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湖北农业再上新台阶
[摘 要] 近年来,湖北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打基础、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抓创新、促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既具备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要以党的十九大和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省政府提出的十大農业“千亿工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通过创建全社会支农扶农新机制、创建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大力倡导“共享经济”理念、引导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着力抓好地域性品牌建设、总结“三乡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行政服务方式等手段,大力实施湖北省“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实现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湖北;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乡工程”;“千亿工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7-0010-17
“十三五”是湖北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为促进湖北农业再上新台阶,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委托,湖北经济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9月组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课题组,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 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课题,到省直农业、林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华中农业大学开展调研座谈,并赴宜昌、荆门、荆州、孝感、黄冈、潜江、黄陂等市区县实地考察,历时两个多月,现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湖北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着力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创新农业服务方式,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打基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湖北农业一方面抓改革创新,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2700万吨左右,“菜篮子”产品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油菜、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排名全国第一,蔬菜、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食用菌、蜂蜜、鲜蛋、淡水小龙虾、河蟹等农产品出口位居全国第一位。
(二)补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湖北近年来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投资逐年稳步提增,2016年投资增速在20%以上。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三年时间共完成造林面积852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升1.2个百分点。推行健康养殖,科学划定水产“三区”(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拆围122万亩。完成10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关闭和搬迁养殖场2700个,对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采取“一场一策,整县推进”的改造方案,推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引导养殖场改造升级。推广简化栽培技术、“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等生态种植模式,实施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调结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省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首次超过50%,特色种养产业比重提升到35%。在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作物发展速度加快,蔬菜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特色水果快速发展,特色茶比重显著提高。淡水产品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大省地位,名特优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形成了河蟹、小龙虾、鳝鳅三大过“百亿”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5∶1[1]。传统农业由单一的种植型向“种植+观光、体验和休闲”的复合型升级。2017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850亿元,同比增长均在16%以上。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民收入以平均每年超过1000元的势头增长,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连续5年超过全省城镇居民收入。
(四)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按照现代农业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启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力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6%。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实现以机械动力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水平达到65.8%,比2010年增长10.8个百分点。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热线实现市州全覆盖,农业物联网、遥感监测、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五)抓创新,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新兴产业和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武汉市黄陂区把“三乡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手,将大量资本、人才和项目等新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吸引能人回乡创办合作社185个,兴办企业50家,投资23.1亿元。通过发展体验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养生农业、教育农业、农村电商等,全省一大批农村新业态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六)促改革,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稳步推进
加大改革力度,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全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进展顺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6.4万家,比2010年增长3.7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业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深入实施,培养了一批掌握较多农业知识、擅长经营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新生力量。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633万亩,比2010年增长2.3倍;全省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908万亩,比2010年增长2.4倍。
上一篇:水产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