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青海土族“纳顿”民俗舞蹈文化解读与传承保护

|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今年“纳顿”的各项情况,如经费支出、道具的使用、参与人数等,村民们也可以像牌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大家展开讨论,并解决发现的问题,从清明选举出的牌头将要负责本村一年的社会秩序,大至农耕生活、小至邻里矛盾,村民也会敬重牌头,特别是在整个“纳顿”期间,三川地区基本没有任何骚乱,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都非常认真,也都非常本分,因为它们坚信自己与神的约定,他们认为吵架、偷窃等一些不好的行为,都会违背了与神的约定,无论是地方神还是二郎神都会怪罪下来,而且它们法力无边,一定会有所惩罚。这样的神约看上去略显神秘色彩,但正因为有这样的神约,才能使众多民众在某个精神层面或是生活认知上达到共识。

四、教育功能

舞蹈《三将》《五将》中,对关羽的赞颂尤为突出,他的忠义之心和英武之气也成为民众心中崇拜、学习的榜样。另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是“纳顿”舞蹈教育功能的体现。在同一个环境中,做着同样的动作,合着同样的节奏,这样的舞蹈表演程式自然强化了个人对族群的归属。三川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经过调查可发现,每个村庄的“纳顿”会,无论是参演者还是观众,不光是土族人民在参加,汉族、藏族、回族也有很多群众参与其中,在鞑子庄表演的“纳顿”舞蹈《五大民族》里,就是由回族阿訇为领舞,汉族、维族、藏族、土族围绕着阿訇表演的舞蹈,这支舞蹈中民族团结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纳顿”同时也再次说明了三川地区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现象。

“纳顿”民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处于偏僻的三川地区能够有如此完整的,包含着多民族、多宗教、多学科的民俗仪式活动,已实属不易。但通过问询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对“纳顿”的宣传、保护和传承都已经是迫在眉睫。土族“纳顿”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更进一步获得了国家的挖掘与保护。“纳顿”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正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纳顿”的出现符合民众心理,也及时反映了民众诉求,它才得以延续,没有消失。“纳顿”来源于群众、创作于群众、表演于群众、受惠于群众,更展现了原始舞蹈的独特魅力。全民参与的规模本身就是对“纳顿”这种本土文化形成了一种保护。这样一群来自民间的“非遗传承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保护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了解本民族的生活、思想、风俗、信仰等众多方面,他们会像对待传家宝一样的对待“纳顿”,他们也见证了“纳顿”民俗舞蹈的成长。

一、现状问题

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了一个在“纳顿”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前来参会表演的大多为中年或老年,前来祭拜神灵在香炉前焚香化裱的,也大多是中老年为主。似乎看不到太多年轻人的面孔,带着疑问,便询问了当地的参与者。从而得知,近几年三川地区的中青年人,大部分都会进城打工,或是进入高校就读,虽然父辈们很希望孩子们都回来参加“纳顿”,但因不能随意请假,所以不能如期参与本村的“纳顿”活动,年轻人则大多是前来观看的,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研习“纳顿”中的民俗舞蹈,对参与表演并没有太大兴趣。这对“纳顿”民俗舞蹈的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代代相传的方式也许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非遗”传承人李长命介绍,在三川地区共有约45支“纳顿”表演队伍,正常活动的只有30多支队伍,其余队伍大多只有请神及送神活动。在民和县文化局的支持下,恢复了50个村。甘家川等7个队伍,今年打算再恢复3个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纳顿”民俗舞蹈的发展应该有新的促进。怎样使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发现它的魅力,怎样使人们从祈求风调雨顺变化为祈求国泰民安,怎样使90后,甚至00后,理解“纳顿”背后的历史及其深刻含义,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怎样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打造成为更好的以师徒为主的职业艺人传承。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的。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当世界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地步以后,人们就要开始重视精神的生产了。”现在的“纳顿”带给人民群众的不仅仅是表象化的酬神和娱神,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籍。综合上述,“纳顿”在土族人民的生活中已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体系,但众多研究者仍属于这个体系外的人,因语言、文化、民风等众多差异,在挖掘和传承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现青海省已成立土族研究会、民和纳顿艺术研究会等多个研究机构,在青海省民委的大力宣传下,如今的“纳顿”已有很多外来的学者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默默地关注和支持,但“纳顿”需要更多的人们来研究与宣传,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二、具体建议

1、出版较为完整的典籍,将“纳顿”中的舞蹈,以文字的形式,译成舞谱,从而进行保护和研究。

2、拍摄纪录片,通过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等,以电子科技为媒介,多方面介绍“纳顿”民俗舞蹈。

3、排演较为完整的、表演性较强的节目,去各地进行“非遗”项目展演,相互学习,达到民族共融、和谐发展的目的。

4、如土族“轮子秋”、黄南“六月会”、“搏客与神剑”等民俗活动中的舞蹈一样,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表演项目的比赛,发挥其健身功效,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土族“纳顿”民俗舞蹈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强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对于表演艺术等方面的非遗项目,我们也要分门别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面对如此珍贵而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对其进行研究、保护与传承,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原生态民间民俗舞蹈而言,“纳顿”民俗舞蹈是用身体说方言的一种舞蹈,重要的是发展其身体语汇,它不仅体现了三川地区的历史、人民群众的风土人情和艺术创造力,以及质朴的土族群众的价值观、生命观和艺术观,更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在田野调查中,可看出“纳顿”民俗舞蹈是整个“纳顿”民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它的背后呈现出许多学科共生的场景。所以以舞蹈为切人点进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有些土族参演者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在表演舞蹈,但这些肢体形态已经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许正是“不是为了舞蹈而舞蹈”的境界。虽然有很多方面在调查中都有所影响,有些老者对“纳顿”有一种强烈的“保护欲”,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状态是一种族群闭塞的状态,研究者永远是游离在族群之外的人。再比如民族的不同、语言的不通等,导致在许多问题上并不能得到更完整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但笔者将继续坚持,利用一切资源和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探索、挖掘和保护“纳顿”民俗舞蹈,为它的的活力与魅力倾注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土族 青海 传承 民俗 解读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