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县域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遵义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启示。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遵义县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27-0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过去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的传统发展方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那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空气、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现象等问题十分严峻。
生态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物、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高级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由于县域内企业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就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县域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遵义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遵义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拆除了遵义县盛翔铁业有限公司、遵义县团溪冶炼厂、遵义县天堂山冶炼厂、遵义县巾英铁厂4家小钢铁和遵义县双龙水泥厂6.6万吨机立窑生产线;2010淘汰了遵义县黔源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县剑河铁厂、遵义县桂花水泥厂、遵义县启明水泥厂等企业;2011年淘汰了遵义县南白水泥厂、遵义县凯泉水泥厂、遵义县鑫宏化工厂等企业。[1]
2.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一是2009-2011年,先后建成投运了乌江益群污水处理厂、枫香镇污水处理厂、龙坑镇八里污水处理厂及污水配套收集管网,加上2009年以前投运的龙坑污水处理厂、虾子污水处理厂,我县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共计3.46万吨/日。二是龙坑污水处理厂2009年新增污水收集管网0.6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共5.68公里),虾子污水处理厂2010年完成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新增管网1.92公里,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2]
3.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
一是燃煤电厂脱硫设施改造。贵州鸭溪发电有限公司于2009年启动四台机组旁路挡板改造、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工程,2010年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二是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遵义红兴炭素厂、遵义行远陶瓷有限公司、遵义县华泰水泥厂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排污不达标或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下达生产废气、废水限期治理任务。经过多次督促指导,限期治理企业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3]
4.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畜禽养殖新建项目均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且必须按照环评要求同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二是将遵义台万养殖场纳入了县级重点污染源,加强环境监察管理。
5.循环经济产业链让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5.1铝及铝加工、能源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铝土矿—氧化铝—阳极碳素—电—电解铝—铝加工—废渣利用”循环链、“煤—电—冶金—轻质建材”循环链等,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遵义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利用水泥生产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发电量达5400万千瓦时,基本解决了企业三分之一的用电量。且一项旨在利用遵义城市生活垃圾转化为工业燃料的项目也在建设中,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200吨。
鸭溪电厂产生的废料——粉煤灰实现了“变废为宝”:遵义县翔辉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拉法基、双龙等水泥企业将鸭溪火电厂每年产生的100万吨粉煤灰“吃”得干干净净。遵义县天之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鸭溪电厂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硫,生产石膏、制作石膏粉、石膏装饰品等。[4]
5.2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遵义县按照“畜牧—沼气—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加工—集贸市场配套”思路建成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也在老干妈、贵山红(辣椒)、强平肉联(屠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正常运转,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龙坑镇苏池村农民刘文俊按照“兔—沼—菜—市场”的生产模式,常年种植蔬菜作物10余亩,养兔存栏1000只左右,建了两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他利用废菜叶喂兔,成熟的蔬菜和兔子供应市场,兔子粪发酵产沼气,供厨房和照明用,沼渣、沼液给蔬菜施肥。刘文俊家一年至少可节约1000元的煤钱。”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经济稳步增长
遵义县从原来的黔北粮仓美誉,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县殊荣,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92.2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71亿元,工业总产值294.3亿元,城镇化率4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1元。[5]
7.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遵义县
7.1做大主城区
加快城市间防护林带的建设,沿交通干线建设绿色廊道;推动城区内多个公园与广场的开发与建设,加快城镇主干道净化、亮化、美化,打造城镇出入口和小街小巷节点景观;依法打击违章建筑,大力整治农贸、建筑、食品卫生;完善自来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实施一批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工程。启动县城南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在县城南部拓展区建设雨水管网(沟),在北部片区铺设雨水管道;完善垃圾清收清运系统,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2做特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系统、管网共同沟建设,同步建成一批集镇污水处理厂。到2015年,每个镇(乡)都要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尚嵇、团溪、乌江、枫香等片区集镇建设,打造一批旅游观光型、工矿园区型、商贸物流型、餐饮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7.3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四在农家”精品点创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枫香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亮点,2012年4月28、29日,遵义县首届乡村旅游节暨枫香镇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枫香镇隆重举行。旅游节期间,枫香接待重庆游客就有一千多人。游客对乡村旅馆环境甚是满意,特别是对枫香农家特色产品打糍粑、鼓子鸡、灰豆腐很感兴趣,很多游客亲自体验,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新农村文化。
枫香镇土坝社区是农业转型重点示范园区,仅何家寨就有乡村旅馆3家、农家乐2个、农业体验区及中小学生教育基地一个、钢架蔬菜大棚42个。2011年,何家寨人均纯收入6500元。
2013年,完成10个古树村落规划设计,启动枫香苟坝古银杏、松林米筛井古柏、永乐骊龙古银杏古榉木古树等村落的建设,力争3年内全面建成。每个镇(乡)每年要继续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精品点,建立1~2个农村新型社区。
7.4加强水源地和河流保护
加快对绿竹坝、偏岩河、水泊渡等饮用水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督促乐民河沿线6个镇定期对生活垃圾进行清运,禁止在乐民河沿线100米范围新建设居民用房。通过积极建设和申报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确保了流域环境安全,到2015年,完成水泊渡、乐民河等水源地生态治理工程。
7.5发展旅游产业
成立县“旅产办”,大力培育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型庄园经济,加快推进苟坝会议红色旅游核心区恢复建设和枫香温泉开发,提升平正仡佬文化博览园建设水平,全力打造以枫香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园;重点建设并争取苟坝会址、云门囤等文化旅游景区进入“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继续办好乡村旅游文化节。
7.6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动煤电铝、煤电化、煤电钢一体化,着力发展光电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鸭溪酒业3万吨扩能技改项目步伐,依托贵三红、旭阳等食品加工企业,配套发展玻璃制品、包装等相关产业。
7.7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大力推进“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创建。大力扶持贵三红、旭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三省茶业、山珍宝等特色加工企业。加快泉源菌业生产工厂建设,带动食用菌产业链发展,力争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积极申请“乌江鱼”、“白果贡米”等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做好“龙提”商标的无公害认证,开展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及辣椒产品的认证,争创辣椒有机食品原料基地。做好“遵义朝天椒”等地理标志及“茅坡辣椒”等有机品牌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食品安全作贡献。[6]
四、遵义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县域发展经济必须节能减排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不可能不发展,但是要节略资源、能源,在保护环境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新项目建设上,就要做到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确保产量增加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增加。
2.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模式发展经济
循环经济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遵义县运用的铝及铝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能源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畜牧—沼气—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加工—集贸市场配套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发展模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值得推广的很好的模式。
3.坚持规划引领,实现规划的远瞻性和可行性
遵义县坚持规划引领,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遵义县。规划具有战略眼光,突出自身特色。着力基础先行,优先建好道路系统,保护建设好绿地系统,同步建设好给排水系统,突出产业支撑,既注重经济指标,又不能忽视生态指标,既大胆创新,又尊重客观规律,既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确保规划能落地、能实施。
4.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我国国民经济就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①②③2012年遵义县环保局资料.
[2]④2011-08-30 09:13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3]⑤遵义县对外宣传片.
上一篇:番茄斑萎病毒研究进展
下一篇:什么决定了你的汽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