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啤酒:盛夏的果实
李博(化名)是北京一家较早介入进口葡萄酒销售的代理商,今年4月,他在和记者的交流中透露,他们公司在稳步推进进口葡萄酒贸易的同时,会逐步加大进口食品的力度,“尤其是进口啤酒,目前已经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

进口啤酒的天然优势
来自宁波保税区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1至4月,保税区共进口啤酒19.7万升,同比增长了26.9倍。
海关的数据直接的反应就是终端销售。从《酒世界》记者在多个城市观察并反馈的综合信息来看,商超在进口啤酒的渠道中已经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进口啤酒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而销售情况也非常可观。
“高档啤酒也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对记者表示,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者观念和需求的变化,未来我国的啤酒消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国际品牌在高端产品领域具有传统优势,”方刚认为,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使得不少具备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家庭开始选择进口食品,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和进口啤酒——非官方的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进口啤酒市场已经开始占到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进口葡萄酒暂时处于低谷的情况下,进口啤酒可能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李博认为,促成进口啤酒高速增长的要素有多种,除了外在因素,啤酒行业自身渠道发展的变化趋势也导致进口啤酒的增长。

新渠道关注进口啤酒
我国啤酒消费主要可分为两种,即现饮消费和非现饮消费。其中,现饮消费所占整个啤酒销量的60%,是重中之重,也是啤酒企业争夺的重点。近年来,现饮市场费用越来越高,逐步沦为大企业、大品牌的天下,而一些有特色的中高档进口啤酒商开始瞄准非现饮市场进行发力。这些厂家以桶装和易拉罐装啤酒为主,主打家庭消费,注重产品品质和消费者感受,逐步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忠实顾客。
非现饮市场以前以商超为主,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高端进口啤酒开始瞄准这一渠道进行发力。5月5日,酒仙网启动啤酒板块,以德国进口品牌为主的几十款国内外知名啤酒已作为第一批试水产品,进入酒仙网官网及天猫、京东、苏宁等十余个合作平台上进行销售。
另一个新兴渠道,酒类连锁专卖店也有意进行了啤酒品类的延伸。记者在浙江采访时,在久加久连锁专卖店看到其进口啤酒已经占据了不小的店内面积,该店营业人员告诉记者:“比过去好卖多了,尤其是这款5升桶装德国天使黑啤酒,今年春节卖得很火。”另据记者了解,名品世家酒类连锁专卖店也在今年4月与天津可利客商贸代理的德国啤酒品牌别格啤酒进行了独家战略合作,这意味着德国皇室御用啤酒品牌别格将正式进驻名品世家全国的700多家连锁店,名品世家产品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小品牌的机会

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啤酒市场按美国模式进行整合,留下了青岛、燕京和雪花三强,地方区域品牌几乎消失殆尽。国外的啤酒品牌也从世纪初百花齐放的局面演变成了大玩家的游戏,没有实力按中国市场游戏规则进行市场拓展的厂商几乎都退出了竞争,只留下百威、嘉士伯、喜力等这种国际一流品牌在高端市场角力。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及80后,90后新生消费群体的成长,时尚、个性化的高端啤酒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进口啤酒。调查显示:未来5年高档啤酒消费量将逐步增长,啤酒市场平均价格将增长17%,中高端产品比例迅速放大。百威英博集团华北事业部总裁徐嘉宏表示:“目前在啤酒市场中,已经能看到消费升级的趋势,即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对生活形态与口味多元化的需求,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去享受更地道的啤酒,这种增长趋势比其他品类要来得明显。”
这对一些中小啤酒品牌是一个明显的好机会。
实际上,即使面临着国外大品牌和国产品牌的联合挤压,国外的一些啤酒品牌,尤其是德国的一些啤酒品牌在中国市场依然不俗:德国排名前几位的啤酒品牌均在大陆有代理商,而且合作情况不错。还有一些小的特色品牌也在顽强生长,他们可能只依靠几个餐厅,也可能只依赖某个高档娱乐场所:他们不求销量,只求品质。对这些终端而言,销售这样的啤酒是为自己的餐厅增加竞争力,而不是依靠啤酒去追求利润。
而在未来,随着家庭消费啤酒高端化趋势的变化,中小品牌不需要“血拼”现饮渠道,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品质赢得客户。在今年的春季糖酒会上,一些进口啤酒品牌频频亮相,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上一篇:时讯
下一篇:劲牌:新环境新机遇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