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产业研究报告
一、竹产业概要
1.行业的定义及隶属关系
1.1竹产业
竹产业是以竹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竹材、竹笋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行业。竹产业包括竹林种植业、竹材采运业、竹材加工业、竹笋采收及加工业等。
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指竹产业在农业产业和垂直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主要指竹子、鲜笋和水煮笋。
1.2竹子
竹子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等。散生型是由鞭根上的芽繁殖新竹。
毛竹盛产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用的优良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优良材料;竹笋是优良的有机蔬菜。
1.3竹材
竹材主要指未加工过的原竹,原竹利用是把大径竹用作高档家装材料,建筑材料,运输竹筏,输液管道;中、小径竹制作文具、乐器、农具、竹编等。对立竹的检尺,一般以眉径1.5m高度为检尺点。眉径在6cm以上的属大径竹,眉径在6cm以下的则属小径竹[1]。
1.4竹材深加工制品
竹材深加工制品是指以原竹为原料通过手工或机械或精深加工技术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主要有居家用品和工艺品;其次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竹地板、竹炭等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有重竹、竹沥等。
1.5鲜笋
鲜笋是竹竿的雏形,纵切面可见中部有许多横隔和被笋箨包裹着的肥厚笋肉。笋肉、横隔及笋箨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鲜笋是竹林资源开发中第二大类产品,是一种良好的有机食品原料,富含糖、蛋白质、纤维素、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其种类繁多,按成熟季节可分为冬笋、春笋二类。竹笋含水量高,其中毛竹春笋含水量为90%,毛竹冬笋为85%,属鲜嫩有机食品,是生产水煮笋的主要原料[2]。 通常,人们习惯称毛竹笋为毛笋。
1.6水煮笋
竹笋加工主要产品有水煮笋、调味笋、笋干等。目前,竹笋加工产品种中生产量最大的是利用毛笋加工的水煮笋,其加工工艺技术成熟,生产设备齐全。
水煮笋是以新鲜竹笋为原料,经预煮、剥壳、整形、分级、漂洗(乳酸发酵)、装罐、高温常压杀菌、封口等加工工序制成的蔬菜类有机食品。
1.7现代农业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农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当前,中国竹业也朝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宁波启盛生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和亚洲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竹业领域以竹子种植、采伐和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型企业代表。
1.8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竹子的生长过程符合有机农业的特征,因此竹子的种植和竹笋的加工产业属于有机农业。国内以宁波启盛生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和亚洲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取得了HACCP认证和JAS认证,取得了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销售的资质。
1.9竹业垂直一体化
竹业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的经营包含竹林种植、竹材采伐及加工、鲜笋采收及加工,以及竹制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即从产业链的起始端到末端。产业垂直一体化管理的竹林种植属于现代农业中的有机农业部分。国内以宁波启盛生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和亚洲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实现了集约化、科学化竹林管理,同时竹林产出的产品竹子和竹笋也实现了商品化,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同时他们控制着由种植到产品销售整条产业链,从而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经营。
2.竹产业的构成
竹产业的产品主要是竹子和竹笋,竹子可直接用作竹材,也可通过深加工生产竹制品;竹笋可直接当做生鲜蔬菜食用,也可深加工为水煮笋。竹子种植、竹材及深加工、鲜笋及深加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竹产业。
图1-竹产业的产品构成图
资料来源:Respect Marketing Research Inc.,2011年
3.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 2-竹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Respect Marketing Research Inc.,2011年
竹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如上图所示,竹林基地(笋竹两用林)产出两种初产品,即竹材和鲜笋,同时这两种产品也是下游加工产品的原料。
竹材一般在竹林种植基地被现场收购之后销售到各地区,而鲜笋的流向则有两个方向,一是以鲜笋蔬菜的形式销售,这部分大概占整个鲜笋产量的40%[3],其余部分则流向粗加工企业加工成各种附加值较高且易于保存的产品。以水煮笋为例,粗加工环境技术水平低,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受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同时还需要面对环保等问题。
粗加工水煮笋在经过精加工之后附加值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只有宁波启盛生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和亚洲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大型企业能提供合格的精加工水煮笋产品。
粗加工水煮笋为18L的笋罐头,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其产品附加值会大幅提高,其工艺流程为:18L水煮笋罐→开罐→检查→清洗→控水→称重→装袋→封口→检验→金属探测→杀菌→冷却→干燥→再次检验→X光检测→装箱→成品入库。精加工竹笋软包装一般为100-1000克等多种规格,采用复合塑料或高温杀菌复合薄膜袋。
4.行业生命周期及发展历程
图 3-中国竹产业历史沿革图
资料来源:Respect Marketing Research Inc.,2011年
4.1恢复期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时期,中国积极发展竹子生产和开发利用竹子资源,调动了农民种竹管竹的积极性使竹子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竹林面积逐年增加,竹产量回升。
此阶段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经过简单手工加工的工艺品,以原竹、加工竹篾、食用笋为代表产品。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市场开发不足。
4.2积累期
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随后中国政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改革開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提出,使得竹产业的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代表产品有原竹、食用笋、竹家具、以及竹工艺品。80年代初期水煮笋加工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壮大。大批的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同时,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实施也使得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公司+标准+基地+农户+深加工+贸易”的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竹产业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为行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浅议工业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技术
下一篇: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