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分科目设置探析
计划,初中地理、生物每科每周安排 2 课时。在课堂调研中发现,初中地理、生物纳入计分科目后,为了留出复习时间,存在上课“赶课”现象,把原来 2 课时的内容压缩到1课时上完,致使课程中的合作、探究活动得不到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足够尊重,体现了教学的功利性,对地理、生物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4+6”模式比传统“4+4”模式多设置了 2 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初中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压力,学生的负担会过重。一是多考两个学科,考试时间相应增加。二是增加的地理、生物兩科通常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这一学期学习时间会向地理、生物倾斜,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的紧张。三是对地理、生物考试成绩的处理,通常是在阅卷后封存学生成绩,直到下一年中考完毕才告知学生,对未知的成绩,不少学生会忐忑不安,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这些正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师生、家长担忧的。广西区内个别设区市未采用“4+6”模式,主要也是基于这些考量。
3.增加了组织考试工作量。“4+6”模式相当于在同一年度组织了两次考试,分别是八年级考试和九年级考试,会造成区域内考生人数相对过多且集中的现象,给组织考试方增加了大量工作。
三、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分科目设置的趋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行之多年的“中考”将由“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高中阶段招生“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相比于单纯的初中升学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增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面临新的局面。综合来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分科目设置呈现出以下趋向。
(一)基础学科保持不变。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分科目设置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大规模的学历认定与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语文、数学、外语是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此外,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继续将体育与健康科目納入录取计分科目。
(二)计分科目的改革带动高中招生计分科目的变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实现初中与高中信息、能量、物质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中招生计分科目必然受到高考改革的影响。2017 年,广西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广西拟从 2019 年度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2 年起广西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 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 3 个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高考计分科目的改革必然带动高中招生计分科目的变革,为此,基于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广西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4+6”的计分科目设置。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如与大多数的“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6 科不同,部分设区市科目调整为“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体现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在未来高中招生计分科目设置上,按照文理兼顾的原则,会考虑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计分科目的机会,即由学生自主从“物理、化学、生物”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中各选两科作为计分科目。
(三)计分科目考试模式、赋分趋向多样。相比于“中考”较长的考试时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虑采取“同堂分卷”的考试模式,如“物理、化学”同堂分卷,“道德与法治、历史”同堂分卷,“地理、生物”同堂分卷,同堂分卷各科考试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有利于缩短考试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按照国家课程结构的课时安排,各科目的赋分会有所调整,如广西一些设区市未来高中阶段招生计分调整计划如下:
从表 1 明显看出,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物计分增加。这是教育部提出的“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
(四)综合素质评价以适当方式成为计分科目。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可见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重要参考,这有助于克服“唯分数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推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近年来,浙江、山东等省的不少设区市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算为相应分值(一些设区市折算为 20 分)计入总分,取得了积极效果。2004 年起,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广西一些设区市开始在初中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实验,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但存在实践多、理论建构少,且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在未来高中招生计分科目设置上,广西一些设区市会考虑参考外省实践,将综合素质评价折算为适当分值计入录取总分。这样做,一方面能明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积累经验、建构理论,稳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的联系。
高中招生计分科目设置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构成,也是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不仅发挥着为高中选拔新生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引导初中教学的作用,因此,高中阶段计分科目设置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做好招生录取政策的顶层设计,探索出科学的计分模式,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考改革背景下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研究”(2017A024)。
【作者简介】谢 立,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
(责编 江月阳)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现状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