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研究
摘要:农村学校寄宿制的诞生,是伴随着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出现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家长和社会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本文首先提出农村小学教育寄宿制教育的背景,从而对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优点及缺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其存在的缺陷,保证农村小学教育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寄宿制教育 优点及缺陷 对策
一、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农村学校寄宿制的诞生,是伴随着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出现的。当前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师资中存在的问题是投入建设寄宿制学校资金不足,生活老师素质低、数量少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条件需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安全措施进一步强化生活老师素质低、数量少。
二、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优点
(一)通过合校并点,学校许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由于以前部分小学的生源不足,通过进行合校并点后,生源集中教师资源汇聚,教师队伍得到了优化配置;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资源也得到了优化;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即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语音室等资源可以共享。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得到了优化配置,因此,学校有条件开齐开足小学生所需要的各种课程,包括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样学生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成绩
由于寄宿制教育实行后,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就更多了,加上“合校并点”后,学校里的图书馆资源得到了优化,学生就有条件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孩子的集体观念,促进孩子间交流
在农村小学教育没有实行寄宿制之前,孩子放学后都是独自回家,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可能不是太密切。但是,在寄宿制实行之后,孩子全部是“集体生活”化管理,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孩子不是像以前一样,放学后回到家中“面壁”,而是可以和更多的孩子进行交流,建立同学情谊、和睦相处。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孩子学会怎么样和别人进行相处,过大家庭生活。
三、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缺少母爱、父爱,小学生自理能力差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寄宿制教育的实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可能造成父母关爱缺失。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长期的溺爱,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不强,即使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学生也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自己的衣服,不能很好地料理自己的饮食起居。
(二)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的问题,衣食住行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便
由于学校缺少专业的生活教师和营养师,学生的生活得不到良好的指导,从而良好的习惯养成就是一句空话,学生的饮食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现象发生。寄宿制教育,学生一下子全部“涌进”学校居住,可能会造成学校的住宿床位“供不应求”,从而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压力。
(三)学生的安全问题突出,家长的负担也相应加重
学生在校时间长,意外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加之疾病的发生,农村寄宿制小学医疗设备没有,住宿学生能否及时就医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部分学生因年龄小离家远,父母疼爱,周末回家返校时,大多数“黑车”接送,因而学生的安全问题隐患百出。
(四)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应该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地成长。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烦恼和冲突,我们需要及时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由于寄宿制教育的管理,孩子长时期与家长“隔离”,不能及时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也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这对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对策
(一)配齐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
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需要更多的食堂与宿舍工作人员以及生活管理、指导教师,但目前配给学校教职工的编制,基本没考虑这一问题。这就造成目前寄宿制学校教职工严重不足,一线教师超负荷工作。生活老师的待遇也应该真正得到落实。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配齐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足额按时拨付教职工工资。给寄宿制学校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增加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并保障人员经费,寄宿制学校才能正常发展。
(二)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条件
大多数学校学生住宿条件还比较差,宿舍是由旧教室或其它辅助用房改造而成,有的一间宿舍十几平方米就住十多个学生,空气污浊,没有恰在此时当的安全通道,给疾病防控和消防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旦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事件。因此,政府应尽快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三)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强化安全措施确保住校生的安全,落实各项应急预案,配合个部门加大整顿治校园周边环境的力度,落实“警校共育”,为寄宿制学校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寄宿制学校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寄宿制学校进一步达到办学规范化。
1.要抓好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小学生寄宿,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应选派一些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富有爱心、耐心、细心的教师照料寄宿生的生活。
2.二要抓好卫生管理。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注意食品卫生,不让学生吃生、冷、霉变的食物,不让学生喝生水,洗冷水澡,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校医。
3.要加强财物管理。对学校的寄宿设施,要建立专帐,造册登记,专人管理,按规定收取学生的伙食费,严禁超标准、乱设名目收费,学生食堂及其它帐目要由专人管理,定期公布,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
4.要抓好安全管理。学生寄宿设施要做到安全、方便、牢固,并随时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学校要安排教师值班,加强指导和督查,加强治安防范,对骚扰学校,侵害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确保住宿生的在校安全。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教育,符合农村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凌昌猛,兰新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6,(9).
[2]邓悦.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1-2).
[3]唐宗彪.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07,(9).
上一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
下一篇: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