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野莽春秋战国系列小说中的国家观念

| 来源:网友投稿

野莽的创作一向以强烈的当代生活关注为特色。但新近发表的春秋战国系列小说却别树一帜,笔触驰骋于浩瀚的历史题材之中。然而,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无论是书写现实,还是开掘历史,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休戚相关,息息相连。这也正是其春秋战国系列之作的共同特色。

这一组系列小说,包括《红颜》、《攻楚》、《复仇》、《祖国》和《隐居》五篇。之所以说它始终与时代休戚相关,是因为小说文本都蕴含着当代人热烈关切的“国家”问题。自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以來,国家问题引得全球瞩目。而他此后的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更是推波助澜。在这股世界波中,“中国”被凸显了出来。野莽的春秋战国系列文本,便在这种历史语境中,追问了中国人的国家观念。

系列文本无不涉及到公元前612年为楚灭亡的庸国。除《攻楚》、《复仇》、《祖国》三篇直接取材于此外,《红颜》中的尹吉甫是庸国人,《隐居》中的老子,最终登上了原本属于庸国的昂首山。作者筛选了正史、野史、地方志,乃至民间传说等多种材料,通过想象建构了一个失传的庸国的历史,但其用意并非要重建一个历史上的庸国。文本中的一系列人物,所共同面对的问题都是国家的存亡。正是这种共同的国家主题,把五个文本组成一个有机的系列。

《红颜》的历史背景远溯西周末年。周幽王纳美女褒姒为宠妃,为博她一笑,点燃报警烽火,引得天下诸侯千军万马杀来救驾。这个故事已被演绎了两千多年,立意几乎概莫能外在于女人祸水。中国文化中确有独特看待女人的传统:天下的兴亡,朝代的更迭,往往被归咎于女人祸水一了百了。所以,商是妲己亡的,周是褒姒亡的。即便屈原,也遇上楚王妃郑袖作祟。因此,“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濟怒”(屈原《离骚》),不光是痛斥他的同僚,也包括女人。人并非绝对自由地存在于世界,因为有一种先于我们的历史。人要生存,就必须对历史作出理解,探究历史的意义。而这种对历史的理解不应在雷同中徘徊,否则,历史便无以发展;因为理解本身也是历史。

野莽的难能可贵在于不落窠臼,自出机杼。《红颜》通过太师尹吉甫对褒姒态度转变的描画,隐喻着历史解读的新意象。当尹吉甫眼见天下安危被当作游戏取乐的时候,也一如众人,给褒姒以金刚怒目、横眉冷对。然而,褒姒说明了真相:“太师是误会褒姒了!褒姒自从来到大王身边,心里一直思念家乡的爹娘,想哭却不敢哭,哪里笑得出来!大王坚决要看到我脸上的笑容,他对我说,要是点燃烽火我还不笑,他就下令点燃一片更大的火,叫一百个宫女脱光衣裳在火里跳舞,直到我笑了为止,不然就叫她们一个一个地烧死!”(《红颜》)尹吉甫理解了一个在幽王的淫威下、在众目睽睽之中挣扎的女孩子,也清醒地意识到天下的分崩离析并非咎由于女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尹吉甫是一个崭新的文学形象。

西周的灭亡,拉开了春秋时代的序幕。这是一个天子失位,礼崩乐坏的时代。国家的分合、争斗已经提上了历史的日程。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在《攻楚》中,庸国君茂为壮大自己的国家,在列国的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决意消灭楚国。但是灭亡一个国家谈何容易,纵然是楚国那些为楚王驱赶避难庸国、又被庸国作为攻楚力量武装起来的难民,临阵之上非但不攻楚,反而大叫:“庸国的人马来啦,快来打呀!”(《攻楚》)相映成趣的是,庸国的贵族也不惜金玉之躯保家卫国。在《攻楚》的姊妹篇《复仇》中,茂的两个儿子荏和苒,为保卫庸国行刺楚将而献身。这种炽热而壮烈的爱国情感在《祖国》中更是达到了顶峰。在庸国灭亡的三百三十多年以后,昔日的都城上庸沦为楚国一邑,又因战争在秦楚两国间频频易手。上庸邑宰庸扰作为庸君茂的传人,不曾因时间的久远淡忘历史。他“恨秦国,更恨楚国,是楚国灭了他的庸国,却又没有能力保护这块原本属于庸国的土地……”(《祖国》)这种情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在睡梦中向屈原提出关于“祖国”的问题。

屈原的母国夔子国,甚至早在庸国之前已为楚国所灭。按照庸扰的逻辑,如同自己热爱真正意义上的祖国庸国一样,屈原应该热爱的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祖国——夔子国。屈原不为所动,坚定地说:“不,我不会去这样想的,祖上属于哪国已说不清楚了,远古的时候,这世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呢,而我一生下来,就是在楚国的土地上了,我只能深深地爱它,甚至胜过爱我的生命,哪里会有恨它的理由!”(《祖国》)屈原如此果决,而庸扰同样执著。屈原走进了汩罗江,殉了楚国;庸扰跳下了烽火台,殉了庸国。庸扰、屈原都活在情感里。与他们相比,《隐居》里的老子则活在理智里。庸扰、屈原是单纯的,老子是世故的。但是,老子并非没有国家情感,他的祖国陈国为楚国所灭,即使隐居,他也要远离楚境,故此,才要出关。

作者对老子形象的抒写,是别具匠心的。他既是我们思想史中的老子,又是神话传说中的老子。所以,当公输般以一个年轻人的身份慕名求见的时候,老子早已活过了一百多岁。而老子的为民祭天,完全行使了天子的权能。就历史而言,祭天乃大礼,天只对其子(天子)说话,人要沟通天意,只能通过天子上转下达。老子却不受此限。总之,他被作者魔幻化了;这样,他才能够按照自己虚心弱志的人生哲学,一脚跺得昂首山矮下三尺三寸,低于仙室山而成为偏头山。若非如此,老子与公输般也不会“关公战秦琼”地相会了;也因此,文本更给人以阅读的兴致。

作者的系列之作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无疑是爱国。但文本并不说教,而是对历史作当代性哲学思考。天下兴亡,这自然是宏大叙事,作者的用意却不在宏大叙事本身,而是在这种广阔的背景下,每一生命个体与祖国的关系。《红颜》中的尹吉甫,当大厦将倾又无力相挽的时候,他于欲为不能,欲罢不忍之中,只有落叶归根,退归自己的祖国庸国,才能抚慰创伤深重的心灵。《攻楚》与《复仇》中,从王公贵族到布衣百姓,无不身赴国难,视死如归。《祖国》中庸扰的爱国主义,更是一种康德式的纯粹实践理性,即使他的祖国在几百年前就为楚国所灭,他仍然不承认楚国统治的合法性。而屈原的爱国早已传颂千古。《隐居》中的老子独具一格,却也有一身不食周粟的气节。他最终被公输般哄骗上了楚国的昂首山,是那些子民有利的事实令他改弦易辙,不再忌讳其民为哪一国了。这是他灵活的地方,也是他“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的哲学使然。

《隐居》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是公输般。他是鲁国木匠,不是思想家,以为“将来早晚有一天,天下就只有一个国家,或者索性一个国家都没有了,互相之间也不再你打俺,俺打你了,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过自己的小日子……”(《隐居》)他之所以诱使老子前往楚国的昂首山,是因为受雇于楚国,以助攻伐不成,觉得有所亏欠,便应补偿。于是,执意要在昂首山上为老子建一座庙,让老子把民意传达上苍乞雨,以解旱灾。这并非是对爱国的解构,而是昭示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情怀。历史上,孔子是鲁国人,孟子是邹国人,他们都不曾背叛祖国,却同样是周游列国的世界主义者。

爱国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本分。但何者为国,必须要了然于胸。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观念,首先是一种没有国家的天下观。周人的宗法封建制,将整个疆域视为天下,天子分封,诸侯得地为“国”,诸侯再封大夫,大夫得地为“家”。周室所在为中央之国,即“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含义已经逐步扩大到诸侯国范围,但到底谁是中国,又不以民族、血缘和地域为界定标准;即使是蛮夷戎狄四裔,只要“身被正教”(文化),也是中国!反之,地处中国而不行华夏礼乐,也不是中国!“天下”是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是世界文化主义;四分五裂的“中国”,也并不具有稳定的民族主义内涵,只是一种游移的文化中心,只为共同的“身被正教”而享有同一种中华文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界流行一种观点,以为中国是一种文明而佯装成一个国家。对国家认同的含混,于人民来说,国家终成为“帝力于我何有哉”,于统治者来说,国家乃一家一姓之自我放大。尽管人民凭借“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的朴素情感,守护着生于兹长于兹的桑梓之地,但依旧找不到真正意义的祖国。

因此,当楚国大旱的时候,楚王肆意把难民驱赶到邻国。上庸邑的人民,随着楚王的政治交易,朝秦暮楚,无所归属。所以,庸扰向屈原提出“祖国”的质疑,充满了困惑。屈原的爱国并没有理论的支撑,只是基于单纯的属地主义;或者不如一语破的地说,屈原的楚國只不过是楚王而已。故此,才有鲁迅先生《红楼梦》之焦大乃贾府之屈原的类比。尹吉甫的身份甚至是周宣王的“托孤”重臣,但在幽王面前,也不过万言不如一杯水。因为这个天下是幽王的姬姓家族的,异姓旁人并无根本性权利。君国一体的家天下宗法制,决定了君便是国,国便是君。这种模式远在先秦已成为传统,它是每一个体生命的先在结构。历史在习惯性中麻木。历史指向未来,既是在场的存在,更是缺席的在场。历史的问题留给了今天。国家是什么?人民将如何认同?如何热爱自己真正身心所属的祖国?文本中一系列的“祖国”无不是“失效的国家”,当人民需要它的时候,它软弱无力。历史从来也是当代人眼中的历史,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不可能最终完成的过程。

野莽对历史的理解,正是要驱除传统解读给历史留下的阴影。国家不是人民于危难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子虚乌有的存在。庸扰要追问国家的责任。真正的国家与她的人民永远是互为责任的双方。我们古老传统对“国”的理解背离人类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虽把“国”从地域上连为一体,但并未在人心中建立起统一的国家观念,以至于酿成历史上久治不愈的地方主义和连绵不断的军阀割据。因此,偌大国家,既没有凝聚点,更形不成凝聚力,反以“一盘散沙”名闻世界,饱受历史的凌辱。

“国家”一词,是自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解除海禁后西方观念的输入。从那时起,中国人从地理图志入手,开始寻找自己的天下在世界上的位置,历史始有国民与国家关系的觉悟,意识到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是一个强力的政治主权,一个地理空间,一个民族的集合体,一个人民精神的依托。由此,主权、国土、民族三位一体的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天下之中央的思维模式,从中华文明中脱胎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国虽非主动选择,但终也发展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今天,正当国人满怀热望,信心十足的时候,新的观念再一次冲击而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酿成一个政治后果——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受到冲击。从1993年起,亨廷顿先发表长文《文明的冲突?》,几年后又出版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主宰全球的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即“文明的冲突”。由此,他担心儒家文明将对基督教文明构成严重威胁,即中国对西方的威胁。按照他的观点,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民族国家将日益失去其主体地位,而代之以文明的核心国家。中国是“大中华及其共荣圈”的核心国。这是否意味着中华文明几千年前合纵连横之天下格局的当代意义呢?中华文明从来也不乏兼济天下的世界主义。野莽的系列文本让我们想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在湛湛青天之下,中华民族将抢滩一个怎样的位置,不暇中国人思考,早有美国人在盘算。未来的世界将是怎样一个格局?是一强独大的新式帝国,还是中国人冷却了的世界天下?天子何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国家迟早是要消亡。可是构成国家的民族,只要它健康强大、有自己独特的文明,便不可能灭亡!国家是民族的家庭,民族又因为文明而溢出了国界;世界更是民族的大家庭。在民族国家存续的历史时段上,就像民族是国家的根基一样,国家同样是民族壮大的土壤。一个强大的国家,也意味着一个民族强大的未来。这也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意义。今天的国家正走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历史关头。

野莽的系列之作表明,思考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国家的分合与消亡,并非是庸人自扰或杞人忧天之举。当国家消亡的时候,可以告慰包括野莽在内的爱国者的是,中华民族于要津之上挺立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小说从来都有,春秋战国故事也吸引了不少现代文豪涉足其中;但是,野莽这一份思考是独特的,他开垦了一块自己的田地。

(责编/朱宝柱)

推荐访问:春秋战国 观念 系列 国家 小说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