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一会儿放录音,一会儿放VCD,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十分忙碌和无规律性。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也未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反而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种体验让我狠下心去精心制作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这种繁杂的教学模式,它把这种人工分别控制的模式转变为计算机集中控制的模式。教师只要在课前作好课件,通过设置好的程序,由计算机键盘或鼠标控制,按次序把相关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马上熟悉各种音乐内容,使整个音乐教学不会显得毫无秩序。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课堂控制的难度,减少了教学时间的浪费,使各种信息的转换和过度都比较自然,有秩序,并且使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处理,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教育技术,提供学生创编音乐的机会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中的运用,不仅包括ppt制作、音频视频的下载剪辑、触屏投影仪、五线谱板等等,新型的音乐软件可以为音乐课提供更多的方便和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音乐课程目标较之以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与进步,要求7~9年级学生在即兴创作方面能做到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能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段句。而这创编中就需要音乐教师能掌握处理音频的软件,为学生创编音乐、录音及后期音乐制作开辟新的思路,从而为学生感悟音乐提供更多的可能。笔者在这里推荐几种比较常用的音乐软件:
1、CAKEWALK——音频软件,尤其CAKEWALK4.0以上的版本加入了音频处理功能,使它向专业级软件更跨进一步。目前CAKEWALK的最高版本是9.0.
2、CUBASE VST——处理MIDI与音频方面都很出色这一点要比CAKEWALK强,强大的音频,但CUBASE对系统要求也较高。
3、ENCORE——打谱软件,可用它打印一些乐谱,其特点是简单明了,上手极快,打印效果也很专业。
4、JAMMER——自动伴奏的软件,另一个与它类似的软件是BAND IN A BOX。所谓自动伴奏是指你只需输入和弦标记,如C,Am,G7等,再告知伴奏的类型,电脑就会根据和弦自动给出一个伴奏,这对于一些不太懂得编曲,或初学音乐的人来说是十分有用的。
5、SOUND FORGE——单轨处理音频的软件,也是个功能极其强大的软件,它的处理对象是波形文件(WAVE),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音频处理软件。在音频制作中,SOUND FORGE可以成为后期处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在录音方面的优势也是CAKEWALK等不可企及的。
6、COOL EDIT——多轨录音机,你可以分轨录制音频,最后合成。同时它也可以对波形文件进行效果处理,把它和单轨的SOUND FORGE结合起来使用很有成效,它确实是一个很“酷”的软件。
在一节《欢乐颂》音乐创编课中,我在导入环节,就运用cubase5的专业音频软件,事先制作好钢琴旋律、吉他伴奏、贝斯伴奏、鼓伴奏四轨,然后通过学生的听辨,分析出独奏和合奏的效果,说出不同的乐器,体会编曲配乐的乐趣。如下图:
这样的方式同样运用在交响乐赏析中,可以不用掌握乐器的演奏,而拥有整个乐队,可以把旋律和声部剖析地更有深度。那么在创编时,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到每个乐器声部,乃至录音,使整个音乐课动起来,关键在于调动了学生。总之,这些软件巧妙的运用,将使音乐课更加生动具体,分析音乐的各种元素、配齐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迫使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音乐素质与教育技术,以适应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体验、感受音乐,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能够发现音乐的美,进而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乐于创造和表现音乐。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进取和探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音乐教育的新形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 《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2期
[3]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李克尔编写
上一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初探
下一篇:视频探索网台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