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群团部门,自治区科协是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助推全区科协事业发展的?近日,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红缨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记者: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您认为自治区科协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红缨:自治区科协是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区70多万科技工作者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科协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契机,切实履行四服务职能,在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群团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需要做工作,党的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着力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科协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截至2018年底,我区高校科协达到5家,园区科协达到11家,企业科协达到170家,老科协达到10家,农技协和农技协联合会达到521家、乡镇(街道)科协达到201家,社区科普组织达到875个。二是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断提升。多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重点针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使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据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6.42%,居全国第23位、西北第2位,提前2年实现到2020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6.3%的目标。三是学术交流繁荣发展。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我们积极打造塞上学术月、宁夏青年科学家和资深专家论坛等大型综合性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共组织开展了14届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评出优秀学术论文2000余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邀请25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及900多位知名专家来宁讲学和交流,共开展学术交流、业务培训、技术服务、科学普及等活动8000余场次,全区有15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学术论文2300余篇。四是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机制更加完善。在做好中国工程院院士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等国家级奖项推荐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在西部地区设立了“宁夏创新争先奖”,并被中国科协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研究出台了《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实施办法》,并获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支持,托举工程人选名额从最初的40个拓展到目前的100个,填补了宁夏在30岁左右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方面的空白。同时,还设立了宁夏青年科技奖、宁夏最美科技人、宁夏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奖等奖项,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记者: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协是如何推动落实的?
陈红缨:我们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来谋划和展开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通过改革,科协系统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强政治性。全区科协系统自觉肩负起加强科技界政治建设的使命任务,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主题活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等形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自觉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科协改革发展实践,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健全完善学会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学会党组织组建方式,在理事会层面建设功能性党支部,确保学会正确的发展方向,学会党组织的覆盖率达到了92.2%,学会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100%。二是优化职能职责,增强先进性。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的先进性,是更好强化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调整了机关内设机构和職能,将机关党委、组织宣传部合并为机关党委(组织人事部),成立调研宣传部,使科协机关的内设机构进一步优化、职能职责进一步充实。市县科协通过争取事业编制和劳务派遣、“三支一扶”人员等方式,充实了科协组织服务基层的力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暂行)》,同时,设置了3个宁夏科协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对代表、委员、常委和不驻会副主席的履职进行了制度规定。修订了《自治区科协干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试行)》,每名机关干部定点联系服务1所高校、2个学会和10名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加强与科协代表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三是坚持面向基层,增强群众性。以召开自治区科协“八大”为契机,自治区科协领导机构中,来自学会、市、县(区)科协、企业科协代表比例由74%提高至89.4%;45岁以下代表比例由31%提高至49.1%;主席、副主席中基层一线代表占72.7%;增配1名挂职副主席。市、县科协也通过换届,提高了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代表中所占的比例,并增配挂职副主席。注重吸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主导产业代表人士为委员候选人。在全国率先开展推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积极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和农技站站长进入科协组织,为提升科协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坚持淘汰退出与扶强扶优相结合的思路,修改完善了《宁夏科技社团工作评估办法》,推进学会全面提升创新与服务能力,建立学会淘汰退出机制,对组织不健全、不能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内部管理不规范、没有活力的14家学会解除了业务主管关系;对履职不力、组织涣散、治理结构不规范的21家学会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任务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9家学会,在项目支持、人才举荐、表彰奖励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在12家区级学会开展秘书长岗位购买服务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每年通过项目形式,对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学会在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支持。
记者: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牵头单位,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红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区各级科协组织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到位。我们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标,采取“大联合、大协作、共推进”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情况纳入全区效能目标考核范围,自治区政府每年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对年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自治区政府分别印发了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由自治区科协与五个市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协议》,建立了分工协作、目标考核和区市共建机制。2014年和2015年,自治区政府连续两年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列入自治区民生计划为民办实事之一。2017年,自治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了人均科普经费专项督查,扎实推进市、县(区)政府将科普专项经费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科普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们加大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科普中国·宁夏全媒体传播云平台,每年将3200余期科普视频,通过电视、手机、微信、公交频道等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与区市各电台、电视台合作,推进16家县级电视台办科普传播专题,传播科普中国优质视频资源;初步建成了科普新媒体宣传微矩阵联盟,公众阅读量达到了540万人次;建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传播平台,将400余部科普中国V视纳入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选修课程,已有30万人次点播学习;在社区、农村、学校、机关累积建设科普中国e站872个。2018年,宁夏在科普中国传播活跃榜上稳居全国第二名,科普传播的受众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现代科技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建立完善了以宁夏科技馆和实体科技馆为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延伸,以农村中学科技场馆为补充的科技馆体系。积极为宁夏6个科技馆每年争取到2700万元左右中央免费开放资金,扎实推进科技馆展区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全区科技馆的展览展示能力。充分发挥科技馆公益性质和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开展一系列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全区科技馆年接待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利用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的灵活性和移动性,重点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巡展活动,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2018年,争取中央彩票公益基金1800万元,在贫困地区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57个,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科技馆全覆盖,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四是主题科普活动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每年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普七进、宁夏科普讲解竞赛、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新型农民科技知识竞赛和大众科学讲堂等主题科普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00多万人次。每年举办宁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节、青少年科普剧竞赛展演、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宁夏行活动等各类青少年科学活动,吸引了全区近50万青少年参与。深入开展校园反邪、社区反邪等系列活动,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近500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100万份。积极探索科普宣传的新路径,在全国率先试点打造西吉县龙王坝、贺兰县稻渔空间和永宁县立兰葡萄酒庄3个科普小镇,将农业、科普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科普宣传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
记者: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助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上献智出力?
陈红缨: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重点针对自治区重大战略、特色产业和瓶颈问题,结合实际,启动实施了“助力创新工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一是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新成果。以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科协系统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实施意见》,为科协系统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和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做好对接和服务工作,围绕宁夏企业、产业园区和地方政府的技术创新需求,先后征集企业需求1300余项,邀请区外900余名专家对地方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其中2017年先后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助力宁夏材料产业对接会”“院士专家助力宁夏能源产业对接会”等大型活动,邀请47名院士和331名专家来宁,针对213家企业的449项技术创新需求进行指导和服务。2018年开展的“湖南院士专家宁夏行”“福建院士专家宁夏行”,共邀请6名院士和20余名专家来宁,针对180多项技术创新需求进行指导和服务,签订合作协议3项、意向性协议11项、授牌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截至目前,自治区科协共指导建立院士工作站19个、专家工作站28個,新建学会服务企业工作站、园区科技创新服务站和全国学会宁夏服务站等长效服务载体26个。组织开展了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创新方法大赛,举办创新工程师认证培训班,培训企业高管及一线工程师2000多名,辅导企业产生创新成果300余项,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0余项。成功举办了两届宁夏创新方法大赛和“双创”活动周主场活动。二是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们联合扶贫办、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围绕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和服务向贫困地区聚集,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成立了由百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服务团,组织800余名科技专家深入贫困地区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菜单式”科技服务,开展科技服务900余场次,服务贫困群众及当地科技人员10万余人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助力精准扶贫。分别在中卫市和固原市举办了“科技专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集中服务活动,为农民群众送技术、传经验,受益群众达到16万多人次。三是建言献策工作迈出新步伐。围绕自治区“三大战略”,通过开展课题调研、项目征集等方式,组织相关学会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先后组织开展了“女科学家基层行”“海智专家宁夏行”“千名科技专家走进移民村”“科技专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等一系列大型科技服务活动,编发《科技决策咨询》50期,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24次,获奖的有14篇。四是学会承接职能工作实现新突破。以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宁夏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区级学会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已有3家厅局的5项职能由相关学会承接并组织实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自治区科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实干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锐意创新进取,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实字当先、干字当头、能字为本,全面提升科协系统服务能力,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陈洪岩
上一篇:聚焦昌平:一校带一镇 科普进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