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应急救灾装备技术展览会综述
计划是将架桥长度达到80米,不断通过技术指标牵引实现产品的先进性和优势地位。
应急救灾产品专业化细分趋势日益明显
在本届应急救灾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应急救灾产品是不断进行产品新升级的过程,也是不断拓展、细分产品种类的过程,最早的应急救灾产品,很多只是用现有产品临时改造发展出来的,专业性较差,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应急救灾事故多样性、特殊性不断呈现,促使应急救灾产品在产品的专业细化分工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适应具体特殊要求的专业化应急救灾设备新产品出现,产品类型已经极大丰富,在本届展会上,观众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种的各式各样应急救灾产品,譬如单就应急提供净水服务的设备来说,就有形形色色的车载、手持不同设备。应急消防方面,不但有轮式、履带式等各种底盘类型的消防车,还有固定翼、直升机、水上飞机等各种类型的消防飞机。用于内涝、滨海救援方面有水陆两栖车、气垫船等,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展商参加过上届展会,此次再来参展很多都带来了最新产品,前面提到的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该集团已有5吨级“蟒式”全地形双节履带车得到市场应用,此次带来参展的产品为3吨级,即将定型,而下一步还将发展新型的更大型化同类产品。再譬如武汉长江光电有限公司在现场展出了一款激光通讯设备,也是新近研发成功的新型应急救援通讯产品。很多展商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他们在应急救灾新产品研发方面都有新规划,相信来年再举办应急救灾展时,观众朋友可以在展会现场看到更多全新亮相的应急救灾产品。
应急救灾展体现国际化氛围
应急救灾是一项全球性议题,在本届应急救灾展上,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国际化的浓厚氛围,譬如来自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地理地质研究机构,美国派力肯公司,都在展会现场展出了其最具市场销售业绩的产品或相关救援救护做法措施研究成果,特别是日本応用地质株式会社,在其展台展示了有关地震救援救护知识的大量图文资料,以及众多的专业化工具,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抗震救灾经验做法和技术设备。此外,本届展会上的国内展商,有些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甚至还将业务扩展到了国外市场,譬如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展出的帐篷车,已经打开澳大利亚市场,实现大宗出口,在海外市场为“中国制造”赢得了良好品牌口碑和美誉。在应急救灾产品领域,海外厂商走进来,中国厂商走出去,实现中外应急救灾产品技术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这是一大趋势,中国厂商及其产品今后需要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成长和提升。
科普体验环节,拉近观众与应急救灾的切身关系
现实生活中的应急救灾,其实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有些灾害,譬如地震,也许一辈子不会遇到,然而一旦遇到且处置不当,可能危及生命,在灾害面前,我们每个普通人该如何应对?为此,在本届应急救灾展览会上,主办方组织了一些别开生面的由普通观众参加的现场科普体验活动,譬如在“地震车”体验环节,观众首先登进一辆“地震车”,这辆瞬间可达8级地震水平的“地震车”,随着工作人员打开开关,天花板上的吊灯开始剧烈晃动,矿泉水瓶不断掉下来,脚下地板颠簸的同时不断有巨大沉闷的声音从地下传来。体验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钟,但足以令人感受到地震发生时那种瞬间的惊心动魄。观众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学习了如遇地震该如何保护自己。再如“烟雾帐篷”体验,充气帐篷创造了烟热逃生虚拟环境,帐篷内伸手不见五指,能真切地感受火灾现场的场景,体验者需要在教官的指导下捂住口鼻,贴着墙弯腰或者爬出帐篷。此外,参加展会的中安救援队,也在现场向观众们做了急救知识讲解,观众学习到了绷带及三角巾的包扎法、8种结绳打法、心肺复苏以及担架捆绑和伤员转运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活动让现场参加体验的观众们生动地了解并学习了地震和火灾的自救及逃生技巧,非常直观地拉近了观众与应急救灾的切身关系,受到了观众好评和欢迎。
结语
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各地发生过多起重大自然灾害现象,譬如2004年“12.26”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10.8”巴基斯坦强烈地震,2007年中国南方多省市遭遇暴雨洪涝,2008年“5.12”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1年“2.22”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强烈地震,这些灾害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社会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可以说应急救灾是关系到全社会,和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社会课题,不仅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专业应急救灾设备,也需要每个人养成应急救灾的良好自觉意识和知识。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应急救灾专业展会,“北京国际应急救灾装备技术展览会”在搭建平台、汇集中外最新的应急救灾技术装备和经验,以及增强普通观众的应急救灾素养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该项展会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形成了定制,将每年举办一次,我们相信,当2013年该项展会再次举办时,观众朋友会看到应急救灾领域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我国的国防军工企业单位仍将是该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生产的主力军。
对于国防军工部门而言,从事应急救灾产品的开发生产,这是贯彻落实我国国防科工委提出的军工产业发展民品的战略方向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民品的战略实践方向的有益尝试,而且也获得了市场良好反馈,达到了军民双向共赢的综合效益,今后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我国应急救灾产品可以不断完善、升级,不断提高应变抗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而国防军工部门通过应急救灾产品的生产开发,有助于壮大经济实力和基础,更好地促进先进军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