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留芳:为患者康复点赞,是本分也是卓越
患者康复后,对医生的点赞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或许在程留芳看来,医生更应该为患者的康复点赞。因为,疾病的驱除,既是患者对医院、对医生的信任与倚重,也见证着其与病魔抗争、争取康复的“光荣之旅”。为患者治好病,程留芳尽到了本分,但于患者而言,却是高尚医德与卓越医术的演绎……
晚清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实现抱负,需历经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心憔悴”,此第二重;“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重。
这“三重境界”,其实也恰恰真实而生动地映照着程留芳教授数十年来的医学探索路、奉献路。
面对患者康复后的感激之情,面对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程留芳教授重温人生历程时,或许她有许多的“感谢”:她感谢医学事业对自己的濡养和砥砺,感谢临床中从一个个病例中累积的宝贵经验和体会,感谢患者对医生的信赖、给医生施展才能、体现价值的空间,感谢团队的戮力同心,在不断超越中实现新突破、新收获……用爱的光辉温润着职业的深厚内涵,用一颗求真求善的心灵点亮着患者的康复梦,她让医生的称谓平添几许圣洁与崇高。
患者康复。医者最好的褒奖
在当今信息时代,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越来越少,他们常常通过对比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因为他们最懂得治病这件事“耗不起”、“伤不起”。
通过网络搜寻和调查不难发现,有不少患者把“点赞”给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留芳,其中的“精彩片断”与“真情告白”,无不显露出程教授是怎样妙手仁心治病救人、服务患者的。
一位“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生”是这样留言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待在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县里,而我,一介书生,还没毕业……2010年底,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说我爸状况很不好,食欲不振,食道异物感,消瘦许多,找了很多家医院都治不好,怕是癌症。我当时听了,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这么多年求学,我从未在父母面前尽孝。之后从好大夫和301医院的网站上了解到了程奶奶(程留芳)的信息,没想到真能挂到她的号,而且来301见到真人后,发现这位老军医居然那么平易近人,不少人都亲切地喊她“程奶奶”。而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她会那么同情一个素不相识,毫无背景,又处于社会底层的山西老农民,会想办法减少他在北京逗留的时间以及再次前往北京的可能。最终诊断结果是慢性胃炎,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终于长出一口气,她心里踏实了。
父亲遵医嘱服药后,疗效很明显,食欲好了很多,精神也恢复了。这封感谢信虽然写的晚了点,但不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位好大夫,如果程奶奶本人能看到的话,我想对您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当日仓促回家,又看您那么忙,也没来得及说声感谢,不过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到北京当面致谢!
一位李姓患者,也讲述了自己与程留芳教授的“缘分”。他说,自己2009年在内蒙古通辽一家医院由于胃溃疡大出血做了胃大切除手术,术后再次出血三次,经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里有手术遗留物吻合线,看了很多外科和消化内科的大夫,说法不一,有人说胃出血不是它引起的,也有大夫说吻合线影响。
半年走了好几家大医院,找了不少有名的专家,但一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要不是没有相关工具,要不就是没有医生敢在胃镜下取这根线。没成想,转机在北京301发生了。我很幸运挂上了程留芳主任的号,程主任看病很仔细,详细听闻了关于病情的介绍,做了初步的检查后,直接就给预约了胃镜,由程主任亲自做胃镜,这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五天后,经过半个小时的胃镜,终于彻底将这根困扰我们一家一年多的吻合线摘除,而且是彻底取出来了。再多的感谢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感谢,用我母亲的原话,这样的好大夫一定要长寿,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女士,同样无比感恩程留芳的“大恩大德”:程大夫(大姐)你好,22年前我丈夫肝硬化大出血,在我们全家无助的情况下,是你带着你的助手和仪器顶着寒风到我们所在医院出诊。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对我丈夫说:救星来了!中午12点多你们到,作了检查后,2点开始做胃镜,手术非常成功。当时我都没留你们吃饭,没说声谢谢!我们转到301医院后,每次我丈夫犯病给你打电话时,你让他先住病房治疗,然后再办住院手续,我知道你在中间也很为难,你还经常在家做饭给病号吃,我们以前素不相识,是你的医德,医术深深的感动我们,你是恩人,救星,贵人,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我想你会想起是谁,我衷心地祝福您身体健康!
“能够找到病因对症治疗”、“高尚的医生”、“为病人所想”……这些朴素真挚的语言,是患者及其家属真情的流露,同时也是对医者的肯定与赞扬。而对程留芳教授来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患者康复了,是最棒的,也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
良医济世,永恒的追求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真挚热爱、专注笃定,必然能够在本专业领域有所斩获,成为佼佼者。纵观程留芳教授的求医与探索历程,她正是在热爱与专注中实现美丽蜕变,实现着良医济世的愿景。
程留芳出生于浙江永康方岩,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65年毕业时,在同届毕业生500多人中,程留芳第一个向组织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决心书还张贴在学校的黑板上。
她在西藏工作了五年时间。五年里,在青藏公路上坐汽车来回走了三趟,体验了5300米唐古拉山的缺氧、兵站条件的简陋、战士生活的艰辛和吃苦的精神。程留芳清楚记得,那段时间,她曾到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的仲巴五团参加国防科工委的高山适应不全的训练项目,她看到了边防战士紫茄色的脸,有的战士心脏扩大,占据1/3胸腔,血色素最高达25g/dl,红血球比积最高85%,心电图有的ST段呈单向曲线。程留芳的工作是先爬到山顶,等战士们爬到山顶后,给他们记录脉搏、呼吸、血压。生活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她学有所用,乐在其中。1970年她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至今已44年,两次代带领医疗队赴平山和岳西为老区人民服务,2012年七十二高龄的她,参加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赴西沙群岛,圆满完成医疗任务。
“医生的临床经验从哪里来?从病人中来,从实践中来。”这是程留芳教授的切身体会。多年来,她非常重视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她认为,病有多种,即使是同一种病,由于体质差异、发病机理以及生活、精神等因素不同,也会存在不尽相同的地方。
因此,她常常会针对个体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上世纪七十年代,程留芳教授开展了多项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救治”的系列研究。据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时出血量很大,如不能迅速止血,患者将在短期内休克、死亡。传统的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后放松气囊超过一半患者会发生再出血,而急诊手术死亡率高达50%~60%,许多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往往没有手术机会。
她在国内率先创新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组织胶注射、套扎治疗等一整套适合国情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的方法,以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和基础研究结果为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提供了宝贵资料。1987年以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内镜下硬化治疗方法,主持科室门脉高压症学组诊治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已达一万余例次,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抢救及治疗了3000多例来自全国各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急诊抢救出血1125例次,最小的患者年龄7岁,最大年龄为91岁。经抢救治疗止血成功率达96.6%,抢救成功率为93%,使几千名患者转危为安。并建立患者资料随访数据库,进行临床和胃镜随访检查。现她亲自每年为病人胃镜检查500~600例,她亲自随访的患者,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硬化治疗后存活十年以上112例,随访10~25年,平均存活14 42年,现存活68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硬化治疗后静脉曲张达到消失,但门脉高压存在有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可复发,需定期复诊追加治疗,另肝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除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外,患者可并发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癌等等。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外科手术;肝移植等,并对肝硬化病因积极治疗,改善肝功。
患者王女士,消瘦,低热一年多,B超发现胰头上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更加复杂,反复住院两次,考虑为淋巴瘤,准备进行试验性化疗。程留芳教授接诊这个患者后,仔细复查既往病历,反复询问患者的病史,对患者进行了仔细查体。她在分析中发现,按淋巴瘤来诊断依据不足,为了保险起见,她又亲自找了多位病理专家阅片,最后在病理片上找到一条结核杆菌。最终,这个病人被确诊为腹腔淋巴结核,经抗痨治疗,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
患者小聂的病情一波三折,但毫无疑问的是,过硬的医疗技术使其转出了“鬼门关”。2000年1月天气寒冷下大雪,小聂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在旦夕。程留芳教授坐火车出诊在床旁为小聂进行了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使小聂转危为安。后来,程留芳教授将其收入病房进行反复硬化治疗四次,使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解决了出血问题。小聂在2005年检查身体时被发现小肝癌,程留芳教授又给他实施TACE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使肝癌得到有效消融。2007年小聂脾脏巨大,白细胞、血小板过低,明显脾功能亢进,程留芳教授又为他做部分脾脏栓塞术,并给乙肝抗病毒治疗……大病压身的小聂,就这样在程留芳教授的一次次精心救治下,渐渐复康起来,重返工作岗位,健康情况良好。
倾情奉献。只为肩负的责任
为了抢救患者,程留芳教授应邀曾到全国70余家大中型医院会诊,为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患者点亮希望的灯火;为了推动行业发展创新,她曾五次在中国国际内镜操作演示会和全国性会议上演示了内镜下硬化治疗,受到了国内外专家认可,大大促进了该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为了加强与同道之间的学习交流,她撰写了关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研究的诸多论点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有影响的刊物上,还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交流、主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实战技术与图谱一部。与兄弟学会协作,以第一执笔人制定,“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以中英文发表在五种杂志上,并积极组织共识意见解读。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程留芳教授擅长内镜诊断和各种内镜治疗技术,80年代以来,开展内镜下治疗技术20多项,在任科主任期间,率领全科同志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0多项,其中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部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医师,培养了总医院消化科一批年轻的内镜下诊治专家,目前都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成为消化科的中坚力量。承担了解放军总医院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快速救治课题,以及全军九五、十五课题各一项。指导博士生、硕士生16名。她先后获总后医疗成果二等奖四项、总医院医疗成果奖一项、总后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
为工作而全力以赴,为患者而倾情付出,程留芳教授一直在用行动说话。她认为自己尽到的“本分”,其实正是医者“救死扶伤”的最精彩诠释,正是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坚定步履。为医学人生点赞,为患者康复点赞,生命与阳光在人性与人情之间璨然生辉,交织出人世间最美妙动听的乐章。
上一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全真模拟试卷
下一篇:一个国民党中将的改造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