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摘 要:全面认识和正确选择除草剂的种类对于玉米杂草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除草种类、除草剂的选择方法、除草剂的用量3个方面阐释夏玉米除草剂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除草剂;玉米;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14
化肥除草可以减少劳动力更好促进作物生长,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种类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很关键的。
1 除草剂分类
1.1 常见的除草剂种类
酰胺类除草剂,该类品种比较多,诸如异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等。草芽吸收这类除草剂之后,在出土之前就被封死,该品种可除的种类较多,一般是针对1a生禾本科以及阔叶杂草。
三氮苯类除草剂,该除草剂也有多种类,主要是以莠去津、西玛津、扑草津、氰草津为主要代表,通常可以被杂草的根系吸收消除一定量的杂草茎叶,对于1a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有很好效果。莠去津在通常的选用中,由于其活性高,不会对玉米产生过多的副作用,使用率较高;通过莠去津和乙草胺的混合使用可以除草效果茬作物的安全性,可以降低除草剂的用量。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4-D丁酯这2种。主要是用于防治玉米苗后的阔叶杂草和香附子。在使用2甲4氯钠盐防治香附子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使用,否则会产生危害。
1.2 通用的混合除草剂种类
乙草胺和莠去津同等比例混剂,在早期防治1a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玉米播后发芽以及苗后的情况,确保玉米以及茬作物的安全。 而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 。
乙草胺和莠去津之间采用2/3的比例,在早期防治1a生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玉米播后发芽以及苗后的情况,确保玉米以及茬作物的安全,还应该注意干旱年份对小麦的影响。莠去津、绿麦隆与乙草胺的混剂与其性能相似,不可以用于玉米苗后,但可提高后茬小麦的安全性。
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在玉米播后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受墒情影响程度较小,可有效防治玉米田阔叶杂草和1a生禾本科杂草。当雨水量多时,会降低除草剂的效果;高温干旱条件下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玉米要害。
1.3 科学选择除草剂
选择最合适的药剂,针对主要杂草,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玉米田就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按期选药,播种前后的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处理茎叶的不用混用处理土壤;多方考虑,茬作物与相邻作物之间的安全。
1.4 定量使用
在除草之前应该按照执行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除草剂量。补充说明,2种以上(包括2种)的除草剂的混合使用,其中每1种应该不高于规定的1半。在计算每667m2的原液兑水量的时候,其中秸秆还田高于45kg;无秸秆还田之后的土壤处理高于30kg。
1.5 茎叶处
科学混搭使用1种除草剂时,首先要计算的是玉米田的实际面积与有效剂量之间的科学比例,计算用药量;在使用2种或以上的除草剂时,根据各种化学除草剂的除草对象不同,选用适合作物时,应该根据其生长时期进行合理喷洒。例如,将可湿性粉与乳油混用时,先应该制成用于2次加入的农药母液,在可湿性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制成母液,添加一定量的乳油;在配置药液之前加入半喷雾器水,尔后加入2次稀释的农药母液,最后再加足水,充分摇匀后喷雾作业。
1.6 适期施药
按照说明书,在玉米成长过程中按照其抵抗能力最强,杂草抗性最弱的时候施药,从而提高防效以及玉米苗的安全性。提前播的要提前播;适用茎叶处理的,要在合适的时期避免作物敏感期;播苗后的应该在播苗后。在具体的选择时一般应选择下午17:00以后,有太阳温度适中时用药较好。在玉米发芽和幼苗期播撒药物的浓度,应该特别注意,以免被当做杂草处死。
1.7 科学操作
科学、认真仔细喷洒对于作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操作应该注意喷雾器工作的稳定适中、行走的速度应该均匀、喷洒一致不重复、不漏喷。并且在喷洒过后还应该按照说明书进行科学管理。
1.8 及时清洗药械
在喷洒完除草剂之后应该用专业的清洗剂或者碱水反复洗净、防治在下次喷洒其他作物时产生不必要的后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专业的喷雾剂。
2 除草剂量
在玉米播种期间所需要的除草剂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通常情况下,选用40%乙阿合剂与52%乙.莠混合量为150~200mL/667m2;
在苗后早期(玉米1~4叶期)可选用100g浓度为5%玉宝可湿粉剂以及浓度为23%烟密.莠去津100~120mL/667m2,或100mL浓度为4%烟嘧磺隆悬浮剂/667m2与100mL浓度为38%莠去津悬浮剂/667m2的混合;玉米生长中期可以用100~150mL浓度为20%百草枯水剂/667m2和150mL浓度为40%乙莠悬浮剂/667m2的混合除草剂;100~150mL浓度为20%百草枯水剂/667m2以及200~300mL浓度为10%草甘膦水剂/667m2,一般喷洒需要无风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艳英.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