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ICU收治的5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平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积极因素较常规护理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75-01
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患者经常会出现呼吸功能衰弱的情况。作为抢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抢救措施之一,机械通气通常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挽救患者生命,在一般的医疗救治中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1]。但与此同时,因为使用呼吸机而造成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人越来越多。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证实,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很高,并且死亡率也比较大,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就研究了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住ICU时间超过48h;研究前患者经检查均无VAP发生;患者的意识不够清醒或处在镇静状态;治疗过程取得了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以及具有重大并发症的患者。VAP诊断标准:使用呼吸机>48h,X线胸片可见新的或进行性增大的肺部浸润形阴影,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①肺部实变体征和(或)肺部湿性啰音;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超过10*109/L);③发热(超过38.3ºC);④呼吸道脓性分泌物;⑤从分泌物中培养出新的病原菌。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平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1±1.4)岁,实验组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45.3±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情况等基本信息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遵从医嘱严格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内容一般包括:①健康指导教育,让患者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原因以及将会使用的治疗方法,让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②饮食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内容进行指导,禁止患者食用重辣、重油等刺激性食物,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实验组在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有:①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将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高资历护理人员与临床医师联合起来组成预见性护理方案小组,将ICU内有可能出现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险因素与过去的护理经验作为基础,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对患者制定有效的一对一的预见性护理方案[3]。②预见性病房护理:多数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因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侵袭性损伤等,导致机体屏障功能被破坏,抵抗力下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病房内应保持清洁,每天通风30~60min,保持相对湿度55%~70%,室内温度20~22℃。每天紫外线消毒30~40min,器械、物品及地板均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空气菌落小于200cfu/m3,物體表面菌落小于5cfu/cm2。③预见性呼吸机管路护理:呼吸机管路适宜温度及湿度会使细菌定植,因此必须做好呼吸机管道灭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往认为加快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但是目前有研究认为,频繁更换管路有害无益,主张每周更换1次,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1次,一旦污染须随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冷凝液应及时倾倒,集水瓶低于管路位置,更换体位时应预防冷凝水反流,防止误吸。④预见性呼吸道护理:使用呼吸机前先进行气囊压力检测,如是否存在漏气松动、充气是否均匀等。充气不足易使气囊上端留置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引发误吸及肺部感染;充气过度易导致气管黏膜受损,出现黏膜缺血性坏死。机械通气前必须进行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的关键,可减少空气寒冷或干燥刺激呼吸道黏膜。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湿化法,人工鼻以人体解剖湿化系统机制为基础,可阻断部分呼出的热量和水分,同时可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使气道保持湿润状态,进而降低痰痂的形成。定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与气管内吸痰,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还可通过物理措施协助排痰,并密切观察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⑤特别护理:减少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特别是进食时;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气囊压力保持20cmH2O,房子冷凝水流入下呼吸道或者串联雾化治疗;不推荐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应用定量吸入器或振动网孔式雾化器而非喷射雾化器对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雾化药物;控制定植:洗必泰口腔护理;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防止肠粘膜萎缩,避免肠粘膜破坏,增加细菌移位风险);限制H2拮抗剂和抗酸剂;使用银离子ETT;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益生菌使用;[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持续观察,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采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VAP发生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快速改善呼吸功能上机械通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与临床治疗中,但即便如此,使用该手段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5]。所以如何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预测后先行护理行为,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本文研究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6]。
根据上文多种护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较常规护理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因分析为:通过预见性护理小组的成立,能够为患者制定一对一的护理方案;通过呼吸机管道治疗能避免因为设施的不干凈而造成患者感染;通过气道湿化管理则能够让患者保持身体各项机能运转正常。
总之,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玉.预见性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2):132-133.
[2]马翠云.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07-208.
[3]孙志华.浅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1):15-16.
[4]马翠云.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07-208.
[5]林莲妹.应用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153-154.
[6]朱文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