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华龙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
摘 要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现状 问题 思考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我国所独有。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一、华龙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华龙区下辖孟轲、岳村两个乡和人民办、黄河办、中原办、胜利办、任丘办等八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该区装备制造业创造增加值7689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42.5%上升至45.1%,近五年年均增长31.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可见,近五年是华龙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名列前茅。
(一)生产、效益情况良好
一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在扩大。2010年,华龙区全区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47.7%,比五年前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总产值351315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2%,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职工从业人数3096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7%,比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装备制造业的效益情况明显高于整体水平。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9%,而实现利润总额3.49亿元,利税5.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9.4%和49.0%,分别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的0.5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相对集中
华龙区的装备制造业相对集中在以下三个行业,一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电光源和照明灯具制造为主;二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依托中原油田,以生产和维修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为主;三是金属制品业,以结构性金属制品和金属门窗制造为主。三个行业2010年拥有企业30家,占装备制造业的71.4%;拥有资产 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 %;拥有从业人员2435人,占装备制造业的7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23.02亿元、1.92亿元和2.99亿元,分别占装备制造业的66.2%、55.0%和59.7%;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23.4亿元、4.92亿元,分别占装备制造业的66.5 %和64.0%。
(三)带动作用较强
在华龙区规模以上企业88家中,其中装备制造业为4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单位数的47.7%,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51315万元、76899万元,分别占全区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比重为49.2%、45.1%, 在华龙区工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二、华龙区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该区以信宇石油机械、东昊机械、兴发钢结构等为龙头的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比将制约华龙区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规模总体偏小
华龙区装备制造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总体规模相对较小。2010年,我区42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属于小型企业的41家,占97.6%,产值不足亿元的28 家,占66.7%。
(二)高技术产业相对较少
华龙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部分是以中原油田为依托,为油田生产提供石油钻采设备、配件及维修服务,或以天然气为燃料进行电光源与照明灯具的生产;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也多为维修服务。技术含量较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企业比较少,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则为空白。
(三)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开发水平相对落后
企业的发展来源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产品质量才能持续改进。而华龙区装备制造业企业除少数几个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外,大部分企业缺少自身的开发机构和高素质开发人才,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消化、 吸收、创新能力也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主动权难于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市场竞争力稍显薄弱。
(四)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有关资料显示,我市装备制造业企业除信宇石油机械、东昊机械等少数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外,企业管理人员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管理模式简单粗放,大小事务基本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决定,在企业发展起步阶段,这种管理制度决策直接、快速、明了,只要决策方向正确,企业往往能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各种事务繁杂、管理部门日益增多,企业负责人的精力绝大部分被不分主次的事务所牵制,而有关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等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却没有多少精力去思考、去取舍。因此能否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能否迅速解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是其能否超越发展瓶颈,成长为一流企业的最关键因素。
三、对华龙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考
随着华龙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壮大,我们的发展目光不应仅仅停留在国内同行和国内市场上,更应该加快发展步伐,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主动迎接产业全球化竞争的趋势,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一)制定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是引导现有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行业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围绕中、长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与分阶段目标任务,以目标来推动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高 ,并通过目标管理的推行来提升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引进新建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制造业企业与项目,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与规模。
(二)瞄准一流技术提升现有装备水平
企业装备水平也是体现企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企业除了在现有生产设备更新或增添时尽可能选择国内外一流装备的同时,在规划和实施新的投资项目时,应充分把握自身行业特点,瞄准行业一流水平来选择装备,在提高产量还是提高生产品质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为企业生产更高要求的新产品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提高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华龙区装备制造业企业,除了少数几家重点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外,绝大部分企业对创立名牌的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品牌意识不强,注册商标数量很少。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通过创建名牌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机制,持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拳头产品;二是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升自身的产品开发能力,为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三是加快推进我区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建立企业化的技术装备设计研究和工程分析与测试机构。加强该区装备制造业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化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多成份、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
(四)重视人才引进和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帮助企业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多种形式引进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人才。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根据华龙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人才专项培养规划,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依托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适用的高级技术工人,使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与智能复合型转变。人事部门应加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并在该信息库中设立专门的装备制造业人才信息管理类别,对华龙区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分门别类归档存查,加强对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动态跟踪和有效管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建立企业人才协会,促进企业间工程技术人才的合作与交流。
(五)重视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有成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托一流的信息化手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信息化软件系统,结合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实施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产销存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建立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集成,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信息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快速决策能力,迅速缩小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在管理决策上的差距,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制定扶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政策
一是鼓励创新。鼓励企业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并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与优惠;对填补产业空白高技术产业项目给予重奖。二是奖励先进。每年根据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因素,建立动态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认定管理制度。经认定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优先给予科技研发资助和技术进步项目补助;同时,对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创新投入、技术进步、品牌建设、产业带动、科学发展等实行综合考评,评出若干名年度优秀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政府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上一篇:张开嘴:我们人类怎样吃?
下一篇:酒店未来之路——低碳酒店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