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文献综述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特别是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教育成本收益率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从宏观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關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成本与收益:教育成本收益率:文献综述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是学校管理者、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以及研究人员等有关各方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它是政府制定学费标准、对学校拨款的重要依据;是居民个人、学校和政府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研究人员必要的基础资料。对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相关文献成果并加以综述。

二、相关概念

(一)教育成本

最早提出“教育成本”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他于1958年出版了《教育成本》,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1962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指出不仅要计算教育的直接成本,还应该计算教育的间接成本,他是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

我国对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盖浙生在其《教育经济学》中,将教育活动视为一种教育服务,认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教育费用而言”。阎达五、王耕( 1989)将教育成本界定为“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总和”,主要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合计即培养每一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其中有形成本就是直接成本,无形成本是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王善迈一直也从事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认为(1989)教育成本就是培养每一个学生所消耗的全部费用,即单位产出的消耗量。在《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1996)中将教育成本定义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袁连生(2000)在《教育成本计量探讨》一书中提出可以借鉴企业成本概念,将教育成本按照对教育实际发生的资源耗费和根据教育决策和成本分析需要对交易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黄嵘(2009)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中指出,高校教育成本应借鉴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概念,从会计学角度定义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够用货币来可靠计量的教育资源消耗。从国内外各位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教育成本的概念有不同表达,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二)高等教育成本的分类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1963年发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书中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美国经济学教授科恩1979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将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并完善了对机会成本的考虑,但这种分类方法难以对教育成本进行实际核算。

曾满超(1988)指出,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教育媒体的成本划分为管理成本、生产成本、传播成本和接受成本外,国际上没有对教育成本进行标准化的分类。他将教育成本分为家庭成本和机构成本。袁连生认为这种分类很有价值,但也存在问题:第一是将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定义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不符合会计学的定义。第二是将资本性投入全部作为机构成本。他主张将教育成本根据管理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将所耗费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两大类。

(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原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生产率和效率研究的一种延伸。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教育经济学家开始将它们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测试教育成本收益率,制订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的教育投资领域,特别是用于评价这种投资在提高生产力和收入方面的能力。成本一收益分析指的是比较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条件是其产出可以用货币方式衡量。其定义为:1.这种分析是在制订计划时,帮助决策者对诸多可供选择方案进行抉择的一种工具:2.进行这种分析必须对各种方案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加以比较,即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眼光。

三、高等教育投入成本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投资,西方发达国家受到较为成熟的高等教育理论,如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支撑下,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关注的问题更具体、更具有现实性。在我国,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在此研究领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系统性和标志性成果。

著名经济学领域专家弗里德曼(Friedman.1980)认为基础教育的学费体制要进行修正,提倡部分高等教育经费应由学生个人及家庭承担。这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雏形,这种成本分担机制的正式提出是美国教育家布鲁斯·约翰斯通。他在其著作《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1986)中,把高等教育成本分成三大类:高校教学成本、学生的生活成本以及学生放弃入学的机会成本。约翰斯通认为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成本,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部分学杂费,但这个学杂费要有适当的额度。同时认为面对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是必要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化,约翰斯通也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自2000年后,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推崇与应用。

刘洋在《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投资成本一收益研究》(2012) 一文中,从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补偿方式,其中包括货币补偿也包括非货币补偿,解答了高等教育投资回报量能否补偿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成本的疑问,同时也回答了投资所得收益以何种方式补偿投入的成本的问题。最后得出在货币及非货币两种形态的教育收益中非货币性收益对教育成本的补偿能力更强。但在补偿收益中存在性别差异,即女性的非货币性回报并不突出,而高等教育投资对女性物质收入的影响大于男性物质收入的影响。

胡颖森在《弱势群里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研究》(2012) 一文中表示由于高教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预期收益偏低、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化障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发展的滞后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绝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面临低收入的代际传递、恶性循环:他主张突破创新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设计和扫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障碍,同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

四、高等教育收益研究

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是研究教育成本收益率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由于明瑟收益函数计算教育成本收益率只需要样本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而不需要知道样本完成某年教育所花费的成本,因此应用起来简便易行,所以多数国外研究者倾向于用明瑟收益函数计算收益率。经典的研究证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成本收益率会下降。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成本收益率最高,新兴国家次之,发达国家最低。原因是发达国家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发展成熟稳定,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供给比较充分,而发展中国家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相对稀缺,因而收益率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诸建芳与美国加州区域经济研究所干伯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恩斯特·使君多福合作研究的,载于《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一文。这项研究使用了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1992年进行的对12个省26个市县438个企业和9432名职工的抽样调查,估算了中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工作经历(含在职培训)的个人收益率等。估算结果,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率中的基础教育为1.8%、专业教育为3%.即职工每增加一年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可增加年收入1.8%或3%。

五、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研究

最早对教育成本收益率进行综合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1963年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的《教育中的社会投资回收和私人投资回收》一文,他首次提出了美国在1949年的各级教育投资回收率表。根据他的计算,1949年时的美国男子大学最后两年的边际社会投资回收率是5.6%.缴纳了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计算的大学最后两处的边际私人投资回收率为16.7%。其结论是在贴现率低于10%的条件下,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无论是整个四年的中学投资还是中学前两年的、后两年的投资都是值得的。如果贴现率超过10%,那么中学前两年的投资便无利可图,不值一试。之后,汉森的研究在其计算依据方面被后来的研究者,例如,布劳格,R.雷耶德及伍德霍尔等人于1969年就印度城市男性居民计算私人的和社会的教育投资回收率时,进行了多处相应的修正。

占侃和宗晓华论述了高等教育投资的信号成本与市场扭曲,揭示了在面临严峻就业问题时,高能力者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教育投资,以发送文凭信号而被正确识别出来:这种为发送信号而进行追加教育投资的现象广泛存在,但并不能确保为个人带来更高收益,却会导致就业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扭曲,浪费国家稀缺的教育资源。

伍海泉,陈锋以教育收益区域性与外溢性的视角,从政府角度出发论述了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划分。他们认为学费体现了受教育者个人的教育成本分担,政府投资体现了作为教育社会受益主体代表政府的公共责任。从地域上考察,教育收益具有天然的区域性和外溢性特点,在受益一能力一责任一权利对等的原则下,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科学合理的划分教育财政责任,是教育财政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黄晓波通过对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批准号:04XSH003)的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的教育成本收益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中等教育成本收益率高于男性,男性的高等教育成本收益率高于女性。

六、总结

综观以上对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问题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高等教育的投资、管理、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主要由国家承担,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等对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及教育本身的经济效益关注度不高,关于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問题研究重视不够、起步较晚而且研究很少,系统的研究及其相关分析极为少见。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定量分析高等教育成本收益问题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与国外主流学者接轨。

参考文献:

[1] John stone D.Bruce:《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Education: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the College Board,1986年版.

[2]Mark C.Berger,Thomas Kostal.Financial resources,regulation,and eollment in US public higher education[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2年第2期.

[3]刘洋,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投资成本一收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6月,

[4]胡颖森,弱势群体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2(15):34-35.

[5]占侃,宗晓华,论高等教育投资的信号成本与市场扭曲[N].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01):28-32.

[6]伍海泉,陈锋,政府间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划分研究一教育收益区域性与外溢性的视角[J].财务与金融,2009(01):24-28.

[7]黄晓波,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11- 212.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综述 文献 收益 成本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