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计量基础,,拧紧能源计量“阀门”
摘要:能源计量工作是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充分发挥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保障作用,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须帮助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发挥好政府计量部门的信息、技术优势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功能,帮助企业拧紧能源计量的“阀门”。
关键词:能源计量 节能降耗 资源节约
能源计量工作是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计量基础,拧紧能源计量的“阀门”,充分发挥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保障作用,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能源供应紧张,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粗放型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污染重。经调查,徐州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计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计量检测体系,配备了较精确的计量器具和较高素质的计量技术人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节能、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表现得也较为稳定。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发现,计量基础工作问题较为严峻,主要问题可分为以下五点:一是计量意识淡薄,计量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企业领导及员工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计量在节能降耗、工艺控制、产品质量、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只是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管理对于监测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计量基础建设投入不足,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受检率低。目前徐州地区多数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能源计量标准的要求配备用于进厂原材料、能源消耗、工艺过程的监控以及终端产品检验的计量器具,而且大部分企业重大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能源计量,能源计量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导致许多环节计量不准或缺少计量,无法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三是测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计量检测水平落后。目前,部分企业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计量器具的配置,轻计量器具的管理;重进出厂的能耗、物资流转的计量管理;轻生产过程中能耗、物资流转的计量管理;重终端产品的质量检测,轻用计量手段加强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监控。四是计量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计量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大部分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计量管理经验和知识不足,且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人员素质尚有待提高。而计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需加强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必须培养一支专业的计量管理队伍,方可有效服务于节能降耗,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五是粗放型管理,导致能源过渡消耗。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是重点用能单位,约占工业总能耗的50%。从调研情况来看,只有占已开展计量工作的企业总数80%的企业配备了原材料检测用计量器具,占已开展计量工作的企业总数70%的企业开展了能源(水、电、煤、气)计量检测。部分企业的能源管理模式是完全粗放型的,从而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肩负着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 其中许多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必须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思想,帮助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计量部门的信息、技术优势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功能。
首先要建立完善重点用能企业档案,注重“实”。建立完善用能企业档案,根据年耗标煤数量,确定重点用能企业,同时建立能源计量工作责任制。对纳入重点用能管理的企业全部建立“用能情况档案”,以加强对用能企业的跟踪,提高节能计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对涉能计量器具实行动态监管,在进行周期检定的同时,加强日常巡查频率,保证在用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切实把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作为履行职能职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要组织能源计量管理知识培训,注重“专”。邀请省、市级能源计量专家,举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内容涉及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十一五”工业能源节约有关方针政策及要求、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有关工业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等,使其充分认识到能源计量和节能工作事关企业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计量和节能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再次要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监管,注重“严”。通过严格监管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能源量化管理水平,配合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计量检查,主要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管理、落实情况、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使用情况,能源统计过程中计量检测手段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达不到标准的单位,第一次责令企业限期整改,第二次严肃查处。同时为企业计量标准严格把关,积极推行能效标识管理,扶持发展节能型企业和产业,加强对高能耗企业的计量监管。
最后要服务重点用能企业,注重“帮”。 针对部分企业计量基础薄弱的情况,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用能企业,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手段,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解决能源计量的设备选型、安装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和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计量监测水平。促使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出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指导生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以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帮助企业拧紧节能计量“阀门”。
参考文献
[1]《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上一篇:电光分析天平六种常见故障的维修
下一篇:靖安油田伴生气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