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型社会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讨论“两型社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两型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大课题中的应有之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内生型产业和“无烟工业”,构成了“两型社会”理念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实现和延展。同时,“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完善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社会平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两型社会;内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9)04-0017-08
在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任务后,特别是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后,两湖地区的学者日益关注“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战略、路径等问题。但是,不论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还是“两型社会”研究,现有大部分成果大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社会呼吁层面上,没有深入地研究“两型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拟结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进程,就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和作用问题作一探讨。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路径的宏观审视
(一)文化创意产业、“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构
1 资源环境压力的因应:资源环境理性的回归与重建。“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与确立,是我国在历经了工业化发展初期之后,对人与自然之间“利用与被利用”、“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与重新定位,确立了人与自然互助协调、和谐共存的原则,包含了当代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主客体”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样一种科学理念的回归。
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两型社会”建设关乎人的文化属性,涉及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文化发展问题。作为满足人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主渠道,文化创意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相一致,文化创意产业从方法论层面上满足了我国社会重建资源环境理性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品”资源产业完全不同的新型创意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物质资源要素的消耗之上。而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信息、技术和教育等智力资源要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化”、“信息”与“创意”这种资源不像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那样只能一次性开发利用,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类型;与对土地、资源有巨大需求的传统制造业不同,它不受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限制,而是随着教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资源的再生性看,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不可穷尽性;从资源产业的服务内涵性看,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功能,可以作为资源元素输入到实体经济系统中实现价值增值;从资源的载体看,文化创意资源具有低成本、无污染的突出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理念、行为模式上实现了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同构。文化创意产业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将环境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和社会效益观纳入经济价值核算体系,借助于“无烟”生产和绿色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从居民的消费结构上实现对社会消费结构的替代,通过减少物质消费、污染物排放,为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创造条件,符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和效率发展的目标要求;它通过文化价值引导推动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从根源上有效遏制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威胁,符合“两型社会”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
“两型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者在和谐社会目标下相辅相成。“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支撑“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建设所产生的效益不能简单理解为二者之和,而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建设“两型社会”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两型社会”所要求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环保经济与文化产业的“无烟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高新技术和创意,可以促进产业的整合与升级,使绿色生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与效益裂变,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又重建了人与自然的良性关系。
2 社会和谐危机的因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建。基于“主体一客体”两分、主体对客体的控制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缺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既直接损害了当代人的福利,又损害了以持续发展权为核心的代际公正与代际伦理。
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看,当代社会的环境资源危机、社会危机的背后是文化危机和价值危机。在应对社会和谐危机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独特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消费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帮助人们从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理解物质消费,纠正当代社会基于经济人理性之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以高消费为人生价值的价值趋向,引导人们选择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赋予物质消费以伦理文化意义。“这种‘在世性与神性追求的双赢’,其主旨在于破除物质与精神的隔膜,协调现世与未来的关系,平衡人类行为与自然演化的冲突,走出经济或物质中心主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人类精神不断升华之间的和谐共存。从而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体系。
经济学认为,一般物质产品消费要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意味着在物质经济领域,随着资金、人力以及资源的不断投入,其边际效益不断下降;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共用共享、重复使用、低成本复制,在消费主体的多次不同体验中实现“价值增值”。“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提升商品的观念价值,开拓艺术型、知识型、心理性、体验型、休闲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GNH(国民幸福总值)转变”,因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两型社会”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
1 “两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确立:从工业化增长模式到文化创意驱动模式的转换。“两型社会”所隐含的发展逻辑与传统的粗放增长理念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它倡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指导原则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通过建立对稀缺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开发新型可再生资源等途径,推动传统的以资源大量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向绿色高效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