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生乱象中突围
主持人的资质规范化到广告植入的具体细则,清理十分彻底,赢得大众一致好评。虽然养生类节目数量会大幅度削减,但总局的本意和当年限制音乐类节目不同,严格来说,音乐类节目叫‘限制’,而养生节目顶多是‘整顿’,让其更加规范化。总局其实是鼓励多播出与民生有关、接地气的节目。比如北京卫视的《养生堂》、CCTV10的《健康之路》都是受到总局的表扬的。
近年来,“养生专家”受捧、养生书籍风行,其中公然弄虚作假者不在少数。这种乱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在威胁百姓健康的同时,还将毒害社会风气。陈先赋教授认为,治理这种乱象,政府主管部门应首先负起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
一些保健品通过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大肆吸金,但这种保健品的功效却十分模糊。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脑白金”了,前些年,只要一打开电视,脑白金的广告无处不在。然而,除了一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外,人们并不能了解更多的特色和功效,但潮流已经形成,大家纷纷购买。曾有记者做过采访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顾客在购买时均不知道脑白金的有效成分和真正功能,主要凭电视里脸儿熟。当他们的家人满怀欣喜喝下这赫赫有名的神奇之物时,哪里知道这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脑白金主要含有的是褪黑素,而且其功效和副作用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好电视就好了吗?NO。现实中的养生骗局同样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各种保健品。当老人走出家门,就已被唯利是图的商家盯上。即便坐守家中,危险也会磨刀霍霍找上门来。甚嚣尘上的“养生乱象”让老人们无处可逃。
中国目前沉迷于养生消费的老人不在少数。据《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的网络调查显示,在1928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费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
留心观察会发现,在很多小区中,总有各色人等来举办各种免费体验活动,他们大都身穿“白大褂”,只要见到有老人经过就热情迎上。“还有人打着志愿者名义,给你免费量血压、免费吃这个躺那个。很多老人经不住商家的热情,总是买一堆东西回来。
陈先赋教授坦言说:“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不仅影响我们的产品,自然而然的也影响到我们的学术。很多恶劣的产品,不仅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反而“伤生”。另外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本身又没有什么医学或者中医的学历或造诣,一番包装后,也被吹捧成了养生大师,然后大放厥词,实在是害人不浅。”
“有的人总喜欢问这东西养不养生,那东西养不养生,其实如果真正有涵养的专家,他根本无法回答你。因为他知道影响养生的因素太多了,你问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养生书籍汗牛充栋,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我认为要宣传一种综合性的养生概念,除了饮食,还有起居,环境,心理调适等,要从多方面下手,综合养生,方能有效。”
健康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虚假的东西可以风靡一时,但总是不能长久,这些年来被揭露而倒下的各个“神医”就是明证。那在这样乱象之下,如何才能做出真正健康的产品?如何才能将健康做成一个经久不衰的大产业?
目前影响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二是过分依赖广告促销;三是产品开发力量薄弱,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四是难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五是产业法规不完善。
针对健康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陈先赋教授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必须要针对性的来研究产品。商家要与真正的科研专家进行配合,研发的产品要进行反复的科学验证。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家,虽然资本雄厚,但想要进入健康产业,也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论证。虽然健康产业有广阔的前途 但也不要轻举妄动。
第二,要面对现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康行业的企业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动辄就想做一个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产业。应该从小做到大,从实际出发。产品的消费对象,要面向13亿的中国人,面向即将到来的2亿老年人,适合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多走大众养生路线,产品面向大众。比如哇哈哈的产品,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秘方和技术,但他恰恰适合大众,人人都需要,跟可口可乐一样。而且几块钱一瓶,大家都消费得起。产品虽然不见得多高端,但哇哈哈集团已经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其创始人宗庆后先生甚至数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尖端产品当然也需要,但这针对的是少数人,不能一拥而上。现在的问题是这类产品太多,比如奢侈型疗养度假酒店,就严重产业过剩。
第三,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没有人会喜欢千篇一律的东西,健康产品也一样,特色很重要,比如中医药的特色,四川的特色,成都的特色。一个地区,要针对地方的特色,比如饮食,文化,设施,方法等等。
第四,要科学规划,理清思路。一些企业家,盲目选择一个项目后,得到政府的一大笔资金,最后却发现拿到的是一个烫手山芋。这就像一个烂尾楼工程,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骑虎难下,成了一个包袱。
另外,科研单位应该将教育、科研、产业、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形成产研一条链发展。在这方面,江西中医药大学就是一个模范。现在大名鼎鼎的“江中集团”,开始就是它的一个校办企业。现在的江中集团,已经从原来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以两家上市公司为运营主体的,集医药制造、保健食品、房地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
江中集团的产品,无论是大名鼎鼎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还是现在的江中猴菇饼干,都是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与吗叮啉、消化酶相比,健胃消食片为“中成药”,且成分均由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中药配伍,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该药的成分中,山楂、麦芽为消食导滞药,太子参、山药为健胃益气药,陈皮为理气导滞药。而健胃消食片这样的产品,也符合我们上面提到的从小做起,做大众产品的理念。它不贵,但多数人都用得着,它从小做起,但早已是中国OTC行业的领先企业,单是健胃消食片,零八年就突破了10亿的销售额。
猴菇饼干也一样。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作为药材,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明确记载:“猴姑片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将这种药食同源的东西做成健康零食,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它也成功了。
养生是健康产业的未来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中医药极具优势的保健服务产业能占到多少份额呢?2014年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保健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峰”论坛上,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给出答案,“包含养生保健服务、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三大版块的保健服务产业到2020年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
周邦勇认为,健康服务业包括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两部分,即医疗与非医疗,前者为治已病,后者为治未病。以前人们关注健康更多投入的是医疗,把很多钱投入到了临终之前的治疗,通过国家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和大众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从出生到临终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其中,中医药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
周邦勇介绍说,保健服务产业包含各种以中医药技术为主的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包括营养膳食剂在内的保健食品,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纺织品、器械、化妆品等保健用品。据专家学者测算,这一产业在2020年能达到4万亿元以上。
长期从事中医养生研究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晓生指出,当前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二是中医药保健人才缺乏;三是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四是提供的服务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五是新产品的研发缺乏;六是中药保健品在宣传上夸大其辞。“中医药要在健康服务业中大展身手,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对此,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认为,我国的保健食品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野蛮”发展期、2000年前后的发展停滞期,再到2003年-2009年的高速稳健发展期,逐步进入目前的规范发展期。
不仅是业内人士摩拳擦掌,一些大的IT、房地产企业也纷纷将目标转投健康服务业。“国家是希望放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直至完全放开,但会通过设立相关标准来加强监管。即重监管,轻审批。”周邦勇认为,保健服务产业会有一次洗牌,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养生,其实就是未病先防。随着预防医学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民众的重视,中医养生必然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分支,养生保健行业同医疗行业一样具有专业性较强、基础理论深厚,技巧方法独特、外行不易把握等特点,从技术到经营管理都有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而目前养生市场的混乱局面,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市场正在逐步规范。
著名养生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导马烈光教授认为,中医养生将会是健康产业的未来。 “中医养生从数千年前就开始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治未病’的思想贯穿整个中医发展。然而,在西医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医养生与西方保健有所混淆,甚至对西方保健研究亦步亦趋。”
中国的健康产业要发展得好,必须大力挖掘、弘扬我们几千年来积淀的养生文化、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之所以对健康产业极其重要,马烈光教授认为有其下几个原因。
一是中医养生理念虽然古老,但仍然有其先进性。养生关注的是生命整体,不限于疾病,引领了医学发展潮流;中医养生内涵丰富,除了具体的方法,更多的是养生理念,授之以渔,强调“养生素养”的优先提高;在产业发展上,养生将软(文化)产品与硬(实物)产品并重;另外中医养生以医为基,系统拓展性强。
二是养生特质鲜明,绝对原创。养生理论根源于传承不绝的古老中华文明,是祖先千年的智慧结晶;以中医理论及方法作为基础,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包容性强,海纳各种有益生命的方法;历代医学家、养生家集思广益;方法行之有效,认可度高。
三是养生宝藏巨富。养生理念涉及生活方方面面;药膳、导引、饮食等方法取之不尽;养生体系庞大,拓展性强;养生研究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最后,是养生需求日益扩大。
不过,中国的养生保健事业虽然市场需求极大,但目前还没有几家规范的、能真正满足养生保健需求的规范化养生机构。现在处处可见的各种养生馆、保健馆、足疗店或供人消遣、或一知半解、或经营管理混乱无章,从管理层、技师层到服务层绝大多数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难以长久地占领市场。消费者仍苦恼于难以找到一个真正有技术实力和科学思维、能够对自己的养生长寿有帮助的养生场所。
可喜的是,目前养生市场的混乱局面,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市场正在逐步规范。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商家、民众的通过努力,只有政府的监管到位,科研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商家诚信为本,民众不断提升养生保健知识,才能使健康产业健康发展,让大家都从其中得到益处。
上一篇:硅谷为什么成为硅谷
下一篇:后现代色彩笼罩下的“消逝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