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部位异位内膜癌变1例
【关键词】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部位异位内膜;癌变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部位异位内膜癌变1例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58岁, 绝经9年, 主因间断下腹痛2个月于2012年9月14日入住本院消化内科。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 呈阵发性绞痛, 以脐周及下腹部为主, 伴有腹胀、腹泻。本院立位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示:子宫肌瘤, 子宫肌壁间多发强回声结节—可疑肌瘤钙化, 双卵巢显示不清, 子宫直肠窝位置处囊实性包块, 大小约3.8 cm×2.6 cm, 宫体双侧低回声包块——考虑肿大淋巴结, 双侧髂血管旁低回声结节—考虑肿大淋巴结。结肠镜示:直肠炎。胃镜示:慢性胃炎, HP3+。全腹+盆腔增强CT示:子宫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宫颈TCT: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查血AFP 1.22 ng/ml, CEA 61.56 ng/ml, CA125 334.9 μ/ml。患者不支持消化道肿瘤, 后转入妇科, 阴道检查:老年型外阴, 阴道通畅, 宫颈萎缩, 光滑, 子宫体后位, 稍小于正常, 轻压痛, 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肿物, 于宫体右后方可触及一肿物, 位置较深, 下级边界尚清, 有明显触痛。诊断:①子宫肌瘤;②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卵巢瘤;③肠功能紊乱;④直肠炎;⑤慢性胃炎。有手术指征, 于2012年9月18日行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直肠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体萎缩, 于宫体后壁可触及多个子宫肌瘤, 最大者约3 cm×4 cm。双侧卵巢均萎缩, 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输卵管未见异常。于直肠系膜间可触及一大小约6 cm×6 cm肿物, 质硬, 活动欠佳, 表面浆膜层完整。请肿瘤外科大夫上台, 考虑肿物来源于直肠肠系膜, 由于瘤体突向肠腔, 如果切除则会损伤直肠, 需切除直肠。术中向家属交待病情, 患者家属表示理解, 同意切除直肠。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子宫体肌壁内、子宫颈上皮下间质内、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直肠纤维膜至黏膜下层见大量中-低分化腺癌浸润及多量脉管内瘤栓, 肿瘤部分呈微乳头状结构;结合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符合子宫内膜样腺癌;女性生殖系统来源, 卵巢还是子宫原发不能鉴别;(直)肠上、下切缘均未见癌;肠周淋巴结见转移性癌(4/6), 另见癌结节;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免疫组化:CK7(+)、CK20(-)、CDX-2(-)。于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切片回报:(子宫肌壁间、宫颈、双卵巢、双输卵管壁、直肠浆膜至黏膜下层)见腺癌侵润, (肠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目前切片及免疫组化不能证实肿瘤来源于内膜, 请结合临床。免疫组化:CK(+)、CK20(-)、CDX-2(-)。北京肿瘤医院会诊病理切片回报:直肠, 子宫和双附件中分化腺癌, 形态学上考虑子宫内膜样腺癌, 癌累及子宫, 宫颈间质, 双侧卵巢和输卵管, 和直肠(浆膜, 浆膜下, 肌肉层, 和黏膜下层);可见大量脉管癌栓;转移性腺癌见于肠周4个淋巴结(4/6);子宫另外见多发平滑肌瘤。结合患者病史及病理结果, 考虑为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癌变, 术后给予TC(多西他赛+卡铂)化疗。
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恶性肿瘤行为的良性疾病, 以前认为恶变率极低。但是近几年来, 国内外各部位的内异灶恶变均有报道, 其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为多见[1]。其中, 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瘢痕内异灶恶变在国内外均有个案报道, 其病理类型多数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少数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 在这些病例报道中, 患者病例确诊前均有误诊, 多数误诊为良性内异症。子宫内膜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 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为常见, 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3, 4]。如肠道内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可伴有腹痛、腹泻及便血等症状。本例患者子宫内膜侵犯到子宫肌壁间、宫颈、双卵巢、双输卵管壁、直肠浆膜至黏膜下层, 且术后病理证实异位子宫内膜均发生恶变, 组织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其发病特点与国内外个案报道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壁间、宫颈、双卵巢、双输卵管壁、直肠等部位并不罕见, 但异位子宫内膜均发生恶变, 在位子宫内膜未见癌变实属罕见, 这种情况在术前常被误诊。因此,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间长或手术后短时间内又复发、病灶体积迅速增大时, 应高度警惕内异病灶发生恶变, 及时手术治疗排除内异灶恶变, 以防误诊而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王淑兰.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例及文献复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9):1069-1070.
[2]颜耀华, 李力, 郭建新. 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一例.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4): 319.
[3]乐杰. 妇产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78.
[4]邹丹.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15):70-71.
[收稿日期: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