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研究
【摘要】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增加高校办学吸引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提高留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改进和优化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加深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有效增加中国高校对国外生源的吸引力,本文将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系列途径。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国际化,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外国留学生教育。近年来,我国来华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397,635人次,接收院校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院校。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历来对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为创造学习、生活、成长的良好条件和氛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在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更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留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因此作为留学生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日显重要。
一、当前高校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弊端
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国内多数高校的服务管理水平还未及时跟上,面向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总体而言缺乏包容性、国际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对象边缘化
外国留学生首先是学生。有些高校尚未形成自己的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过于强调其特殊性,对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甚少或者无人问津,大多在中国学生举办活动时邀请外国留学生参加,逐渐形成各国留学生以国别为单位成为一个个孤立小群体的局面。
(二)内容形式化
多数高校组织的与外国留学生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是让留学生在大型文化艺术演出中露个脸或展示一番,即便是在外国留学生的主场——国际文化节中,也主要只是相关国家服饰、饮食等表面内容的展示,缺乏对各国文化的深入挖掘与解读。
(三)形式单一化
大部分高校比较集中地举办晚会、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或者将打太极、包饺子等作为文化课的内容,其他方面则比较欠缺,且缺乏创新、创意。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高校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对于改进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和平主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趋向。其中“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是这种和平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在高校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注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不仅赋予校园文化历史厚重感,同时也提升了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有助留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中国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二)有利于扩大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炎黄子孙历史的精华积淀。对于留学生来说,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幕式上,梅葆玖、单田芳、易中天、元华等文化艺术界大师亲临现场,分别以京剧、评书、解字、武术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之美,这种视听盛宴给现场的各国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网络上很多留学生用“震撼”形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有了兴趣和进一步的理解、认同,留学生对诸多校园文化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而积极参与,体验一次中国婚俗,习得一支中国舞蹈,学会一种地方俚语,品尝一道中国名菜……都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何乐而不为?
(三)有利于丰富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留学生来华后的三大主要需求:一是了解中国的需求;二是人际交往的需求;三是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是展示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可以是提供学习汉语的良好平台,更主要的一点,还可以是在校内外亲密接触中国文化,中国的琴棋书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建筑、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中国民俗风情等诸多内容,都可以融入其中,使留学生在细微之中感悟独特的中国文化,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四)创新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
当前较成熟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文化体验类活动、交流联谊类活动、语伴互助类活动等。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众多,在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将不断推陈出新活动的具体形式,中文歌曲比赛、中华服饰秀、戏曲表演、实地参观中国民居、包粽子、做清明果等,改变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一度游离在高校校园文化体系边缘的状态。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实现途径
(一)以“传统文化进课堂”为校园文化活动契机
授课教师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编排到现有的课程教材和教学体系中,并且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水平的留学生,或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用汉语加以介绍,或定期开设中国文化外文讲座,或播放特定主题的中文电影,或邀请中国师生在教学课堂现场演绎,或组织留学生到文化景点进行现场讲解,让留学生强化语言学习效果,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化。例如,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讲述孔氏南宗文化,周边的高校可以尝试将课堂转移至浙江省衢州孔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洋溢着浓厚儒家氛围的整个古建筑群在教师的系统介绍下,必定会给听课的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正因如此,广大留学生都渴望通过参与活动来进一步感受、体验这些文化。
(二)以“传统文化进社团”为校园文化活动脉络
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来华留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同样可以将社团活动作为学习平台。学校可以重点建设一批主要面向留学生的中华传统技能类社团,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如汉服社团,粗略一看,似乎就是让社团成员学习制作汉服,或者穿上汉服参加各种表演,时间长了,容易失去兴趣,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类社团自成员加入之日,就开始普及汉服文化、汉服礼仪、汉服佩饰等传统文化,之后通过各种表演逐渐加深留学生对该社团活动的了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于留学时间较长,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就可以参加相对较难的书法、戏曲、棋类社团等,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巩固自己的汉语学习成果,同时逐渐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以“传统文化进赛事”为校园文化活动催化剂
正如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留学生也需要一些平台展示他们积累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是,各类以赛事形式呈现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应运而生。留学生中文歌曲比赛、留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等,各项赛事促进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以“汉语桥”为例,入围的百名优秀选手比汉语水平、比文化底蕴、比中华才艺等。为此,在选拔参赛留学生时,可以采取朗诵形式,可以举办文化考察闭卷考试,也可开展中华技艺大比拼,寻找最终的“汉语之星”。同样,为了备赛“留动中国”,象棋、跳绳、毽子、成语、诗词等多项考核内容成了参赛师生的主攻对象;而在体育艺术展示部分,学校应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编排或刚劲或柔美或传神的节目参加比赛,促进在华留学生对中国历史人文、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工作的了解与体验。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在校期间的各类文化赛事将在来华留学生今后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四)以“传统文化课堂进社会”为校园文化活动延伸
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更深切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带领留学生参观中国的工厂、农村、学校,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组织留学生参观文化博物馆、人文故居等,直观地体验东方文化特有的内涵和魅力;邀请留学生浏览中国的风景名胜,将众多的中国自然风光尽收眼底;选拔留学生参加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深入地接触和诠释中国文化;定期组织留学生入住中国家庭,积极体验中国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零距离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
建设留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进一步拓展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本地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村落建立国际研学基地,组织留学生定期入住这些村落,或者为当地孩子开课,或者体验磨豆腐、编草鞋、做刺绣等传统农家项目,或者体验乡村农活,这样的课堂定会让留学生乐不思蜀。
四、结语
总之,要切实地把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升华其内涵、形式和意义,科学规划,积极落实,以便进一步提升高校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相应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增强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展,余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适用性及路径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2010(06).
[2] 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 范秋贵.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体现为视角[J].学理论,2012(06).
下一篇:四大发明之外的中国古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