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衰长期应用利尿剂并发糖尿病1例报告
【摘 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较其它病因所致的心脏病不同之处在于肺、心功能均受累,因此改善肺心病心功能的有效措施是改善肺功能,同时辅予利尿剂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使心功能得以改善。由于长期利尿剂的作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升高。
【关键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利尿剂;血糖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5-02
1 临床资料
患者刘xx,男性,年龄76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主因反复咳嗽、咳痰、胸憋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入院查体:T36.8℃,P100次/分,R23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晰,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返流征(+),肺脏望诊:桶状胸,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触诊:两侧语颤相等;叩诊:呈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对称,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心音低顿,心率100次/分,P ₂>A ₂,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神经系统阴性。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重度顺钟向转位。X线胸片,符合肺心病X线诊断标准。入院时血糖4.6mmol/L,尿糖(-),血钾4.2mmol/L。入院诊断:慢支、肺气肿、肺感染、肺心病、心功能不全。长期治疗予以吸氧、抗炎、平喘、利尿及改善心功能。患者经上述积极治疗,病情逐渐改善。予以复查血糖为11 mmol/L,血钾为2.1 mmol/L,经静脉补钾及口服降糖药(D-860)后,血钾升至3.0 mmol/L,血糖升至14 mmol/L,尿糖(++);予以停止利尿剂,继续静脉补钾及口服降压药,查血糖为9.1 mmol/L,尿糖(+)。为鉴别诊断,而予复查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并停用降糖药,而单独补钾,血钾于正常范围,学糖恢复至6.3 mmol/L,尿糖(-)。患者因反复出现咳痰,喘加重,临床予以应用利尿剂(噻嗪类)后,上述症状改善的同时,血钾降低,血糖则再次升高至7.0 mmol/L以上(正常范围3.9~6.4 mmol/L),治疗上单纯予以停用利尿剂,补钾,血糖与血钾皆恢复正常。后调整长期医嘱,平喘、利尿、补钾改善心功能,病情控制,血糖,血钾正常,尿糖阴性,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在改善肺心病心功能的有效措施是改善肺功能,同时,辅以利尿剂的应用,以减轻心脏前负荷,达到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目的。 利尿剂对糖尿病的负面影响主要是:①利尿剂可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胰岛素是机体惟一的降糖激素,被抑制或产生抵抗时血糖都会升高,加重糖尿病程度,控制起来难度相应增大。②排钾利尿剂的使用可致血钾降低,而低血钾可干扰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促使血糖升高。③长期使用利尿剂还可引起脂肪动员,造成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升高,并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由此可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合并冠心病的危险。
因此长期利尿剂的应用尤以噻嗪类利尿剂及速尿,易使血钾下降,血浆钾浓度的降低可以抑制胰腺分泌胰岛素,因而低钾血症的糖原合成障碍,使血糖升高。临床上如需用利尿剂,应尽量避免用噻嗪类。如用噻嗪类,宜从小剂量开始。利尿剂剂量较大时,会发生低血钾,需注意补钾。同时,患者因血钾降低而使血糖升高,临床并无明显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故较易忽视。 因此对于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其血糖的变化;要合理应用利尿剂,避免或降低代谢性不良反应,做到个体化,权衡利弊,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