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分析与思考
材料的透水性,避免资源的浪费。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当今时代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体现人文的要求。因此,农业园区的规划应当较好的处理人与建筑、人与设施、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4.智能化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发展,园区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智能性、社会性、结构清晰性等特征,同时还能与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三、 功能分区规划
该园区有一定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加上地理环境优美,该园区宜林、宜果、宜农、宜多种经营(包括花卉、蔬菜、茶叶、药材种植,畜禽、鱼虾水产养殖等)、宜开发旅游资源。
总体规划把园区打建成既是一个高品位精品农业园,又是一个高效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覆盖区域分为中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园区规划以高效为依托形成一点两线六区域,一点为园区制高点,具有较好景观效果;两线分别为主游路线和花庄河水线;六区域为山顶远眺区、坡地园艺区、畜牧繁研区、水产观研区、科普教研区和综合服务区。使园区经济遵循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时代潮流相融合。同时也能促进附近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链。
根据观光园的地形条件及规划总体布局,以观光农业果园为基础,确定以观景亭为制高点,由山顶向河滨,由高到低的进行观光布局。在设计风格上采用以景为单元的造园手法,并合理组织景观序列和浏览线路,突出“山顶远眺——坡地园艺——畜牧繁研——科普教研”的功能结构。
(一)山顶远眺区
在园区最高处建观景亭,此观景亭位于全园的景观制高点,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观赏构筑物,发挥登高远眺统领全园的功能。观景亭日沐朝阳,暮浴夕霞,是观日出、赏晚霞的绝佳之处。游客爬山登顶后,登亭鸟瞰,园区景色尽收眼底。
(二)坡地园艺区
在整个园区的山腰区域规划大面积果园、蔬菜园、花卉园、茶叶园、中草药园,配合该区域缓坡地形,各个园艺园区景观建设首先要引进名优特新奇的品种,从而创造景色秀丽、终年有花,四季有果的胜景,借助地形优势使各个园艺园区景观的群体美,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实施无公害栽培,生产安全、营养的绿色果品,满足游客渴望食品安全的心理需要。此外还在坡地上种桃树、梨树、葡萄、猕猴桃、杨梅、茶叶等,让各种园艺园区尽展风采,可实现产品的终年供应。做到季季有花,月月有果,使游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蔬菜种植箱拥有以下特点:可以在土壤贫瘠,甚至没有土壤的地方种植。这种种植箱还具备、阻止杂草生长、土壤不会被踩踏、下雨后可以立即下地作业等优势。
(三)畜牧繁研区
依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利用原有建筑,合理设置畜牧繁研区,以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整个园区在保留原有养殖区域的同时,增加生猪繁衍和杂交、鸡鸭牛羊等畜牧养殖用地。引进畜牧养殖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生猪繁衍、鸡鸭育雏成活率和产蛋率、牛羊出生率,改变原有的单调,进一步开发研究新技术和新品种。结合畜牧养殖,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的进程。
(四)水产观研区
在滨河区域,开发鱼类繁殖、研究、垂钓、观赏特色水生动植物、游泳、自助烧烤等特色度假项目。规划在滨河平台上建游泳池供人们游乐。再建一垂钓鱼池,沿河设立水岸亲水木平台或钓台,在河中植荷花、睡莲、芦苇、菖蒲,营造自然的滨河景观。河中养殖当地特色鱼类,进行繁殖科研,全面发展养殖水产业。
(五)科普教研区
因该园区需要给农职院师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用地,同时给来校的游客提供一个展示学习的平台。科研中心拥有农业方面的高新技术,今后将打造成农业科技示范点。
(六)综合服务区
该区域是游览集散地和园区综合服务管理所在地,场地要求平整、交通便利、事业通达,可设置停车场、餐饮服务、观光游览、科普展馆、农产品交易等。
四、结语
通过前期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调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分析,初步将该园区定位于综合性特色农业生态科技观光园。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游览观光为主,兼顾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随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园区的规划要具有生长性、创新性、延展性。规划要同阶段经济发展紧紧相连。
同时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科技理论为指导,以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多渠道融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生态产品生产技术,建设和提高现代绿色生产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将园区提升到西南地区同等院校领先水平,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集生态、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参考文献:
[1] 候喜林,张增翠,李友生.都市农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方志权.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问题以及对策[J].中
国农村经济,1998(03)
[3] 范子文.台湾的都市农业[J].中国农村经济,1997(10)
作者简介:杨晓帆,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