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产物。所谓都市型现代农业,就是以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本文在总结河南省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成效、分析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制约因素;荥阳市
荥阳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是距省会郑州市最近的县级市,总面积908 km2,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2017年,荥阳市完成生产总值7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 856、18 924元。荥阳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以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园)建设为抓手,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业态,稳步推进全域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生产结构调整稳妥开展
2017年,荥阳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29亿元。其中,农业16.94亿元,林业0.54亿元,畜牧业9.74亿元,渔业1.7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30亿元。
(二)农业科技化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荥阳市共获得涉农专利授权76项,获批郑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2家,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3个,实施郑州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个,建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在98%以上。2017年,荥阳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荥阳市被确认为全省43个粮改饲试点县之一,推广种养结合、循环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完成青贮、苜蓿收贮6.15万t,全株青贮种植面积0.167万hm2。
(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2017年,荥阳市创成郑州市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新改建星级旅游厕所20座;先后组织举办古柏渡樱花节、段坊首届桃花节、农夫乐园风车稻草人文化节、黄河彩虹谷卡通动漫嘉年华活动及优河湾庄园首届樱桃采摘节等农业节会。2017年,荥阳市接待游客1 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5亿元。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2017年荥阳市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1个,主动开展农产品商标维权。2017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由高村乡某农户注册的“河阴软籽石榴”商标无效,维护了荥阳河阴石榴品牌和全体经营者的利益。
二、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激励政策不明显
总体上,目前荥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精加工企业缺乏,产品保鲜、仓储流通、市场信息等环节薄弱,没有真正形成良产、精造、畅销一条龙,产业拉动作用偏低。
(二)流动资金不足,规模性经营比重不够大
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资金多,汇报周期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在现行的信贷环境下,由于缺少充足有效的担保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渠道不畅,缺少资金保障。
(三)缺乏统一规划
不少地方政府和休闲农业企业缺乏高水平、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大、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单一雷同、功能欠缺、简单仿效、经营粗放等问题普遍存在,忽视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四)资源利用率较低,投资收益率不高
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较大,忙时人山人海,闲时无人问津。同质化问题突出,纵向及横向竞争激烈,旅游产品开发不够科学,大都处于春季赏花、秋季采果及餐饮的层次,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五)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是以信息、资金、人才、科技和市场为依托的高端、高效农业。但是,目前荥阳市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科技转化率以及科研、信息、培训等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普及率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分散生产经营的落后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这些也制约着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休闲农业相配套的道路、住宿、餐饮、产业等建设标准低或建设滞后,如没有足够的停车场、网络信号差、安全保卫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节假日道路堵车等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七)宣传不到位
当前,微信、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宣传手段不断丰富,但很多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不善于利用现代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很多游客只对一些大型、较成熟的休閑农业产品有所了解,对很多小型但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点知之甚少。
三、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粮食、蔬菜、花卉等功能区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1.积极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
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紧跟中原经济区发展要求,围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和载体,从管理、技术和生产实践3个层面入手,狠抓产前、产中、产后3个重要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有限资源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不论是花卉还是蔬菜的玻璃温室,都需要采用专用设施,实现温室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投入,科学进行生产管理。
(二)培育产业集聚区,以标準化生产推动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1.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区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要求,加大优势产业开发力度,依托河阴石榴、荥阳柿子、广武大葱、黄河鲤鱼等生产基地,发展一体化生产,形成融生产、加工、销售、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区。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建设花卉苗木、蔬菜产业集聚区及产业园;在沿黄滩区,建设水产养殖产业集聚区及产业园;在北部邙岭,建设河阴石榴产业集聚区及产业园;在南部山区,培育杂粮杂果产业基地;在北部平原发展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沿中原西路、科学大道、S314线、S232等主干线两侧农田500 m内,打造干线两侧种业带。
2.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积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程,建成一批资源利用率高、优势产业突出、生产过程无公害、产品效益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以产业化经营加速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1.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围绕产业扶龙头的产业化经营思路,扶持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分散的土地纳入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
2.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经营
鼓励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在用地、用水、用电、环保、交通、商标注册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扶持资金集中投放、服务项目集中办理,引导农民合作社进行多领域、多方式合作及规范化经营。
(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以社会化服务保障荥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1.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严格落实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严格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2.构建多形式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产品顺畅流通
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经营服务网点,搭建“互联网+供销”平台,加快提升改造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资等网络经营的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问题。
3.都市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全面启动
充分发挥农业生态功能,着力构建农田、森林、流域、湿地等四大生态系统,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发展。
4.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
(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农业为根本,以农民为主体,突出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将农家乐、休闲农家、休闲度假农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统一规划,把休闲农业打造成集乡村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使休闲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人民群众消费娱乐的新热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整合农业、旅游、新农村、交通等项目资金,着力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干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旅游点沿线及周边房屋外观改造,规范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完善旅游点标牌、标识设置。改善旅游景点的供水、供电、通信、消防、教育、文体和卫生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点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档次[1]。
(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立专项财政资金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农民将自己的承包经营权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发展休闲农业的企业,或自办与休闲农业配套的服务业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产业资本向农村、农业转移。
(八)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农业,营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阳,李洪岐,刘亚平,等.农业之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上一篇: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