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反映家乡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第1篇: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地简介

富阳市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近年来,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水平持续提升。

二、实践前期准备

1、召集有兴趣的亲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详细计划,使实践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

三、社会实践过程

8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家中出发。来到比较繁华的桂花路。

由于是早晨,天气凉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们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份,随机向几位路人进行了采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听完我们的问题后,认真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富阳的一些传统民俗。例如丧葬、上梁之类的过程。

我们又采访了几位二十岁左右的路人,但他们对富阳的传统民俗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人对我们的访问显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们不气馁,还是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坚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太阳逐渐变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结束今天的实践活动,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实践结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1、丧葬:自死者临终之日起,每个七日祭奠一次,称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毕,称为“满七”。

2、生育:妇女临产前夕,娘家馈送鸡蛋、红糖、索面和婴儿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满月时,要剃去婴儿的胎发,亲戚家送来以粳米制成的大汤圆,称作“剃头汤圆”。

3、祝寿:祝贺老人的寿辰以五十岁开始,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寿的。贺寿时在家中设寿堂,悬挂寿幛、寿联,高烧寿烛。寿星居中上坐,本家及亲友晚辈依次行礼参拜。

4、上梁:新房落成后一定会选吉日上梁。事前,房主向亲友赠送粽子、馒头、果品等。上梁时,备“三牲”酬神,木工于大梁正中悬红布一方,并上屋顶向四周抛掷粽子、馒头、甘蔗、糖果等,让小孩竞相争取。晚宴时,请木工、泥工坐首座,帮工、亲友次之,以示感谢。

五、实践心得

这次的实践让我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风俗了解甚少,远不如老人们知道的详细。还有些年轻人对这些习俗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提倡婚葬从简,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快,年轻人很少会去举行这些仪式,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

第两篇: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k om 8

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地简介

富阳市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近年来,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水平持续提升。

二、实践前期准备

1、召集有兴趣的亲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详细计划,使实践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

三、社会实践过程

8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家中出发。来到比较繁华的桂花路。

由于是早晨,天气凉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们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份,随机向几位路人进行了采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听完我们的问题后,认真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富阳的一些传统民俗。例如丧葬、上梁之类的过程。

我们又采访了几位二十岁左右的路人,但他们对富阳的传统民俗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人对我们的访问显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们不气馁,还是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坚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太阳逐渐变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结束今天的实践活动,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实践结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1、丧葬:自死者临终之日起,每个七日祭奠一次,称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毕,称为“满七”。

2、生育:妇女临产前夕,娘家馈送鸡蛋、红糖、索面和婴儿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满月时,要剃去婴儿的胎发,亲戚家送来以粳米制成的大汤圆,称作“剃头汤圆”。

3、祝寿:祝贺老人的寿辰以五十岁开始,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寿的。贺寿时在家中设寿堂,悬挂寿幛、寿联,高烧寿烛。寿星居中上坐,本家及亲友晚辈依次行礼参拜。

4、上梁:新房落成后一定会选吉日上梁。事前,房主向亲友赠送粽子、馒头、果品等。上梁时,备“三牲”酬神,木工于大梁正中悬红布一方,并上屋顶向四周抛掷粽子、馒头、甘蔗、糖果等,让小孩竞相争取。晚宴时,请木工、泥工坐首座,帮工、亲友次之,以示感谢。

五、实践心得

这次的实践让我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风俗了解甚少,远不如老人们知道的详细。还有些年轻人对这些习俗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提倡婚葬从简,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快,年轻人很少会去举行这些仪式,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k om 8

第3篇: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民俗社会实践报告两篇

河间社会实践队借在河间市实践之机,深入河间社会,寻访河间市的中国故事、道德典范与河北精神,领略优秀民族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群众、走向道德典范。

寻访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也将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借此契机,来到河间市光荣院采访了孟庆玉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

孟庆玉老人1943年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16岁参军,怀着“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侦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着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参加东北战役,在四平战役中负伤复员。他说,当时参军的最大动机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中国人民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妻子送郎上战场,娘亲送儿打东洋”——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日战士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决不后退,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孟庆玉老人认为,人民的支持是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根本原因,军民鱼水情什么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首长说,蒋介石是独夫民贼,人民反对他,我们只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就一定能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孟庆玉老人说到。

孟庆玉老人因战争而残疾,却从未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因为战斗而负伤,我是光荣的、无悔的。在部队他是新兵的时候,老兵为他洗脚为他背枪,等到他成了老兵的时候也为新兵洗脚、背枪,这种互相照顾、共同奋斗的高尚同志情谊让他终身难忘。

孟庆玉老人所体现的无比热忱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正是革命先烈、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们所讲的“中国故事”的内涵与精髓。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未来的中华儿女将把“中国故事”讲的更精彩、更动人,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

寻访道德典范,传播高尚道德

河间社会实践队围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宣传教育活动,寻访大学生眼中的“河北好人”。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建价值观,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访,倾听燕赵儿女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故事,寻求高尚道德理想的心语。

孙正开:平生不喜富贵事,惟愿丹心写汗青

XX年7月23日下午,河间社会实践队在共青团河间市委的协调下,采访到了在抗战影像资料方面卓有成绩的孙正开老人。

孙正开老人原先是一名通讯兵,复员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退休后回到河间,利用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地方政府从事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孙正开发现,政府档案馆大多只有文资料,图像资料较少,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录音录像更是没有,这引起了老先生的兴趣,从此着重整理一些关于抗战的音像资料。老先生自己出资购买单反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奔赴省内外各地采访知情者或见证者,收集到许多了关于抗战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通过私人关系联络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在废纸堆中翻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回到家中,他通过现代化的非线性流媒体编辑技术和各种设备,把采录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并转成光盘、硬盘永久保存。

孙正开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实践队的队员们说,当代大学生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孙正开自己始终坚持学习,尤其在影像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自己只有坚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搜集、整理和储存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二是懂得奉献,奉献精神是当今时代最缺乏的精神。当初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强大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抗战和解放战争,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样的奉献同样为今天的盛世做出了贡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将奉献精神,不能只讲商品和交换,更要讲奉献和贡献;不能拘泥于蝇头小利,要着眼于民族大利。

王志强:感念乡情二十里,无愧党恩六十年

XX年7月28日上午,在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会议室,实践队的队员们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王志强书记。

王志强在1985年便担任北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先后在乡、县两级党政部门担任职务。但与王志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强的升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调任离村后的北二十里铺,“两委”班子日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行路难、吃水难、排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内矛盾日益突出。

XX年4月,该村党员联名写下恳请书,请王志强回村任职。同年5月1日,在组织安排下,王志强正式回村任北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

据王志强回忆,他刚回到村里时,村里的面貌简直令人痛心——道路狭窄泥泞,坑塘填满垃圾,就连村支部也因为常年没人前来办公而破旧不堪,门窗破碎,蛛网遍布。主路上的路灯也好多年没亮过了。看到这一幕,他当晚便找来电工修好了路灯。上任第一天,路灯亮了,照亮了村里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在任五年时间里,王志强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跑办。他向回民集中工作的华北石油公司争取资金,修缮了村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大殿;向市水务局争取物资,改造了全村自来水系统;他还硬化了2800多米道路,铺设了1000多米排水管道,架起了119盏太阳能路灯,103个监控摄像头,使得村里宗教、给排水、出行、治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王志强说,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个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说到做到、为民服务,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同事的支持、上级的肯定。他说,村民的幸福才是村干部的幸福,村民的日子过好了,干部的好日子才能来。他获得过很多奖项,但在他的眼中最有意义的荣誉是今年7月刚由省委颁发的“百姓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喜爱的好官”,在他看来,金杯银杯比不上百姓的口碑,再多的奖也比不上百姓的认可。

寻访河北精神,传播燕赵力量

河间社会实践队以代表性人物为关键点,深化对以“坚毅朴实、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为核心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认识,通过采访具有“河北精神”的燕赵儿女,弘扬河北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河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XX年7月22日,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河间市文化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张领娣。

据张领娣介绍,西河大鼓发源于河间,早在清朝康乾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早期叫做河间大鼓或者梅花调,后期在天津演出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西河大鼓。

在谈及学习西河大鼓的经历时,她表示,家中世代相传,父母都是从事西河大鼓演艺事业的老一辈艺术家,自小耳濡目染,所以对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八岁便登台演出,师从赵派西河大鼓的第三代弟子田云章,十五岁便获得地方文艺演出金奖。后期,张领娣又集其家传朱派一脉之所长,结合新的时代特色和多种曲艺的特点,创造出了新的唱腔,开创了属于西河大鼓的新时代。

张领娣表示,纵然西河大鼓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其发展传承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上世纪八十年代河间第一期西河大鼓培训班培养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了许多老艺人,但是至今仍能坚持演出的仅有十一人,且都面临退休,西河大鼓这一珍贵民间地方曲种频临失传。一方面很多老艺人相继离世,大量中青年艺人改行离开舞台,西河大鼓成熟的表演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少年对中国民间音乐基本不感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陈年老调,没前景、不洋气、不挣钱、不好玩,西河大鼓因此又难寻继承人。尽管西河大鼓在XX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政策也明确表示要加以保护,但是张领娣认为,政府的扶持政策很好,行动的决心和扶持的力度却不够。河间市文化馆为青少年在暑期开设学习西河大鼓的兴趣班,但暑期一过,青少年需要继续全日制的文化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学习西河大鼓的态度与张领娣小时的学习态度大不相同,“当年我们学,学不好家长就是打;现在这孩子们,都得我们求着学,给买文具、买吃的哄着才能学。”张领娣如是说,“等到这些孩子们考学升学,已经学到的一些功底也大多都会荒废。”

当前,她更加希望能够面向社会招收一部分爱好传统曲艺的成年人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起码合格的西河大鼓表演者,因为“就算是天天学,想登台唱好一段也得三年功夫”。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简化特别是财政审批在内的一系列审批流程,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给到位、给够数,不要“远处风光大好,脚下荆棘遍地”。而张领娣本人对于培养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具有很强烈的意愿,她说:“只要他们来,我肯定教,全部掏出来的教。”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此外,在采访张领娣的过程中,实践队的成员也采访了她的老搭档王伟清老师,王老师也有类似的想法,作为三弦的演奏者,他同样有着年纪已大却后继无人的尴尬。他和张老师都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如果再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这一项传统曲艺真的要就此衰落。

在访谈中,张领娣老师透露,当前传统文艺工作者的经济来源非常不稳定,演出所得的报酬根本不能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也能够理解青年一代不愿意从事传统曲艺项目的客观原因,毕竟人人都要维持生计,专职从事演出很难养家糊口。

在此,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XX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向仍然奋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一线的老艺术家、文化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做到有专人传承并保障传承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呼吁全社会能够把目光投向这些曾经给中国人带来欢乐,今天却似乎要成为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记载着文化兴衰,历史也谱写着中国故事。我们只有人性地对待历史,历史才能微笑着见证我们走向未来。 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地简介

富阳市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近年来,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水平持续提升。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二、实践前期准备

1、召集有兴趣的亲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详细计划,使实践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

三、社会实践过程

8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家中出发。来到比较繁华的桂花路。

由于是早晨,天气凉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们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份,随机向几位路人进行了采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听完我们的问题后,认真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富阳的一些传统民俗。例如丧葬、上梁之类的过程。

我们又采访了几位二十岁左右的路人,但他们对富阳的传统民俗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人对我们的访问显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们不气馁,还是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坚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太阳逐渐变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结束今天的实践活动,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实践结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1、丧葬:自死者临终之日起,每个七日祭奠一次,称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毕,称为“满七”。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生育:妇女临产前夕,娘家馈送鸡蛋、红糖、索面和婴儿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满月时,要剃去婴儿的胎发,亲戚家送来以粳米制成的大汤圆,称作“剃头汤圆”。

3、祝寿:祝贺老人的寿辰以五十岁开始,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寿的。贺寿时在家中设寿堂,悬挂寿幛、寿联,高烧寿烛。寿星居中上坐,本家及亲友晚辈依次行礼参拜。

4、上梁:新房落成后一定会选吉日上梁。事前,房主向亲友赠送粽子、馒头、果品等。上梁时,备“三牲”酬神,木工于大梁正中悬红布一方,并上屋顶向四周抛掷粽子、馒头、甘蔗、糖果等,让小孩竞相争取。晚宴时,请木工、泥工坐首座,帮工、亲友次之,以示感谢。

五、实践心得

这次的实践让我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风俗了解甚少,远不如老人们知道的详细。还有些年轻人对这些习俗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提倡婚葬从简,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快,年轻人很少会去举行这些仪式,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第4篇: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大家不妨来看看XX推送的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

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1985年1月,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1987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史悠久。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起着标识城市历史,诠释城市发展进程的作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它推动城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这样做的结果,割断了城市的文脉,葬送了城市的灵魂。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民俗民风社会实践报告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农村丰富的风俗文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有时为了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节日,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有时以唱歌、唱戏或是扭秧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开心,也可以增加节日的浓厚气氛。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也可以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开展这种多样的风俗文化活动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又使文化源远流长;既让人们得到了欢乐,又让人们活动了身体,具有很深的意义。现在面临着各国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开发风俗文化,汲取其中的内涵,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风俗文化绝不是搞思潮,而是深入群众,挖掘其中的内涵,结合现实,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

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参加的社会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农村的几个乡村中,有的扭秧歌,有的跑旱船,总之有多种方式。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在准备过年的同时,也在准备着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有的村在腊月十五就开始训练,练上十来天,然后在年后的初八开始在村里练习一下,接着就出村去表演,这里我一打花棍为例来说明一下。

通常举行这种活动,会选择一个地方宽敞且人们容易观看的地方,而且在开始要准备好东西,比如花棍、鼓、锣等东西,而且参与的人

要上妆,带上眼镜,穿上统一定制的衣服,披上各自漂亮的绸子,然后挑选出一个领队,一男一女皆可,还有两个队长,分别带领男队或女队,而且队长要会带领队伍跑“花”。所谓的“花”,是指跑出一定的队形,比如“十”字形、“井”字形等而且要学会如何进场如何退场。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踩在鼓点上,就像音乐一样,要在调上,才能跳出整齐好看的秧歌。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一招一式要做到位,还要配合好,既要与男队配合好,又要与女队配合好,这就要求彼此之间协调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要服从队伍的领导,服从队长的领导,这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每个人必须与你所对应的人要有所沟通,起码要彼此配合好。在参与活动时,如何做人处事,与人沟通,是很重要的,见到长辈要遵称,见到同辈的也要和气的对待,还有一些问题要请教别人,要虚心谦卑的请教。在工作中,要学着去适应它,而不是去改变它,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还要随时随地的请教学习,自己要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经历。

既然作为一个团体,必须要进行管理。在这样一个团体之中,不能用平常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以实际为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年龄差别比较大,必须用平和的语气,寻找各个年龄的契合点,以此让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为表演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是每个人都服从你的管理,你就得针对不同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在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时显得很脆弱,所以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必须认真在实践中学习。

在农村,这种风俗文化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所展现出的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联系,如何继承这种风俗文化活动,都需要认真地思考、了解,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二

风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文化,也需要进行挖掘,然后让它绽放出异彩。这个时代是经济为主,但文化也绝对是个重点。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解决这种文化问题。

首先,要想发展这种文化,必须让这些文化活动有生命力,要文化活动旺盛,因为文化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只有保证了载体的良好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那么就要首先解决文化活动的继承问题,一个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参与这些风俗文化活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我想必须让风俗文化活动进入青少年的视野,然后在慢慢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中引进这些风俗文化活动,让他们从小就了解这些活动;可以在体育中引进,或是在大节目搞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比赛,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和学习互补,得到休息,又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一种技艺,又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传承了下去。另外,也可以在秋冬春三个季节多多开展这些活动,学校周六周日可以建立培训班,在农村也可以让几个村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学习,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得以较好的传承下去。

另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中表现的文化融入到当代文化中来,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化。首先,这些文化活动所使用的道具是与现代舞蹈或是音乐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就可以从这些道具开始,从这些东西得到一些灵感,让我们可以运用到现实中。比如,在秧歌中会用到鼓、锣等,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很大,表现出一种大气,一种磅礴之美,表现出一种气势,在2008年奥运会中也有好几千人共同击缶,这也是从风俗文化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另外,在摇滚乐中,也与这些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在非洲,鼓文化很发达,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某些东西来发展我们自己。

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的衣着也是值得思考的。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衣着有同有异,既可以表现一种整齐美,表现出一种团结意识,又可以表现出一种参差美,表现出个人不同的魅力。在大部分的舞蹈中,一般衣物和动作都是整齐划一的,那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这些,去开创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形式,表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 其实,要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这些表演者身上所表现的一种精神,一种来自内心的愉悦。俗话说:心诚则灵。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怕表演不好吗?所以不管是农村还是舞台上的艺术,都要在个人中寻找共鸣,寻找从内心散发的那种欢快的力量,用每个个体所凝聚产生的力量来感染大家,让大家感受到这封凝聚力。这就需要那些大艺术家,从基层中寻找这些东西,从实践中总结这些东西,来创新文化活动,创新文化。

第五篇: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家 乡 社 会 调 查 报 告姓名:秦晓科 班级:行管年2月15日1

关于洛阳石化污染、节能环保的调查报告

人文学院秦晓科

作为河南省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建厂近30年来,以打造绿色炼化企业为目标,致力于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注重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改善,在污染防治、控制和消减污染物排放方面,累计投入10亿多元,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废弃污染物排放等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管理科学、效益突出、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将近80%人都认为洛阳市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做的还可以,只要略微加强就行。这说明洛阳石化在处理环境污染,注重节能环保工作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但其中大多数居民认为洛阳石化的生产工作还是对周围居民的生活有一硬影响,而且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说明大家对洛阳石化节能环保生产还不是特别了解,洛阳石化对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不是很到位,或者说洛阳石化在生产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洛阳石化是化工类企业,70%左右的人都认为大气污染是洛阳石化首先应该注意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60%的居民认为这种污染不是特别严重。

在环境污染原因方面,被调查居民中有80%以上的人认为是工业污染和居民环保意识差,这与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洛阳石化有很大关系,在我们区,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都在洛阳石化工作,而且厂区范围极大,对全区生活影响很大,当然,对于如何有效防治环境去染的问题,大家相应的都认为一方面工厂应该加大治理,在这方面洛阳石化付出了很大努力,另一方面,大家认为居民应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道德修养。60%的人认为洛阳石化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力度一般,有将近20%的人甚至认为监管力度远远不够。

在处理调查结果以后,我进入洛阳石化厂区进行实地调查,洛阳石化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洛阳石化已拥有污染治理设施16套, 110吨/小时污水汽提、4万吨/年硫磺回收、热电站烟气脱硫、油泥无害化处理、炼油污水处理场等装置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

洛阳石化在装置加工量大幅增加、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原油硫含量增加、劣质化加剧的情况下,能源消耗量、新鲜水用量、排污量却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良好趋势。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洛阳石化认真运行好环保和污染处理设施。运行其他装置时,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上下游”意识,立足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他们积极组织技术攻关,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持续降低物耗能耗,开展“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减少“三废”排放。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化纤污水回用,不仅减少污水的排放,也减少了新鲜水的用量。他们加大环保投入,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2011年,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炼油污水处理场优化、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检修、化纤污水场恶臭气体治理等环保项目,收到了较好的环保效果。

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节能降耗不断提升的同时,洛阳石化还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做到了“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在洛阳石化,总投资达到亿元的年产4万吨硫磺回收装置已经投用。据介绍,这个装置可将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以上的硫进行回收,使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每标准立方米小于400毫克。这个硫磺回收装置只是洛阳石化环保投入的一小部分。近年来,洛阳石化已累计在环保方面投资10亿多元。洛阳石化安全环保处副处长王德世说:目前洛阳石化已拥有污染治理设施19套,污水汽提、硫磺回收、热电站烟气脱硫、油泥无害化处置、炼油污水处理场等等,这些环保设施在我们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石化为什么在环境保护方面舍得投入?因为企业深知绿色低碳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推进企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洛阳石化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切实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促进了企业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确保环保和污染处理设施的平稳运行,洛阳石化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洛阳石化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加强现场环境管理,使环保现场监督检查做到日常检查到位、督促整改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奖惩考核到位。近年来,在企业加工量大幅提升、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原料油劣质化加剧的情况下,洛阳石化的能源消耗量、新鲜水用量、排污量却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良好趋势,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洛阳石化安全环保处孙超告诉记者:2012年,洛阳石化污水排放综合合格率已经达到100%,像吨油污水、工业废水、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完成了中国石化总公司下达的目标。去年全年的取水量是960多万吨,较工业取水总量目标节水约90万吨。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2013年节水目标:炼油吨油取水累计完成值力争达到,比2012年降低 。去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洛阳石化已自觉融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洛阳石化按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开展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他们充分依托现有设施、人员和占地,采用先进可靠、环保及节能型工艺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原油资源利用效率,生产高质量清洁交通运输燃料,确保汽油产品全部符合国5标准。同时,他们在环保设施规划设计上,坚持以新带老,努力提高环保设施能力,确保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能耗物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企业建设成为清洁炼厂;积极探寻内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优化装置组合和工艺流程,着力推广实用节能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实现减排与增效的双赢。

在本次社会调查中,我认为企业贯应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洛阳石化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进行“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努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持续不懈的绿色低碳行为,不仅促进了企业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促进了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民俗社会实践报告(共4篇)

介休绵山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变迁

家乡年味社会实践报告

推荐访问:民俗 家乡 社会实践报告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