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学习自主权 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沿着参乡蜿蜒的小径走进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人们会发现昔日曾被泥泞和尘土包裹着的校园发生了许多变化,隐隐透着一股清新灵秀之气。班级前的庭院,是学校教工利用课余时间,刚刚为学生们铺就的,那是一片平整的水泥地面的活动场地;成行的葱郁翠柳像彬彬有礼的学生,随时恭候客人们的到来……
兴参中学最根本的变化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深入推进“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探索,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二四模式”,即教师“设计问题、点拨问题、观察反思、评价反馈”,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交流共享、一课一得”,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课堂教学的安排围绕新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创编、设计,以教学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突破口,立足于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走进学校的任何一节课堂,你会发现,老师们昔日那种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的“高大形象”没有了,老师的身影时常被淹没在学生的“人堆儿”里。班级前面墙上以往只允许老师随意发挥的黑板,以及后面只有“好学生”才有机会展示的“学习园地”,如今全部成了每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展示自我的学习“舞台”;学生们的课桌排布,也改变了昔日那种虽然规矩但不乏呆板的格局,变成了每六到八人一组的聚拢式格局。
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课堂学习的空间和自主权都还给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积极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制定、编写出实用、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预习提纲,然后按照“二四模式”,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同步为原则,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及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分组学习为主,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研究、解决问题,经学习小组成员充分地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问题结论;对于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问题,或组内讨论,或组内合作,或组间辩论,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及其材料依据得到全面地展示,最后以习题答卷或成果积累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充分地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集中展示和复习反馈,学生们不仅更扎实、更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了思维、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而且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运用“二四模式”,教师只以一个点拨者、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没有了以往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未必喜欢听的辛苦讲述,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作业批改量,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们的手脚,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更细致深入地辅导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许多爱动脑筋的学生,出于学习兴趣和钻研的目的,时常有意无意地给老师设置“难题”,为了能够在辩论中驳倒同学或老师,有的回家请教家长、上书店、上网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学习上抓住了主动权,增强了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促使老师必须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学校全方位改革的新气象。升旗仪式、大课间活动、《校园之窗》校报、板报和广播、学生的文明礼仪、校园环境卫生,以及书法练字、文体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自主、快乐、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兴参中学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型的教育思路已经形成;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学生及其家长认可;教学改革的道路开始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