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的饭碗而努力
记者随意来到一家超市的食品区,目光所及处,就发现了不少中粮旗下的品牌产品。不管是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蒙牛乳制品,还是金帝巧克力、香雪面粉、中茶茶叶,都来自中粮系列。在粮谷、油脂、生化领域,中粮更是响当当的领军企业。
也许大家不曾留意,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还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粮的员工自豪地说,从1994年以来,中粮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确实,企业在不同历史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才能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在执掌中粮两年半、刚刚退休的赵双连后,现任董事长吕军将如何带领中粮成为更富实力的国际大粮商?
忠于国计 良于民生
据中粮的员工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中粮业务仅限于粮油食品出口,后逐渐扩展到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东风,让中粮逐渐成为连接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国内经济困难,中国粮食出现严重不足,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那时候,中粮与古巴签订了进口食糖合同,从古巴大量进口原糖,缓解国内供糖严重不足的矛盾。”老员工依稀记得,当时的中粮,紧急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进口大量粮油食品,以满足国内供应,稳定国内市场,缓解国内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忠于国计,良于民生”。此后,中粮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统筹着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農产品进口、出口的主渠道,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高达1.15亿吨,创历史新高。1.15亿吨的进口粮食,主要由9600万吨的大豆、300万吨的玉米、300万吨的小麦和800万吨的稻谷构成。
50余年的国际贸易经验,让中粮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世界1/4以上人口的餐桌与全世界的农场紧密地联系,搭建了从原材料到产品进出的国际贸易走廊。
从整体上看,中粮已在南北美洲、澳大利亚、黑海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了仓储、码头、物流设施,与当地农民建立起合作关系,在全球最大的粮食原产地(南美、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粮食走廊,掌控一手粮源并向全产业链延伸。
比如,中粮旗下的中粮贸易、中粮粮谷、中粮油脂、中粮生化等企业,就是各领域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粮贸易,就是中国粮油流通行业经营规模最大、设施体系最完善的市场化经营企业,是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的执行主体,经营布局遍及我国粮食主要产销区。
中粮粮谷,业务涵盖大米、面粉、面条、面包和啤酒原料五大产品品类,承担着保障国家主粮安全的主体责任和保障食品安全、执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责任。
中粮油脂,是国内油脂行业领军者之一,生产并销售“福临门”食用油。中粮生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物质燃料乙醇供应商,占有40%的市场份额,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中粮在农粮食品领域国有资本占比将提高到80%以上,实现“321155”经营目标,即年经营玉米3000万吨、年加工2000万吨大豆、1000万吨水稻、1000万吨小麦,年经营食糖500万吨,国外一手粮源5000万吨,更好发挥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我们在国内搭建起北粮南运的大动脉,230万家终端售点遍布中国952个大中城市、十几万个县乡村。在全国各省区市,都能找到中粮人,他们在种植养殖、仓储、物流、贸易、加工、分销等各个环节奔忙,形成了上下游的一体化网络。”中粮员工说。
双重使命
“1952年至1987年的35年间,中粮不仅打开了中国粮油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而且积极开展对前苏联、东欧国家、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贸易,以粮油食品等初级产品的出口换取了大量外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大量外汇资金,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时期,中粮履行着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
确实,如果把中粮集团的发展划分阶段,那么,创立之初中粮集团主要起到维护国家粮油食品安全与储备调节的功能,以粮油食品进出口为主业。20世纪50年代,中粮在接受国家罐头出口任务后,相继建立了一批罐头生产原料基地,使中国的罐头出口数量飞速增长,并促进罐头行业的生产和出口。
改革开放的推进,带来中国外贸体制的变革,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纷纷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管理主体向经营主体转变,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它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一批出口农副产品的单项生产基地,扶持建立了一批专供出口的加工专厂、专车间。适销对路的出口商品,增加了出口货源,有效地调整和优化中国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结构,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渐渐地,粮食供给的平衡与中国市场机制的完善,让中粮集团逐渐完成了“粮油贸易企业――实业企业――全产业链企业”的企业战略转型,成为中国农业领域链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建立起全球化的运营网络、关键物流节点和贸易通道。
“中粮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这种合作就是始于1979年,当时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一年,即1978年,中粮同美国施格兰公司签订洋酒寄售协议,将洋酒引入中国大陆市场。
1999年,中粮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在香港实现部分板块的分批成功上市。
中粮的大规模重组并购则始于 2004年,之后包括深宝恒、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丰原生化和新疆屯河等在内的企业陆续被收入中粮集团麾下。2006年,国资委批准中谷集团(主营粮食内贸)并入中粮集团,为中粮集团贯通大宗农产品供应链条提供了平台。也正是通过历次的资本并购,中粮集团成为了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聚焦与瘦身
中粮全产业链不仅是资产布局的“链”,也是组织架构系统运营的“链”,能否搭建一个更富效率的协同组织结构与业务运营平台,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战略转型的关键。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中粮前后的三位董事长从集团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资本运作方面作出的部署影响深远。
前任中粮董事长宁高宁任期从200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期间,宁高宁借力资本,对中粮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改造。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可以说,宁高宁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2016年1月,赵双连接替宁高宁出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之前,赵双连先后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储粮工作,2012年4月开始担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2013年10月,赵双连升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赵双连在中粮实践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许您曾留意,2017年中粮集团资产总额5388亿元,年营业收入4825亿元,利润总额118亿元。相比2015年,中粮这两年的业绩有了明显不同,当时的年营业收入4054.4億元,净利润仅为2亿美元,并且是在获得47亿元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完成的。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能够实现利润增长,与赵双连大刀阔斧的改革分不开。
赵双连上任伊始,确定国际大粮商目标,首先完成了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以及中纺集团三家粮食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业务互补和协作共赢。2016年,中粮进一步实现了与中纺集团的合并。
赵双连一改宁高宁“买买买”的运作方式,而是对中粮进行“瘦身”。在赵双连的带领下,中粮自2016年开始主要聚焦粮、油、糖、棉四大核心主业,把分散于不同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资源资产分别重组、整合进入十几家专业化公司。
比如,中粮决定将福临门的销售推广并入中粮控股,这将实现产品上下游的统一,更有利于福临门单一品牌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也将给盈利能力下滑的中粮控股带来一些活力,进而提高中粮整体业务的运营效率,避免出现大而不强的局面。数据显示,中粮集团共计确认改造提升类企业65家,强化管理类企业91家,兼并重组和淘汰退出类企业102家。
2016年初,中粮旗下有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大悦城地产五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如今,中粮旗下新增了中粮肉食、福田实业、雅士利国际、现代牧业四家香港上市企业以及酒鬼酒内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3家。
2018年,中粮主帅再次易主。7月9日,中粮官网发布公告称,因退休原因,免去赵双连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中储粮董事长吕军接棒。可以看出,赵双连的继任者吕军是第三次接替赵双连。2013年、2016年,赵双连调动留下的职位,均由吕军接任。
中粮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推动粮油、食品、金融、地产四大板块于2019年整体上市。规划还提出2020年关键性指标,其中营业收入将达7500亿元,总资产6000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国有资本粮油食品业务占比达到80%。
目前,中粮盈利能力不足的局面得到扭转,但距离中粮集团十三五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完成目标的时间也迫在眉睫。留给吕军的时间并不多,中粮的专业化改造仍在继续。

代表事件
1961年,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粮谷出口公司正式合并,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99年,中粮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在香港实现部分板块的分批成功上市。
2006年,国资委批准中谷集团(主营粮食内贸)并入中粮集团,为中粮集团贯通大宗农产品供应链条提供了平台。
2007年4月10日,中粮从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2日,中粮集团公布“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推动粮油、食品、金融、地产四大板块于2019年整体上市。规划还提出2020年关键性指标,其中营业收入将达7500亿元,总资产6000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国有资本粮油食品业务占比达到80%。
代表人物
宁高宁:于200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任中粮董事长。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期间,宁高宁借力资本,对中粮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改造。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赵双连:于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任中粮董事长。赵双连上任伊始,完成了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以及中纺集团三家粮食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业务互补和协作共赢,主要聚焦粮、油、糖、棉四大核心主业,把分散于不同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资源资产,重组、整合进入十几家专业化公司。
吕军:中粮集团现任董事长。1967年出生的吕军,实际上算是中粮集团的“老人”,他于1993年就加入中粮集团,先后担任中粮期货董事长、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兼)等职。此次赵双连从中粮集团退休,吕军接任成为新董事长,已经是两人的三度交接班。
下一篇:葡萄籽的营养功效及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