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叶片浸提液对4种草坪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聊城大学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地理位置为36°47′ N, 115°46′ E,海拔为27 m,气候条件为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3.1 ℃,年平均降水量为578.4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567 h。
1.2试验材料全缘叶栾树叶片于2015年6月采摘于聊城大学,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剪股颖和白三叶种子均购于万源园林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参考谢苑[15]的制备方法,将采摘的叶片用蒸馏水洗净后置通风阴凉处晾干,剪成长2~3 cm、宽约0.5 cm的小段,按1 g/10 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密封于广口瓶中,并置于BS-1E培养箱于25 ℃、100 r/min 的条件下振荡48 h,4层纱布过滤,得到0.1 mg/mL的栾树叶片浸提液母液,置4 ℃冰箱中备用,使用前用蒸馏水分别稀释成12.5、25.0、50.0和100.0 mg/mL的浓度。以蒸馏水为对照,共5个处理。选取大小均匀、饱满圆润的受体种子播种于装满育苗基质(pH 6.8,全氮 1.56 g/kg,全磷 1.29 g/kg,全钾 2.48 g/kg)的塑料杯(直径8 cm,高9 cm)中,每杯50粒,每个处理5次重复,露天培养。10 d后,每2 d浇灌1次5种不同浓度浸提液,每次每杯10 mL。处理20 d后,每处理选取30株幼苗,分别用直尺测量根长和苗高。
1.4参数计算与数据分析采用Williamson等[16]的方法计算化感效应指数(RI),当T≥C时,RI=1-C/T;当T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浓度浸提液对剪股颖幼苗生长的影响由表1可知,剪股颖幼苗根长随栾树叶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12.5~25.0 mg/mL)浸提液对根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高浓度(50.0~100.0 mg/mL)抑制作用显著。栾树叶片浸提液对剪股颖幼苗苗高也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不同的是最低浓度(12.5 mg/mL)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已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与根相比,剪股颖的地上部分对栾树叶片浸提液更为敏感。 2.2不同浓度浸提液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由表2可知,黑麦草幼苗根长随栾树叶片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浸提液浓度为12.5 mg/mL的处理根长最长,浸提液浓度为100.0 mg/mL的处理根长最短。黑麦草幼苗苗高的变化趋势与根长基本一致,只是浸提液浓度为25.0 mg/mL的处理幼苗最矮,且显著低于浸提液浓度为50.0 mg/mL的处理苗高。
2.3不同浓度浸提液对高羊茅幼苗生长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低浓度(12.5~50.0 mg/mL)浸提液处理对高羊茅幼苗的根长具有促进作用,当浓度增加到100.0 mg/mL时,反而抑制高羊茅幼苗根的生长,说明栾树叶片浸提液对高羊茅幼苗根长存在着低促高抑的作用。栾树叶片浸提液对高羊茅幼苗苗高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2.4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白三叶幼苗生长的影响由表4可知,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栾树叶片浸提液对白三叶幼苗根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低浓度(12.5~50.0 mg/mL)栾树叶片浸提液对幼苗苗高有促进作用,促进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浓度(100.0 mg/mL)处理对苗高有抑制作用。
2.5不同浓度浸提液对4种草坪草的化感效应比较综上所知,栾树叶片浸提液抑制剪股颖幼苗的生长,浓度为50.0 mg/mL的处理可促进黑麦草幼苗生长,对高羊茅和白三叶幼苗的生长无明显化感作用。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栾树叶片浸提液对4种草坪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并不一致,这可能与4种草坪草具有不同的生物特性有关[17] ,栾树叶片浸提液抑制剪股颖幼苗的生长,浓度为50.0 mg/mL的处理可促进黑麦草幼苗生长,对高羊茅和白三叶幼苗的生长无明显化感作用,这与化感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有关[18],也可能与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有关[19-20]。对于同种受体而言,栾树叶片浸提液对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绝对值一般高于苗高,表明根的生长对栾树叶片浸提液更为敏感,这可能与根直接接触浸提液有关[21-22]。栾树叶片浸提液对剪股颖幼苗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这表明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23-25]。
栾树叶片对不同草坪草种类化感效应不同,因此,与草坪草搭配种植时应充分考虑其化感作用,优先选择黑麦草,其次是高羊茅和白三叶,避免选择剪股颖。
参考文献
[1] 琬君,马丹炜,王亚男,等.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化感潜力[J].生态学报,2011,31(13):3684-3690.
[2] 阎飞,杨振明,韩丽梅.植物化感作用及其作用的研究方法[J].生态学报,2000,20(4):692-696.
[3] 邓骛远,王亚男,罗通,等.麻风树叶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396-2398.
[4] 朱强,安黎,邹梦辉,等.玉米不同部位对小麦的化感作用[J].种子,2014,33(6):35-38.
[5] 杜明广,李晓坤,崔崧.森林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林业勘查设计,2009(1):89-91.
[6] 唐英杰,王国夫.空心莲子草提取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J].种子,2013,32(3):30-32.
[7] 丁伟,胡庭兴,李仲彬,等.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莴笋抗氧化系统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4):769-777.
[8] 张岚,高素萍.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97-500.
[9] 张来,张显强.白三叶提取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11,30(2):21-25.
[10] OKAMOTO Y,YAMJI K,KOBAYASHI K.Allelopathie activity of cain. phor released from camphor tree(Cinnamomum camphora)[J]. Allelopathy journal,2011,27:123-132.
[11] 陈志成,王荣荣,王志伟,等.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栾树光合作用的光响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3):105-110.
[12] 冯献宾,董倩,李旭新,等.黄连木和黄山栾树的抗寒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142-1146.
[13] 杨小凤,雷海民,付宏征,等.栾树的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1999,34(6):457-462.
[14] 马广恩.栾树属植物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6):246-247.
[15] 谢苑.白三叶浸提液对高羊茅化感作用的物侯规律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16] WILLIAMSON G B,RICHARDSON D. Bioassays for allelopathy: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88,14(1):181-187.
[17] 余婷,孟焕文,温艳斌,等.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5种草坪草的化感作用[J].草地学报,2013,21(4):729-736.
[18] 曹璞,沈益新.狗牙根对5种禾本科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0,18(3):452-455.
[19] 王丹丹,杨建设,燕志强,等.绿原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5):957-962.
[20] INDERJIT.Experimental complexities in evaluating the allelopathic activities in laboratory bioassays:Acase study[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38(2):256-262.
[21] CHON S U,COURTS J H,NELSON C J.Effects of light, growth media, and seedling orientation on bioassays of alfalfa autotoxicity[J].Agronomy journal,2000,92:715-720.
[22] CHUNG I M,MILLER D A.Effect of alfalfa plant and soil exit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J].Agronomy journal,1995,87:762-767.
[23] 孔垂华,徐涛,胡飞.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及主要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和活性[J].应用生态学报,1998,9(3):257-260.
[24] 邬彩霞,刘苏娇,赵国琦.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J].草业学报,2014,23(4):184-192.
[25] 韩丽梅,沈其荣,鞠会艳,等.大豆地上部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鉴定[J].生态学报,2002,22(9):1425-1430.