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 >

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综述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该文就我国玉米小斑病流行小种、流行规律、发病原因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作简要综述,以期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43-03

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国内外玉米上普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20世纪60年代,玉米小斑病曾在我国河北石家庄和湖北宜昌大规模暴发,导致两地玉米大幅度减产[1],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玉米育种家的重视,开始注重抗性材料的选育。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一些抗病品种的推广,玉米小斑病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长期单一种植特定的抗病品种,导致新的生理小种出现,加上全球气候的变暖,玉米小斑病的发病危害逐渐严重,已经变为当前玉米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2]。本文基于国内学者对玉米小斑病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了我国小斑病的流行小种、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目前我国流行的玉米小斑病小种

依据对寄主的专化性,可将玉米小斑病菌分为T、C、S和O共4个小种[3]。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提出玉米小斑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罗畔池[4]将分离自16个省份的181个小斑病菌株划分为12个生理小种。1988年魏建昆[5]等证实中国存在C小种。

邱小燕[6]使用核背景相同但具有N、T、C、S 4种不同细胞质的鉴别寄主测定从四川省内不同地区分离的73个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发现四川省的玉米小斑病菌O、C、S和T这4个生理小种均存在,但各个小种所占比例不同,其中,O小种比例最高,为61.6%。张立新等[7]对2007-2009年采集于安徽省中部和北部的玉米小斑病菌株进行鉴定,发现也存在O、C、S和T 4个生理小种,仍是O小种的分离频率最高,占61.9%。张金凤[8]对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表明O小种是优势小钟。孔令晓等[9]对河北省玉米小斑病生理小种研究也表明O小种比例最大。王猛等[10]于2011-2012年从我国四川、湖北、上海、河北、福建、江苏、湖南、江苏、重庆、广东10个省市收集了67株能正常产孢的玉米小斑病菌株,鉴定发现采集的67株小斑病菌全部为O小种。以上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玉米小斑病主要流行小种是O小种。

2 流行特点

王守正等[11]研究表明,玉米小斑病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始发期、普发期、盛发期,始发期5d左右,普发期28d左右,盛发期21d左右。夏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播期和种植密度、田间气候、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玉米小斑病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月中旬到8月下旬,特别是雨日多,雨量大,光照时数少时易流行。很多研究都表明,遮阴和潮湿条件有利于发病,这能解释玉米小斑病的最初发病部位是在植株的下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上扩展。第1年的病株残体内的菌丝绝大部分都可以存活到第2年。病原菌也通过形成分生孢子,来年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借气流或尘土传播到田间玉米的叶片上,在60~72h内可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一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3 发病原因分析

玉米小斑病流行主要与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相关,而一个集抗病、抗倒、优质、高产等特性于一体的品种选育难度大,目前在生产上推广的高产品种还没有发现完全对该病免疫的。刘爱国等[12]观察到最初对强毒株表现抗性的玉米品种478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对玉米小斑病的抗性也在减弱,因为玉米小斑病小种在不断变化。7月中旬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水分充足、温湿较高,玉米地残留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开始活化侵染正常植株,玉米小斑病病情迅速扩展,在一些低洼积水地,种植密度过大,也容易暴发[13]。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化学防治 当玉米小斑病暴发后,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施用化学农药。由于小斑病生理小种发生变化,可能会对过去常用的药物产生抗性。近年来,部分学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相关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的抑菌效果,并得到了能有效防治小斑病的化学农药,如7.5%欧宝[14]、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12.5%烯唑醇[16]、25%咪鲜胺[17]等。但由于化学药剂没有选择性,有可能作用于有益微生物,污染环境,人们正在研究能替代化学药物的生物杀菌剂。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能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污染少,成本低,因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4.2.1 生物杀菌剂 植物体以及微生物的抗菌化合物是它们自身产生的多种具有抗菌能力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数量已超过40万种[18]。叶云峰[19]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抗菌物质,该物质对测试的14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大小斑病菌和各种香蕉叶斑病菌的拮抗作用强。该抗菌物质在0.3g/L浓度下对玉米小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3.05%。王霞[20]在玉米小斑病发病前喷洒青霉TS67菌株的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率达到53.34%。柯野等[21]研究表明,长根金钱菌能很好地拮抗玉米小斑病菌,其效果比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的抑制作用强。王勇等[22]用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进行防治研究,发现稀释9.8倍的20%生物农药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田间防治效果高达88.4%,优于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申晓慧等[23]研究发现,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中国有着丰富的植物及中药资源,是植物源农药的理想来源,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微生物发酵液和中药材的提取液防治玉米小斑病。

4.2.2 生物激发子 激发子是植物抗病生理过程中诱发植物产生植物抗毒素和引起植物过敏反应的因子[24]。生物激发子包括真菌或植物细胞壁的多糖成分、脂类化合物以及其分泌的多肽。将哈茨木霉SH2303接种玉米植株后,能诱导玉米体内防御反应酶系PAL和SOD活性升高,盆栽及大田试验表明,防治玉米小斑病防效分别达到78.1%和56.3%[25]。陈华保等[26]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研究,发现2菌株对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及根的生长均没有明显影响,对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均有较好的生防效果。谢红辉[27]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预处理玉米幼苗,后接种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也有研究者用玉米小斑病病原菌作为激发子。商闯等[28]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植株,发现植株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显著增强。马春红[29]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预处理叶片,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远小于对照,差异极显著,并且经预处理的样本内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显著增强。

4.2.3 生物促营养吸收剂 李宝深等[30]采用磷高效(181)和磷低效(197)2个玉米基因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DE)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的发病等级与地上部磷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磷营养的改善是降低小斑病发病率的原因之一。在供磷不足时,2个玉米基因型小斑病发病率均最高,此时接种DE真菌显著提高了磷低效基因型(181)的地上部磷浓度,降低了其小斑病发病指数;而对磷高效基因型(197)接种DE真菌未显著提高地上部磷浓度,因而接种DE真菌对其小斑病的抗性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接种DE真菌能够提高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其机理与改善磷营养状况有关。

4.3 物理防治 田福进等[31]于2002-2005年用低频电流处理玉米种子防治玉米小斑病的防效可达58.4%,与化学农药多菌灵、代森锰锌处理近似。电处理后,玉米植株性状改进,如植株增高、鲜叶增多、千粒重增加等,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低频电流处理种子防治玉米小斑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治措施。

4.4 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品种。品种的易感性是小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小斑病菌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很多具有美国血缘的品种一般对大小斑病易感,但由于其它性状可能优良,在生产上推广较多,这需要育种家们利用抗病材料对其改良。黄淮海地区抗小斑病的品种有郑单958、鲁单981、沈单16、苏玉20等;西南地区有川单418、雅玉889、贵单8号、登海11号等;北方地区有哲单37、辽单505等;南方地区有新美夏珍等。在品种审定时,需要专家评委严把抗病关,地方种子管理部门在推广种子时注意品种多样化。(2)适期早播。适期盖膜早播,避过抽穗灌浆期多雨季节,有利于玉米避病。(3)育苗移栽。这样可以炼苗,增强苗的抗病能力。(4)在肥力不足的地区慎用易感品种,并注意增施基肥。(5)合理套种。在西南山区及丘陵地带,可与花生、大豆等作物套种,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行间湿度,能有效预防小斑病。(6)秸秆处理。对于已经发生严重病害的地块,收获玉米后,秸秆也收回用于沼气池发酵或山区农民生火,避免病原菌残留,减少第2年的初侵染源。

5 讨论

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小斑病最理想的途径,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还没有培育出完全免疫的品种时,药物防治不可避免。不同研究人员筛选出不同的药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理小种不同有关。化学药物可能会破坏生物链,以及对人类存在潜在的威胁,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微生物和中药材的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有抑制效应,它们来源广,成分复杂,病原菌不易产生抗性,而且在环境中易被降解,是其它农药不可比拟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生物激发子预防小斑病前景广阔,特别是一些能拮抗小斑病的玉米内生微生物,它们正常生长对玉米没有影响,但能预防玉米小斑病。一旦分离得到这样的微生物,可以在种子的包衣剂中加入此拮抗微生物,这样不用施用农药,减少化学污染,节省了物力、财力,即使是易感品种,只要其它性状优良也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还没有见可用于实际生产的拮抗微生物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丽敏.影响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的因子分析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2]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殷昌义.玉米小斑病防治的初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4]罗畔池,刘克明,杨明漪,等.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J].植物生理学报,1981,11(8):49-58.

[5]Wei J K,Liu K M.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Race C of Bipolaria maydis in China [J]. Phytopathology,1988,78(5):550-554.

[6]邱小燕.四川省玉米小斑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对烯唑醇的敏感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7]张立新,张军,王建华,等.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对烯唑醇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2011,37(4):163-166.

[8]张金凤,蒋锋,刘鹏飞,等.广东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249-252.

[9]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等.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5,20(3):90-93.

[10]吴孔明.“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3:367-367.

[11]王守正,张明智.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研究[J].河南农学院学报,1983(3):1-10.

[12]刘爱国,张成和.玉米小斑病菌O小麦优势种群变化趋势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监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4):35-38.

[13]晓光.怎样控制玉米大小斑病[J].农民致富之友,1999(7):13-13.

[14]谢伟烈,郑卓辉,谢艳华,等.5种杀菌剂防治甜玉米小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9):77-79.

[15]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等.9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2):148-149.

[16]李广领,陈锡岭,王建华,等.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6(5):74-77.

[17]齐永霞,陈方新,丁婷.防治玉米小斑病菌有效药剂的筛选[A].安徽省昆虫学会、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15-18.

[18]潘彩霞,徐立,李兵等.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和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2):54-55.

[19]叶云峰,黎起秦,袁高庆,等.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9):1339-1346.

[20]王霞,王素英,高朋辉.青霉TS67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和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8):1246-1250.

[21]柯野,张小平,谭伟,等.长根金钱菌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拮抗作用[J].食用菌学报,2004,11(4):28-33.

[22]王勇,张文革,何璐,等.生物农药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5-1966.

[23]申晓慧,张敬涛,姜成,等.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J].作物杂志,2010(1):91-93.

[24]翟彩霞.玉米小斑病T毒素及SA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25]马佳,范莉莉,傅科鹤,等.哈茨木霉SH2303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1):79-85.

[26]陈华保,亢瑜,方敏,等.2株内生放线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及防病作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117-119.

[27]谢红辉,董章勇,李云锋,等.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9):16-19.

[28]商闯,马春红,李运朝,等.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J].玉米科学,2008,16(2):131-134.

[29]马春红,翟彩霞,王立安,等.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78-1584.

[30]李宝深,冯固,吕家珑.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6):1500-1506.

[31]田福进,李登清,李爱民,等.低频电流处理种子防治玉米小斑病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6(9):8-10. (责编:张宏民)

推荐访问:综述 玉米 防治 流行 技术

热门排行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

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11篇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经验征文篇1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

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财政所工作面临困惑和建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基层财政

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 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巡察谈话情况报告例文巡察县政府办党组情况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巡察谈话情况报告

从《开国大典》谈中国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是1956年9月全国油画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和一个新名词

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

摘要: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因其有针对性的题材、富于启发性的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促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xx村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文20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亲爱的朋友,

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 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巡视组工作情况汇报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材料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向巡视组工作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docx 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ocx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职工代

(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整版)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