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维修行业浅析
摘 要:本文将浅析中国航空维修业的基本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航空维修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航空维修业务行业的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整个中国航空维修业务的市场规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航空维修 市场规模
一、引言
2000年以来我国民用航空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得到迅速发展,航空行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航空维修业的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航空运输业的上游行业,其维修能力以及及技术积累不仅直接影响中国航空业的运营成本,更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的安全稳定以及运营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航空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在中国培育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航空维修企业不仅是民航强国的要求,也是中国民航业发展逐渐成熟的标志。
二、我国航空维修业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航空器维修业的起步较晚,但在我国民航运输快速发展以及军用装备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航空维修業在近20多年里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未来民航运力的投入仍需要不断加大,以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客、货、邮运输需要,这为我国航空维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整体方面,我国民航维修业整体为上升趋势,我国民航机队数量的快速增长,给飞机维修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根据中国民航总局2015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48.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6.39亿吨公里,增长11.4%;完成旅客运输量3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98万人次,增长10.7%,完成货邮运输量594.1万吨,比上年增长5.9%;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370架,比上年增加225架;统计定期航班航线3142条,同期增加9.24%;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飞机、航线及机场业务量连续多年屡创新高。
航空业的持续繁荣带来了航空维修业的稳步增长,根据前瞻网发布的航空维修行业市场分析, 2013年国内航空维修业市场规模突破了300亿元,2014年接近400亿元,预测2015年航空维修市场的总市值约为450亿元人民币。这一市场趋势预示着中国民航维修市场将成为世界航空维修业不容小觑的势力之一,同时也预示着行业广阔的前景(图1)。
其次,我国的航空维修单位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各航空公司机队的不断扩充,机务维修需求越加旺盛,吸引了一大批民营资本投身其中。根据航空维修与工程的期刊数据,2014年底我国获得CAAC批准的维修单位超过了430家,相对比2013年增加了22家。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增加的数量最多,相对比于2013年,这两地区分别增加了7家维修单位。我国维修单位中有一共有275家维修企业从事机体维修;42家维修单位具有发动机维修能力;2014年年底一共有212家维修企业从事部件维修。细分来看,根据TeamSAI的数据显示,我国附件维修的产业约为9亿美元,占整体维修业的22.5%;发动机维修的产业为13亿美元,为整体维修业的32.5%,如图3所示。
三、我国航空维修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我国的航空维修行业将会持续增长。根据TeamSAI2014~2024年的市场预测,全球MRO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2024年全球产值将达868亿美元;其中,附件维修将达187亿美元;亚太地区MRO产值272亿美元,约占全球MRO总产值的31%,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MRO市场;我国作为新兴市场,2014年维修市场规模将达40亿美元,其中附件维修产业约9亿美元,占22.5%;据预测,十年间,我国附件维修业的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4%,2024年我国附件维修产值有望达到23亿美元,如图4。
跟随国内航空运力的稳定增长,直接相关的维修行业必然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但是国内维修行业虽然未来的市场空间广阔,有些方面仍然还需多加关注。第一,国内的维修企业的核心维修能力始终依然竞争力相对欠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在飞机核心部件的核心维修业务方面国外的维修企业占据优势地位;第二,由于国外维修企业对新机型或OEM新技术的垄断,我国国内的维修企业难以及时掌握新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影响了我国维修行业的整体持续发展;第三,国内飞机整机制造技术尚处于追赶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处于上游的维修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着航空维修业的不断成长与变革。目前,航空维修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新的发展趋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航空维修行业作为航空事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必须加大维修和改装能力的开发、积累,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扩展国内部件、附件和发动机的维修能力建设,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有利条件。
上一篇:我国民航机场经营现状分析
下一篇: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